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与金融管理证书考试系列教材
【书名】: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
【课程代码】:11742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主编】: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组织编译】:教育部考试中心
【编译】:张灿鹏
【版次】:2011年7月第1版
【开本】:787*1092mm 16开
【印张】:17.625
【字数】:285 000
【页数】:265
【定价】:27元
【ISBN】:9787509528969
【教材名称】自考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 全真模拟试卷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主编】依据考试大纲编写
【ISBN】9787517100690
【版印】2013年1月第1版 2014年1月第2次印刷
【质量目标】正版书籍,客户满意
【新旧程度】全新
【定价】20.00元.
最让我感到不值的是,所谓“附考点串讲”的深度和广度,完全没有达到“串讲”应有的水平。串讲的精髓在于提炼、归纳和连接那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高密度的记忆网络,并在关键处进行深入挖掘,确保考生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然而,这里的串讲部分更像是一份带有简短解释的词条汇编。比如,在涉及“谈判中的让步策略”时,书上只是简单列出了“价格让步”、“时间让步”等类别,但对于如何在不同谈判阶段,根据对方的底线和己方的资源优势,动态调整让步的节奏和幅度,却没有给出任何深入的分析或案例推演。我原本期望看到的是通过几个经典谈判案例的解构,来展示这些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取舍和权衡。如果仅仅是罗列概念,那我直接去看大纲和基础教材就可以了,何必花费额外的费用来购买这份所谓的“串讲”?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应试,但即使是应试,它的指导性也显得不够精准和有力。
评分这本号称“全套2本”的教材,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自考这玩意儿,资料鱼龙混杂,很多时候花钱买来的不过是些拼凑起来的边角料。我本来是冲着“11742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这个核心内容来的,希望能找到系统、深入的讲解,毕竟这门课对于我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谈判技巧和团队协作。然而,实际翻阅后,我发现内容编排上存在一些让人费解的地方。首先是理论深度上,感觉只是浅尝辄止,很多关键的沟通模型,比如非暴力沟通的实际应用场景,书中只是简单罗列了定义,缺乏案例的细致剖析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探讨。我希望看到的是像教科书那样严谨的逻辑推导和大量的实战模拟,而不是一堆概念的堆砌。更让我感到困扰的是,所谓的“附考点串讲”,内容组织得有些松散,更像是把历年真题的答案强行塞进了知识点解析里,而不是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种模式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真正掌握技能的人来说,帮助有限,它更多地培养的是应试技巧,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更倾向于那种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教材,能够引导我从底层原理去理解商务沟通的精髓。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套书的设计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间接影响了我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首先,两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字体选择都显得比较廉价,长时间阅读后眼睛非常容易疲劳,尤其是在晚上需要集中精力攻克难点时,这种低劣的印刷质量实在是一种负担。更重要的是,内容组织缺乏清晰的导航性。在第一本书中,知识点的交叉引用不够明确,当我读到一个新的概念时,很难快速定位到它在前面章节中是否有铺垫或更详细的解释。优秀的教材应该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向导,能清晰地指示出路径。而这套书更像是两堆散乱的知识点被强行装订在一起。我对比过其他几门自考科目的教材,那些书在图表使用、重点标记和章节总结方面都做得更加人性化,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这套书在这方面明显处于劣势,阅读起来总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需要我花费额外的时间去“重新组织”作者本该做好的逻辑结构。
评分作为一名工作了几年才决定回炉重造的职场人士,我对于“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有着非常实际的需求。我需要的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那些能立刻在会议室、在谈判桌上派上用场的“干货”。遗憾的是,这套所谓的“自考通”教材,在实操层面的指导上显得力不从心。例如,书中提到了“有效反馈的技巧”,理论上讲了STAR原则等,但对于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对一个资深但表现不佳的下属进行建设性批评,缺乏具体的对话脚本和情景模拟。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细节到语调、眼神、暂停时间的指导,因为商务沟通的艺术往往藏在这些细微之处。另外,关于“商务演示的艺术”,书中也仅仅停留在PPT制作的层面,对于如何掌控全场气氛、如何应对突发提问、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和强有力的收尾,介绍得非常单薄。这让我感觉,出版方似乎对“商务沟通”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没有深入挖掘其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评分说实话,我对于这种自考辅导资料的“全真模拟试卷”环节总是抱有一种既期待又怀疑的态度。期待是因为我急需一套能有效检验我学习进度的工具,毕竟没有实战演练,光靠看书是真学不会。但怀疑则源于经验——很多模拟卷的出题角度和难度与真实考试相去甚远,要么过于简单,让人产生虚假的满足感;要么就是故意设置陷阱,用一些偏门到几乎不会考的知识点来混淆视听。我仔细对比了这套模拟试卷的风格,感觉它更偏向于后者,很多题目设置的逻辑起点非常怪异,感觉像是为了凑数量而设计的题目,而不是真正围绕“商务沟通”这一核心能力展开的考察。比如,有几道题对于“跨文化沟通中的肢体语言差异”考察得过于细枝末节,而对于更核心的“冲突管理中的有效倾听”却一带而过。这让我对它的“全真”程度产生了极大的质疑。一个好的模拟试卷,应该能精准地反映出考试的侧重点和难度梯度,帮助考生合理分配复习精力。但这套试卷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套未经严格筛选的题库随机抽取的结果,对于提升我的实战应变能力帮助不大,反而增加了我梳理重点的难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