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共14卷20册)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共14卷20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宗颐 著
图书标签:
  • 饶宗颐
  • 学术著作
  • 中国近现代史
  • 文化史
  • 哲学史
  • 文学史
  • 艺术史
  • 史学
  • 国学
  • 二十世纪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090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207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372
套装数量: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29岁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期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纵横经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东古史,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种外语,已出版专著6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长期引领国际汉学研究的潮流,因所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作者简介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29岁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期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纵横经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东古史,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种外语,已出版专著6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长期引领国际汉学研究的潮流,因所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史溯
1.古史系统、神话传说与比较古史学

卷二 甲骨
1.殷代贞卜人物
2.甲骨集林

卷三 简帛学
1.简帛文薮
2.长沙楚帛书研究
3.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
4.敦煌汉简编年考证
5.新莽简辑证

卷四 经术、礼乐
1.经学昌言
2.古乐散论
3.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

卷五 宗教学
1.宗教总说
2.道教探原
3.佛教渊源论
4.老子想尔注校证
5.悉昙学绪论

卷六 史学
1.国史上之正统论
2.史学论丛
3.南方民族学论丛
4.九龙与宋季史料

卷七 中外关系史
1.中外关系史论集
2.新加坡古事记
3.星马华文碑刻系年

卷八 敦煌学
1.敦煌学散论
2.法京所藏敦煌群书及书法题记
3.敦煌白画
4.敦煌曲
5.敦煌曲续论
6.敦煌琵琶谱

卷九 潮学
1.广济桥志
2.潮州沿革志
3.潮州艺文志
4.潮汕地方史论集
5.薛中离年谱
6.郭之奇年谱

卷十 目录学
1.词集考
2.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目录

卷十一 文学
1.楚辞论丛
2.楚辞地理考
3.楚辞书录
4.楚辞与词曲音乐
5.选堂赋话
6.文选卮言
7.文辙新编

卷十二 诗词学
1.诗学论集
2.词学论集
3.清词年表

卷十三 艺术
1.书学丛论
2.画宁新编
3.远东学院藏唐宋墓志目
4.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
5.供春壶考略
6.明遗民书画初论
7.八大山人画说
8.虚白斋藏书画解题
9.选堂书画题跋集

卷十四 文录、诗词
1.选堂文集
2.选堂散文集
3.选堂赋存
4.选堂诗

精彩书摘

  论古史的重建
  远东地区居民,大抵为汉藏语系及印欧伊兰语系。以种族言,前者为夷、越、戎、羌与诸夏所由构成。后者自昔统称日胡。汉、胡对立,为汉、唐记载之所常见。
  以宗教信仰言,后者即佛、祆、回诸教人华之媒介人物。百川汇合、万汇交融,以形成今日中华民族文化之共同体。自红山文化发现以来,又知远古东胡琢制夷玉工艺之卓绝,其庙墓坛壝结合形态,具见天圆地方观念之悠远。女神形状与西亚更多类似。余尝举哈拉发(Halaf)女神肩上之旺号,与甲骨文巫字及周原所出白色西域人头部刻符之一致,中外远古文化交流之迹,粲然可见,非一般想像始料所及。地不爱宝,出土文物上之文字记录,若甲、金、简、帛等等,数量之富,与纸上文献资料,可相匹敌。以甲骨文而论,若干万片文字,诚为古史之无尽藏,倘能细心寻究,有无数新知,正待我人之探测,其事有同于开矿。略举其例:濮阳墓地之龙虎图案,足以推证卜辞之侑祭龙虎,非星象莫属。卜辞有河字而无江汉,实则即漾水,为汉水之源。从卜辞零碎资料,可以重构殷代之日书。凡此种种,皆余近年之新见,有待高明之扬榷。余所以提倡三重史料,较王静安增加一种者,因文物之器物本身,与文物之文字记录,宜分别处理;而出土物品之文字记录,其为直接史料,价值更高,尤应强调它的重要性。

