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魏清顺主编,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任务编写,主要围绕农村地区给水工程系统,从供水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农村供水工程总体规划、供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与调节构筑物设计、输配水规划及泵站设计、水厂与水处理、其他供水工程(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和引蓄供水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农村水利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等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村镇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农村供水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魏清顺主编,主要 围绕农村地区给水工程系统,从供水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 详细介绍了农村供水工程总体规划、供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与调节构筑物设 计、输配水规划及泵站设计、水厂与水处理、其他供水工程(雨水集蓄供水 工程和引蓄供水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农村供水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农业 水利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土保持等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也可作为从?村镇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章 绪论
1.1 农村供水工程的内容、特点和基本任务
1.2 农村供水系统的分类、组成与布置
1.3 农村供水工程的意义、现状和前景
第2章 农村供水工程的总体规划
2.1 农村供水工程规划概述
2.2 供水现状调查分析
2.3 用水量预测
2.4 供水水源规划
2.5 供水工程规划
2.6 集中式供水工程规划
2.7 分散式供水工程规划
第3章 取水构筑物与调节构筑物设计
3.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3.2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3.3 调节构筑物
第4章 输配水规划及泵站设计
4.1 输水管网规划
4.2 配水管网规划
4.3 输配水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4.4 泵站设计
第5章 水厂与水处理
5.1 水厂总体设计
5.2 水质净化
第6章 其他供水工程
6.1 雨水集蓄供水工程
6.2 雨水集蓄工程施工技术
6.3 引蓄供水工程
第7章 农村供水工程施工
7.1 供水工程构筑物施工
7.2 输配水管道工程施工
7.3 水厂施工
第8章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
8.1 概述
8.2 供水系统水源管理
8.3 取水系统运行与管理
8.4 供水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与管理
8.5 供水管网运行与管理
参考文献
这本书对于“项目管理与验收”那一章的关注度,让我对它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多技术书籍到工程完工就戛然而止,但这本书却将重点延伸到了项目的资金监管、招投标的合规性审查,以及最重要的——当地社区对工程质量的反馈和最终验收标准。作者非常直白地指出了在农村项目中,可能出现的“豆腐渣工程”的常见诱因,并提供了详细的质控清单。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权力滥用的警惕性,让人在阅读时肃然起敬。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建水厂”,更是在教你“如何确保建成的水厂真正服务于人民,并且在未来几十年都能持续稳定地服务下去”。这本教材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课堂教学的范畴,它简直就是一本基层水利干部的“职业道德与实操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令人耳目一新,那种朴实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回到了田间地头,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对乡村发展的真切关怀。我本来对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教材有些抗拒,总觉得会是枯燥乏味的公式和理论堆砌,但翻开后发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颇具匠心。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结合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乡村建设手册”。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接触供水工程的新手来说,开篇部分对于农村水资源的现状分析,那种入木三分的洞察力,让人立刻对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它没有急于抛出技术细节,而是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框架,让你明白这项工作承载着多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入阅读的兴趣,让我对后续的章节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老工程师的沉稳和幽默”。虽然主题是严肃的工程技术,但在解释复杂概念时,作者总能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点醒你。比如,在讲解水泵选型与能耗控制时,他将水泵比喻成家里的“劳力”,强调“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贵的往往不是最省油的”。这种亲切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非专业背景的管理者或规划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避免陷入技术术语的迷宫。我甚至觉得,如果把一些章节拿出来作为面向公众的科普读物,也会非常受欢迎。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把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做得既漂亮又持久。
评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可持续性”的论述,那部分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彩。通常的工程书籍会把重点放在如何保证出水量和水质达标上,但这本教材却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工程建成后的长期运营和维护问题,这恰恰是许多基层项目失败的症结所在。作者显然是深入一线考察过的,他详细分析了村级水管员的培训机制、筹集维修基金的巧妙方法,甚至提到了如何利用当地的集体经济模式来分摊运营成本。这种对“人”和“机制”的重视,远超出了单纯的土木工程范畴。阅读时,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偏远山区老乡们关于水费缴纳的讨论,那种将技术与社会学、经济学巧妙融合的笔法,让整本书的厚重感和实用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才是真正的工程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图表和案例分析部分做得极其扎实,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低压管网布局的章节,里面的拓扑图和水力计算模型,清晰得让人几乎不需要额外的参考资料就能理解。不同于一些只提供标准化的通用模型,这本书似乎针对性地提供了几种在不同地形地貌下(比如喀斯特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的优化设计方案,每种方案都配有详细的成本估算和潜在风险评估。我特地拿了其中的一个A市某村的案例和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个项目进行对比,发现这本书提出的预埋管道保护措施更具前瞻性,能有效避免冬季冻胀和夏季农耕破坏带来的二次返修成本。这种将不同地域的“水文气象差异”纳入设计考量的严谨态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让人感到非常可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