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员教程

网络管理员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范立南,周昕 编
图书标签:
  • 网络管理
  • 网络管理员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技术
  • CCNA
  • 网络工程
  • 信息技术
  • 系统管理
  • 网络安全
  • 实战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859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65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2
字数:8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网络管理员教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作为国家资格考试,体现了国家对软件类职业岗位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计算机资格考试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领域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以及技术员职称资格考试,并已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全社会符合条件的软件人才和软件企业员工、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各类学生参加对应级别的国家软件专业技术人员和软件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本系列丛书由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采用。这套教材既可以作为学校基础理论课程后的总结复习,也可以作为实训课程的教材,还可以作为考生复习应考的参考书籍。对于培养和选拔行业所需人才、推动行业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网络管理员教程》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教学用书。内容紧紧围绕《网络管理员考试大纲与培训指南》(2009版),对网络管理员考试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全书共分为11章,分别对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接入技术与因特网应用、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小型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配置、网页制作、web网站的建立、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以及标准化与信息化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和实例分析,并在最后给出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综合实训。
  《网络管理员教程》兼顾基础、突出实用、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既可以作为网络管理员考试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自学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1.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1.1.1 数据信号
1.1.2 信道
1.1.3 数据通信模型
1.1.4 数据通信方式
1.2 数据传输
1.2.1 传输模式与同步技术
1.2.2 数据传输方式
1.2.3 数据传输形式
1.2.4 差错控制
1.2.5 数据传输速率
1.3 数据编码
1.3.1 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
1.3.2 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1.3.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1.4 多路复用技术
1.4.1 频分多路复用
1.4.2 时分多路复用
1.4.3 波分多路复用
1.4.4 码分多址
1.4.5 空分多址
1.5 数据交换技术
1.5.1 电路交换
1.5.2 报文交换
1.5.3 分组交换
1.5.4 信元交换
1.6 传输介质
1.6.1 双绞线
1.6.2 同轴电缆
1.6.3 光纤
1.6.4 无线传输介质
1.7 试题分析
1.8 模拟训练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1.3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2.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2.1 计算机网络协议
2.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结构及功能
2.2.3 TCP/IP协议
2.2.4 IP地址
2.2.5 网络互连设备
2.3 局域网技术基础
2.3.1 EEE802参考模型
2.3.2 局域网拓扑结构
2.3.3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技术CSMA/CD
2.3.4 以太网技术基础及IEEE802.3帧结构
2.3.5 以太网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2.3.6 无线局域网
2.4 网络新技术
2.4.1 IPv6
2.4.2 3G
2.5 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案例
2.5.1 IP地址规划及子网划分需求
2.5.2 IP地址规划分析
2.5.3 子网划分
2.5.4 案例小结
2.6 试题分析
2.7 模拟训练

第3章 网络接入技术与因特网应胃
3.1 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
3.1.2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3.2 接入网技术
3.2.1 接入网概述
3.2.6 移动通信
3.2.7 其他网络接入技术简介
3.3 因特网应用
3.3.1 WWW应用
3.3.2 电子邮件
3.3.3 文件传输协议FTP
3.3.4 域名系统DNS
3.3.5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3.3.6 电子商务
3.3.7 电子政务
3.4 试题分析
3.5 模拟训练

第4章 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
4.1 网络规划
4.1.1 用户需求分析阶段
4.1.2 网络系统方案设计阶段
4.1.3 分层设计方法
4.2 组网技术选择
4.2.1 局域网技术选择
4.2.2 园区网络设计
4.3 组网设备选择及部署
4.3.1 组网设备选择
4.3.2 交换机的部署
4.4 结构化布线系统
4.4.1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4.4.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4.4.3 综合布线标准和测试指标
4.5 应用案例分析
4.6 试题分析
4.7 模拟训练

第5章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5.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5.1.1 访问交换机的方法
5.1.2 采用命令行接口访问交换机
5.1.3 采用Web方式访问交换机
5.2 VLAN的配置
5.2.1 VLAN概述
5.2.2 三层交换技术
5.2.3 VLAN的配置
5.3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5.3.1 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5.3.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5.4 路由协议配置
5.4.1 静态路由配置
5.4.2 动态路由协议类型
5.4.3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
5.5 试题分析
5.6 模拟训练

