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俗

藏族民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桑丹增 著
图书标签:
  • 藏族
  • 民俗
  • 文化
  • 宗教
  • 传统
  • 风俗
  • 民族
  • 西藏
  • 历史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ISBN:9787806594810
商品编码:1047590400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3-06-01
页数:14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藏族民俗
作者:   罗桑丹增
市场价:   10.00元
ISBN号:   9787806594810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开本:   32开
页数:   142
   内容简介
《藏族民俗》介绍了藏族人民具有的高尚思想品德、颇具文化特色的姓名、美好的道德礼仪、种类繁多的禁忌、热闹非凡的节日、诸教派的宗教法会、历史悠久的雕版印刷、多种形式的婚姻制度、奇特的丧葬仪式、丰富多彩的服饰、独具特色的饮食、独特风格的建筑等。
   目录
序 言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
(一)勤劳勇敢的坚强性格
(二)热情憨厚的善良秉性
(三)重出世、轻世间的心理
(四)豪放乐天的吃苦精神
(五)悠久的辩证逻辑思维训练

二、颇具文化特色的姓名

三、美好的道德礼仪 

四、种类繁多的禁忌
(一)礼仪方面
(二)婚姻方面
(三)生育方面
(四)丧葬方面
(五)节日方面
(六)饮食方面
(七)其他方面

五、热闹非凡的节日
(一)宗教方面
(二)纪念方面
(三)生产方面
(四)文体方面
(五)过年方面

六、诸教派的宗教法会
(一)小祈愿法会
(二)达孜仲曲法会
(三)甘丹阿曲法会
(四)黄龙寺法会
(五)归化寺二月法会
(六)拉卜楞寺祈愿法会
(七)时轮大法会
(八)米拉劝法会
(九)塔尔寺正月法会
(十)三大节日法会
(十一)却科推钦法会
(十二)拉巴推钦法会
(十三)火龙年法会
(十四)曲弥法会
(十五)冬季大法会
(十六)楚布寺夏季法会
(十七)桑耶寺煨桑法会

