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供水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由魏清順主編,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任務編寫,主要圍繞農村地區給水工程係統,從供水工程的總體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麵詳細介紹瞭農村供水工程總體規劃、供水工程中取水構築物與調節構築物設計、輸配水規劃及泵站設計、水廠與水處理、其他供水工程(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和引蓄供水工程)和農村供水工程施工及管理等方麵的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農村水利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土保持等相關專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從事村鎮給水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農村供水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由魏清順主編,主要 圍繞農村地區給水工程係統,從供水工程的總體規劃設計和施工管理等方麵 詳細介紹瞭農村供水工程總體規劃、供水工程中取水構築物與調節構築物設 計、輸配水規劃及泵站設計、水廠與水處理、其他供水工程(雨水集蓄供水 工程和引蓄供水工程)和農村供水工程施工及管理等方麵的內容。
《農村供水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農業 水利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土保持等相關專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參考書, 也可作為從?村鎮給水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前言
**章 緒論
1.1 農村供水工程的內容、特點和基本任務
1.2 農村供水係統的分類、組成與布置
1.3 農村供水工程的意義、現狀和前景
第2章 農村供水工程的總體規劃
2.1 農村供水工程規劃概述
2.2 供水現狀調查分析
2.3 用水量預測
2.4 供水水源規劃
2.5 供水工程規劃
2.6 集中式供水工程規劃
2.7 分散式供水工程規劃
第3章 取水構築物與調節構築物設計
3.1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
3.2 地錶水取水構築物
3.3 調節構築物
第4章 輸配水規劃及泵站設計
4.1 輸水管網規劃
4.2 配水管網規劃
4.3 輸配水管網的水力平衡計算及其優化設計方法
4.4 泵站設計
第5章 水廠與水處理
5.1 水廠總體設計
5.2 水質淨化
第6章 其他供水工程
6.1 雨水集蓄供水工程
6.2 雨水集蓄工程施工技術
6.3 引蓄供水工程
第7章 農村供水工程施工
7.1 供水工程構築物施工
7.2 輸配水管道工程施工
7.3 水廠施工
第8章 農村供水工程管理
8.1 概述
8.2 供水係統水源管理
8.3 取水係統運行與管理
8.4 供水水處理構築物的運行與管理
8.5 供水管網運行與管理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令人耳目一新,那種樸實的色調和簡潔的排版,一下子就讓人感覺迴到瞭田間地頭,充滿瞭泥土的芬芳和對鄉村發展的真切關懷。我本來對這種專業性很強的教材有些抗拒,總覺得會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和理論堆砌,但翻開後發現,作者在內容組織上頗具匠心。它似乎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結閤瞭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的“鄉村建設手冊”。特彆是對於那些初次接觸供水工程的新手來說,開篇部分對於農村水資源的現狀分析,那種入木三分的洞察力,讓人立刻對這個領域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瞭深刻的認識。它沒有急於拋齣技術細節,而是先構建瞭一個宏大的背景框架,讓你明白這項工作承載著多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深入閱讀的興趣,讓我對後續的章節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夠從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鑰匙。
評分這本書對於“項目管理與驗收”那一章的關注度,讓我對它的定位有瞭全新的認識。很多技術書籍到工程完工就戛然而止,但這本書卻將重點延伸到瞭項目的資金監管、招投標的閤規性審查,以及最重要的——當地社區對工程質量的反饋和最終驗收標準。作者非常直白地指齣瞭在農村項目中,可能齣現的“豆腐渣工程”的常見誘因,並提供瞭詳細的質控清單。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對權力濫用的警惕性,讓人在閱讀時肅然起敬。它不僅僅是在教你“如何建水廠”,更是在教你“如何確保建成的水廠真正服務於人民,並且在未來幾十年都能持續穩定地服務下去”。這本教材的價值,已經遠遠超越瞭課堂教學的範疇,它簡直就是一本基層水利乾部的“職業道德與實操指南”。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獨特的“老工程師的沉穩和幽默”。雖然主題是嚴肅的工程技術,但在解釋復雜概念時,作者總能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點醒你。比如,在講解水泵選型與能耗控製時,他將水泵比喻成傢裏的“勞力”,強調“閤適的纔是最好的,最貴的往往不是最省油的”。這種親切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技術門檻,使得非專業背景的管理者或規劃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點,避免陷入技術術語的迷宮。我甚至覺得,如果把一些章節拿齣來作為麵嚮公眾的科普讀物,也會非常受歡迎。它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把一項復雜的民生工程做得既漂亮又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圖錶和案例分析部分做得極其紮實,可以說是“乾貨”滿滿。我特彆留意瞭關於低壓管網布局的章節,裏麵的拓撲圖和水力計算模型,清晰得讓人幾乎不需要額外的參考資料就能理解。不同於一些隻提供標準化的通用模型,這本書似乎針對性地提供瞭幾種在不同地形地貌下(比如喀斯特地區和黃土高原地區)的優化設計方案,每種方案都配有詳細的成本估算和潛在風險評估。我特地拿瞭其中的一個A市某村的案例和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個項目進行對比,發現這本書提齣的預埋管道保護措施更具前瞻性,能有效避免鼕季凍脹和夏季農耕破壞帶來的二次返修成本。這種將不同地域的“水文氣象差異”納入設計考量的嚴謹態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的實戰經驗,讓人感到非常可靠。
評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可持續性”的論述,那部分的處理方式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精彩。通常的工程書籍會把重點放在如何保證齣水量和水質達標上,但這本教材卻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探討工程建成後的長期運營和維護問題,這恰恰是許多基層項目失敗的癥結所在。作者顯然是深入一綫考察過的,他詳細分析瞭村級水管員的培訓機製、籌集維修基金的巧妙方法,甚至提到瞭如何利用當地的集體經濟模式來分攤運營成本。這種對“人”和“機製”的重視,遠超齣瞭單純的土木工程範疇。閱讀時,我仿佛能聽到那些偏遠山區老鄉們關於水費繳納的討論,那種將技術與社會學、經濟學巧妙融閤的筆法,讓整本書的厚重感和實用性達到瞭一個極高的平衡點,讓人不禁拍案叫絕,這纔是真正的工程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