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东方学奠基人”、“东亚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季羡林先生的力作。本书以时间为序,研究了中印两国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的交流情况,范围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蚕、丝、茶、火药、印刷术、糖等等。
内容简介
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自古以来是如何相互学习、彼此影响的,从而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发展,对此季羡林先生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考证。
《中印文化交流史》以时间为序,研究了中印两国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的交流情况,范围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蚕、丝、茶、火药、印刷术、糖,等等。
书中对于交流是“单向流动还是双向交流问题”,季羡林先生做了大量研究和考证,纠正了中印两国社会上一些不准确的看法和说法,产生了积极影响。书中还附录了一些与中印文化交流有关并受读者欢迎的论文和图片。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一 导言
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一)推测出来的起点
(二)印度古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
三 活跃(后汉三国 25-280年)
(一)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
(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
——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阶段
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 265-907年)
——两种文化的改造和融合阶段
(一)两晋南北朝(265-589年)
(二)隋唐(581-907年)
(三)鼎盛时期宗教、外交及贸易活动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成果
五 衰微(宋元 960-1368年)
——两种文化的同化阶段
(一)宋代(960-1279年)
(二)元代(1206-1368年)
六 复苏(明 1368-1644年)
(一)复苏的内容与含义
(二)明初中印交通的情况
(三)郑和下西洋
(四)出使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五)明初与孟加拉、古里、柯枝的交通
(六)明代中叶的中印交通
(七)文学和科技方面的相互影响
(八)文献
七 大转变(明末清初)
八 涓涓细流(清代、近代、现代)
(一)激流与涓涓细流(17、18世纪)
(二)暂时的复苏(19世纪)
(三)20世纪前半中印友谊的表现
九 结束语
附录
(一)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二)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
(三)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四)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五)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
(六)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
(七)《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八)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
(九)佛教的倒流
精彩书摘
六 复苏(明 1368-1644年)
(一)复苏的内容与含义
在讲宋元时代时,我用了“衰微”这个词儿。我的想法是以精神文化的交流,也就是通过佛教的交流,为衡量标准。既然佛教在印度到了与中国宋元相当的时代——已基本上消逝,既然传播精神文化主要载体已不复存在,所以我就把此后中印文化交流称之为“衰微”时期。
除了精神文化的交流以外,还有物质文化的交流,主要表现形式是通商贸易和外交活动。外交活动基本上也是通商贸易活动,只不过披上一件“外交”的外衣罢了。当然,不可否认,少量的真正外交活动也是有的,如果拿通商贸易和外交活动来做标准,那么“衰微”时期就不能包括元代在内。因为,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元代中印在贸易方面的活动是相当频繁的。
在这里,我们就有了两个衡量标准。我现在这样的划分,是采用了第一个标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二者必取其一,我取了前者,说它是一个权宜之计,也未尝不可。反正自从印度佛教失去了交流载体的作用以后,中印文化交流就主要表现在通商贸易与外交活动上了。
专从通商贸易和外交活动来讲,明代远远超过元代:一是时间长,二是地域广。元代活动的时间几乎集中在世祖至元年间,前后31年;而明代则自郑和、侯显起,一直延续了下去,虽然不都像郑和时代那样集中,那样频繁,但可以说是连续未断。至于地域,元代几乎只限于印度西海岸一带,而明代则除了西海岸以外,还延长到了濒临孟加拉湾的孟加拉地区。这一地区同明代中国交通之频繁,实在值得注意。
前言/序言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非常好的佛教研究书!
评分
☆☆☆☆☆
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星云大师启迪大众,由刹那因缘觉悟生命之得失盈亏。 种善因得善果,人是自己的园丁,一念美意则福田无量。 奉献是福德,不是负担;服务是获得,不是牺牲。
评分
☆☆☆☆☆
还好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
☆☆☆☆☆
京东本身还是不错的。但此书真的狠砸季羡林的名声,里面错误很多,尤其是讲到比较晚近的部分。编稿的人把作者给坑了
评分
☆☆☆☆☆
非常好的佛教研究书!
评分
☆☆☆☆☆
买来一读
评分
☆☆☆☆☆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评分
☆☆☆☆☆
送货之前电话确认一下,如果家里有人,希望书能直接送到家里,而不是放到保安亭
评分
☆☆☆☆☆
不错,留待参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