七、历史悠久的雕版印刷 
(一)那塘印书院
(二)德格印书院
(三)拉萨布达拉印书院
(四)塔尔寺印书院
(五)卓尼印书院
(六)拉卜楞印书院

八、多种形式的婚姻制度

九、奇特的丧葬仪式

十、丰富多彩的服饰
(一)藏族的服装
(二)藏族的首饰

十一、独具特色的饮食

十二、独特风格的建筑

十三、传统方式的交通运输

十四、精致美观的生活用具

十五、富有民族气息的体育活动

十六、今日西藏人的衣食住行 
(一)衣
(二)食
(三)住
(四)行

后 记
   后记
这本小书完稿了,我们很欣慰,也很遗憾。欣慰的是经过四川巴蜀书社和几位主编的努力,《雪域文化丛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遗憾的是我们在撰写这本小书时,由于时间紧,再加上我们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比较多,所以写的很不全面,错误肯定也不少,期盼看到本书的读者和朋友,多加指正和批评!此外,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今日西藏人的衣食住行”一节是由唯色女士撰写的,特此表示感谢!
   文摘
(七)时轮大法会
藏历六月初三,是甘肃省甘南草原上的时轮大法会之吉祥日子。是时,甘、青、川以及内蒙各地的藏、蒙、土、汉等民族的信教僧俗群众前往甘南的桑科草原参加时轮大法会。法会期间,众僧齐诵净土经和祝寿经。此后,由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中的高僧大德为具有根器的僧人进行时轮金刚灌顶。藏传密教认为,时轮金刚密法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公元12世纪前后传人西藏。时轮金刚密法确认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并以时轮表示“三时”。提倡修习此法应控制体内的“有生命之风”,以保长寿,并通过所谓“五智”和“禅那”合一相应法,去追求“即身成佛”。从1946年起,每次时轮大法会都由贡唐仓丹贝旺旭主持。他谆谆教导广大僧俗群众要发菩提心,戒恶扬善,利益众生。要求佛门弟子严守戒律,广积福田,造福人类。贡唐仓大师把条条佛门法理,引譬取喻,深入浅出,讲得妙象纷呈,令喇嘛僧众如痴如醉,凡夫俗民肃然起敬。50年来,他为二千余名活佛进行时轮金刚灌顶,并为数十万僧俗群众摩顶祝福,赐打过金刚结又经加持了的绳符。
(八)米拉劝法会
拉卜楞寺的法会,亦称“七月法会”。据说此法会是由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弟子嘉样却杰为纪念护法神和法王而创立q拉卜楞寺则开始于第二世嘉木样大师时期,后由第三世贡唐?贡却丹贝卓美倡行至今。会期自藏历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十五日止,共19天。法会的正式日期在七月初八。法会主要有两项内容。*项是六月二十七日和二十八日进行的两天宗教大辩论。开始由拉卜楞寺的大法台讲述闻思学院的业绩。此后,大法台即与各个学院的法台进行辩论,每次只可一个学院的法台参加。辩论时,允许该学院的格西随同法台一起参加。一般*天由大法台讲论佛法,学院法台提问,大法台对答。第二天学院法台讲论佛法,由大法台提问,学院法台对答。要求提问者抓住要害,准确无误;对答者有理有据,对答如流。这样以示法台必须具有渊博的学问,方可胜任。自七月初一开始,每天早上、中午都要进行因明学的辩论。参辩论者为6一直2年级的优秀学僧、各班级中有地位的大小活佛以及当年的“然江巴”。辩论者在辩论的前一天要向各个经堂和佛殿的佛像前敬献供晶,并要向僧众散发礼品。第二项就是七月初八举行的“米拉劝法会”。是日清晨首先在寺院大经堂背后晒佛,同时在冬季讲经台上陈列已故嘉木样大师及大活佛的遗物,以供信徒们朝拜。中午,在闻思学院门前的广场演出藏戏。闻思学院前殿一楼走廊左侧为僧官的席位,右侧为一般僧众的席位,演出场地的内层为本寺僧人的坐处,外层是观众。场内右侧有执锣鼓者各1人,执钹者2人,吹长筒号者2人。全剧共分为四场,主要内容是讲圣僧米拉日巴利用多种办法劝化猎夫贡布多吉,使其弃掉杀生之职业,而皈依佛门,跟随米拉日巴大师修习佛法,并为一切生灵造福方面作出贡献。
(九)塔尔寺正月法会
据传,塔尔寺早在明万历年间即开始举行正月法会,每年的正月初八开始,十五日结束,为期8天。法会期间,大经堂、殿堂及各噶尔哇每大都献供点灯,供养“三宝”。供晶有香灯、施食、净水、干花、粮食等,各100份的称为“百供”,各1000份的称为“千供”,重要殿堂一般为“千供”或“百供”。大经堂和各扎仓的殿堂还陈列着各种法器和幡幢,布置壮观。各扎仓的僧人每日上殿诵“祈祷经”3次,祈祷佛教昌盛、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同时还举行考试辩经活动。十四日上午在辩经院跳法王舞。十五日上午举行浴佛活动,晚上各扎仓经堂、佛殿、噶尔哇设花灯供养,特在9间殿堂门前陈列酥油花,供人们赞赏。酥油花是经过长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民族工艺制品。据说塔尔寺早在1594年即开始制作酥油花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今天的酥油花已成为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别具一格的工艺品。每逢正月十五吉祥之日,塔尔寺车水马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面对美妙绚丽的酥油花,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身穿藏袍,不论男女里面都穿上一件白、红或绿色衬衫,男子穿白色者多,外面再套藏袍。一般夏天或做活时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右肩上,藏袍的袖比人的胳膊长得多,平时把袖卷起来,跳舞时放下两袖,用袖而舞,充分显示出藏袍本身所具有的古朴典雅的特色。也可脱下两袖,把二袖束在腰间。但寒冬腊月必须穿好两袖。
女式藏袍多半以氆氇、毛料、呢子为料。女子除了穿长袖藏袍外,还穿无袖藏袍。夏秋两季是穿无袖藏袍的季节,上穿花色或红、蓝、雪青等色彩鲜艳的缎绸衬衣,再套无神女式藏袍,显得十分美丽。冬天女式藏袍都有长袖,腰间都要束各种色彩的绸缎腰带,也有布腰带。藏族妇女在腰部围一块彩色围裙,藏语称“帮典”。多半是彩色条纹氆氇织成的。也有彩条布的,但未婚少女不带围裙。
衬衫男,女有区别,藏族妇女多穿印花布或印花绸缎衬衣,男子多穿白布或白绸缎衬衫。男式衬衫一般都是高领,女式皆为翻领,不分男女,衬衫的袖子都很长,以突出藏民族独特的姿色。另外,各地的服饰也有不同的式样,比较明显的如西藏东南工布一带农民穿的“古绣”,一种圆领无袖长坎肩,山南一带的男装夹袍,工布地区的男、女式圆帽等等。
2.牧区地势高,气候寒冷,风沙大。牧民的藏装都以皮袍为主,穿不加面料的板皮藏袍。牧区男式藏袍的襟、袖口、底边都镶有黑色平绒、灯心绒或毛呢为原料的边,边宽为十五厘米许。女式牧民袍在板皮外边镶上彩色条纹(帮典)料,襟、袖、领口同样镶嵌彩条氆氇,表现出牧区妇女的独特服饰。
牧民穿的藏袍由于袍肥大,袍袖宽敞,便具有臂膀伸缩自如,夜间可以解带宽衣就睡,当被褥用,白天可以作衣穿,想脱一袖或两袖均可,将二袖束在腰间等不少优点,同时也显出牧民豪放的性格和豁达的风度。牧民的服装也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部,腰带一束,怀中及腰间自然形成一个大行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 藏族人不论农村牧场,都在藏袍的腰间佩带小刀、火镰、鼻烟壶、银元等饰物。
3.藏族的鞋帽也有其地方特色。藏族男女常戴“长寿金丝缎帽”,此帽多流行于拉萨、日喀则一带。以皮毛或氆氇为原料。饰以金丝缎、金丝带和银丝缎。男女式样有所区别,戴起来金光闪闪,阳光下显得更好看。“长寿金丝缎帽”是藏族男女老幼都喜欢的一种民族帽。另外还有狐皮帽,是整张狐皮所制;“博多”帽,原西藏地方政府俗官所戴黄色平顶碗形帽、红缨帽等等。帽子的外形不同,戴法上也有所不同。
藏鞋也有好几种,西藏流行的藏鞋主要有两种,即松巴鞋和嘎洛鞋。这两种鞋,一般从外观看都是长筒靴,鞋面是红绿相间的呢子,鞋腰以褐色氆氇为料,缝有各式花纹。
“松巴”藏靴,也有多种,比较出名的有松巴梯呢玛,是一种彩色丝绣花长统靴,做工很精致,鞋底较厚,用双层底缝制而成,以牛皮为料。鞋面绣有花朵,鞋帮饰以真丝线的八色绣花,鞋帮的料是黑氆氇,靴帮和靴面间,接有红绿呢,鞋帮上部靠小腿处竖开一条长十厘米左右的口子,是为便于穿用而拉开的,此鞋既美观又暖和舒适,很适合西藏地方穿。
另有冬季穿的“松巴布日”靴,此靴靴底为牛皮,靴帮是三层氆氇缝制的,此靴的靴尖向上弯曲,形如木船前方。“嘎洛”藏靴主要流行在西藏林芝、山南一带。 
(二)藏族的首饰
藏族不分男女都喜欢佩戴金银、珠宝、玛瑙、玉石等贵重物品打制的精致首饰。如耳环、戒指、发饰、项链、手镯、“卡乌”(用金、银、玉、珠等装饰、制作的小盒)等等。
就以头饰而论,前后藏妇女的头饰各不相同。前藏妇女头戴“巴珠”,一种三角形头饰,戴时一角朝前,两角放后。,架上缝以红毛呢,上缀珍珠。此为贵族妇女之头饰,一般妇女则用珊瑚、松儿石等制成。
后藏妇女戴“巴廓尔”,是弓形头饰,其原料多半为珍珠、珊瑚之类。戴时将镶有珊瑚、玉石和珍珠的椭圆形红呢套在发上,与发相结,将弧形藤架朝上竖起。
男士佩带的短腰刀、火镰等都晶莹剔透,十分古雅。
僧人等手持的念珠,也掺进不少装饰物,如松耳石、翡翠、玛瑙等。

