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运昌 编
图书标签:
  • 模拟电路
  • 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
  • 电路分析
  • 电子工程
  • 仿真
  • 元器件
  • 信号处理
  • 电路设计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3273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6782
品牌:墨点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41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考虑到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的培养目标是重点造就面向基层、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模拟电子技术》编写力求贯彻“理论以必要够用为度,避免繁琐的公式推导;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重在工程应用”的原则。《模拟电子技术》加强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分立器件及集成组件的基本特性、基本应用方法和基本计算方法等重要基础知识及技能。在内容编排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实际应用状况出发、从物理概念入手提出问题,引申到一定的理论分析,分析方法严谨,系统性强,便于自学。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是参照《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类及电气类专业(专科)的《线性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课程的考试大纲,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及编写同类型教材的经验编写的。
全书分为7章: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模拟集成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直流电源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各章均有适量的例题,章末有小结,有较多的思考题与习题,其中计算题附有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内容简明扼要,物理概念清楚,语言简洁流畅,分析严谨,系统性强,便于自学。
《模拟电子技术》既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配套教材,亦可作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和电力等专业(高职高专)教材,还可以作为相应专业本科生及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1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导电特性
1.1.1 本征半导体
1.1.2 杂质半导体
1.2 PN结与半导体二极管
1.2.1 PN结的形成
1.2.2 PN结及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
1.2.3 二极管主要参数及小信号模型
1.3 半导体三极管(BJT)
1.3.1 三极管工作原理
1.3.2 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1.3.3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
1.4 场效应管(FET)
1.4.1 增强型MOS FET
1.4.2 耗尽型MOS FET
1.4.3 结型FET
1.4.4 场效应管主要参数及小信号等效模型
1.4.5 场效应管与双极型三极管的比较及使用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2 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1 放大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2.1.1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
2.1.2 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1.3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2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法
2.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法
2.3 稳定偏置电路
2.3.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3.2 常用稳定偏置电路
2.4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特性
2.4.1 共射放大电路
2.4.2 共集放大电路
2.4.3共基放大电路
2.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5.1 共源放大电路
2.5.2 共漏放大电路
2.5.3 共栅放大电路
2.6 多级小信号放大电路
2.6.1 多级放大电路级间耦合方式
2.6.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2.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2.7.2 三极管的小信号混合π型等效电路及频率参数
2.7.3 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8 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
2.8.1 概述
2.8.2 三极管的小信号y参数等效电路
2.8.3 单调谐放大电路
2.8.4 双调谐放大电路
2.8.5 调谐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1 密勒定理
附录2 谐振回路
2.1 简单谐振回路
2.2 耦合回路
2.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
2.4 并联谐振回路部分接入参数的折算
3 模拟集成电路
3.1 概述
3.1.1 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
3.1.2 集成电路中的元件及其特点
3.1.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
3.1.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3.2 电流源电路
3.2.1 镜像电流源电路
3.2.2 比例电流源电路
3.2.3 微电流源电路
3.2.4 多路输出电流源电路
3.3 差动放大电路
3.3.1 差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3.3.2 差动放大电路基本性能
3.3.3 差动放大电路四种运用方式
3.3.4 有源负载差动放大电路
3.3.5 不对称差放的失调特性
3.4 输出级及功率放大电路
3.4.1 输出级及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3.4.2 互补对称推挽输出级电路
3.4.3 其他推挽输出级电路
3.5 模拟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3.5.1 集成运算放大器
3.5.2 集成功率放大器
3.5.3 集成电压比较器
3.5.4 集成模拟乘法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4 负反馈放大电路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4.1.1 反馈的极性与反馈的形式
4.1.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
4.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反馈方程式
4.2.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4.2.2 反馈方程式
4.2.3 环路增益和反馈深度及广义参数的含
4.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3.1 降低增益、提高增益稳定性
4.3.2 扩展通频带
4.3.3 减少非线性失真
4.3.4 抑制干扰和噪声
4.3.5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4.4.1 深度负反馈近似估算法
4.4.2 四种负反馈类型闭环电压增益的估算
4.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4.5.1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条件与判断
4.5.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相位补偿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5 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
5.1 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原理
5.1.1 基本工作状态
5.1.2 理想运放的应用特性
5.1.3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5.2 模拟运算电路
5.2.1 加法与减法运算电路
5.2.2 积分与微分运算电路
5.2.3 对数与指数运算电路
5.2.4 乘法、除法与平方、开方运算电路
5.3 有源滤波电路
5.3.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
5.3.2 一阶RC有源滤波电路
5.3.3 二阶RC有源滤波电路
5.4 非线性应用电路
