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细节有极高要求的设计人员,常常因为规范的模糊性而头疼。这本手册在“文件编制与归档”这部分的处理上,简直可以作为行业典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直接给出了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各类设计文件模板——从I/O清单的填写格式,到联锁逻辑图的符号约定,再到最终验收测试(FAT/SAT)的检查表单,几乎是“拿来即用”。我曾遇到过一个跨部门协作的项目,由于不同团队对“过程参数报警级别”的定义不统一导致返工。翻阅此书后,书中关于报警管理层级的划分和优先级排序的建议,帮助我们迅速统一了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后续的集成效率。此外,书中对化工过程安全设计(如爆炸泄压设计、紧急停车流程的优化)的论述,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涵盖了从最基础的仪表选型到最高层级工艺集成的全景图谱,让读者在宏观把握全局的同时,也不会遗漏关键的微观执行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体系非常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这在当前强调资产优化和可持续运营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局限于“设计”阶段的初始投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运行维护、故障诊断和系统退役等环节。例如,在阐述PID回路整定时,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Ziegler-Nichols方法一笔带过,而是详细比较了模型预测控制(MPC)在大型反应器温度控制中的优势,并给出了如何量化其“超调抑制”和“过渡时间缩短”对经济效益的具体贡献的计算模型。这使得“自动化投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成本中心,而是清晰可见的利润驱动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网络安全”在工业控制系统(ICS)中应用的章节,内容更新非常及时,详细介绍了针对工控网络的主动防御和被动监控策略,并且强调了在自动化设计初期就必须嵌入安全考量,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负责任的设计理念。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向你耳提面命,而不是冷冰冰的参考书。语言简练有力,没有太多冗余的形容词,每一个段落都直击问题的核心。我最喜欢它处理“疑难杂症”的方式,当涉及到一些经典故障诊断和冗余系统设计时,作者总能用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列出多套备选方案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比如,在分析安全仪表系统(SIS)的可靠性指标时,作者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配以一个长流程装置的实际例子,模拟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压力波动下,系统失效概率的变化曲线,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远超出了我之前阅读过的大部分同类书籍。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不同年代引入的控制系统(从DCS到PLC再到现代的TCF/MES集成)之间的兼容性和升级策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维护老旧装置和规划未来投资的用户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指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把一位技术大牛请进了办公室,随时可以翻开查阅他的“私房秘籍”。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过于偏向某一特定类型的化工厂,比如石油炼制或基础化工。然而,深入阅读后发现,作者展现了惊人的知识迁移能力。他不仅精通复杂的单元操作控制,对精细化工中对批次控制(Batch Control)的特殊要求也有独到的见解。书中关于批次配方的管理和追溯性记录的设计,采用了非常清晰的状态机模型进行描述,这对于需要频繁切换产品或需要严格遵循GMP标准的行业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对不同仪表通讯协议(如HART, Fieldbus, Profibus PA)的实际应用性能对比分析,非常客观且基于大量的实际测试数据,而非理论推导,这对于在进行新项目仪表选型时做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是高度实用的,它将理论的严谨性与工程的灵活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我目前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技术参考书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内页的排版清晰,图表和公式的绘制都非常规范,这对于一本技术手册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结构上的用心,它似乎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遵循着一套严谨的逻辑线索进行展开。例如,在介绍基础控制理论的部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教科书式的定义,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化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阐述,使得那些抽象的数学模型立刻变得鲜活起来。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许多设计案例都非常贴合当前行业前沿的趋势,比如在复杂多变量控制系统优化那一章,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先进过程控制(APC)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具体实施路径,这对于正在进行技术升级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具指导价值的参考资料。我甚至发现一些在国际标准中也难以找到的本土化经验总结,这表明作者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拥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积累。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控制理论家,而在于让你成为一个能将理论完美落地到实际化工生产线上的优秀设计者。
评分帮同事买的,是还好,就是等了太久
评分实用
评分3.适合从事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人员使用
评分建议包装时更严实些
评分⑧由于确定流量计仪表系数的几个修正系数准确度的影响,整台插入式流量计的准确度不可能太高,一般为(士2.5 %~±4%)FS,如能对整台流量计进行在线校验,可以提高到(土1%~±1.5 %)FS。④仪表适用的流体种类、工作状态(压力温度)及流体物性的影响与其工作原理有关,如插入式电磁流量计只能用于导电性液体,插入式涡轮用于洁净介质等。⑤管道中流速分布状况是此类流量计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在大口径下,一般由于安装处空间的限制以及管道中流速分布畸变,产生旋转流似乎不可避免。这时如有试验依据的修正系数可用,则测量精度还是可保证的。
评分京东购物不错,方便快捷
评分自控设计不可少的工具。最新一批的版本
评分据说很好的工具书,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②仪表特性应分为测量头和整台流量计两部分考虑。测量头实际上就是一台满管式流量计,只不过在这里是作为流速计使用。各种类型测量头的特性可参考相应的流量计内容。整台插入式流量计不仅与测量头有关,还与测量头的安装及组合方式、管道中的流速分布、仪表系数的各种修正系数以及管道的几何参数等有关。因此必须对现场的4个条件作细致的了解:a.流量计上游侧阻流件的类型;b.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长度;c.管道的实际内径;d.管壁的粗糙度。这些条件是确定插入式流量计的仪表系数的主要条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