第6章 小型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配置
6.1 网络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6.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6.1.2 Windows Server2003的安装、配置和基本应用
6.1.3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6.1.4 Linux操作命令
6.2 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
6.2.1 WWW服务的基本原理
6.2.2 安装和使用Windows web服务器
6.3 DNS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
6.3.1 DNS服务的基本原理
6.3.2 安装和使用Windows DNS服备器
6.4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
6.4.1 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原理
6.4.2 电子邮件的相关协议
6.4.3 安装和使用windows SMTP服务器
6.5 FTP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
6.5.1 FTP服务的基本原理
6.5.2 安装和使用Windows FTP服务器
6.6 代理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
6.6.1 代理服务器的基本原理
6.6.2 安装和使用windows代理服务器
6.7 DHCP服务器的配置和维护
6.7.1 DHCP服务器的基本原理
6.7.2 安装和使用Windows DHCP服务器
6.8 试题分析
6.9 模拟训练

第7章 网页制作、web网站的建立、管理与维护
7.1 网页设计基础知识
7.1.1 www的概念及应用
7.1.2 主页和超链接的概念及应用
7.2 HTML网页设计
7.2.1 HTML的基本语法
7.2.2 HTML举例
7.3 常用网页设计工具
7.3.1 Dreamweaver
7.3.2 Flash
7.3.3 Photoshop
7.3.4 Fireworks
7.4 动态网页设计
7.4.1 ASP动态网页编程技术
7.4.2 JSP动态网页编程技术
7.4.3 ADO的概念和使用
7.5 Web网站的创建、管理与维护
7.5.1 网站的创建
7.5.2 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7.6 试题分析
7.7 模拟训练

第8章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8.1 网络安全基础
8.1.1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8.1.2 网络安全威胁
8.1.3 黑客与网络攻击
8.1.4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8.1.5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
8.2 加密、认证、数字签名等安全技术
8.2.1 DES和RSA的基本概念
8.2.2 认证
8.2.3 数字签名
8.2.4 安全电子邮件
8.2.5 HTPS
8.3 防火墙基本原理
8.3.1 防火墙技术概述
8.3.2 数据包过滤
8.3.3 代理服务
8.3.4 防火墙的类型
8.3.5 防火墙体系结构
8.3.6 防火墙的策略分析
8.4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8.4.1 网络攻击步骤分析
8.4.2 入侵检测的基本模型
8.4.3 入侵检测体系结构和方法
8.4.4 K侵检测策略分析
8.5 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8.5.1 系统漏洞类型
8.5.2 漏洞检测技术分类
8.5.3 实用漏洞检测系统
8.5.4 漏洞处理策略分析
8.6 网络防病毒系统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8.6.1 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
8.6.2 常见计算机病毒现象分析
8.6.3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8.6.4 计算机病毒分类
8.6.5 网络病毒
8.6.6 恶意代码
8.6.7 病毒防范技术
8.6.8 常见病毒处理方式
8.7 CA中心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8.7.1 公共基础设施
8.7.2 数字证书
8.7.3 密钥管理
8.8 网络灾害与应急处理
8.8.1 网络系统风险评估
8.8.2 网络容灾系统
8.8.3 网络应急处理技术
8.9 Windows 2003服务器安全机制
8.9.1 Windows Server 2003账户保护安全机制
8.9.2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监控安全机制
8.9.3 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配置向导
8.10 试题分析
8.11 模拟训练

第9章 网络管理基础知识
9.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9.1.1 网络管理的概念
9.1.2 网络管理功能领域
9.1.3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9.1.4 网络管理标准
9.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9.2.1 SNMP概述
9.2.2 管理信息库
9.2.3 SNMP操作
9.2.4 RMON规范
9.3 网络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9.3.1 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9.3.2 选择网络管理系统平台
9.3.3 网络管理系统平台
9.3.4 网络管理应用案例
9.4 简单网络故障的分析、定位、诊断和排除
9.4.1 网络故障检测方法
9.4.2 常见网络故障和案例分析
9.4.3 网络管理基本命令
9.4.4 小型网络的维护策略、计划和实施
9.4.5 网络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估
9.5 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9.5.1 数据备份需求分析
9.5.2 数据备份技术
9.5.3 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案例分析
9.6 试题分析
9.7 模拟训练

