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也認為西方的漢學傢和早期不太一樣。早期的漢學大傢,基本上比較站在欣賞的角度,我們來共享這個知識,感謝你來和我們一起共享古老文明的智慧。年輕一輩,更試著要接近歐美學術主流,把他研究的中國問題去附和那一部分。附和的好處,是可以做得很漂亮,壞處是這不是它原來的樣子。
評分價格便宜 方便 推薦
評分內容很豐富,值得學習,是初學者的必備!
評分13年前,我們推“數位典藏國傢型科技計劃”時,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個。它的極大作用,是學術資源的極大公共化。這個計劃光數位典藏部分,就有將近400萬件,包括資料、圖片以及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有一位研究上古史的學者,透過這個平颱發現,原來有一件青銅器物的蓋子在瑞典,器身在“中研院”。如果沒有數位的方式,你要到倉庫裏麵一個一個填單調齣來,那是很睏難的。
評分至於我的老師餘英時、許倬雲先生,已經完全是現代知識分子的時代瞭。他們頻繁參與論政,尤其是許先生寫瞭很多文章,餘先生也寫瞭不少,可是對於政治隻有遙遠的興趣。我在猜,鬍適、傅斯年先生那個時代如果情況不同,他們說不定也不會進入政府,從他們的信裏麵也可以看到。
評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評分第一次購買使用,以觀後效
評分錢先生講王學,尤提醒讀者脫棄訓詁和條理的眼光,直透大義,反嚮自心,以求得王學之真著精神處。講理學最忌的是搬弄幾個性理上的字麵,作訓詁條理的工夫,卻全不得其人精神之所在。次之則爭道統,立門戶。尤其是講王學,上述的伎倆,更是使不得。王學雖說是簡易直捷,他的簡易直捷,還從深細麯摺處來。這是一本四五萬字的小冊子,若要把王學的深細麯摺處一一剖示,自所不能但王學之真著精神處,亦已扼要地顯露。讀者須脫棄訓詁和條理的眼光,直透大義,反嚮自心,則自無不豁然解悟。為要指點爭道統、鬧門戶的無聊,在起首增瞭兩章,在結梢又添瞭一章,講及北宋以下理學諸儒的努力和見地,直到陽明末後,以及清儒。雖則粗略已極,對於王學真切的認識上,決非無補。至於陽明一生事業,因本書體裁所限,不得不格外地從略。在第三、第四和第八章裏,雖也敘到個大概,到底有不完不備之嫌。陽明講學,偏重實行,事上磨練。一、宋學裏麵留下的幾個問題
評分13年前,我們推“數位典藏國傢型科技計劃”時,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個。它的極大作用,是學術資源的極大公共化。這個計劃光數位典藏部分,就有將近400萬件,包括資料、圖片以及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有一位研究上古史的學者,透過這個平颱發現,原來有一件青銅器物的蓋子在瑞典,器身在“中研院”。如果沒有數位的方式,你要到倉庫裏麵一個一個填單調齣來,那是很睏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