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技術基礎

半導體技術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杜中一 編
圖書標籤:
  • 半導體
  • 電子技術
  • 模擬電路
  • 數字電路
  • 器件物理
  • 集成電路
  • 材料科學
  • 微電子學
  • 電路分析
  • 半導體器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099259
版次:1
商品編碼:1038171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半導體技術基礎》針對高職教學及學生的特點,根據微電子、電子製造、光電子以及光伏等專業人纔培養方案的需要,係統地介紹瞭半導體技術相關的基礎知識。《半導體技術基礎》主要包括半導體物理基礎、矽半導體材料基礎、化閤物半導體材料基礎、P.N結、雙極型晶體管、MOS場效應晶體管、其他常用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工藝化學、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原理、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與製造工藝等內容。
《半導體技術基礎》“以應用為目的,以實用為主,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作為編寫原則,突齣理論的實用性,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全麵,重點突齣,層次清楚,結構新穎,實用性強。
《半導體技術基礎》可作為微電子、電子製造、光電子以及光伏等相關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的教材或學習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半導體技術概述
1.1 半導體技術
1.1.1 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史
1.1.2 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趨勢
1.2 半導體與電子製造
1.2.1 電子製造基本概念
1.2.2 電子製造業的技術核心
習題

第2章 半導體物理基礎
2.1 半導體能帶
2.1.1 電子的共有化
2.1.2 能帶
2.1.3 雜質能級
2.2 半導體的載流子運動
2.2.1 載流子濃度與費米能級
2.2.2 載流子的運動
習題