第10章 标准化与信息化基础知识
10.1 标准化基础知识
10.1.1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0.1.2 标准的分类
10.1.3 标准化组织
10.1.4 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0.1.5 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10.1.6 信息技术标准化
10.2 信息化基础知识
10.2.1 信息化的概念
10.2.2 全球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
10.3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10.3.1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10.3.2 知识产权的分类
10.3.3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0.3.4 专利权
10.3.5 商业秘密权
10.3.6 商标权
10.4 试题分析
10.5 模拟训练

第1l章 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综合实训
11.1 园区网需求分析
11.1.1 园区网络建设目标
11.1.2 网络设计步骤
11.1.3 网络设计需求
11.2 园区网络总体设计方案
11.2.1 确定组网技术和园区网络拓扑结构
11.2.2 网络总体系统结构
11.3 详细设计方案
11.3.1 核心模块及广域网接入模块
11.3.2 网络设备选型
11.4 综合布线
11.5 局域网配置
11.5.1 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
11.5.2 局域网路由配置与管理
11.6 应用服务器
11.7 服务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11.8 局域网的安全设置与管理
11.8.1 局域网安全
11.8.2 网络边界安全
11.8.3 局域网运行管理与维护
11.9 模拟训练
附录1 本书中出现的缩略词索引
附录2 模拟训练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数据通信中产生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随机性错误,表现为在数据信息序列中,前后的出错位之间没有关系,是由正态分布的白噪声引起的;另一类是突发性错误,这种错误反映了前后出错位之间的相关性。由于实际信道是复杂的,因此这两种错误总是并存的。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不同信道的误码率是不同的,不同的数据通信业务对误码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常要求误码率小于10-7,有的业务要求高达10-10~10-9。误码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传输二进制数据位时出错的概率,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一项指标,以接收信息中错误比特数占总比特数的比例来衡量。设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总数为Ⅳ位,其中出错的位数为N0,则误码率表示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误组率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误组率PB是指在传输的码组总数中发生差错的码组所占的比例,即码组错误的概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随机性与突发性的干扰,从而造成传输错误,但是在一块或一帧中的1比特差错和几比特差错都会导致数据块(或帧)出错,所以使用误码率还不能确切地反映其差错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采用误组率P。来衡量差错对通信造成的影响。
  误组翠在一些采用块或帧检验以及重发纠错的应用中能够反映重发的概翠,从而也就能反映出该数据链路的传输效率。在某些数据通信系统中,以码组为信息单元进行传输,此时使用误组率更为直观。
  当实际信道的误码率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时,可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如选择适当的数据传输信道,改进数据通信线路的传输特性,提高发送信号的功率,并且采用纠错码等差错控制技术。差错控制技术是指发送端根据协议,利用信道编码器在数字信息中增加监督信息,用这些附加的信息来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或纠正这些错误。
  2.差错控制的方式
  差错控制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接收端在检测到接收数据有误后,自动纠正错误;另一类是接收端检测出错误后不是自动纠错,而是通过反馈信道发送一个表示错误的应答信号,要求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接收为止。在目前的数据通信系统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反馈纠错、前向纠错、混合纠错。

