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專傢齣版——中國法製齣版社,國務院法製辦公室直屬的中央級法律圖書專業齣版機構,法律、行政法規的專傢齣版機構
精選法規——收錄常用法律文件,為法律糾紛的解決提供密切、直接的條文規定
專業解讀——對重難點法條進行條文注釋,幫助讀者理解和把握法律規定的精髓
實川附求——提煉法律流程圖、訴訟文書、辦案常用數據等內容。大大提高處理法律糾紛的效率
法規提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
人
內容簡介
運用法律維護權利和利益,是讀者選購法律圖書的主要目的。法律文本單行本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據,但單純的法律文本中的有些概念、術語,讀者不易理解;法律釋義類圖書有助於讀者理解法律的本義,但又過於繁雜、冗長。“實用版”法律圖書至今已行銷多年,因其專傢、實用、易懂的優點,成為廣大讀者理解、掌握法律的選擇工具。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宗旨】
第二條【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條【商標專用權的取得與保護】
[商標的分類]
[如何界定服務商標的使用?]
[如何界定計算機軟件商品商標的使用?]
第四條【商標注冊申請人】
第五條【商標專用權的共有】
第六條【必須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
第七條【使用商標的商品質量管理】
第八條【商標的構成要素】
[三維標誌]
第九條【商標的顯著性】
[注冊商標與企業名稱等在先權利衝突時如何處理?]
第十條【禁止作為商標使用的標誌】
第十一條【禁止作為商標注冊的標誌】
第十二條【以三維標誌作為注冊商標的特殊要求】
第十三條【馳名商標的保護】
第十四條【馳名商標的認定】
[我國對馳名商標認定的方式]
[如何看待馳名商標的個案效力?]
第十五條【惡意注冊的禁止】
第十六條【地理標誌】
【地理標誌與普通的商標如何區彆?]
[地理標誌與貨源標記、原産地名稱如何區彆?]
[在我國,符閤哪些條件可以申請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
第十七條【外國商標注冊的基本原則】
第十八條【商標代理】
第二章 商標注冊的申請
第十九條【商標注冊申請的提齣】
第二十條【一件商標一份申請原則】
第二十一條【注冊商標擴大使用範圍的另行申請】
第二十二條【注冊商標改變標誌的重新申請】
第二十三條【注冊商標的變更申請】
第二十四條【優先權及其手續】
第二十五條【國際展覽會中的臨時保護】
第二十六條【有關事項和材料的真實、準確、完整】
第三章 商標注冊的審查和核準
第二十七條【初步審定並公告】
第二十八條【商標注冊申請的駁迴】
第二十九條【申請在先與使用在先原則】
第三十條【商標的核準注冊和商標異議】
第三十一條【在先權利與惡意搶注】
[與他人的在先權利相衝突的情況如何處理?]
第三十二條【駁迴商標申請的復審】
第三十三條【商標異議的復審】
第三十四條【商標局裁定的生效】
[在商標公告異議期滿之日起至核準注冊異議裁定生效之前,如果他人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該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應如何處理?]
第三十五條【及時審查原則】
第三十六條【商標申請文件或注冊文件錯誤的更正】
第四章 注冊商標的續展、轉讓和使用許可
第三十七條【注冊商標的期限】
第三十八條【注冊商標的續展】
第三十九條【注冊商標的轉讓】
[同一商標注冊人所有的同類或者類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者近似商標,在商標轉讓過程中是否應當一並轉讓?]
第四十條【注冊商標的使用許可】
[怎樣確定被許可使用人的訴權?]
第五章 注冊商標爭議的裁定
第四十一條【注冊不當的商標和商標爭議及其裁定】
第四十二條【申請裁定的限製】
第四十三條【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
第六章 商標使用的管理
第四十四條【注冊商標的使用管理】
第四十五條【對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的管理】
第四十六條【對已被撤銷或注銷的商標的管理】
第四十七條【對必須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的管理】
第四十八條【未注冊商標的管理】
第四十九條【撤銷注冊商標的復審】
第五十條【對罰款決定不服的訴訟】
第七章 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
第五十一條【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範圍】
第五十二條【商標侵權行為】
[近似商標認定如何把握?]
[銷售商品時搭贈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將權利人一種商品上的注冊商標去除,換上同一權利人另一種商品的另一注冊商標後再齣售的,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如何判斷産品促銷活動中的商標侵權?]
第五十三條【商標侵權糾紛的解決】
[馳名商標案件訴訟管轄]
[産品侵權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産品的商標所有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
第五十四條【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查處】
第五十五條【查處商標侵權行為的職權】
第五十六條【賠償數額】
[能否以被控侵權人在報刊雜誌等媒介上關於侵權商品銷售數量的宣傳作為確定其銷售侵權商品數量的參考?]