前言/序言


岭南瑰宝,薪火相传:饶宗颐先生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共14卷20册)——一部思想的百科全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浩瀚的学术星空中,有一颗璀璨的巨星,照亮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的漫漫征途。他,便是享有“南国学人”美誉的饶宗颐先生。而今,汇聚了他二十世纪辉煌学术成就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以磅礴之姿呈现在世人面前,共计14卷20册,宛如一座巍峨的思想宝库,其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智慧与现代学术精神的革新力量。这套文集,不仅是饶宗颐先生一生学术探索的集大成,更是我们理解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发展脉络、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窗口。 学贯中西,通达古今:饶宗颐先生的学术风范 饶宗颐先生,一位在二十世纪中国学坛上独树一帜的巨匠。他的人生,便是与书卷为伴,与思想对话,与时代同行的缩影。出生于岭南书香门第,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学术天赋。他博览群书,学养渊博,在史学、考古学、目录学、金石学、古典文学、艺术史、哲学等诸多领域均有精深造诣,堪称“学界百科全书”。其学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融汇中西,通贯古今”。他既能深入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积极吸纳西方现代学术的先进方法与思想,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从而开辟了新的学术视野,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正是这一学风的最佳体现。这套文集,不是零散的学术论文集,而是饶宗颐先生在二十世纪各个重要时期,针对不同学科领域,进行系统性、探索性研究的成果结晶。每一卷、每一册,都凝聚着他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学术真理不懈的追求。阅读这套文集,就像是与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感悟文化的魅力。 内容之宏富,领域之广阔:思想的百科全书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内容的宏富与领域的广阔。14卷20册的篇幅,足以涵盖饶宗颐先生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学术探索。其研究领域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 史学部分: 饶宗颐先生在史学领域的研究,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精辟的分析著称。他尤其关注中国历史的整体性与特殊性,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其中,他对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的研究,都提出了不少具有启发性的见解。他对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等重大历史课题,都有着独到的解读。他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又善于从微观细节中挖掘历史真相。 考古与古文字部分: 饶宗颐先生在考古学与古文字学领域同样贡献卓著。他曾参与多项重要的考古发掘,并从出土的文物、铭文、甲骨文、金文等珍贵史料中,梳理历史线索,解读古人智慧。他对甲骨文、金文的释读,不仅为理解商周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更展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深刻认知。他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考察与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 目录学、金石学部分: 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饶宗颐先生在目录学和金石学方面也建树颇丰。他对古代典籍的整理、辨伪,对各类碑刻、铭文的研究,都体现了他扎实的文献功底和敏锐的学术判断力。他对各种珍贵古籍的考订,对碑刻铭文的摹拓与释读,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方法。 古典文学与艺术史部分: 饶宗颐先生在文学与艺术史领域的研究,同样别具一格。他对中国古典诗词、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解读,往往能触及文本的深层意蕴,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在艺术史方面,他对书画、陶瓷、铜器等艺术品的鉴赏与研究,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修养,更将艺术品置于其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使其研究更具深度与广度。他对中国绘画史、书法史的梳理,对古代工艺美术的研究,都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提供了重要视角。 哲学与宗教部分: 饶宗颐先生对中国哲学、宗教思想的探索,也展现了他思想的深度。他对儒家、道家、佛教等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研究,不仅梳理了其发展脉络,更对其核心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辨析与阐释。他善于从哲学史的角度,审视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并将其与世界哲学思潮进行对话。 治学精神的典范:严谨、求实、创新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丰硕的学术成果,更是饶宗颐先生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 严谨: 饶宗颐先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始终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对史料的运用,力求精准;对文献的考证,力求周密;对观点的提出,力求审慎。他深知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是基石,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文集中大量的考证、校勘、辨析,都充分体现了他对学术严谨性的极致追求。 求实: 饶宗颐先生的研究,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支撑。他反对空谈玄理,反对凭空臆测,而是脚踏实地,深入文献,实地考察。他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对学术问题的解决,都基于扎实的证据链条。他的研究,为我们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学术榜样。 创新: 在严谨求实的基础上,饶宗颐先生又勇于创新。他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提出新颖的学术观点。他的创新,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建立在对传统学术的深刻理解之上,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超越与发展。他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思想的研究,常常能跳出旧的框架,带来耳目一新的启发。 文集价值之深远:传承与启迪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更有面向未来的。 系统性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辉煌成就: 在西方学术思潮涌入、中国社会经历剧烈变革的二十世纪,中国学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成就,是这一时期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套文集,为我们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学者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学术,并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 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与研究范式: 对于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学、艺术史等相关领域的后学者而言,《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库。其中蕴含的丰富史料、深刻见解、严谨方法,都将成为他们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更重要的是,饶宗颐先生的治学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以更加勤奋、严谨、创新的态度投身学术事业。 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饶宗颐先生的研究,深刻地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现代的视角对其进行阐释与弘扬。通过阅读这套文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厚重,中国文化的博大,中国思想的智慧。这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 饶宗颐先生“学贯中西”的学术特点,也使得这套文集具有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价值。他将中国传统学术置于世界学术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并用国际化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也为世界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结语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共14卷20册),宛如一座巍峨的思想殿堂,里面陈列着中国二十世纪最璀璨的学术明珠。它不仅是饶宗颐先生个人学术生涯的辉煌总结,更是中国学术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每一卷、每一册,都蕴含着深邃的智慧,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它邀请我们走进一个博大精深的学术世界,去感受一位“南国学人”的治学情怀,去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去汲取古今智慧的无穷力量。这套文集,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深入研习,并从中获得无尽的启迪与滋养。它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宝贵桥梁,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时,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享誉海内外的学者的景仰。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我知道饶先生的名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学术高度。这套共计14卷20册的鸿篇巨制,我并非打算速读,而是将其视为一份需要长期研读的“精神食粮”。我喜欢在夜晚,点上一盏柔和的灯,静静地摊开其中的一卷,感受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深邃思想。我尤其关注先生对岭南文化的梳理和发掘,这片土地承载着我成长的记忆,而先生的学术研究,则让我从更宏观、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了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对话,他的学问之深,思想之广,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我曾尝试阅读其中关于古代书画鉴赏的部分,先生的眼光独到,见解精辟,让我对艺术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套文集,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其规模之宏大便足以令人震撼。14卷20册,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堆砌,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无数心血与智慧的凝聚。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脉络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普通读者,我深知要完全消化如此巨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仅仅是翻阅目录,便已能感受到其中的博大精深。我尤其对饶先生在敦煌学和古文字学方面的研究 M.N.C. 抱有极大的兴趣,想象着他如何凭借敏锐的眼光,从零散的文献和出土文物中,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的真相,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套文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里面收藏着他对中国古代文明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独到的见解。每当我遇到一个历史疑点,或是对某个文化现象感到困惑时,我便会想到这套书,期待在其中找到解答的线索。即使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某些学术论证,但先生的文字本身所散发出的那种对知识的赤诚和对真理的追求,就足以让我心生敬佩。这套书,不只是学术论文的集合,更是对一个伟大学者一生求索的生动见证。

