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說史(修訂版)(套裝共3冊)》由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齣版。
作者:(美國)威廉?鄧寜(Willian Archibald Dunning) 譯者:謝義偉
《政治學說史上捲》目錄:
著者序
譯者序
導言
第一章為希臘政治學說的背景的希臘各種製度
一、希臘民族概論
二、斯巴達的憲法
三、雅典的憲法
第二章柏拉圖的政治哲學
一、柏拉圖的先趨
二、柏拉圖思想概觀
三、理想國
四、政治傢篇
五、法律篇
六、柏拉圖的學說與希臘史實
第三章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
一、政治學的性質與著者所用的方法
二、國傢的性質與傢庭的性質
三、國傢的組織——憲法、公民、政府
四、主權
五、憲法的分類
六、*好的國傢
七、革命
八、亞裏士多德思想的希臘性與普遍性
第四章希臘末年的政治學說與羅馬政治學說
一、政治上希臘的滅亡
二、伊壁鳩魯派及斯多噶派的影響
三、羅馬憲法的演進
四、波利比烏斯
五、西塞羅
六、帝國法學傢
第五章中古時代各種製度的演進
一、羅馬帝國衰亡中的基督教
二、教皇製度的興起
三、中古帝國的興起
四、政教相爭的時代
第六章早年基督教教會的政治學說
一、耶穌及其使徒
二、諸教父——安布羅斯、奧古斯丁、大格利高裏
第七章教權日漸興盛時的各傢學說
一、理論的演進及其方法
二、二權說
三、主張教權獨尊的理論
四、擁護君主獨立的理論
五、聖伯納德與索爾茲伯裏的約翰
第八章聖托馬斯?阿奎那及其學派
一、托馬斯哲學概論
二、“法律”與“正義”
三、政治權力的性質及其各種形式
四、政府的功能
五、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
六、埃吉迪烏斯所闡明的聖托馬斯的學說
七、總結
第九章教皇勢力衰落時的各傢學說
一、袒護教皇的學說
二、反教皇學說中的新因子
三、菲利普的擁護者
四、但丁的君主國論
五、路易與教皇約翰二十二世的爭鬥
六、馬西利烏斯
七、奧卡姆的威廉
八、馬西利烏斯與奧卡姆之論主權及代議製
第十章中古時代的消逝
一、政治的趨勢與宗教的趨勢
二、威剋裏夫與鬍斯
三、熱爾鬆與康斯坦斯大會
四、庫薩尼古拉與巴塞爾大會
五、法學傢與社團學說
六、總結
第十一章馬基雅維利
一、他的生平及他的時代
二、他的思想方法及觀點
三、他對於道德及宗教的態度
四、論政治動機
五、政府的分類
六、論領土的擴張
七、論領土的維持
八、總括與結論
參考書摘要
參考書總目
……
《政治學說史中捲》
《政治學說史下捲》
對於主權的根本觀念,亞裏士多德已樹立瞭近代主權學說的先聲。他覺得要有一個確定的*高人(Determinate human superior),其確定的意誌高於一切意誌,但他又說法律高於這個人。他說這*高人*好是人民全體;但他又加瞭兩重限製:一,一般人民要有很高的知識道德;二,主權者的立法要限於法律未及的處所。事實上,那時的亞裏士多德不能把主權者想作立法者。行政是這*高機關的本分職權。但他又說,關於法律不完備或不適用的地方,主權者有立法之責。這裏他不覺推翻瞭自己的說法——這盡可被極端民主國的公民大會用為立法的根據,因為這大會若要把他們的命令變做法律,隻須說法律不完備或不適用。
《政治學》中又曾說立憲政府的組織有三個要素,這也是亞裏士多德的卓見之一。但這說與現代分權說的關係易滋誤會。他說的三要素是審議機關、行政官吏及司法機關。這些與現代所分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多少相似。但那三要素的職權的分彆不如現代三部的嚴格。那審議機關是立法的,但其立法隻能補充既存的法律;那行政官吏是行政的,但也有一個相當的範圍;而那司法機關,則與審議機關隻是組織上與程序上的不同,而不是職權有異。
末瞭,*能錶現他的哲學的普遍性的,是他之著重經濟勢力對於政治組織與活動的影響。在理論上,他擁護私有財産的效能;在實用上,他應用有産者與無産者間的永續衝突以解釋許多重大的政冶現象。他從此去分彆政體,去調正行政機關,去解釋大部分的革命。他又從此找齣一個原則:安定與繁榮多半齣現於中産階級得勢而沒有極貧極富的處所。
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哲學思辨和政治實踐的交匯點著迷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理解現代社會的復雜性,就必須迴溯到那些奠定我們思維框架的偉大思想傢那裏去。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它沒有簡單地羅列人名和觀點,而是試圖構建一條清晰的脈絡,展示不同時代背景下,思想是如何迴應現實的挑戰,又是如何反過來重塑瞭政治秩序的。尤其欣賞它對一些核心概念——比如“正義”、“主權”、“自由”——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流變分析,那種深入骨髓的剖析,讓我對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匯有瞭全新的理解。讀完關於古希臘城邦民主與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論述的那部分,我立刻去翻閱瞭當下的國際政治新聞,那種跨越韆年的共鳴感,實在是太震撼瞭。它不是一本讓你輕鬆閱讀的“入門讀物”,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攀登,每一次抬眼迴望,都能看到更廣闊的風景。對於任何想在政治學領域進行深度思考的人來說,這套書提供的理論基石是無可替代的。它教會我如何“批判性地”閱讀曆史文獻,而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的敘事。
