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親徵錄》作者黃惠龍,時為孫中山衛士。該書主要記述1921年——1924年間孫中山在廣東的軍事活動,如討伐桂係軍閥瀋鴻英、討伐陳炯明的東江之戰等,其中記陳炯明叛軍圍攻廣州粵秀樓、孫中山暨夫人宋慶齡脫險經過尤為詳盡。
評分買書太多來不及看,評價都排到半年後瞭。
評分此書與其說是史料,不如說是“檄文”。若說研究價值,對研究孫中山及國民黨的價值更高於對陳炯明的研究價值。
評分資料書,趁活動趕緊收瞭。
評分很好的史料,瞭解孫中山陳炯明。。
評分對陳炯明不太瞭解,希望這本書能講明白
評分你的時候你就不。你要去哪瞭
評分筆記史料是中國學術遺産和基本史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近代資料浩如煙海,筆記史料數量相當可觀。近代筆記史料內容宏富,包羅萬象,凡關政治、經濟、典製、風教、社會生活等方麵的史料,蘊藏極豐。《道鹹以來宦海見聞錄》、《花隨人聖庵遮憶》、《世載堂雜憶》等,長期以來廣受學者重視。這些筆記的作者皆生活在清末民初,或身居要職,或為地方官員,或為世傢子弟,熟知政情內幕與各種掌故。所記多為親曆親聞,有的屬轉錄孤本,有的則是雜錄各種記載予以考證比較,大皆翔實有據,非道聽途說,不乏獨傢記載的珍聞秘辛,對於研究中國近代曆史及文學藉鑒均有參考價值。 對於近代所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正史官書多有記載,但涉及具體情節與內幕,或語焉不詳,或麯筆隱諱;從私傢著述或筆記史料中不時或有新發現。如關於甲午戰爭,翻檢私傢筆記,就能瞭解許多鮮為人知的事,即將齣版的《援韓野紀》即可說明這一點。 《援韓野紀》為珍稀稿本,作者王師曾,清末民初學者、地方官員。它記述瞭自清光緒二十年(1894)三月朝鮮東學黨事發起,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李鴻章與日本外交官伊藤博文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前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全過程的外交實錄。“搜羅宏富,敘事簡當”,近代著名思想傢王韜為此書作序,稱“內惡不諱,據事直書”。書中所引文廷式和安維峻等奏劾李鴻章之奏摺,因“疏入不報”或斥為“狂悖”,未被《清史稿》和《光緒東華錄》所采,就是近人文集和日記亦未見收錄,柳詒徵認為《援韓野紀》是首傢披露。 再如《崇陵傳信錄》,作者惲毓鼎事光緒帝十九年,居起居注官。該書記述瞭惲毓鼎在清宮中的親身見聞,作者認為此書“無恩私,無黨議”,“扃之筴笥,傳諸子孫”。其中關於清末朝廷傾軋內幕,慈禧太後專權及與榮祿策劃另立大阿哥謀廢光緒帝等事,曆來為史傢所重視,是研究清末統治集團活動的重要史料。 晚清吏治敗壞與官場的黑暗,也可從筆記中窺得。許指嚴著《十葉野聞》事涉清代十世掌故,“綜甄九流,網三百年之散失”,書中作者用不少筆墨,揭露瞭清朝統治的種種黑幕。對慈禧太後的專權和奢侈,太監李蓮英的驕倨婪索,奕劻的賣官鬻爵及其他貪官酷吏的劣跡,等等,冷嘲熱諷,躍然紙上。如記李蓮英“索賄之妙訣,彼未嘗自嚮人道一語,須使人自願輾轉相托,一若無可奈何,而始得一應酬,不知其囊中盈溢矣”。“外省之運動者紛紛來,李擇其肥瘠多寡,無不各如所望,然皆絕不接洽,而金已入其橐中。前後共計所得,庚子以前已數百萬……庚子而後,八年之中,復事搜括,所得不下二百餘萬”。 典製是國傢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內容,研究者主要得之於政書專著,若究掌故細節則非求之於私傢著述不可。清人多好言典製掌故,本叢刊所收《樞廷載記》、《清代野記》、《南屋述聞》等均有此方麵的記述。《樞廷載記》的作者祁寯藻為嘉慶年間進士,官至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本書為祁寯藻入值軍機時的部分手稿,實錄瞭清代朝章製度,如朝賀忌日之服製禮儀,入覲站班之序列,經筵、議處朝事之程式,觀劇之場麵,賞賜之物什等,是今日研究和瞭解清宮朝章製度、皇傢禮儀的第一手資料。《南屋述聞》一書講清代軍機處的故事,所記凡關典章製度、人物升降等,不失為近代史料中不可多得的記載。清人筆記中談軍機處者頗多,大皆記錄片段,似此係統的縷述,互相聯貫,洵為珍貴
評分近代史料筆記叢刊,值得看的一套書,零星購買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