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发城直销更专业更齐全更划算提供自考老师专业问题咨询
★全套必考14本定价是489元
以下为14科必考科目套装
00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点击购买单科 22元 王顺生 2015 高等教育出
00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点击购买单科 31元 卫兴华 2015 北京大学出
003 00015 英语(二)点击购买单科 46元 张敬源 2012 外语教学出
004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点击购买单科 22元 杨鹤皋 2004 北京大学出
005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点击购买单科 41元
006 00263 外国法制史点击购买单科 21元 曾尔恕 2009 北京大学出
007 00249 国际私法点击购买单科 19.5元 李双元 2005 北京大学出
008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点击购买单科 47元 余劲松 2015 北京大学出
009 00226 知识产权法点击购买单科 45元
010 05680 婚姻家庭法点击购买单科 29元 马忆南 2012 北京大学出
011 00230 合同法点击购买单科 37元 傅鼎生 2013 北京大学出
012 00227 公司法点击购买单科 20元 顾功耘 2008 北京大学出
013 00167 劳动法点击购买单科 34元 郭捷 2011 北京大学出
014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点击购买单科 36元 汪劲 2013 北京大学出
| 相关说明 | |
| 主考学校 | 中山大学 |
| 课程设置 | 必考课程15门,共65学分;选考课程4门,共16学分;加考课程6门,共34学分; |
| 停考时间 | |
| 说明 | 1、港澳考生可不考001、002课程,但须加考231课程。 2、不考英语(二)者须选考101至104课程,不少于14学分。 3、法律、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律师、法学、涉外法学、涉外经济法、法律文秘、法律事务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监所管理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5课程;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原法律专业(本科,代码593)调整为本专业。 4、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
| 备注 | |
我必须承认,要啃完这14本书绝对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耐力赛,但它提供的学习节奏感还算合理。它不是那种故意把简单内容拖沓拉长以增加篇幅的书,相反,很多复杂概念的阐述都非常凝练和精准。例如,在讲到国际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时,它的表述简练到几乎不需要二次加工,直接就可以作为背诵和理解的基础。但这种高密度的信息输入,对于下午或者晚上精力不济的时候来说,确实是个挑战。我希望在教材的某些章节末尾,能设计一些“休息站”或者“思维导图小结”,用更轻松的笔触和更简化的语言来总结前一阶段的核心要义,帮助我们的大脑快速重置和吸收。毕竟法律学习的枯燥性是客观存在的,好的教材应该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负荷,让这场漫长的自考之旅,能多一些喘息和回顾的契机,而不是纯粹的知识堆砌。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套教材时,那一摞厚厚的书本还真有点让人望而生畏,尤其是《民法学》和《诉讼法学》那几本,分量十足。我本来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毕竟法律条文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一套教材的生命周期很关键。惊喜的是,翻阅后发现,编者们对近两年的司法解释和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做了相当及时的跟进和修订,比如在公司法和环境法相关的章节里,都能看到针对最新修改部分的详细解读和影响分析。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紧跟时政的自考生来说,简直太重要了,避免了我们拿着过时知识去应考的风险。唯一的遗憾是,虽然条文内容很新,但在一些前沿的、新兴的法律领域,比如数据安全法或者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这块的案例探讨,似乎还不够丰富,可能受限于教材的编写周期,这部分内容略显保守,期待后续的版本能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毕竟未来的法律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宽广的视野。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下功夫的,封面色彩搭配得挺有书卷气,那种深沉的蓝色调让人感觉很稳重,一看就是正经的教材。纸张的质感摸起来也比较厚实,长时间翻阅应该不容易磨损,这对于动辄要看上几个月的考试用书来说,绝对是加分项。我最欣赏的是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教材排得密密麻麻的,看着就让人头疼。更别提那些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了,它们被清晰地分块、用不同粗细的标题标示出来,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重点。不过,有一点让我稍微有点意见,就是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引入部分,如果能再多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做铺垫,可能对理解那些晦涩的法条会更有帮助。毕竟我们很多人的法律基础都比较薄弱,直接面对条文还是有点吃力的,需要一个更柔和的过渡期。但总体来说,作为一套法律本科的教材,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能感受到编者在细节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希望内容也能像外表一样扎实。
评分我对这套教材的整体内容深度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是面向本科段的,它没有过多地停留在那种高中生法律常识的层面,而是直接深入到了法理学的核心和具体部门法的精髓。比如在刑法分则的部分,对于各个罪名的构成要件和理论争议点的阐述,都相当到位,引用了很多近几年的经典判例来佐证,这对于我们准备案例分析题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在阐述“法条竞合”这类复杂问题时所采取的逻辑梳理方式,层层递进,把原本容易混淆的概念掰开揉碎了讲,即便是比较绕的罪数理论,也能通过图表和流程图的形式被清晰地可视化出来。当然,要完全消化这些内容,光靠自己埋头啃是远远不够的,可能还需要配合一些辅导老师的讲解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但话说回来,一套好的教材本身就该提供足够“咀嚼”的材料,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停留在“会背法条”的初级阶段,这才是本科教育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套教材在学习辅助工具的设计上,体现了对自学者友好的考量。每一章的开头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框架导图,这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就像是拿到了一份导航地图,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学习重点在哪里,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低效状态。更让我感到贴心的是,书后附带的“历年真题解析”环节,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题目和答案,而是详细分析了每个选项背后的知识点,并指出了该知识点在教材的具体页码位置,这真正实现了学、练、复习的无缝对接。不过,如果能增加一些跨学科的横向联系就更完美了。例如,在讲解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时,如果能稍微穿插一些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支撑,或者在商法中结合一些会计学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那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会有莫大的帮助。现在的结构虽然严谨,但略微显得有些孤立,知识点之间的“网”还不够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