前言/序言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变,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广泛渗入到各行各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良好的发展形势也对软件人才的素质、技能和综合知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科学地评估软件人才,加快培育软件人才队伍,对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资格考试,体现了国家对软件类职业岗位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计算机资格考试已经成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领域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以及技术员职称资格考试,并已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计算机资格考试按照行业岗位要求制定考试大纲,包括岗位所需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它不同于学历考试,不按照学术理论体系进行考核,其应用性、实用性很强。即使是基础知识的试题,也常常是结合实际应用所需的知识。而应用能力试题常常是实际工作中的案例,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现在,计算机资格考试中的软件设计师、程序员、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师考试标准已经实现了中国与日本互认,程序员和软件设计师已经实现了中国和韩国互认。计算机资格考试作为我国著名的IT考试品牌,其证书的高含金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根据信息技术人才年轻化的特点和要求,报考计算机资格考试不限学历与资历条件,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目前计算机资格考试每年的报考规模已经达到25万人。
  同时,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3]10号),鼓励全社会符合条件的软件人才和软件企业员工、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各类学生参加对应级别的国家软件专业技术人员和软件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将职业岗位的要求融入高等学校的教学,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也能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推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型人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也十分有利于高等学校按照行业的需要培养适用人才,有利于引导学生就业。
  为此,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计算机资格考试教学用书,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采用。这套教材既可以作为学校基础理论课程后的复习用书,也可以作为实训课程的教材,还可以作为考生复习应考的参考书籍。我们相信,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强业”为理念,不断探索产业与教学的结合,对于培养和选拔行业所需人才,对于推动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这套丛书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深度解析:现代通信架构的基石——网络设备详解与管理策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通信已经成为支撑社会运转的动脉。从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到连接世界的广域网,再到云端的海量数据传输,这一切都离不开背后那些默默奉献的“神经中枢”——网络设备。它们如同交通指挥员,规划信息流动的路线,确保数据能够精准、迅速地到达目的地。本书旨在为读者深入剖析各类现代网络设备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功能特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与管理策略,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网络设备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从而为构建 robust(稳健)、scalable(可扩展)、secure(安全)的网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篇:网络设备的硬件基础与核心技术 本篇将从最底层的硬件层面入手,揭示网络设备之所以能够实现复杂通信功能的奥秘。我们将深入探讨构成网络设备的各类关键组件,包括但不限于: 处理器(CPU)与内存(RAM): 网络设备的大脑和工作台。我们将解析不同类型处理器的架构(如ARM、MIPS等)如何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功耗,以及内存的大小和类型(如DDR SDRAM)如何决定设备能够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和运行多少复杂的协议栈。我们会探讨缓存机制、内存管理单元(MMU)等概念,理解它们在提升数据包处理效率中的作用。 网络接口控制器(NIC): 设备的“感知器官”。我们将详细介绍以太网接口、光纤接口(如SFP/SFP+、QSFP+)等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口,分析它们的速率(如1GbE、10GbE、40GbE、100GbE)、介质(铜缆、光纤)以及物理连接方式。深入理解MAC地址、帧格式、冲突检测(CSMA/CD)和流控机制,是掌握数据链路层工作原理的关键。 交换芯片(Switching Fabric/ASIC): 设备的“心脏”和“血管”。我们将重点解析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在现代网络设备中的核心地位,理解其如何通过硬件实现高速数据转发,以及不同交换芯片架构(如无阻塞交换、带内/带外管理)的优劣。探讨VLAN、QoS(Quality of Service)、端口聚合(Link Aggregation)等技术如何在交换芯片层面得到高效实现。 专用处理单元(如ASIC、FPGA): 针对特定任务的“加速器”。除了核心交换功能,许多高级网络设备还集成了专门用于加密解密(如IPsec)、数据包检测(如DPI)、负载均衡的专用硬件。我们将剖析这些加速器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理解它们如何极大地提升特定功能的处理性能。 电源与散热系统: 稳定运行的保障。虽然看似基础,但可靠的电源供应和高效的散热设计是确保网络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冗余电源、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技术,以及不同散热方式(风冷、水冷)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二篇:核心网络设备的功能解析与工作原理 在理解了硬件基础之后,本篇将聚焦于各类核心网络设备的具体功能和工作原理,揭示它们在网络架构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交换机(Switch): 局域网的“交通枢纽”。