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我打算由錶及裏地進一步闡明增長績效,搞清文化是否影響到經濟績效,並在多大程度上産生這種影響。但正如我馬上要論證的,由於文化變量往往有一個很長的時滯,且難以識彆,難以判斷它們是否及如何變化的,因而我們將經常迴顧和追溯它們的淵源(以本書扉頁托剋維爾的題記為榜樣)。我關於印度的論著——《印度的均衡》,曾對這一變化莫測的領域進行過早期的探索。而在本書中,我將著眼於它們在一個很長時期——法國史學傢年鑒學派所謂的“長時段”——對經濟增長的不同影響,其間,正如布羅代爾(Braudel)已非常雄辯地錶明的,“山脈而非君主……纔是一位的。”
因此,用要素稟賦、文化和政治的相互作用來解釋集約型增長是何時並如何發生的,是這些演講的基本主題之一。另一個基本主題則是個人主義對促進這種增長的作用,以及——在我們考察現在西方和其他地區間的相互影響時所能看到的,由此産生的韆奇百怪的變體。
目錄
序
導言
第一章 關於文化
社會均衡
天性與教養
不同的社會均衡
個人主義與公社主義(Communalism)
情感:羞恥與罪錯
人類學檔案
宇宙論、政治、經濟
第二章 古代文明Ⅰ: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硃迪亞
斯密增長與普羅米修斯增長
農業、文明和遊牧民
古代的近東
第三章 古代文明Ⅱ:印度和中國
印度
宇宙論的信仰
中國
第四章 伊斯蘭世界
阿拉伯人的崛起
穆斯林的徵服和退卻
物質因素
宇宙論信仰
政體
法律、社會、經濟
穆斯林精神的終結
伊斯蘭教和經濟
第五章 西方的崛起
唯物主義基礎
製度的基礎
基督教歐洲和個人主義的崛起
核心傢庭和西方的崛起
愛、性欲、罪孽和罪錯感
希臘正教會與俄羅斯
第六章 個人主義的進程
奧古斯丁《上帝之城》的曆程
經濟自由主義的崛起、衰落和再崛起
目前的形勢
第七章 現代印度與現代中國
國傢乾預經濟
改革
前景
第八章 遠東
東亞的“奇跡”經濟
日本
第九章 西方和非西方社會
禮儀、羞恥感以及罪錯感
福利國傢
第十章 結束語
附錄
博塞拉普進程
掠奪性國傢模型
雙重偏好和社會見解的變化
要素比例和農業結構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一章 關於文化
情感:羞恥與罪錯
如果承認瞭文化“特點”在文明進程中的重要性,那麼我們也必須對其藉以不斷強化的機製作一簡要的描述。關於情感將體現於文化傳統中的“道德規範”內在化的作用,看來已取得瞭廣泛的共識。但關於這些情感是否屬於我們進化的基本人性,或者它們本身就是社會的産物(social constructs),似乎尚未達成一緻。一般而言,社會學傢和人類學傢們似乎持後一種觀點,而生物學傢和神經科學傢們則持前一種觀點。我不可能在本書中探究這一爭論的是非功過,尤其因為它與我所強調的要點——情感構成瞭社會化進程的主要部分(對此爭論的雙方似無分歧)——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埃剋曼(Ekman)和戴維森(Davidson)在總結這場爭論時指齣,“所有人都承認情感的普遍性是有證據的;承認情感的前因的普遍性有一些證據,但證據不足;承認在解釋這些普遍性時,生物學和文化兩者都起瞭作用。”
在這些情感中,有兩種情感對文化獲得性“道德感”(moral sense)的形成具有特彆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羞恥感和罪錯感。與其他的情感——厭惡、悲傷、氣憤和害怕——不同,引發這兩種情感的前導事件(antecedent events)似乎因文化而異。而對其他情感而言,誘發其齣現的前導事件,在不同的文化中呈現齣很大的相似性。如埃剋曼和戴維森所指齣,“羞恥和罪錯是這樣一些情感,其中的道德判斷是有分歧的;因而它們或許也是這樣一些情感,其與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可能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雖然許多人——包括弗洛伊德,但不包括達爾文——都未能指齣羞恥感和罪錯感之間的差彆,可是這兩種情感確是非常不同的。“羞恥感是一種社會情感,是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而不自覺地齣現的。”或如伯納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所言:“與羞恥感相關聯的基本體驗,是在錯誤的條件下被錯誤的人不適宜地看穿瞭。它與裸體,特彆是性關係直接相關。”當人感到羞恥時,情感的內在角色是“一個旁觀者或證人;而當人感到罪錯時,則其內在角色就是一個受害者或施害者”。在實施罪錯的情況下,“內在角色的態度是憤怒的,因為其對象的反應是對憤怒感到害怕,而不是害怕被激起憤怒”。相對而言,“羞恥感不需要旁觀者産生憤怒或其他的敵意。所必需的隻是旁觀者應意識到這樣一種特定的情形或特性,即其對象是感到缺乏能力、沒有能力或喪失能力的”。沒有星期五“的魯濱遜·剋魯索”不可能感到羞恥,但如果他信仰猶太教與基督教的上帝的話,他就會感覺到罪錯!因此,我們還應考慮作為社會化手段的羞恥與罪錯在各種文明中的作用,因為構成社會凝聚力的內在的道德規範,就是以這些道德情操為基礎的。
……
無法預料的後果:要素稟賦、文化和政治對長期經濟運行的影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