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树广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通信
  • 通信原理
  • 信号处理
  • 信息论
  • 调制解调
  • 编码解码
  • 无线通信
  • 信道编码
  • OFDM
  • MIMO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1797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50404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通信》分为12章,主要介绍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移动通信、GSM通信系统的优化、卫星通信原理、由卫星测量与卫星通信系统构成的GPS定位与导航技术等。《数字通信》的每一章都适当增加了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的深度,以适应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的需要。
本可作为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树广,博士,1955年生。1978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电机系自动化专业,1986年赴日本做访问与留学,获工学博士与住处与计算机科学博士;1955年任Japan Social System Rcearch Institute主任研究员;1999年任上交通大学教授,获3次科技成果奖,1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译著:《通信工程学概论》,著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通信技术应用
1.3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1.4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
1.5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
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7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8 数学通信技术的发展
思考题

第2章 信道与数字通信
2.1 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信道与数据通信
2.3 信道的分类与功能
2.4 码元与码字
2.5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2.6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传输
2.7 数字信号传输系统
2.8 基带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
2.9 关于信道共享
2.10 共享用点到点链路构成的网络
2.11 数据交换技术
2.12 共享广播信道
2.13 差错控制机制
思考题

第3章 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
3.1 信号采样
3.2 信号的混掺现象
3.3 模拟脉冲调制方式
3.4 采样电平的量化
3.5 PCM通信方式AD-DA变换
3.6 波形编码
……
第4章 信号的载波与传输
第5章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第6章 通信信道与传送特性
第7章 通信信道与多址复用技术
第8章 移动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网络
第9章 GSM通信网络系统与优化
第10章 卫星通信
第11章 GPS定位与卫星导航系统
第12章公共通信网络的构成--传输与交换