我们将从多层交换机(L2/L3 Switch)的角度,深入讲解MAC地址表(CAM Table)的构建与维护,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家族(STP, RSTP, MSTP)如何防止网络环路,以及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如何实现网络隔离与流量管理。此外,还会探讨端口安全、DHCP Snooping、DAI(Dynamic ARP Inspection)等安全特性。 路由器(Router): 广域网的“导航仪”。我们将重点解析IP地址、子网划分(Subnetting)、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等IP寻址基础。深入理解路由表(Routing Table)的构成与更新机制,学习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RIP, OSPF, BGP)的工作原理、配置与优化。还会探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在连接私有网络与公有网络中的作用,以及ACL(Access Control List)在流量过滤和安全策略中的应用。 防火墙(Firewall): 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包过滤、状态检测、应用层防火墙)及其工作机制。深入理解防火墙策略的配置、日志分析以及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的联动。探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如IPsec VPN和SSL VPN,如何在不同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隧道。 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 AP)与无线控制器(Wireless Controller): 无线网络的“桥梁”与“大脑”。我们将解析Wi-Fi标准(802.11a/b/g/n/ac/ax)的演进,介绍WPA/WPA2/WPA3等无线安全协议。探讨AP与无线控制器的配合工作模式,如集中管理、漫游切换、射频优化等。 负载均衡器(Load Balancer): 应用可用性与性能的“优化器”。我们将解析不同负载均衡算法(轮询、最少连接、IP Hash等),以及四层(L4)和七层(L7)负载均衡的区别。探讨健康检查、会话保持、SSL卸载等功能如何提升应用服务的可靠性与响应速度。 缓存代理服务器(Cache Proxy Server): 提升访问效率与带宽利用率的“中转站”。我们将讲解缓存的工作原理,如客户端缓存、代理缓存,以及如何配置缓存策略以优化网页访问和内容分发。 第三篇:网络设备的部署、配置与管理实践 理论知识是基础,实际操作是关键。本篇将引导读者将前两篇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的构建与维护中。 网络拓扑设计与规划: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类型,设计高效、可靠、可扩展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混合型以及更为复杂的DC-centric(数据中心为中心)或Cloud-first(云优先)架构。 设备基本配置与连接: 从命令行接口(CLI)和图形用户界面(GUI)两个维度,学习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初始配置,包括IP地址、主机名、管理账户、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等。掌握Console、Telnet、SSH等远程管理方式。 VLAN与路由配置实战: 结合实际场景,进行VLAN的划分与trunk(干道)配置,实现不同部门或用户群体的网络隔离。配置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协议,确保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畅通。 网络安全策略部署: 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不必要的端口与协议访问。设置ACL,精细化控制流量。部署VPN,实现安全远程访问。配置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监控和阻止恶意活动。 网络监控与故障排除: 学习使用SNMP、NetFlow、Syslog等协议进行网络性能监控。掌握常用的故障排除命令与工具,如ping、traceroute、telnet、Wireshark等。分析日志信息,快速定位网络问题。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HA)与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 DR)方案: 了解冗余技术,如设备冗余(双机热备)、链路冗余(Link Aggregation)、路由冗余(VRRP, HSRP)等,以及它们在提升网络可用性方面的作用。 软件更新与固件管理: 掌握网络设备固件(Firmware)的升级流程,确保设备运行在最新的稳定版本,及时修复已知漏洞。 性能优化与容量规划: 基于网络流量分析,识别性能瓶颈,进行相应的配置调整或硬件升级。根据业务增长预测,提前规划网络容量,避免未来出现拥塞。 虚拟化与云化网络设备: 探讨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和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等新兴技术对传统网络设备带来的变革,理解虚拟路由器、虚拟防火墙等概念。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度解析与实操演练,本书将帮助读者掌握网络设备的核心知识体系,培养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建设者与守护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一些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发现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安全事件的发生,其根源往往在于网络配置的不当,或者对网络流量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审计。《网络管理员教程》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是偏向基础的网络管理,但我猜想,它一定会在网络安全方面有所提及。我非常想知道,它会如何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比如最小权限原则、纵深防御等等,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日常的网络管理工作中。例如,在防火墙规则的设置上,如何做到既能满足业务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在用户访问控制方面,又有哪些最佳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安全配置示例,让我能够学习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此外,我还对网络日志的分析和安全事件的响应流程非常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威胁(如DDoS攻击、SQL注入等)及其防范措施,或者如何使用一些安全工具来检测和响应这些威胁,那我将会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常高。