評分從一個對現實政治睏境感到睏惑的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書更像是一麵映照當下的哈哈鏡。我尤其關注其中對“意識形態”在十九世紀興起及其後演變的部分。馬剋思主義、功利主義、保守主義這些龐大的敘事體係,是如何從理論殿堂走入工廠車間、議會大廳,最終影響瞭無數普通人的命運?書中對這些理論如何被“大眾化”和“簡化”的過程分析得入木三分。它沒有將這些理論描繪成完美無缺的烏托邦藍圖,而是無情地揭示瞭它們在實踐中産生的悖論和異化。讀到關於國傢閤法性危機和官僚化趨勢的那幾章時,我深有感觸,這不就是我們今天麵對的“效率與民主”的永恒矛盾嗎?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在麵對當代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時,能夠迅速定位到其思想根源,從而避免瞭膚淺的判斷。它迫使你思考,我們今天的“常識”,在兩百年前可能就是驚世駭俗的異端。
評分我得說,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精裝修”這個詞的最佳注解,光是捧在手裏的質感就讓人心情愉悅。紙張的厚度、油墨的色澤,以及字體排版的疏密有度,都體現齣齣版方對知識的尊重。但這當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學術深度上的錶現。我以前讀過一些政治學經典選本,總覺得像是零敲碎打,概念間的銜接比較生硬。然而,這套書的作者顯然花瞭大工夫去梳理思想流派之間的“對話”與“衝突”。例如,洛剋與霍布斯關於自然狀態的論述,往往被簡單對比,但在這裏,我看到瞭他們如何互相繼承和批判盧梭的觀點,形成瞭一個動態的理論場域。對於梳理像啓濛運動後期,各種自由主義思潮如何分化、對抗,乃至最終影響到美國憲法實踐的部分,其細節的詳盡和觀點的梳理的清晰度,實在令人贊嘆。對於想要做學術研究的讀者,這套書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研究起點和詳細的腳注參考係統,遠超一般的教科書範疇。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精裝修訂版”的“修訂”部分抱有疑慮,生怕是加入瞭太多迎閤時下熱點的“注水”內容。但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修訂之處非常審慎且必要。它明顯增強瞭對二十世紀後半葉——特彆是後結構主義和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理論的討論篇幅,這使得整套書的理論前沿感大大增強,避免瞭成為一部純粹的“古董迴顧”。例如,對於哈貝馬斯、羅爾斯這些後繼者的理論如何對早期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的爭論進行迴應的梳理,邏輯清晰,論證有力。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這些最新的理論脈絡可能較為晦澀,但作者的闡釋筆觸非常剋製,既保留瞭原著的學術嚴謹性,又照顧到瞭渴望跟上時代思潮的讀者。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是一個活著的、不斷自我更新的知識體係,它讓你看到政治學說史絕不是一段塵封的曆史,而是正在進行的深刻對話。
評分這套書的係統性是其最大的亮點之一,它不是碎片化的知識集閤,而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智力迷宮。它從古典時期一直鋪陳到近現代的社會理論,結構嚴謹到令人肅然起敬。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跨越數個世紀的思想傢時的那種“比較研究法”。比如,它會並置考察馬基雅維利對君主權力的務實分析,與後來盧梭對人民主權的理想構建之間的巨大張力。這種並列不是簡單的對立,而是展示瞭政治思想在麵對“權力如何獲得與維持”這一永恒命題時,路徑選擇的多樣性。我發現自己不再僅僅記住“誰說瞭什麼”,而是開始關注“為什麼他在那個特定的曆史節點會提齣那樣的解決方案”。對於想要建立自己理論框架的讀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的思維工具箱異常豐富,它教你如何去解構和重構一個完整的政治哲學體係,而不是被動接受任何單一的解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