评分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这套14卷20册的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套书,不如说是一位学者的精神遗产,一份厚重的文化宝藏。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饶宗颐先生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他的学识之渊博,涉猎之广泛,令我由衷钦佩。我曾尝试阅读过他的一些单行本著作,总能被其中精妙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这套文集的规模之大,更是让我意识到,这是他对一个世纪的学术探索和思考的全面呈现。我喜欢那种在一个安静的午后,随意拿起其中一卷,然后便沉浸在先生的文字世界中的感觉。或许是关于古代诗词的赏析,或许是对某个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又或许是对某种哲学思想的梳理,每一个主题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这套文集,对我而言,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来源,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学问的深度和广度,也激励着我不断地去探索和思考,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学术之路。

评分

在书架上瞥见《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那厚重的14卷20册,我的心情既是惊喜又是敬畏。作为一名对中国文化史和古典学充满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饶宗颐先生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涵盖古文字、历史、考古、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堪称当代国学大师的翘楚。这套文集,无疑是对他辉煌学术生涯的一次全面梳理和集结,其中蕴含的智慧结晶,足以让任何一位求知者沉醉其中,受益匪浅。我常常会在一个闲暇的午后,或是宁静的夜晚,随意翻开其中一卷,便能被先生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深邃思想所吸引。无论是他对甲骨文的精微辨析,还是对敦煌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无论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独到解读,还是对岭南文化的深度挖掘,都展现了他超凡的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学术功力。这套文集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也点燃了我探寻未知、追求真理的激情。每一卷都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学术世界。

评分

当《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14卷20册的包裹送到,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厚重的书本扑面而来,一种沉甸甸的知识分量感油然而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与考古相关的部分非常着迷,而饶宗颐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早已是学术界的共识。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的学者,但凭借着对历史的好奇心,我总会想方设法去接触那些能够拓展我视野的知识。这套文集,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绝佳机会。我尤其期待能够通过阅读先生在考古学和古文字学领域的研究,来更好地理解那些尘封在历史深处的秘密。我深知,每一篇文献的背后,都凝聚着先生无数的心血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因此,我不会急于求成,而是打算将这套书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或是在某个历史时期感兴趣时,去其中寻找答案。相信在先生严谨的学术框架下,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脉络,也能从中获得更多关于治学的方法和态度。

评分

经典著作,值得认真拜读,让我们阅读经典、使用经典,从经典著作中活动人生智慧。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买来收藏了

评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制作精良。卷帙浩繁......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经典著作。大师精品。可惜是简体。

评分

该书由饶宗颐先生亲自校订,集其著作之大成。其标志性成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直接参与并推动当代国际显学——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二是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审视国内与域外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三是用新的数据和方法丰富与发展传统学科。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买来收藏了

评分

该书由饶宗颐先生亲自校订,集其著作之大成。其标志性成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直接参与并推动当代国际显学——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二是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审视国内与域外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三是用新的数据和方法丰富与发展传统学科。

评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制作精良。卷帙浩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