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出土的汉代刻辞箭杆
评分2历史
评分专业书籍,用于收藏和平时阅读。
评分例如:从春秋战国至秦汉,底层农村聚落在定居式农业、族人聚居、聚葬和职业世代相袭的基本生活型态上,都表现出顽强的延续性。这样的社会又会产生出怎样的统治体制和相应的价值观?过去二十多年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社会特质和统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官僚人才的来源与训练、官僚体制运作的特色和官僚士人的价值观。
评分过去一个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以时代、课题,或以材料区分,有所谓的断代史、专史,又有出土文献学、简帛学、敦煌学等等;中国史和外国史更是楚河汉界,互不相通的两大营垒。这样的专业分工造成研究上“囿于一隅”的现象,课题和视野都为之割裂、窄化和浅化。作者在长期对秦汉史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致力学习秦汉的简帛和图像资料,除了步武前辈,也试图探究新的课题,利用新的方法或工具,摸索新的可能。《地不爱宝》和《画为心声》?要收录的就是这两方面的论文。
评分三、夜不收
评分“秦胡”小议——读新出居延汉简札记
评分一开始对书名取地不爱宝感觉很奇怪,其实是关于一些出土的汉代简牍的,通过这些简牍去逐渐了解那个遥远年代发生的历史。作者是邢义田先生,系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艺术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邢义田作品系列”包括四种:《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地不爱宝——汉代简牍》、《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作者从秦汉社会特质、统治体制、官僚体制、简牍、汉画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根本的“底色”。先生长期在秦汉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继承劳榦、陈槃等先贤学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绩卓著,享誉中外。由此看来,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书这段时间在陆陆续续看,写的还可以,也是因为本人对此类书还是蛮有兴趣的,虽然此时是花了3周才收到,但瑕不掩瑜,书是不错的。此书写了这些简牍的出土及简略介绍了它的内容,普通读者也可以看看的。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是信封的起源。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以备参考之用。现在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这是关于简牍的介绍,喜欢的读者可以买来看看。
评分秦汉史论著系列·地不爱宝:汉代的简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