前言/序言


《宇宙的语言:从虫鸣到星辰的奥秘》 一、 引言:无声处的耳语,有形外的回响 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仅仅是肉眼可见的物质堆砌,更是一个由信息流交织而成的宏大网络。从微观粒子不可思议的量子纠缠,到宏观宇宙星系间神秘的引力波传递,信息无处不在,以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构筑着现实的基石。然而,我们对这些信息交流的感知,却常常局限于人类文明发展出的有限范畴——声音、文字、图像,以及基于此衍生的各种通信技术。《宇宙的语言》并非一本关于数字通信技术原理的书籍,它旨在带领读者超越既定的通信范畴,去探索那些更古老、更普遍,也更令人着迷的信息传递方式,揭示宇宙本身蕴含的“语言”系统,以及生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本书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交流”的本质,从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乃至哲学等多个维度,搜寻那些可能被我们忽视的、跨越物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不再纠结于比特率、编码方式或信道容量,而是将目光投向更深邃的本质:信息如何产生?它们如何传播?它们承载着怎样的意义?生命如何通过这些信息与之所处的环境互动,并最终演化? 二、 生物界的低语:无声的信号,生命的脉动 在人类出现之前,生命早已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了亿万年,它们之间早已形成了一套精妙绝伦的沟通体系。本书将深入探索生物界中那些令人惊叹的“非数字”通信方式。 嗅觉的交响乐:化学信号的无声传递。 蚂蚁在地下王国中建立起复杂的社会结构,依靠的是它们在地面留下的微量信息素痕迹,如同无形的信使,指引着同伴的路线,标记着领地的边界。它们释放出的化学信号,能够精确地传递“食物在此”、“危险靠近”等信息,形成一个高效的“气味网络”。我们还将探讨植物之间如何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警告”邻居,甚至吸引传粉者或捕食天敌,这种“植物语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再往前推,细菌群体如何通过“群体感应”来协调行动,从分散个体转化为具有强大协同能力的“超级生物”?这些化学信号的传递,虽然简单,却承载着生命生存、繁衍的终极意义。 视觉的奇迹:色彩、光芒与姿态的诉说。 萤火虫在漆黑的夜晚,用闪烁的光芒诉说着求偶的誓言,每一种闪烁模式都代表着不同的“语言”,是它们生命中最浪漫的“对话”。变色龙通过改变皮肤的颜色来表达情绪、警告对手,甚至进行伪装,这是一种动态的视觉信息传递。鸟类争夺配偶时,炫耀其鲜艳的羽毛,展示其强壮的身体,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视觉信号,传递着“我健康、我优秀”的信息。珊瑚礁中的鱼类,它们斑斓的色彩并非仅供观赏,而是它们之间交流的“标识”,帮助识别种群、警告敌人。本书将剖析这些视觉信号的演化机制,以及它们在物种内部和物种之间扮演的关键角色。 触觉的共鸣:身体的接触,情感的传递。 灵长类动物通过梳理毛发来维系社会等级和情感联系,这种身体的接触是无声的安慰,是信任的表达。母爱在哺乳动物中的体现,不仅仅是喂养,更包含了用舌头舔舐、用身体依偎,这些触觉信息传递着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在一些无脊椎动物中,触角和肢体的轻微接触,也能传递微妙的社交信号。我们将审视这些触觉交流如何塑造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在生命早期发展中的重要性。 声学的回响:超越人类听觉的音乐。 鲸鱼和海豚用它们悠扬的歌声在广阔的海洋中进行远距离的交流,这些歌声不仅仅是简单的叫声,而是包含着复杂的结构和信息,甚至有观点认为它们拥有类似“语法”的规则。蝙蝠在黑暗中利用回声定位来“看”世界,它们发出的超声波不仅用于导航,也用于捕捉猎物,这是一种基于声学的“扫描”与“感知”。即使是植物,也并非完全沉默,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胁迫时会发出微弱的“咔哒”声,虽然我们尚不能完全解读,但这可能揭示了植物王国中被忽视的声学交流。 三、 物理世界的低语:宇宙的语言,自然的法则 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载体。那些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甚至无法直接感知到的物理现象,都在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进行着“信息传递”。 引力的低语:时空的涟漪,宇宙的信使。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当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时,它们会在时空中产生涟漪,以光速传播。这些引力波携带了宇宙中最剧烈事件的信息,如同宇宙在低语,诉说着它的演化历程。 LIGO等探测器捕捉到的引力波信号,为我们打开了观测宇宙的全新窗口,让我们得以“聆听”那些曾经只能依靠电磁波观测的事件。本书将以非技术性的方式,描绘引力波的本质,以及它如何成为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关键。 光学的回响:星辰的诉说,历史的定格。 宇宙的光,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信息。望远镜捕捉到的星光,实际上是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年前发出的信息。通过分析星光的光谱,我们可以了解恒星的化学成分、温度、运动状态,甚至推断出遥远星系的年龄和距离。系外行星的 transit 现象,如同天体上演的“日月食”,其亮度变化的规律,揭示了行星的存在和轨道信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则是大爆炸的“余晖”,是宇宙诞生之初最古老的信息记录。本书将带领读者,用“光”作为线索,去解读宇宙的化学成分、结构和演化历史。 电磁的潮汐:宇宙广播,无处不在的信号。 除了可见光,宇宙还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电磁辐射,从射电波到伽马射线。射电望远镜捕捉到的脉冲星信号,如同宇宙中的“灯塔”,以精确的周期发出电磁脉冲,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子星性质的重要信息。类星体发出的强大射电辐射,揭示了早期宇宙的活跃景象。甚至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无线电和微波,也是宇宙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它们在宇宙中的普遍性。本书将探讨电磁波如何成为连接宇宙万物的媒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捕捉这些“宇宙广播”来探索未知。 量子纠缠的神秘:超越时空的关联,未知的低语。 量子纠缠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它们的状态都是相互关联的。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瞬时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这种奇特的关联,是否暗示着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我们尚未理解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信息传递方式?虽然目前我们对量子纠缠的宏观意义尚不清晰,但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关于信息的本质和宇宙的连接性。 四、 哲学与未来的低语:生命的意义,宇宙的彼岸 当我们将目光从数字通信的技术细节中抽离,去审视生命和宇宙本身的信息交流方式时,我们不禁会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生命的“语言”为何如此多样? 从微观的细胞信号到宏观的星系碰撞,信息的载体和形式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服务于一个目的: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理解世界。生命的“语言”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适应环境、与环境互动的最佳方式。 我们与宇宙的“对话”有多深? 人类文明的通信技术,不过是我们在信息海洋中的一次尝试。而宇宙本身,是否也在以我们尚未察觉的方式,与我们进行着某种“对话”?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何尝不是一种对宇宙“低语”的回应? 未来的“通信”将走向何方? 如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语言,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够掌握更先进的沟通方式?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甚至对量子世界的更深理解,都可能为我们开启全新的“通信”篇章。本书将对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进行展望,但绝非臆测,而是基于对当前科学前沿的理解。 《宇宙的语言:从虫鸣到星辰的奥秘》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是一场思想的旅行,一次对宇宙深邃奥秘的探索。它邀请您放下对“数字”的执念,敞开心扉,去聆听那些来自生命本身、来自浩瀚宇宙的古老而迷人的“低语”。在这场旅行中,您将发现,通信的本质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宏大和神秘,而我们,也只是这宏大信息网络中的一部分,正在努力理解属于自己的“语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信息技术发展史充满兴趣的读者,《数字通信》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一直对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感到好奇,而数字通信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当前数字通信技术的详尽阐述,更在于它穿梭于历史的脉络中,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是如何从最初的萌芽,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我看到了早期电报的发明如何开启了远距离通信的时代,又如何被电话所取代;我了解了无线电波的发现如何为广播和电视奠定了基础;以及最重要的,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如何将全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中对于关键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介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感受到了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突破极限的勇气和智慧。《数字通信》让我明白,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便捷生活,是无数先行者们辛勤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结晶。它激发了我对科学史更深的兴趣,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科技成果。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尤其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和乐趣。《数字通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用文字来描述枯燥的技术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场景模拟,甚至是一些“虚拟实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数字通信的实验室中。例如,在讲解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干扰和损耗时,书中会模拟不同的环境,比如电磁干扰、信号衰减等,并展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最终的通信质量。作者还巧妙地将一些复杂的算法和协议,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信息是如何被编码、传输、解码的,整个过程的逻辑和流程一目了然。这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让我摆脱了对抽象概念的恐惧,而是能够通过形象的理解,牢牢地把握住知识的精髓。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觉得自己的大脑被“重塑”了一般,对数字世界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信息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流动着感到好奇,从手机里的信息传递到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连接,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数字通信》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份探索的欲望。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一点点地揭开了数字世界神秘的面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信号调制和解调的章节,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收音机如何接收信号,手机如何将我的声音转化为数据再发送出去,让我不再觉得那些专业术语遥不可及,反而觉得它们就像是构建我们数字生活的基石,是那么的巧妙和令人惊叹。我甚至开始尝试去理解一些基础的编码原理,比如二进制,它看起来简单,但却承载了海量的信息。整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循序渐进地深入到更复杂的层面,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完成了一次智力上的冒险,让我对科技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畏。