有些观点认为传统服装美则美矣,可在当今已经现代化的生活中有着诸多不便,但是藏族的传统服装为何至今仍没有被替换,依然在整个民族中*为普遍常见,而非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已仅仅成为一种符号,存在于比如舞台或旅游景点之类的环境?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在西藏生活过,哪怕是短暂的旅行过,切身经验就会把答案告诉我们:在西藏这样的天地之间,人惟有以那样的服装裹身才是*大的方便。正如有学者所说:“在西藏高原的气候条件下,有什么服装能比藏袍更适应人的生存及其特定的生产方式——骑马、游牧、难以定居、无法洗衣——呢?如果没有的话,藏袍就是不可替代的。”
在以农牧业为主的藏族地区也恰恰是农区和牧区保留传统*多。而在拉萨这个藏文明的中心,服装与服饰更多的还与阶层、财富等有关,显然含有社会学的内涵。比如过去贵族或官员的装束有着相当讲究、相当细致的差别和规格,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不论是颜色还是样式,甚至何种发式及配饰都有着甚为严格的规定,不得越雷池半步,不得有半分差池。另外,女人也有讲究,如卫藏的贵妇头戴蜂巢似的环状木框上嵌满宝石的“巴珠”头饰。也因此,当社会处于不断改变的进程当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是推动这些改变的力量,也就是说,所谓改变首先指的是人的改变—÷在服装上也随之而变的并非那些与天合一的广大的牧区和农区,而是与时代同步的城市。
……

用户评价

评分

东西不错,经济实惠。

评分

藏族民俗,一个小册子

评分

图兔兔TUT

评分

第一次在英典图书专营店买书,目测正版书,而且还挺便宜的

评分

藏族民俗,一个小册子

评分

正版好书

评分

评分

正版好书

评分

凑单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