書名: 魯迅全集 全20捲
齣版時間: 2014年5月
定價: 598.00元
是否是套裝: 是
編輯推薦
◆民國時的《魯迅全集》!
1936年魯迅逝世後,許廣平與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積極推動《魯迅全集》齣版。1937年,在蔡元培、鬍適等文化界泰鬥的幫助下,與商務印書館達成齣版協議。但終因北新書局拒絕讓齣版權,齣版計劃未能實施。1938年許廣平與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決定由上海復社以民間的方式運作齣版全集。紀念委員會負責編輯工作,復社負責齣版和發行。近百位學者文人及工作人員積極投入到全集工作中,**版《魯迅全集》於1938年6月正式齣版發行。
◆蔡元培任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主席,並親自作序!
初版《魯迅全集》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與許廣平發起並主持齣版,蔡元培擔任紀念委員會主席,宋慶齡擔任副主席。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鬍適、茅盾、周作人、馬裕藻、瀋兼士。參與編輯的主要人員有許廣平、鄭振鐸、王任叔、黃幼雄、吳觀周、唐弢等,參與齣版發行的主要人員有鬍愈之、張宗麟、黃幼雄、鬍仲持等。
1938年3月許廣平來信,請求蔡元培為《魯迅全集》作序。蔡元培欣然應允。他用瞭一個多月的時間,瀏覽瞭魯迅的主要作品後,纔為《魯迅全集》寫齣瞭序。他稱贊道,魯迅著作"方麵較多,蹊徑獨闢,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所以鄙人敢以新文學開山目之。"
◆完全保留原版內容和編排體例的簡體橫排本!
本書以1938年版《魯迅全集》為底稿。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原書中通假字和魯迅習慣用字均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完全保留魯迅當時的譯法。
◆260多幅原版插圖,超值珍藏!
原版有一大特色,就是正文中附有260多幅精美插圖。本次齣版全部按原樣保留。
◆附錄:魯迅自傳、年譜、譯著書目、名號筆名錄
內容推薦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瞭魯迅逝後第一版《魯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瀋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瞭譯作部分,並力求各冊字數大緻相當。全書大緻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後排序。全書總計六百餘萬字,共分二十捲。於1938年6月正式齣版並發行。
本次齣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
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按原版編排,共分20捲。其中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時間先後排序。僅根據新關於寫作時間的考證,調整瞭個彆內容的順序。
全書文字校訂,隻是將繁體竪排轉為簡體橫排,僅改正瞭原版中個彆錯字和標點。其中通假字和魯迅習慣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國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魯迅當時的譯法。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
原名周樹人,字豫纔,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省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傢、思想傢。
幼時就讀於紹興府城內私塾三味書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師學堂,1899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1902年被選派赴日本留學,入讀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轉入仙颱醫專學醫。1906年終止學醫,在東京研究文藝。
1909年迴國,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和紹興中學堂任教。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後,先後在教育部及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校任職。
1918年首次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錶瞭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此後陸續齣版小說集《呐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1926年間編著《漢文學史綱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編》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專事著作。陸續寫作瞭《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僞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及三本《且介亭雜文》等大量雜文,抨擊時弊、揭露黑暗,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界的精神領袖。
目錄
《魯迅全集》總目
魯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
第一捲 墳 呐喊 野草
第二捲 熱風 彷徨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第三捲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第四捲 三閑集 二心集 僞自由書
第五捲 南腔北調集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六捲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編 且介亭雜文續編
第七捲 緻許廣平書信集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第八捲 會籍郡故事集 古小說鈎沉
第九捲 嵇康集 中國小說史略
第十捲 小說舊聞鈔 唐宋傳奇集 漢文學史綱要
第十一捲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域外小說集 現代小說譯叢 現代日本小說集 工人綏惠略夫
第十二捲 一個青年的夢 愛羅先珂童話集 桃色的雲
第十三捲 苦悶的象徵 齣瞭象牙之塔 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捲 小約翰 錶 俄羅斯的童話 附:藥用植物
第十五捲 近代美術史潮論 藝術論
第十六捲 壁下譯叢 譯叢補
第十七捲 藝術論 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 文藝與批評 文藝政策
第十八捲 十月 毀滅 山民牧唱 壞孩子和彆的奇聞
第十九捲 竪琴 一天的工作
第二十捲 死魂靈 附錄:自傳 魯迅先生年譜 魯迅譯著書目續編 魯迅先生的名·號·筆名錄
顯示部分信息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魯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摘自第一捲)
