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1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进人十九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
岭南文库:粤东金石略补注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岭南文库:粤东金石略补注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您的评价通过审核后可以获得一定积分
评分翁方纲散馆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左鸿胪寺卿,后荣恩宴加二品衔。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翁方纲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又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书学欧、虞,谨守法度。尤善隶书,相传翁方纲能在瓜子仁上书写小楷字,功力精熟可见一斑。《清朝书画录》把他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马宗霍《霋岳楼笔谈》称:“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然其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经残字到也。”
评分启功《论书绝句》第四十一首说:“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此有感于收藏家看重书法美观,而轻视文字内容。客观言之,碑帖收藏已算小众,碑帖研究更属凤毛,所以承沈展公赐下他编辑的《粤东金石略补注》(翁方纲著,欧广勇、伍庆禄补注,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高兴莫名。
评分相去甚远,盲目定性只会丧失标准所以读什么不能妄下结论)[1]为西方极乐世界(又称安乐世界,安乐刹,安乐处等)之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等。略称阿弥陀,有时简称弥陀。按照严格的意义讲,“弥陀”与“阿弥陀”意义相反,是错误的称谓;但如同在现实中,有时出现口误而并不影响理解,所以称“弥陀”也不会出现歧义,这只是在汉语讲究对仗时偶尔使用。阿弥陀佛宗教学名词,在密宗里是密语词 在一些古体东密书籍中如《元亨释书》《大藏经》[2]描述因业障舌两侧有牙齿痕,困倦乏力古代相信这是因为前世罪孽深重,身体将出现 症瘕、石瘿、气瘤。古代相信阿底峡尊者说:的忏罪方法以 寂断 添“出云鞍吗,闻竹,羽心”三个押契,认为可除难,求财。阐述为东密秘法之一,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还有此种密宗修行风俗。
评分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在密教中,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种子为逳(hrīh!),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白黄色或真金色,闭目,身着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其种子为筟(sam!),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初开之莲花。[4]本段内容参考《佛光大辞典》
评分翁方纲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翁方纲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又担任编修一职。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他与朱筠、钱大昕、桂馥、黄易、丁杰等人常去琉璃厂书肆访书,所作金石拓本日渐增多。
评分卷一“六榕寺诸刻”第一条拟目“唐王勃碑(闻)”(P33),这是根据正文提到“六榕寺旧有王勃碑”而命名。按,此指王勃所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文章尚见于王勃集,六榕寺门联上句“一塔有碑留博士”亦咏此碑。既然能考出碑名,似不宜用简称。类似情况如卷二“南海神庙碑”系列,开首数碑尚开列全名,其后则径以“元至元癸巳碑”(P120)、“元泰定四年碑”(P121)为标目,这种情况竟有四十余碑之多;其中颇有见在者,如“明成化四年碑”(P125),根据注释,其篆额为“御祭南海神文”,则此碑不妨拟名为“明成化四年御祭南海神文碑”。这样处理,也才与后文“[增补]清同治三年御祭南海文碑”(P133)的命名方式一致。
评分的评价将帮助其他客户了解这本书并作出购买决定。
评分《诗毛氏传疏》一书最早的版本,是清道光咸丰间陈氏五种本。所谓五种本,包括道光二十七年(1847)武林爱日轩刻《诗毛氏传疏》、咸丰元年(1851)苏州漱芳斋刻《释毛诗音》、道光二十七年武林爱日轩刻《毛诗说》、咸丰九年王载云刻《毛诗传义类》、咸丰八年许文一刻《郑氏笺考徵》,是陈奂《诗经》学著作的汇刊本,虽各有题签木记,而版式统一。此本刊于陈奂生前,年代早而错误少,为后世所重,曾多次影印出版。其中山东友谊出版社《孔子文化大全》丛书影印海宁杨芸士藏本系此书最早刻本,很好地保留了原刻本面貌,故选作此次整理的底本。而北京中国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及学苑出版社《诗经要籍集成》影印自同一底本,此本曾对原版片进行过校勘剜改,此次整理对其成果也多有吸收。陈氏五种本在光绪十年由徐子静覆刻,而《清经解续编》亦收录此书,二者皆曾做过一定的校勘,因此取为校本。此外,民国年间鸿章书局有石印本,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曾以徐子静本为底本,出版过排印本,但句读错误颇多,故不与取用。鉴于陈奂泥于古说,好作古文,校点者在整理时采取的原则是:尽量保留其行文特色,只对部分不影响文意的异体字进行统一。
岭南文库:粤东金石略补注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