5.4.1 电压比较电路
5.4.2 精密整流电路与绝对值电路
5.5 模拟集成器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5.1 集成器件的选用
5.5.2 集成器件的测试
5.5.3 集成器件的调零
5.5.4 集成器件的保护
5.5.5 集成器件的性能扩展
5.5.6 集成器件的自激与消除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6 直流电源电路
6.1 单相整流电路
6.1.1 桥式整流电路
6.1.2 倍压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2.1 电容滤波电路
6.2.2 其他形式滤波电路
6.3 稳压电路
6.3.1 并联型稳压电路
6.3.2 串联型稳压电路
6.3.3 集成三端稳压器
6.4 开关稳压电源电路
6.4.1 开关稳压电源电路的特点与分类
6.4.2 开关稳压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6.4.3 开关稳压电路主回路工作原理
6.4.4 集成开关稳压器
6.4.5 开关稳压电源电路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7 信号产生电路
7.1 正弦振荡电路概述
7.1.1 自激振荡条件
7.1.2 正弦振荡电路的组成与分析方法
7.2 RC正弦振荡电路
7.2.1 RC串并联式振荡电路
7.2.2 RC其他形式振荡电路
7.3 LC正弦振荡电路
7.3.1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7.3.2 三点式振荡电路
7.4 石英晶体正弦振荡电路
7.4.1 石英晶体的特性
7.4.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7.5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
7.5.1 矩形波与方波产生电路
7.5.2 三角波产生电路
7.5.3 锯齿波产生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 内容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和处理海量的数据。而在这庞杂的数据洪流中,如何有效地提取、分析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挑战。本书《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正是聚焦于这一核心领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DSP)这一强大的技术框架,为您打开一扇通往信号世界奥秘的大门。 数字信号处理,顾名思义,是指对离散时间信号(即在时间和幅度上都离散化的信号)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和转换,以实现特定的信息处理目的。与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方式相比,数字信号处理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强的灵活性、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易于实现复杂算法等诸多优势。正因如此,DSP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手机通信、音频视频编解码,到医学成像、雷达系统,再到工业自动化和科学研究,无处不见其身影。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而全面的DSP理论基础,并引导读者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中。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而是力求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让您在理解原理的同时,也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的编写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DSP的核心概念和技术。 第一部分:信号与系统的基础 在深入DSP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信号和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本部分将为您梳理以下关键概念: 信号的分类与表示: 我们将详细介绍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以及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各种信号,例如指数信号、正弦信号、冲激信号、阶跃信号等。您将了解到信号的周期性、能量与功率等重要属性。 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是处理信号的“黑盒子”。我们将介绍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因果系统、稳定性系统等基本性质,并探讨如何通过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这些系统。 卷积: 卷积是DSP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运算之一,它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响应的关键工具。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图解法和数学公式)来解释卷积的概念,并让您深刻理解它在系统分析和滤波设计中的作用。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分析是理解信号频谱特性的基石。我们将从傅里叶级数入手,介绍如何将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的叠加,然后扩展到傅里叶变换,讲解如何分析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您将了解频率域分析的强大之处,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 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 为了更方便地分析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我们将引入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这两种变换能够将复杂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极大地简化了系统分析过程,尤其是在稳定性分析和频率响应研究中。 第二部分: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 进入DSP的核心领域,我们将专注于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DFT是DSP中用于分析有限长离散信号频谱的数学工具。我们将详细介绍DFT的定义、性质以及它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DFT的计算量随着信号长度的增加而急剧增长,FFT算法以其高效性极大地降低了DFT的计算复杂度,使其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实时信号处理。我们将深入讲解FFT的几种经典算法,例如Cooley-Tukey算法,并分析其计算效率。 功率谱密度(PSD): PSD描述了信号的功率在频率上的分布。它对于理解信号的随机特性、噪声分析以及信号的能量分布至关重要。 相关性分析: 信号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两个信号之间的相似度,在信号检测、模式识别和系统辨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部分: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滤波器是DSP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它能够选择性地保留或抑制信号的特定频率成分。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介绍滤波器的分类,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 IIR滤波器具有较好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特性,设计起来也相对简单。我们将介绍几种经典的IIR滤波器设计方法,例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椭圆滤波器,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 FIR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特性,在需要精确相位关系的场合非常重要。我们将探讨F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如窗函数法和频率采样法。 滤波器实现的硬件考量: 除了理论设计,本书还将探讨滤波器在实际硬件中的实现问题,包括运算量、存储器需求以及精度等方面的考量。 第四部分: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本部分将展示DSP在各个领域的精彩应用。 音频信号处理: 从音频压缩(如MP3)、降噪、回声消除,到语音识别和合成,DSP在音频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图像信号处理: 图像的增强、去噪、边缘检测、压缩(如JPEG),以及更复杂的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都离不开DSP技术。 通信系统: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DSP被广泛应用于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均衡、多路复用等关键环节,保证了信息的可靠传输。