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旅(图文版)

宇宙之旅(图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汤姆·杰克逊(TomJackson)著魏晓凡 著
图书标签:
  • 宇宙
  • 天文
  • 科普
  • 太空
  • 图文
  • 探索
  • 科学
  • 知识
  • 自然
  • 星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3771
商品编码:10493232991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英)汤姆·杰克逊(Tom Jackson) 著;魏晓凡 译 定  价:59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01日 页  数:139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423771 前言6
人类在“宇宙中心”时
1为恒星而建的纪念碑10
2追随日与月11
3把星星看作图案12
4固定的星和移动的星14
5空中的诸神15
6地心说16
7旋转的球体17
8日心理论18
9埃拉托色尼测算地球周长18
10轮内有轮20
11安提凯塞拉机器21
12儒略历22
13托勒密的《天文大成》22
找寻地球的位置
14星盘24
15蟹状星云诞生25
16哥白尼改变世界26
17第谷·布拉赫的天文台27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汤姆·杰逊著的《宇宙之旅(图文版爱上科学)》带你领略神秘的宇宙,全面地分析了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宇宙的中心环境、地球周围的宇宙环境、重大星系的特点等,同时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发展。绚丽的宇宙图片,细致的文字分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英)汤姆·杰克逊(Tom Jackson) 著;魏晓凡 译 汤姆·杰逊,是英国的科学作家。他编著有超过80本书,涉猎学科极多并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他在科学普及领域卓有贡献。
星海拾遗:探索未知的航程 卷首语:时间与尺度的低语 这是一部关于“行走”的记录,但它并非描绘地理上的跋涉,而是思想在宏大尺度上的漫游。我们习惯于以人类的尺度来丈量世界,脚下的土地、眼前的山峦,构成了我们所有经验的基石。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深远、更古老、更不可思议的领域时,我们所知的“现实”便开始瓦解、重塑。本书旨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我们日常的感知与宇宙深处的冷峻与壮丽。 我们不谈论已经确立的定论,不罗列教科书上的标准模型。相反,我们将聚焦于那些悬而未决的谜团,那些驱动着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不断前行的“未解之问”。这不是一本关于“旅行指南”的书,而更像是一份“航海日志”,记录了人类心智在面对无限时的振动与困惑。 第一章:光影的迷宫——探寻宇宙的“背景噪音” 我们生活的宇宙,似乎是一片寂静的黑暗,点缀着闪烁的恒星。但如果将感官放大到极致,我们会发现,这片黑暗远非空无一物。它充斥着“噪音”——那些来自时间开端和空间尽头的微弱回响。 暗物质的幽灵轮廓: 想象一下,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有物质,包括恒星、行星、气体云,它们所释放的光芒和引力效应,仅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百分之五。那么,剩下的绝大部分“重量”从何而来?本书将深入探讨暗物质的理论构建。我们不会去描述那些已知的粒子,而是侧重于那些尚未被捕获的候选者:WIMPs(弱相互作用重粒子)的理论困境,轴子(Axions)的微弱信号,以及MACS J0025.4-1222星系团的引力透镜畸变中隐藏的“幽灵物质”的几何证据。我们将追溯那些“旋转曲线”的异常,它们是如何像一双无形的手,维系着星系的完整性,防止它们在离心力下分崩离析。 宇宙微波背景:创世的回声: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常被誉为宇宙的“婴儿照片”。但这张照片的意义远超于影像本身。它携带着宇宙诞生后不久,物质与辐射首次分离时的信息。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那些微小的“温度涨落”——那些万亿分之一度的差异。正是这些微小的涟漪,孕育了后来的星系和星系团。我们将探讨这些涨落的各向异性(Anisotropy)与暴胀理论的关联,以及它们如何为我们提供了检验早期宇宙物理学的唯一实验室。我们侧重于那些尚未完全解释的“极化模式”,特别是B模偏振,它们可能是引力波在早期宇宙留下的最后印记,是时空本身震颤的幽灵签名。 第二章:空间的折叠与时间的扭曲——超乎寻常的极端环境 引力,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力量,在某些极端条件下,会展现出其令人敬畏的、近乎形而上学的力量。本书将带我们进入宇宙中那些最狂暴、最扭曲的角落。 黑洞的视界:信息悖论的前沿: 黑洞不仅仅是引力坍缩的终点,它们是物理定律失效或需要重新定义的边界。我们不关注史瓦西半径的计算,而是聚焦于“信息悖论”。如果一个物体落入黑洞,其量子信息是否真的永远消失了?如果量子力学是正确的,信息必须守恒。但广义相对论的经典预测,信息却被撕裂并抹去。我们将审视霍金辐射的修正理论,以及那些关于“火墙”(Firewall)和“虫洞连接”的假说。想象一下,在视界边缘,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如何被拉伸至近乎无限,而一个观测者在远处所看到的情景,与坠入者所体验的现实,是如何产生根本性的、哲学层面的分歧。 中子星的密度极限:超流体的奇异态: 中子星是宇宙中最致密的常规物质。一茶匙的星子物质可以重达数十亿吨。它们的外壳之下,隐藏着一个由中子简并压力支撑的、近乎完美的超流体核心。这本书将探讨在如此高压下,物质的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夸克是否会“解禁”,形成奇异物质(Strange Matter)?中子星内部的物质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是如何影响其最大质量的?我们将回顾那些“快速射电暴”(FRBs)的神秘爆发,它们是否与中子星的磁场重联或星子物质的突然转变有关,这些短暂而强大的能量脉冲,如同宇宙中的闪电,瞬间揭示了极端物理的冰山一角。 第三章:尺度的超越——多重宇宙的猜想与边界 人类的探索欲从未满足于一个“宇宙”。如果我们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的结构中的一个“泡泡”,那这个结构又是什么样子的?本书的最后部分,是对超越我们可观测视界之外的理论景观的探索。 弦理论的维度景观: 我们通常体验着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但现代物理学的某些前沿理论要求存在额外的、卷曲起来的空间维度。我们将探索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s)的复杂几何结构,这些结构是如何“隐藏”在我们的感知之外,却决定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基本力的强度。这不是关于如何在四维空间中移动,而是关于这些额外维度如何通过它们的特定形状,决定了我们宇宙中所有物理常数的数值。 永恒暴胀与泡沫宇宙: 暴胀理论不仅仅解释了我们宇宙的平坦性和均匀性,它还暗示着一个更宏大的图景:永恒暴胀(Eternal Inflation)。在这个框架下,空间仍在不断地“冒泡”,产生新的、独立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只是这无限涌现的“泡沫”中的一个。这本书将描绘这种“多重宇宙”的图景,探讨不同泡沫宇宙可能遵循不同的物理定律,甚至拥有不同的基本常数。我们如何在一个可能无限庞大的集合中,定位我们自己的“特殊性”?这是一种对宇宙学原理的终极挑战——我们是否只是一个随机的、偶然的结构? 时间的箭头与终结的疑问: 最后,我们将思考“时间”的本质。为什么时间似乎只朝一个方向流动?熵增是唯一的原因吗?我们将审视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反演对称性”与宏观世界中不可逆转的箭头之间的鸿沟。