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菜根譚》中充滿瞭思辨,充滿瞭經邦治國的謀略,充滿瞭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瞭詩情畫意。
內容簡介
善用環境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寂寞刺痛心靈的同時,也掘齣瞭生命的泉水。“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諦;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一個被曆史忘記的普通人,用他平淡的人生去感悟生活真諦,生成瞭這部為曆史所不能忘卻的奇書。
《菜根譚》中充滿瞭思辨,充滿瞭經邦治國的謀略,充滿瞭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瞭詩情畫意。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序
清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遊古刹時,在殘捲棄書中拾到一本明代洪應明著的《菜根譚》。通讀之後,他深感此書關於性命之學,令人警醒,於是,校正付印,公之於世。
“譚者,談也。性定菜根香。”花的香用鼻可以品味,葉的香用口可以品味,根的香卻需要一顆有智慧的心靈。
洪應明,字自誠,生活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這是一個缺乏明君賢相,不斷産生忠良奇冤故事的年代。嘉靖皇帝“威柄自操,重典以繩臣下”,常常大規模庭杖重臣。萬曆皇帝惰於朝政,經年不朝,善惡俱無遷謫。他們寵信的又大都非人。嘉靖末
精彩書摘
六十六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飢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
譯文
人們知道有名聲地位是件樂事,卻不知道沒有名聲地位纔是真正的快樂。人們知道飢餓寒冷是令人憂愁的,卻不知不餓不冷時的憂愁更深。
評點
餓齣來的病好治,撐齣來的病難治。當人們的基本生活無法保障時,人們每天都像一個陀螺,鏇轉起來沒有時間多想。艱難的環境對人的品格是一種砥礪,對人的纔能是一次磨練。富貴人傢衣食無憂,但每天乾什麼卻成瞭大問題,許多人犯愁用什麼方式殺死時間。當一個人問自己:“我是否憂鬱”時,他的結論十之八九是肯定的,最好的辦法是不問。但他們不能,因為他們實在太有時間瞭。餓齣來的病,吃一頓就治好瞭。閑齣來的病卻與你糾纏不清。富貴齣淫者,貧寒齣英傑,大都如此。
六十七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報。
做瞭壞事怕彆人知道,罪惡中還有通往善的路徑;做瞭好事急著讓人知道,好事裏已埋下瞭惡的報應。
做瞭壞事並不可怕,怕的是沒有羞恥之心。羞恥之心是惡人心中深埋的一粒善的種子,隻要溫度適宜,有人精心護持,它終會擠開惡的泥土,長齣一片陰涼。於惡人心中多尋善的蹤跡,世上就會少許多惡人。相反炫耀之心是惡的起點,一個原本善良的人,如果不消除求名之心,一樣會乾齣許多壞事。
六十八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隻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技倆矣。
譯文
命運的奧妙難以預測,有時先抑製你再使你發揮大誌,有時是先使你實現抱負再使你受到壓製,這都是對英雄豪傑的捉弄。君子隻要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的伎倆也無處可用。
評點
大丈夫能屈能伸,生活需要韌性。有的人能屈不能伸,即使把他推上眾首的位置,他也隻能讓彆人拿主意,自己毫無見識,他是懦弱無能的人。無法改變自己的角色。有些人能伸不能屈,功高蓋世,受到世人尊敬,就喜氣洋洋,一遇到挫摺,就愁眉苦臉。這種人太執迷、頑固,性情脆而不堅。真正的英雄入則兼濟天下,齣則獨善其身。
六十九
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 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譯文
性情暴躁的人像熾熱的烈火,遇到東西就燒毀。性情苛薄的人像寒冷的冰,遇到東西就凍死。頑固的人像不流動的水、腐爛的木頭,已經沒有生機。這幾種人都難以建功立業,造福於人。
評點
人貴有所專,忌有所偏。儒傢主張和,道傢倡導五行相生相剋。都是時偏的否定。世界構成本身就是一種陰陽調和,人的性情行為應該順乎自然的規律。每種性格都有優點,也有缺點,隻有吸收相反性格的長處,人纔會全麵。
七十
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譯文
福不是求來的,培養愉快的心情就是召來幸福的根本。禍不是躲開的,除去害人之念就是遠離禍害的方法。
評點
微笑是一封打開的介紹信,它使你受到人們的歡迎。微笑也是一種自信的錶現。它代錶你認為自己能徵服一切,是一種精神優越的錶現。人常說笑麵預示著命運吉祥.這也不完全是迷信。苦相的人則相反,他們注重自己的感受,不在乎彆人,凡事總喜歡往悲觀處想,性格抑鬱。他們的苦相也預示瞭他們的人生不會順利。性格即命運,性格開朗喜慶的人,會給自己召來好事。
徵:微:強求。
七十一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寜默毋躁,寜拙毋巧。
譯文
說十句話有九句是正確的,未必有人稱贊,有一句話沒說對,就會責難雲集。籌劃瞭十件事,有九件成功瞭,不一定有人把功勞歸給你。有一件事沒有謀劃成功,彆人就會紛紛批評。所以,君子寜可沉默也不急躁多言,寜可看似笨拙,也不顯露機巧。
譯文
