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全集(7)

亚里士多德全集(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苗力田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1344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6249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1993-01-01
页数:3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希腊哲学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已充分展开的基础上,终于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达到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综合。这套《亚里士多德全集》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第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家的全集,洋洋的300万言充溢着爱智慧、求真知的精神,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万事万物,内至人本身的肉体与心灵……本册为第七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哲学大师悉心构筑的理性大厦吧!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第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家的全集,在国际上也是德、英、法、日等文以外的少数《亚里士多德全集》现代语译本的一种。它以柏林皇家科学院的标准本为依据,直接由希腊文翻译为中文,并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页码编排。全集前面有一个总序,全面地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精神,以及译文依据的版本,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传播及现存状况,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全集出版后产生广泛影响,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目录

论麦里梭、克塞诺芬和高尔吉亚
形而上学
后记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政治学》主要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教育观和教育年龄分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评分

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分层比较复杂,看起来似乎混乱不堪。然而,他对善的分层不仅是清晰的,而且意义重大,但被后人所忽视。一般认为,善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伦理学被亚里士多德划人实践知识,善就成了实践智慧的对象;但是他把哲学看成是高于实践知识的理论知识,而哲学思辨的对象又是“最高的善”。这样,“善”既是理论知识中哲学的研究对象,又是实践知识中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似乎使我们无法确定“善”是理论智慧的对象还是实践智慧的对象。实际上,这是我们不了解亚里士多德“善”的层次理论所造成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层次划分理论是从两个视角进行的:一个是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角度,另一个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

评分

 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的学者认为是政治至善主义的代表者,他在讨论城邦基本政治问题时所遵循的逻辑是:一切存在物都有其目的,其目的是一种善善是一切事物的目标。在共同体中,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想过上好的生活,肯定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承认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共同体是一种意志。在社会中的人是不同的,善具有可比较性和可排序性,存在最好和最高的善,即至善。掌握权力的人应将这种最好的生活方式即至善普遍化,这种至善是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生活,这是最优的政治秩序。与此相对应,现代人对于正义命题的基本思考路径是:并不否认追问美好生活的意义,但这是每个人的私人问题;现代人均承认不同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不同,否认不同生活方式的可排序性和可比较性,否认存在着最好的生活方式;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如何使不同的人共存,维系合作体系,通过达成共识来形成公共行动、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设计的基本着眼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