第3章 矽半導體材料基礎
3.1 半導體材料概述
3.1.1 半導體材料的發展
3.1.2 半導體材料的分類
3.2 矽材料的主要性質
3.2.1 矽材料的化學性質
3.2.2 矽材料的晶體結構
3.2.3 矽材料的電學性質
3.2.4 矽材料的熱學性質
3.2.5 矽材料的機械性質
3.3 矽單晶的製備技術
3.3.1 高純矽的製備
3.3.2 矽的提純技術
3.3.3 矽的晶體生長
3.3.4 晶體中雜質與缺陷
3.4 集成電路矽襯底加工技術
3.4.1 矽單晶拋光片的製備
3.4.2 矽單晶拋光片的質量檢測
3.5 矽的外延生長技術
3.5.1 外延生長概述
3.5.2 矽氣相外延生長技術
習題
第4章 化閤物半導體材料基礎
第5章 P.N結
第6章 雙極型晶體管
第7章 MOS場效應晶體管
第8章 其他常用半導體器件
第9章 半導體工藝化學基礎
第10章 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原理
第11章 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與製造工藝
參考文獻
《光影流轉:材料科學的詩意與未來》 序言 在浩瀚的宇宙中,物質以其韆姿百態的形態存在,而材料科學,正是探尋這些形態背後奧秘的學科。它不僅是對元素周期錶的深刻理解,更是對原子、分子如何排列組閤,以及這種排列如何賦予物質獨特性能的極緻追求。這本書,並非要為您揭示那些微觀世界裏躍動的電子,也不是要闡述驅動現代信息時代的芯片工藝。相反,它將帶您踏上一段更為宏大且充滿人文關懷的旅程,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材料——它們如何誕生、演變,以及如何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 我們將從最基本的構成單元——原子,開始這段探索。然而,我們不會停留於抽象的軌道和能級。我們將以曆史的眼光,迴溯人類發現原子、理解原子結構的點滴進步,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如何在有限的認知條件下,憑藉智慧和毅力,撥開物質的迷霧。從古希臘哲學傢們的樸素猜想,到道爾頓的原子論,再到盧瑟福、玻爾的原子模型,每一次理論的飛躍,都如同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明燈,指引著人類走嚮更深邃的物質本質。我們將感嘆於那些跨越時代的思想碰撞,體會科學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材料的宏觀形態。金屬的堅韌與光澤,陶瓷的溫潤與耐磨,高分子的柔韌與變幻,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材料,它們的獨特屬性是如何由其內部結構決定的?我們將深入淺齣地講解晶體結構與非晶體結構的區彆,原子鍵的種類如何影響材料的強度、延展性與導電性。想象一下,一塊普普通通的鐵,在經曆高溫鍛打後,會發生怎樣的結構變化?為什麼玻璃在許多方麵錶現齣類金屬的物理性質,卻又有著截然不同的化學惰性?我們將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讓這些看似枯燥的結構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這本書的一個重要章節,將緻力於探討“自然之造物”——那些億萬年間,地球鬼斧神工孕育齣的天然材料。從古老的岩石與礦物,到孕育生命的土壤,再到那承載著無數故事的天然縴維,我們將一一品味。您會驚嘆於石英晶體的完美對稱,理解鑽石為何如此堅硬,探索珍珠母層層疊疊的光澤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將追溯古代文明對這些天然材料的利用,從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國的青銅器,從古羅馬的水泥到印加的石牆,材料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塑造瞭人類的居住環境、工具體係乃至社會結構。我們會感悟到,早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就已經在與材料的和諧共生中,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篇章。 然而,人類的智慧不止於模仿與利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開始“人造”材料,賦予它們超越天然的性能,或者創造齣自然界從未有過的物質。這本書將帶領您走進材料科學的“煉金術”世界。我們將探討閤金的誕生,為什麼將兩種或多種金屬混閤,就能獲得比單一金屬更優異的性能?銅與锡的結閤,創造瞭青銅時代;鐵與碳的結閤,開啓瞭鋼鐵時代。我們將深入金屬熱處理的奧秘,理解退火、淬煉、迴火等工藝如何精雕細琢齣金屬材料的筋骨。 除瞭金屬,我們還將觸及陶瓷的飛躍。從古代簡單的陶器,到現代的特種陶瓷,它們的耐高溫、耐腐蝕、絕緣等特性,在航空航天、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將理解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陶瓷材料的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燒結過程是如何塑造其最終性能的。 當然,高分子材料的時代,是近代材料科學最激動人心的篇章之一。塑料、橡膠、閤成縴維,這些輕便、易加工、功能多樣的材料,徹底改變瞭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將追溯高分子閤成的曆史,理解單體的聚閤過程,以及鏈的排列、纏結如何賦予聚閤物材料不同的彈性和強度。從最初的賽璐珞到今天的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高分子科學的發展,幾乎濃縮瞭現代化學工業的精華。 本書還將特彆關注材料與環境的互動。我們無法迴避材料生産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材料本身在環境中如何降解或演變。我們將探討綠色材料的理念,可再生材料、生物基材料、可迴收材料的開發,以及如何設計具有更長生命周期、更低環境足跡的材料。這不僅是對科學技術的挑戰,更是對人類可持續發展責任的擔當。 此外,我們還將展望材料科學的未來。納米材料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對物質的認知和利用。原子尺度上的精準構築,正在催生超強、超導、超磁等一係列前所未有的功能。智能材料,能夠感知環境變化並作齣相應響應,正在引領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生物材料,與人體組織的完美兼容,正在為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帶來無限可能。我們將一同暢想,在不遠的將來,材料將如何幫助我們解決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疾病治療等人類麵臨的重大挑戰。 “光影流轉”不僅僅是對物質世界的描繪,更是對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贊歌。這本書,旨在喚醒您對身邊材料的感知,激發您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它希望您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材料科學的魅力,體會到科學傢們嚴謹求實的精神,並從中獲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讓我們一起,在材料科學的光影流轉中,發現一個更加精彩、更加豐富的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關於“創造”與“改變”的故事集。作者以一種非常富有感染力的筆觸,描繪瞭半導體技術如何從實驗室裏的奇思妙想,一步步走嚮改變世界的舞颱。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技術突破的敘述,比如集成電路的發明,它如何將無數個晶體管集成在一起,開啓瞭計算能力爆炸的時代,這些內容都讓我感到振奮不已。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活躍,充滿瞭一種探索未知、挑戰極限的精神。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個領域的熱愛,他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對科學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憧憬。對於我這樣一直對科技發展感到好奇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像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科技背後那股強大的驅動力。它讓我明白,每一個小小的電子元件,都蘊含著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承載著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評分

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讓我對現代科技的基石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我一直以為半導體就是一些冰冷的芯片,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逐漸理解瞭它們是如何通過控製電子的流動來實現各種神奇功能的。作者在講解一些基礎概念時,並沒有迴避其背後的物理原理,而是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其闡釋齣來,比如對PN結形成和工作的描述,雖然涉及一些物理學知識,但通過書中精心設計的插圖和形象的比喻,我竟然能夠理解。更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探討瞭半導體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電腦,到更復雜的醫療設備、通信係統,都離不開半導體的身影。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講解方式,讓我深刻體會到半導體技術在我們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不再是機械地使用電子産品,而是對其背後的工作原理有瞭更深的理解,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滿足感,是閱讀其他科技類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認為半導體技術是一個非常高深的領域,充斥著各種我無法理解的物理原理。但這本書卻做到瞭,它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又兼顧瞭可讀性。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技術細節時,都力求做到清晰明瞭,即使是涉及一些相對復雜的半導體器件原理,也能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將其講解得深入淺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半導體材料特性和應用場景的細緻對比,這讓我對矽、鍺等材料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理解瞭它們在不同領域的優勢所在。此外,書中對於半導體製造工藝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從最初的晶圓製備到最終的封裝測試,整個過程的精密度和復雜性,讓我嘆為觀止。我仿佛看到瞭一個龐大的、精密運作的工業體係,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共同支撐著現代電子産品的運行。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讓我學會瞭如何從宏觀到微觀,一步步地去理解一個復雜的技術係統。

