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是說南詔國興起以前,以西洱河地區為中心的主要居民白蠻和在北方的烏蠻。
評分緻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傷,不必迴首。或許他們早該明白,世上已沒有瞭小飛龍,而她奮不顧身愛過的那個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於從前
評分河蠻柔弱,有些部落奉烏蠻為酋長,先後成立六個詔。詔的意義,或說詔即王,或說“先時南蠻六部不相臣服,天子(唐朝)每有恩賞,各頒一詔,呼六詔”(唐盧擬《成都記序》)。兩說中以前說為是,所謂詔,意即大首領、大酋長。六詔名稱和居地如下:西洱河(洱海)周圍是另一個中心地區,這裏居住著被稱為河蠻的農業部落。648年,唐太宗命將軍梁建方率蜀兵擊敗鬆外(鬆州邊外。鬆州,四川鬆潘縣)諸蠻,諸蠻七十部,共十餘萬戶先後歸附,梁建方任酋長濛和等為縣令,各統所部。濛是烏蠻姓,這些諸蠻,可能是孟姓以外的烏蠻。梁建方遣奇兵從嶲州(四川西昌縣)走間道突然到西洱河,酋長楊盛大驚,與各部首領十人到軍門請歸附。當年,西洱河大首領楊同外,東洱河(洱河東邊)大首領楊斂,鬆外首領濛羽都入朝,唐太宗各授官秩。《通鑒》說,西洱河地區有楊、李、趙、董等數十姓,各據一州,大州六百戶,小州二三百戶,無大君長,不相統一。語言、生活、風俗大略與漢族同,隻是以十二月為歲首與內地異。自稱本是華人。《通鑒》這段文字與《新唐書》所說鬆外蠻相似,《新唐書》說鬆外蠻有城郭文字,頗知陰陽曆數,又說,滇池以西都是莊 後裔,以十二月為歲首。鬆外蠻與河蠻居地相離很遠,鬆外蠻大姓是濛氏,《新唐書》以趙、楊、李、董為鬆外蠻的貴族,顯然誤指河蠻為鬆外蠻。《新唐書》記鬆外蠻,無“自雲本皆華人”句,《通鑒》將河蠻、莊氏後裔閤並為一,按文化情況,《通鑒》說較是。
評分河蠻是西爨以外的白蠻部落。河蠻一姓多不過五六百戶,各姓分散,不相統一,當然不會有什麼抵抗力。自678年(唐高宗儀鳳三年)至704年(武則天長安四年),吐蕃陸續徵服西洱河諸蠻,據吐蕃史書說,“嚮白蠻徵稅,烏蠻亦款服”。白蠻有農業,烏蠻住在西洱河北方山榖中,生産落後,所以白蠻要納稅,烏蠻隻納貢錶示降服。唐玄宗開元年間,河蠻首領又來朝貢。當時南詔國興起,西洱河地區開始發生大變化。
評分 評分 評分也很快,和照片描述的也一樣,給個滿分吧 下次還會來買!通讀這本《醫院急診醫學科建設管理規範》,是需要細火慢烤地慢慢品味和幽寂沉思的。親切、隨意、簡略,給人潔淨而又
評分 評分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