评分

我一直认为,想要真正理解一个领域,就必须跳出“是什么”的层面,去探究“为什么”和“如何做”。《数字通信》这本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深入的视角。《数字通信》不仅仅是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它更像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一个数字通信系统。作者在阐述传输介质、信道编码、纠错机制等内容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详细地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来克服这些挑战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道衰落和噪声影响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信号会时断时续,为什么我们的通话可能会有杂音。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图表和公式,一开始我有些畏惧,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些图表和公式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和解释现象,它们是理解核心原理的钥匙。我开始尝试着去计算一些简单的信噪比,去理解不同编码方式的优缺点,这让我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使用者,更是开始站在信息创造和传播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同时又不失深度和广度的作品情有独钟。《数字通信》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数字通信曾经是一个听起来非常高深莫测的领域。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以一种极其耐心和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晦涩的技术原理,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我面前。我没有感受到任何不必要的专业术语堆砌,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信号比作声音的波浪,将编码比作给信息穿上不同的“衣服”,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其内在逻辑。书中对各种通信协议的讲解,也并非生硬地罗列条文,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必要性,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需要TCP/IP,为什么HTTP是网络的基础。我甚至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去构建一个简单的通信模型,这让我感到非常受用。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现代社会运转背后那些看不见的“神经系统”,也让我对技术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