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楼十万枚三国吴简展现在我们面前大量的“俗写字体”中,除隶书外,有行、草、楷书等,尤其是楷书占了极大的份量,虽带有隶意,但其点(侧)、横(勒)、竖(努)、竖钩(趯)、挑点(策)、撇(掠)、撇点(啄)、捺(磔)皆备永字八法。特别是我们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建安二十五年(220)”的竹简,其年代比钟书《贺捷表》(219)的年代晚一年,比《荐季直表》(222)的年代早二年。其字体的楷化已非常成熟。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审视已有的结论,重新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地处偏壤的长沙,其郡县下属的掾吏亦能熟练地书写楷体,如果仍沿用“北来影响”之说是令人难以信服的。因为其书法能力的习传、书法风尚的转变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现代人尚且如此,古代人更不待言,尤其是在封闭的社会状态下。
评分从测定数据看,干燥后的竹简,其收缩率宽度方向在0.7—1.9%。竹简的色泽近似竹材本色,达到了原先的设想要求。
评分需要采取妥善的保护手段,采用了把竹简密封保存在有机玻璃盒中,并充以氮气。其中以内容不同的十支竹简,在陈列柜的灯光照射下陈列了三年(1997-1999),没有发现变形,也没有发现肉眼可视的变色;其余封存放在库房的竹简,也已8年了,至今未发现变化。此批竹简正由研究人员整理,并陆续以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出版面世,供研究人员研究。
评分用十支竹简作了实验性处理?经逐步增高溶液浓度的浸渗程序?然后在温度为-20℃?真空度为10-3毫米汞柱的条件下干燥。采用千分卡与立体显微镜配合的方法对十支残、短简进行脱水前后的收缩率的测定,具体结果如下表:
评分这批竹简的文字字体与已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字一致。其内容专家判断全部都是先秦古籍,有哲学、文学、历史、政论等等方面的丰富记载。书篇约有百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评分很好 很不错。 很实用。 很喜欢
评分成果信息:该成果获1998年国家文物局文物科进步一等奖、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陈元生、解玉林、罗曦芸
评分印刷、纸张之类还是可以,很大一本,偏于欣赏性,本来想买这个做研究,但是还是不够专业,看一看还行,太浅了,也就是形态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