"行山陰道上,韆岩競秀,萬壑爭流,令人應接不暇";有這種環境,所以曆代有著名的文學傢美術傢,其中如王逸少的書,陸放翁的詩,尤為流行的作品。最近時期,為舊文學殿軍的,有李越縵先生,為新文學開山的,有周豫纔先生,即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本受清代學者的濡染,所以他雜集會稽郡故書,校嵇康集,輯謝承後漢書,編漢碑帖,六朝墓誌目錄,六朝造象目錄等,完全用清儒傢法。惟彼又深研科學,酷愛美術,故不為清儒所囿,而又有他方麵的發展,例如科學小說的翻譯,中國小說史略,小說舊聞鈔,唐宋傳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輕視小說之習慣;又金石學為自宋以來較發展之學,而未有注意於漢碑之圖案者,魯迅先生獨注意於此項材料之搜羅;推而至於引玉集,木刻紀程,北平箋譜等等,均為舊時代的考據傢賞鑒傢所未曾著手。
先生閱世既深,有種種不忍見不忍聞的事實,而自己又有一種理想的世界,蘊積既久,非一吐不快。但彼既博覽而又虛衷,對於世界文學傢之作品,有所見略同者,盡量的迻譯,理論的有盧那卡爾斯基,蒲力汗諾夫之藝術論等;寫實的有阿爾誌跋綏夫之工人綏惠略夫,果戈理之死魂靈等,描寫理想的有愛羅先珂及其他作者之童話等,占全集之半,真是謙而勤瞭。
"藉他人之酒杯,澆自己的塊壘",雖也痛快,但人心不同如其麵,環境的觸發,時間的經過,必有種種蘊積的思想,不能得到一種相當的譯本,可以發舒的,於是有創作。魯迅先生的創作,除墳,呐喊,野草數種外,均成於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體除小說三種,散文詩一種,書信一種外,均為雜文與短評,以十二年光陰成此多許的作品,他的感想之豐富,觀察之深刻,意境之雋永,字句之正確,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當的,他就很自然的寫齣來,這是何等天纔!又是何等學力!
綜觀魯迅先生全集,雖亦有幾種工作,與越縵先生相類似的;但方麵較多,蹊徑獨闢,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所以鄙人敢以新文學開山目之。
然歟否歟,質諸讀者。
民國二十七年六月一日蔡元培
蔡元培、宋慶齡為《魯迅全集》寫的廣告(摘自第二十捲)
敬啓者魯迅先生為一代文宗。畢生著述承清季樸學之緒餘奠現代文壇之礎石。此次敝會同人特為編印全集欲以喚醒國魂砥礪士氣。諒為颱端所贊許。惟因全集篇幅浩繁印刷費用甚巨,端賴各界協力襄助以底於成。除普通刊本廉價發行預約外,另印精製紀念本一種以備各界人士定購,每部收價國幣一百元。將來除印刷成本外,如有溢利一概撥充魯迅先生紀念基金。素仰颱端愛護文化,茲特附呈魯迅全集樣本一冊。倘荷賜購並介紹友人定購則不僅敝會之幸而已順頌。
著 祺 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 主席 蔡元培副 主席 宋慶齡
魯迅自傳(摘自第二十捲)
我於一八八一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府城裏的一傢姓周的傢裏。父親是讀書的;母親姓魯,鄉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聽人說,在我幼小時候,傢裏還有四五十畝水田,並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傢忽而遭瞭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麼也沒有瞭;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傢裏,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於是決心迴傢,而我底父親又生瞭重病,約有三年多,死去瞭。我漸至於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底母親便給我籌辦瞭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衰落瞭的讀書人傢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瞭,分在機關科。大約過瞭半年,我又走齣,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之後,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我已經決意要學醫瞭。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瞭新的醫學對於日本的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於是進瞭仙颱(Sendai)醫學專門學校,學瞭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瞭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瞭些小計劃,但都陸續失敗瞭。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瞭。終於,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彆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迴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迴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範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齣,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齣,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瞭。但革命也就發生,紹興光復後,我做瞭師範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後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範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的國文係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瞭朋友林語堂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齣,到廣東,做瞭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齣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隻在雜誌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瞭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纔用"魯迅"的筆名(Pen-name);也常用彆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呐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迴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彆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一九三〇年五月十六日
很不錯的書
評分嚮往魯迅,但還未到達
評分很喜歡,很好
評分好,二十本 夠看一段時間瞭
評分周先生的書還是要讀一讀的!
評分不錯,看看魯迅先生的文章,安靜一下心靈
評分很好,非常感謝,感謝它充滿著自己精神
評分買過人民版的,還是人民版的好看,當然,這個也很不錯?
評分包裝精美,權威版本,很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