評分

老實說,我拿到這本書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基礎”兩個字有時候意味著枯燥和乏味。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沒有選擇平鋪直敘的講解,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引人入勝的案例和曆史故事。我尤其喜歡他關於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如何被發現,以及幾位關鍵科學傢如何為這個領域奠定基石的描述。這些故事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瞭無數的探索、犧牲和智慧的結晶。當我讀到早期晶體管的發明如何改變瞭整個電子工業格局時,我幾乎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激動人心。書中的邏輯性也非常強,每一章的內容都像一環緊扣一環的拼圖,循序漸進地展示瞭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脈絡。我特彆贊賞作者在講解復雜概念時,總能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闡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得津津有味。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半導體技術有瞭初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瞭技術背後的人文關懷和曆史厚重感,這種體驗遠超一本純粹的技術書籍。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炎炎夏日給我送來瞭一杯冰鎮可樂,暢快淋灕!我本來對這個領域是門外漢,隻知道手機、電腦裏有各種芯片,但具體是怎麼工作的,完全是一團霧水。翻開這本書,我驚喜地發現,它並沒有上來就給我一堆枯燥難懂的物理公式和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我一步步帶進瞭半導體奇妙的世界。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一邊為我指引航嚮,一邊細緻地講解著各種“航海工具”的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電子”和“空穴”的講解,之前我總覺得它們是抽象的概念,但書中通過生動的類比,讓我仿佛看到瞭它們在材料中穿梭嬉戲的景象,這種“可視化”的理解方式,讓我豁然開朗。而且,書中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圖片清晰,注釋到位,閱讀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理解障礙。即使是我這種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感受到半導體技術背後那份精妙與偉大。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那些小小的芯片産生瞭由衷的敬畏,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感覺自己像個剛發現新大陸的探險傢,對未來充滿瞭好奇。

評分

看著比較有用,希望對考試有幫助。。

評分

一片汪洋需要積聚繁多的溪流纔能展現壯麗的咆哮;

評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時光裏,我做在燈光煞白的教室裏看書和做題,聽老師在上麵講著高考的重點,身旁有書本沙沙翻動的聲音,草稿紙上有安靜演算著的習題,偶爾的疲倦我會望嚮窗外那一抹四季未老的綠,明亮我的雙眼,然後迴頭埋下來繼續做著復遝的捲子,心理麵什麼也沒有。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值得一看哦

評分

而我們的人生,正是需要堅持不懈地反復打磨,纔能彰顯齣最亙古、最永恒的美麗。

評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時光裏,我做在燈光煞白的教室裏看書和做題,聽老師在上麵講著高考的重點,身旁有書本沙沙翻動的聲音,草稿紙上有安靜演算著的習題,偶爾的疲倦我會望嚮窗外那一抹四季未老的綠,明亮我的雙眼,然後迴頭埋下來繼續做著復遝的捲子,心理麵什麼也沒有。

評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時光裏,我做在燈光煞白的教室裏看書和做題,聽老師在上麵講著高考的重點,身旁有書本沙沙翻動的聲音,草稿紙上有安靜演算著的習題,偶爾的疲倦我會望嚮窗外那一抹四季未老的綠,明亮我的雙眼,然後迴頭埋下來繼續做著復遝的捲子,心理麵什麼也沒有。

評分

一枚沙貝需要吸納大量的沙子纔能擁有永恒的美麗。

評分

我安靜地過著我此刻的生活,在每天匆忙之中來迴我的三點一綫,我並不為彆的,我隻為那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打磨。求學之路漫長而又艱辛,其中的疲憊與苦痛不言而喻。然而我又厭倦懈怠,不僅僅是為瞭高考,更是為瞭我的夢想,為瞭我想要的明天。高中的打磨所給的那些,收獲在我的心裏早已成瞭我不懈努力的墊腳石。鼕練三九,夏練三伏,我會證明,用我的一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