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心电图(ECG)、脑电图(EEG)等生物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医学成像(如CT、MRI)的 reconstruction,都依赖于DSP。 其他应用: 我们还将简要介绍DSP在雷达、声纳、地震勘探、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展现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书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穿插了丰富的工程实例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 数学推导清晰: 对于关键的数学公式和推导,我们力求清晰易懂,辅以图示和解释,降低阅读难度。 语言通俗易懂: 尽管涉及复杂的数学和工程概念,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本书的章节安排合理,学习路径清晰,确保读者能够逐步掌握DSP的精髓。 面向工程实践: 本书的编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工程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读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于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如果您对信号的世界充满好奇,希望掌握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强大工具,那么本书将是您的理想选择。 通过阅读《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应用》,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原理。 熟练掌握傅里叶分析、Z变换等关键数学工具。 设计和分析各类数字滤波器。 了解DSP在各个工程领域的核心应用。 具备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踏上这段信号处理的探索之旅,您将发现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简约而又不失专业感,采用了一种深邃的蓝色作为主色调,上面用银色字体勾勒出“模拟电子技术”这几个大字,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力量感,仿佛能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逻辑和电路的奇妙世界。我一直对电子技术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将无形电信号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功能的“魔法”,而模拟电子无疑是这一切的基础。这本书的装帧工艺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有一种扎实的感觉,翻页时的沙沙声更是增添了几分阅读的仪式感。从外表来看,它已经成功地激发了我深入探索其内容的强烈欲望。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模拟电子技术那些看似复杂但又充满魅力的奥秘,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信号的本质,以及它们如何在电路中被巧妙地操控和放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学习电子技术的道路上投下的一束光,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它来照亮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概念。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厚实的篇幅所震撼,这绝对是一本内容详实的“硬货”。封面上的“模拟电子技术”几个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却精准地传达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一切的今天,对模拟世界的深刻理解,是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电子工程师的必经之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通往模拟电子殿堂的“秘籍”。我个人对书中的图文结合程度非常看重,因为电子电路的学习离不开直观的图形和严谨的公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大量的电路图、波形图以及必要的数学推导,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具象化,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看懂”电路是如何工作的,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我相信,一本好的模拟电子教材,应该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最基本的元器件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电路设计和分析,最终能够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厚度,预示着它可能包含了非常全面的知识体系,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模拟电子技术”这几个字显得格外醒目,字体选择的也很端正,给人一种非常可靠、严谨的感觉。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近年来在电子设计领域逐渐接触到了一些需要深入理解模拟信号处理的场景,而我目前的知识储备在这方面显得有些不足。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核心原理,比如不同类型的放大器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滤波器在信号处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滤波器;振荡器的原理又是什么,如何实现稳定可靠的信号生成。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的阐述,希望它能够提供清晰的步骤和逻辑,让我能够理解如何分析一个未知的模拟电路,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路。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对一些常用的模拟集成芯片进行介绍和讲解,那将是锦上添花,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有的电子元器件。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和实践模拟电子技术的有力助手。

评分

封面上“模拟电子技术”这几个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严谨。我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发现,无论电子技术如何发展,模拟电路始终是许多基础技术和应用的核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坚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让我能够从本质上理解信号的产生、传输、放大、滤波、调制和解调等过程。我非常看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讲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丰富的电路图例和详细的原理分析,并且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概念,避免过于晦涩的术语。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及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例如在通信、音频、测量等领域,模拟电子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本书的封面风格,恰恰符合了我对一本高质量技术书籍的期待——内涵丰富,形式朴实。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设计非常简洁,只有一个醒目的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没有过多的花哨装饰,这恰恰是我喜欢的风格,因为它让我觉得内容本身才是这本书的灵魂。我之所以对“模拟电子技术”这个主题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万物皆有其“ analog ”的根源。即使在数字世界里,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最终都要回归到模拟信号的层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模拟电子知识体系,从最基本的晶体管特性,到各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再到一些经典电路的设计思路。我非常看重逻辑的严谨性和理论的深度,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用清晰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我会觉得物超所值。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或者设计实例,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从而激发我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在电子技术学习道路上寻找的“精神食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