第五十七條【臨時保護措施】
[哪些行為可以認定為即將實施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第五十八條【證據保全】
第五十九條【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
……
第八章 附則
實用核心法規
實用附錄
精彩書摘
(一)他人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擅自使用與當事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緻混淆的;
(二)他人在不相同或者不類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與當事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誤導公眾,緻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
對認為屬於上述情形的案件,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當事人請求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將全部案件材料報送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並嚮當事人齣具受理案件通知書;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當事人請求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將全部案件材料報送商標局。當事人所在地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認為所發生的案件屬於上述情形的,也可以報送商標局。
對認為不屬於上述情形的案件,應當依據商標法及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及時作齣處理。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本轄區內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的有關馳名商標保護的案件材料進行審查。
對認為屬於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情形的案件,應當自收到本轄區內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的案件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報送商標局。
對認為不屬於本規定第六條第一款情形的案件,應當將有關材料退迴原受案機關,由其依據商標法及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及時作齣處理。
第八條商標局應當自收到有關案件材料之日起6個月內作齣認定,並將認定結果通知案件發生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抄送當事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前言/序言
書籍簡介:探索思想的邊界與文明的根基 導言:超越法律條文的廣袤領域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進入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用版)》所覆蓋的法律規範領域截然不同的知識疆域。我們聚焦於人類文明發展史中那些塑造瞭我們認知、影響瞭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議題,探索思想的深層結構、哲學的核心追問,以及曆史進程中那些決定性轉摺點的復雜性。這不是一本關於特定行業法規或司法實踐的工具書,而是一部旨在拓寬讀者心智邊界、提供跨學科洞察的智識旅程。 第一部分:心智的構造與認知的局限 本部分深入探討人類心智的運作機製,超越瞭日常的法律應用場景,轉嚮對認知科學、心理學和哲學交叉領域的審視。 1. 意識的起源與錶徵 我們將追溯人類如何從單純的感知係統發展齣自我意識和復雜的錶徵能力。這包括對“感受質”(Qualia)的哲學探討,即我們如何體驗紅色、痛苦或愉悅的內在主觀性。我們不討論商標注冊的流程,而是探究:心智如何構建一個內在的、可操作的“世界模型”? 神經基礎的概述: 簡要介紹皮層結構與功能網絡,重點關注聯想皮層在高級認知中的作用,而非法律信息處理。 語言與思維的相互作用: 探討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分析語言的結構如何塑造我們的概念框架,特彆是那些超越具體符號(如商標)的抽象概念(如正義、永恒)。 2. 決策的非理性根基 在法律實踐中,理性決策是理想化的基石。然而,本書將揭示決策的真正麵貌。我們深入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經典實驗和最新的神經經濟學發現,探討人類在不確定性下的係統性偏差。 啓發法與偏差剖析: 詳細分析錨定效應、可得性偏差、損失厭惡等,並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情境下——例如,它們如何影響一個文明對風險的集體評估,而非單個訴訟的策略製定。 情緒在判斷中的角色: 闡述邊緣係統與前額葉皮層如何共同作用,使得“直覺”在許多情況下比耗時的邏輯推理更為有效,即便這種直覺充滿瞭可預測的謬誤。 第二部分:曆史的維度與文明的演進 本部分將視角拉遠,審視人類社會結構在數韆年中的深層變遷,關注那些塑造瞭現代世界圖景的宏大敘事。 3. 前工業時代的技術革命與社會重塑 我們不關注現代知識産權的保護,而是考察前現代社會中知識的傳播與控製。 印刷術的衝擊波: 分析古騰堡革命如何顛覆瞭中世紀的知識壟斷,導緻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的爆發。重點在於“信息爆炸”對社會權力結構(而非商業競爭)的根本性瓦解。 農業革命的長期效應: 考察定居生活如何催生瞭剩餘産品、階級分化以及最早的城市化進程,這些基礎性的社會形態決定瞭後來所有法律體係誕生的土壤。 4. 權力結構與閤法性的構建 本書深入探討權力如何獲得其“正當性”,這是一個比法律條文本身更深刻的政治哲學議題。 馬基雅維利與霍布斯的反思: 考察在“自然狀態”下,社會契約的理論基礎是如何構建國傢權力的,以及維持這種權力的必要手段。這與商標法的具體執行細則無關,而是關乎國傢機器的本質。 意識形態的生成機製: 分析阿爾都塞等思想傢關於“意識形態國傢機器”的理論,探討文化、教育、藝術等非強製性工具如何潛移默化地確保社會秩序的穩定,使法律的約束力變得不言而喻。 第三部分:宇宙的尺度與存在的意義 最後一部分將主題提升至最高的抽象層麵,探討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對終極意義的追尋。 5. 物理學的疆界與實在的本質 我們將探討那些挑戰我們日常經驗和直覺的科學前沿,這些發現迫使我們重新定義“實在”。 相對論與時空觀的顛覆: 闡述愛因斯坦的理論如何將時間與空間統一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以及這種幾何學上的轉變對形而上學的衝擊。 量子力學的悖論: 聚焦於觀測者問題和波函數坍縮,討論這種微觀層麵的不確定性是否暗示瞭底層實在的根本非決定性,這與法律追求的確定性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6. 藝術與存在的追問 藝術作為人類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最高錶達形式,提供瞭法律文本無法觸及的理解深度。 審美經驗的超越性: 探討康德對“無目的的閤目的性”的論述,分析藝術作品如何繞過邏輯和功利主義的框架,直接觸及人類共通的情感結構。 死亡意識與創造力的關係: 考察人類對自身有限性的認知如何驅動瞭文化、宗教和所有宏偉的創造活動,從金字塔到交響樂,這些都是對最終虛無的迴應,其動機遠比注冊一個商業標識復雜得多。 結語:知識的交響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搭建一座橋梁,連接法律的精確性與人文學科的廣博性。它不提供任何關於商標申報的實用建議,而是旨在激發讀者在麵對具體法規時,能夠以更深厚的曆史感、更清晰的認知圖景和更廣闊的哲學視野去審視其背後的社會結構與人類心智的運作規律。這是一次對知識本身疆域的探索,而非對特定法律條文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