评分

这本《网络管理员教程》在我书架上已经躺了一段时间了,总想着等有空了就翻翻,结果一直搁置。最近工作实在有点瓶颈,很多基础的网络概念感觉模糊不清,总是在一些小问题上反复卡壳,效率大打折扣。我一直觉得,无论做什么技术工作,扎实的基础都是最重要的,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牢,上面盖得再漂亮也难免会出问题。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硬核”,我猜里面一定是对各种网络协议、设备配置、安全策略等等有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讲解。我特别好奇的是,它会从哪些角度去切入呢?是偏重理论的概念解释,还是更侧重实际操作的步骤演示?我个人更偏向于后者,因为作为一线管理员,遇到问题时,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法,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才是最关键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详实的操作案例,让我能边看边练,把知识点真正内化。我还会特别关注它在故障排查方面的讲解,这是网络管理员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一个棘手的问题就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排查思路和方法,那就太有价值了。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技能的得力助手。

评分

最近接触到一些关于云计算和容器化技术的内容,感觉网络部分的内容好像变得有点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物理设备的连接、路由、交换,防火墙的规则设置等等,这些是相对固定的。但现在,虚拟化、SDN(软件定义网络)、Kubernetes网络模型这些概念层出不穷,让人有点应接不暇。这本书《网络管理员教程》,名字听起来虽然是基础的“网络管理员”,但我总觉得,它可能已经悄悄地融入了这些新的技术趋势。我希望这本书能解释清楚,在这些新的网络架构下,传统的网络管理知识如何演变,又有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在云环境中,我们怎么去理解和管理虚拟网络的流量?容器之间的通信是怎么实现的?DNS、负载均衡在这些新场景下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配置一台路由器,而是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更宏观、更现代的网络思维方式。我特别关心的是,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容器网络接口(CNI)的介绍,以及如何理解和调试Pod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如果能有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在云原生环境下的实践建议,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我一直觉得,网络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作为一名网络管理员,如果不持续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网络管理员教程》这本书,听名字就知道是在讲“教程”,所以我推测它应该能够帮助我巩固和更新我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好奇的是,它会不会涵盖一些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趋势,比如Wi-Fi 6E、5G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或者边缘计算对网络架构的影响。即使不深入讲解,能有一些概念性的介绍,让我对这些新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还想知道,这本书在网络性能优化方面,会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网络拥堵、延迟高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诊断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流量整形、QoS(服务质量)配置的实用技巧?另外,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网络故障的排查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故障排查方法和工具,帮助他们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网络管理入门到进阶的参考书。

评分

我在思考,作为一名网络管理员,除了技术层面的能力,更需要具备哪些软实力?这本书《网络管理员教程》的名字直接点明了技术导向,但我隐隐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命令行的堆砌,或者配置参数的罗列。我猜测,这本书的深度或许会触及到一些网络规划、性能优化、容量管理,甚至是对IT项目需求的初步理解。举个例子,当一个部门需要部署一套新的应用系统,网络管理员需要做些什么?是仅仅等着开发人员提出需求,还是需要主动参与到需求分析阶段,评估网络带宽、延迟、可用性是否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指导,让我们知道如何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网络建设。另外,在故障发生时,除了快速修复,如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潜在的风险,或者如何设计更具弹性的网络架构来避免单点故障,这些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给出一些关于网络监控工具的介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网络决策。如果它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与不同部门沟通协作的建议,那就更贴近实际工作中的挑战了。

评分

10.1.5

评分

模拟训练

评分

LinuxT操作命令

评分

还在看~

评分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评分

6.7.2

评分

以前我对网络这一块一知半解的很头痛。这次到了。工作岗位上,要用到一起网络知识。所以买了这本书,系统地了解网络知识。我太爱这书了。让我不会被人笑话。。

评分

6.8

评分

质量好,服务优,速度快,价格公道,超值 价格很优,送货很快,十分满意。感谢感谢!质量好,服务优,速度快,价格公道,超值 价格很优,送货很快,十分满意。感谢感谢!质量好,服务优,速度快,价格公道,超值 价格很优,送货很快,十分满意。感谢感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