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数据分析的艺术+小白学运营+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
9787121282669 9787111507802 9787121267284
不需要是技术专家,只要阅读《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学习佳作,深刻认识游戏设计的真谛,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游戏设计者!《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作者Jesse Schell是有二十多年成功经验的游戏设计师,曾任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主席,并在迪士尼在线游戏服务多年,获奖颇多。他以宝贵经验提出一百多套问题集,帮助你从各种角度观察游戏设计,例如心理、建筑、音乐、视觉、电影、软件工程、主题公园设计、数学、谜题设计和人类学等方方面面。
《游戏设计艺术(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体验、构成游戏的元素、元素支撑的主题、游戏的改进、游戏机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设计团队、如何开发好的游戏、如何推销游戏、设计者的责任等。
目录:
第1章 太初之时,有设计师1
咒语.1
游戏设计师需要什么技能.3
·重要的技能.5
五种倾听.6
天才的秘密.7
其他参考阅读材料.8
第2章 设计师创造体验.9
游戏不等于体验.11
这是游戏特有的吗.12
追寻彩虹的三种途径.12
心理学.13
人类学.14
设计学.14
反思:力量、风险和实践.15
危险1:反思可能导致对事实的错误结论.15
危险2:自己的体验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17
仔细分析你的想法.18
战胜海森堡原理.19
分析记忆.19
两次经历.20
暗中一瞥.20
默默观察.20
本质体验.21
你的感受都是真实的.23
第3章 体验发生于场景.25
流沙般的平台.26
私人场景.26
炉边.27
工作台.27
读书角.28
公共场合.29
剧场.29
竞技场.29
博物馆.30
半公开/半私人场景30
游戏桌.30
操场.31
随时随地.31
场景之间的混合与搭配.32
拓展阅读.32
第4章 体验从游戏中诞生.33
定义的争吵.34
什么是游戏.36
不,认真一些,什么才是游戏呢.41
解决问题的入门.46
我们努力的成果.48
拓展阅读.49
第5章 游戏由元素构成.51
什么组成了小游戏.52
四种基本元素.53
皮肤与骨骼.57
第6章 元素支撑起主题.59
微不足道的游戏.60
统一主题.61
共鸣.65
回归现实.69
拓展阅读.69
第7章 游戏始于一个创意.71
灵感.72
陈述问题.75
如何睡眠.76
你的无声伙伴.77
潜意识建议1:给予关注.80
潜意识建议2:记录你的创意.81
潜意识建议3:(明智的)满足它的欲望.81
潜意识建议4:睡眠.82
潜意识建议5:尽力而为.82
个人关系.83
十六个关键的头脑风暴建议.83
头脑风暴建议1:记下答案.83
头脑风暴建议2:写字还是打字.84
头脑风暴建议3:草图.84
头脑风暴建议4:玩具.84
头脑风暴建议5:改变你的视角.85
头脑风暴建议6:沉浸你自己.85
头脑风暴建议7:开几个玩笑.85
头脑风暴建议8:不要节约.85
头脑风暴建议9:写在墙上.86
头脑风暴建议10:空间记忆.86
头脑风暴建议11:记下所有东西.87
头脑风暴建议12:为你的清单计数.87
头脑风暴建议13:颠覆你的设定.88
头脑风暴建议14:组合和搭配分类.88
头脑风暴建议15:自言自语.89
头脑风暴建议16:找一个搭档.90
看看这些创意!接下来该怎么办.90
拓展阅读.90
第8章 游戏通过迭代提高.93
选择创意.94
八项测试.95
迭代规则.97
软件工程的简短历史.99
危险—瀑布—保留.99
第四段评价: 这套书的装帧和纸质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出版物,而不是匆忙拼凑的文稿。我注意到,其中关于“数据分析”的部分,似乎特别强调了“因果推断”而非简单的“相关性分析”。这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业务中,我们常常因为混淆了两者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Python或R语言的代码片段示例,展示如何用统计学工具来验证某些设计假设。比如,当一个新功能上线后,用户活跃度提升了,我们如何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如季节性变化或同期市场活动)的干扰,真正确定是新功能起了作用?我特别期待看到如何处理数据“噪声”和“缺失值”的章节,因为在真实的游戏运营环境中,数据永远是不完美的。如果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数据描述者”蜕变成一个“数据解释者”,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超书本本身的价格了。
评分第二段评价: 说实话,我买这套书纯粹是冲着“小白学运营”那个标题来的,因为我目前的工作内容里,运营和市场推广占了极大的比重,但我的理论基础基本等于零。我更像是一个靠直觉和“感觉对不对”来做决定的老派角色。这本书的排版非常友好,字体间距和行距都做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干涩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概念引入时采用的“先问题,后理论”的结构。比如,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这个术语,而是先描述了一个典型的“用户流失黑洞”,然后才引出LTV是解决这个黑洞的工具。这种贴近实战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我不是在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参加一场高强度的实战训练营。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它如何解读“社交裂变”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如何用最少的预算撬动最大的用户增长,这对我这种资源有限的初创团队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三本书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闭环:从宏观的“运营策略”到微观的“数据验证”,再到最终的“产品实现”。我个人更倾向于那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哲学性”讨论。例如,在运营策略的讨论中,我希望看到关于“免费增值模式(F2P)”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比如东西方市场差异)的适应性分析,而不仅仅是通用的获利技巧。关于设计部分,我期待它能探讨游戏中的“道德困境”和“玩家心理操纵”的边界在哪里,这是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充满争议的话题。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对玩家社群的尊重和长期的责任感。这种对行业深层伦理和未来趋势的探讨,才是一个成熟从业者真正需要吸取的营养。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坚实的、富有远见的专业价值观。
评分第三段评价: 关于《游戏设计艺术》,我一直深信一个好的游戏体验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太多设计指南只停留在“美术风格要统一”或者“剧情要有张力”这种空泛的层面,让人读完后感觉浑身无力,不知道具体该从哪里下手。我寄希望于这本“第二版”能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尤其是在虚拟现实(VR)和元宇宙概念日益渗透的今天,传统的设计法则是否已经过时?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关于“心流理论”在现代游戏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如何通过动态难度调整系统,确保不同水平的玩家都能持续保持在最佳挑战区间?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叙事驱动”与“系统驱动”两种设计哲学如何在高成本的3A大作中进行权衡和取舍的分析。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失败的案例拆解,告诉我哪些看似合理的机制,最终却导致了玩家的弃坑,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硬核的、可操作的框架,让我能系统地审视自己正在做的原型。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我的菜,那种略带复古的深色调配上跳跃的橙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那些幕后的数据魔法师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把冰冷的代码变成鲜活的用户体验的家伙们。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作者那种不急不躁、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资深的数据科学家坐在我对面,用最直白的比喻,把那些复杂的统计模型和用户行为路径图,拆解成我这个“数据文盲”也能理解的日常故事。我希望它不只是罗列公式,而是能真正教会我如何像侦探一样,从海量的用户点击、留存率波动中,嗅出下一次版本更新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关于A/B测试的章节,我希望它能深入到如何设计一个“公平”的实验,而不是简单的“哪个好用选哪个”的肤浅结论。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次深入数据炼金术的旅程,非常适合那些想从“拍脑袋决策”彻底转向“数据驱动”的实践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