如果我们最终能够理解黑洞内部的奥秘,或者破解多重宇宙的边界,我们是否能找到时间逆转的可能性?或者,时间的单向性仅仅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局限,是我们在一个巨大、永恒的结构中,选择性地“感知”到的线性路径?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对“我们所知之外”的敬畏与好奇。它不提供安稳的答案,而是提供更深刻、更令人不安的问题,引导心智在浩瀚的未知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航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宇宙的宏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演化,更重要的是,它将宇宙的视角延伸到了生命和文明的可能性。书中对于行星宜居带的探讨,对于地外生命存在的概率的分析,都让我对宇宙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期待。图片在这里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些对不同类型行星的想象图,对可能存在的生命形态的描绘,都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甚至开始思考,在如此广阔的宇宙中,我们是否是孤独的?又或者,在某个遥远的星系,是否也有着和我们一样,正在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生命?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即便是对天文学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不再觉得宇宙只是一个遥远而冷冰冰的概念,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生动存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实在是太迷人了,它没有选择枯燥的陈述,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于科幻小说般的笔触,将科学知识融入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之中。我仿佛成了一个勇敢的太空探险家,跟随飞船的视角,穿梭于不同的星系之间。书中对各种天文现象的描绘,比如超新星爆发时的壮丽景象,或者类星体发出的耀眼光芒,都写得栩栩如生,让我身临其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回避宇宙中的一些“危险”和“神秘”之处,比如黑洞的吞噬能力,或者暗物质、暗能量的未知性质。但它并没有将这些描绘得过于恐怖,而是用一种充满探索精神的口吻,引导读者去思考和理解。图片在这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插画,更是视觉化的解释,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让我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画面。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宇宙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也对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充满了钦佩。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宇宙知识,可以是一场充满乐趣和惊喜的冒险。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宇宙历史略有涉猎的爱好者,这本书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当下宇宙景象的描绘,更将目光投向了漫长的宇宙演化历程。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第一批恒星的诞生,再到星系的分形聚集,作者以一种史诗般的叙事,勾勒出了宇宙从无到有的壮丽画卷。书中对于宇宙学理论的阐释,虽然涉及到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高深概念,但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类比,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对宇宙时间线的梳理,那种时间跨度的巨大感,让人对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有了更深的体悟,同时也激发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书中对不同时期宇宙形态的描绘,以及对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的猜想,都充满了启发性。我反复阅读了几遍,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和感悟。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古老、更加复杂、也更加神奇。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亿万年的时空,见证了宇宙的诞生与演变,让我对宇宙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然后有人在我耳边轻声讲述着每一个闪烁星辰背后的故事。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轰炸我,而是用一种充满温度和人文关怀的语言,将宇宙的奥秘娓娓道来。图文并茂的设计,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景象,变得触手可及。无论是壮丽的星系团,还是微小的粒子,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而准确的呈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宇宙中一些“奇观”的描写,比如流星雨的绚烂,或者极光的神秘。这些画面感十足的描述,配合精美的插画,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宇宙的震撼与美丽。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所处的地球,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它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但它点燃了我对宇宙永无止境的好奇心,让我愿意继续去探索、去学习、去感受。这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深邃的宇宙背景,点缀着璀璨的星辰和若隐若现的星云,仿佛一个巨大的万花筒,瞬间将我的思绪带入了浩瀚的未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所震撼。文字和图片的完美融合,不是简单的图文标注,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激发着想象力。那些精美的插画,无论是对行星地貌的描绘,还是对宇宙现象的演绎,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浪漫。我一直对宇宙充满好奇,但很多时候,那些冰冷的科学数据和复杂的理论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却巧妙地将它们化繁为简,用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的窗户。我仿佛能看到遥远的星系在眼前缓缓旋转,能感受到黑洞吞噬一切的强大引力,甚至能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星球,仰望着那从未见过的天空。每一个页面都像是一个新的探索起点,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太空漫步,一次关于宇宙奥秘的奇妙邂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