做事越多的人,犯錯誤的機會就越多,什麼事也不做的人纔可能不犯錯誤。為明哲保身起見,少做事的確是一個好辦法。但誰也不齣頭做事,就什麼事也做不來。人有保存自己的本能,更有發展人類的義務。三思而行是必要的,但不可不做。
徵:愆尤:過失,責備。駢集:集中。訾議:批評。
七十二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譯文
自然界天氣暖和時萬物生長,天氣寒冷,萬物凋零。所以,性情冷漠的人,福份也比較淺。隻有那些待人和氣的熱心人,福份深,給彆人留下的恩澤也長久。
評點
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愛,所有的麵孔都是模糊的圖畫,所有的交談都成為多餘,城市就像是一片曠野。世界需要熱心腸的人。人能夠戰勝野獸、戰勝自然,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一份關照。把愛奉獻給世界的人,也一定會受到世人的熱愛。而冷漠待人的人,也必然會受到彆人的冷淡、孤立。
前言/序言
菜根譚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速度超快,質量是正品,沒的說
評分
☆☆☆☆☆
HAO
評分
☆☆☆☆☆
買迴來有時間慢慢看。
評分
☆☆☆☆☆
我不敢說今天我變得多偉大,至少我說想給你幸福,這句話不是假的。高中時期讀過這本書,當時隻是覺得故事引人入勝,並沒有太大的感悟。隻是作為一本小說來讀。現在重新拿起這本書,從第二部開始讀,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期我為什麼要讀這兩本書? 1、2004年3月份至2005年8月份,我擔任産品經理,負責ERP産品製造模塊的車間部分,作為一個曾經是産品經理的人,我希望瞭解産品經理這一職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復習和驗證; 2、我的部門,也有産品經理這一職位設置,站在招聘的角度、管理的角度、互聯網的角度,我需要更多地瞭解互聯網産品經理(産品經理有共性,也有行業性,互聯網的産品經理有一些其他行業所不具備的個性化);有以下的體會: 1、産品經理是那個將産品設計為讓用戶進入“沉迷係統”的人。 2、我們無法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需要優先滿足哪些用戶需要和産品的商業目標結閤起來考慮。 3、首先關注目標,任務其次:比用戶行為更重要的是行為背後的原因,多問問用戶為什麼這麼做。 4、避免讓用戶成為設計師:聽用戶說,但不要照做,用戶的解決方案通常短淺、片麵。 是誰?每次K歌都對著點歌麵闆評頭論足。 是誰?逛超市時總在想“這個商品能解決什麼需求?” 是誰?會給自己的個人發展做戰略規劃。 是誰?一定要在自己的婚禮中講一個PPT。 是誰?會拿用戶調研的方法與親朋好友交流。 是誰?裝修房子的時候搶著當項目經理。 是誰?看電視廣告總想在幾十秒中提煉齣三大賣點。 是誰?會給自己的孩子設計各種“功能點”。 是誰?訪問任何網站都能一下子挑齣好幾個Bug。 這個人就是. 這二十多萬字是作者對自己入行四年來的一個係統的總結和迴顧。對初入行的人來說有很好的指導性作用,因為這書主要講道,而不是術。而作為同樣入行四年的我,流程管理三年(順帶也參與過幾個全生命周期的項目,跟過幾個項目經理)産品經理一年,雖然書中很多內容多有涉及,卻頻頻佩服作者如此清晰的思路和全麵的知識。從需求,項目,到各團隊,再到公司的戰略等,任何一點拿齣來都可以侃侃而談,事例,故事,參考書都不拉下。.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情願把一半的功能做到盡可能完美也不要把全部功能都做成半吊子。越來越覺得一個功能可有可無的時候,甚至隻要沒有強烈的理由要做的時候,要明確選擇:不做!這樣留給用戶的是升級的期待。讀過之後心裏很壓抑。也許是為瞭我那也即將逝去的青春,或是為瞭小飛龍的感情牽絆,最終嫁給瞭愛著的林靜,卻早就沒有瞭當年的衝動與激情,也或是為瞭陳孝正,他那無可救藥的自卑以及自尊。還有阮阮,平靜地將青春永不腐朽。 女人天生為愛而生,所以在愛情麵前,她們永遠比男人勇敢。有些人說女人笨,說女人蠢,遇到感情就沒瞭智商、失瞭理智
評分
☆☆☆☆☆
好書
評分
☆☆☆☆☆
《論語》
評分
☆☆☆☆☆
不錯。。。。。。。。。。。。。。。
評分
☆☆☆☆☆
狄金森沒有受到過高深的教育,隻在阿默斯特附近的一所女子學校讀過一年書。她是一個反應機敏、說話幽默、思路開闊的少女。離校迴傢後,狄金森仍然住在當時她齣生的房子裏,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齣生的房子裏度過的,這棟磚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緬恩街上所建造。因為經濟上的睏難,狄金森傢在1840年賣瞭這棟房子,移到北歡樂街的房子住瞭十五年,後來愛德華·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這棟房子買迴來。艾米莉最喜歡這棟房子的地方,就是東邊的溫室,她在那裏種瞭許多鼕天能開花的植物,並且在窗戶邊的小書桌上,她寫瞭許多詩,過著孤寂隱居的生活。她認為世界如此喧鬧不安,她要遠離開它,退避到用自己的靈魂建築的小天地裏。
評分
☆☆☆☆☆
常讀書使我明白瞭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係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麵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瞭多少書和教瞭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瞭多少書和教瞭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