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一群看向自己童年的孩子。《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以70页篇幅呈现了一群城中村孩子的故事。那里是他们尽情撒野的游乐场,也承载着他们被城市过滤出来的人生。以孩子的眼光、以局内人的视角,真实地呈现社会的多元世界,以及童心的纯真、有趣,堪称中国版的《小小摄影师的异想世界》。
·摄影师拉尔·拉特雷和一个芭蕾舞团一起生活了多年,拍摄了一组震撼人心的作品“天鹅”,《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首次刊登了这组作品。与此同时,我们还原了美丽背后,一个充斥着伤痛、竞争、清贫、困顿的真实芭蕾世界。
·本期还有著名华裔艺术家刁德谦充满伤痛的家庭故事;荷兰国宝级摄影师厄文·奥拉夫授权刊登的其全部职业生涯代表作;以及一群被称为“炸弹狗”的亡命年轻人的故事。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海报:
《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讲述了几组想要冲破现有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困住的故事,“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
芭蕾舞演员,一群用优雅的方式讲故事的人,却少有人知她们的世界单调、辛苦和封闭。北京东五环外一群生长在城中村的孩子,将镜头对准身边——那里是他们尽情撒野的游乐场,也承载着他们被城市过滤出来的人生。
还有从小就被迫和家人离散的中国艺术家,失恋的女孩,经历身体和情绪猛烈变化的青春期少女,生活在智利贫民窟中的底层人,以及因为身体羸弱、同性恋而不被周围人接受的敏感少年……
他们渴望冲破一些封闭,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
-------------------------------
Lens作品:
《目客》系列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目客004:猫》
《视觉》系列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视觉007: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
影像系列
《把青春唱完》
《走来走去》
Lens,自2005年创刊至今,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拥有超过30万核心受众群、超过40万微博粉丝、累计70万微信粉丝,其中包括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领袖。Lens品牌已被公认为中国有品质的影像阅读品牌。
Lens团队2015年起推出了两个系列的MOOK读物:《目客》系列,侧重于主题阅读;《视觉》系列,侧重于多元影像阅读。《目客》和《视觉》在世界范围内采集有个性的内容,聚焦人性、情感、生活,延续Lens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创造视觉、思维、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纸上阅读新体验。
本期部分作者:
拉尔·拉特雷(Lar Rattray),南非人,擅长发掘日常生活中凝固的美丽。她曾对开普敦芭蕾舞团进行了多年记录,结集成为了作品《天鹅》。
安娜斯塔西娅·卡扎本(Anastasia Cazabon),德国人,她擅长用作品讲述神秘和超现实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基于她的日常经验,同时混合了梦境、记忆和童话。
劳拉·斯蒂文森(Laura Stevens),英国人,现居巴黎。她擅长用小说的手法拍摄人像,展现家庭生活内部戏剧化的时刻,探讨人之间的亲密与疏离。
亚历杭德罗·奥利维拉斯(Alejandro Olivares),智利人,多年记录拉丁美洲混乱而迷人的社会现实,曾获包括智利国家新闻图片奖在内的诸多奖项。
厄文·奥拉夫(Erwin Olaf),荷兰国宝级摄影师,欧洲现今首屈一指的商业广告摄影师。他擅长将审美感受和敏锐的个人情绪相结合,以精确的构图、戏剧化的情节和强烈的冲突展示现代社会中的个人情感体验。
【舞者有两次死亡】
芭蕾舞,人类zui优美的表达形式之一,但在舞台之下,舞者却困囿于伤痛、减肥、竞争、清贫、小众和不可预知的未来。
【看向自己童年的镜头】
一个巨型城中村,宛如一座孤岛。一群生活其中的孩子将镜头对准了那里——那是他们尽情撒野的游乐场,也承载着他们被城市过滤出来的人生。
【“我的家庭故事很悲伤,但在那个大时代里并不特别”】
1949年,几乎一夜间,历史的变故让一个富庶的成都家庭分崩离析。直到30年后,断裂的家庭故事才得以接续,但曾经的伤痛让家人不愿意触及记忆中的真相。
【被尘封在时光中的少女标本】
“青春的倦怠”:一个专属的私密世界;一群女孩子面对成长的消极姿态;一种感觉外界触手可及,却困于自己内心感觉的游移不定……
【去别人的世界里瞥一眼自己】
一个失恋的女孩决定用拍照疗愈情伤。她找来许多年龄相仿的女性,让她们扮演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自己。慢慢地,她从中看清了自己在爱情中的幼稚、一厢情愿,以及爱情本身的虚无。
【“炸弹狗”和他们的“家”】
在智利的社会边缘,年轻人从小就被纳入黑色金字塔中谋求生存。他们被叫作“炸弹狗”,在他们看来,暴力是zui简单明了的生存法则,也是获得归属感的唯一方式。
【“你可以用照相机说谎”】
厄文·奥拉夫擅长用镜头探究每个人被隐藏起来的部分,那里埋藏着脆弱、焦虑、恐惧、内疚、尴尬、贪婪、窥视欲等人性真相。他认为人应该时刻面对自己内心的痛楚,这样才能产生一种“觉醒的反思”。
【看向自己童年的镜头】
文:王璐 胡阳潇潇 郭婷
皮村很远。从北京东四环向外搭乘公交车,道路通畅的情况下大概一个半小时可达。村口前,道路变得开阔又尘土飞扬,红色铁质的拱形村口看起来很喜庆,围聚着各色摊贩,混乱,却也透露着农村生活的热闹和安稳。不过,这儿并不是农村,而是一个盘踞在五环外的著名城中村。
出名,是因为这里的人口比例:当地居民不过一千人,外来务工人员却高达两万。皮村很大。越往里走,越像是进了抗日电视剧中的村落:一个个建筑砌在略高于地面的土台上,有的还保留有宽敞的院子,很多急转弯和死胡同。口味山南海北的小饭馆,几步一个的杂货店,以及堆在院子里的城市废物,透露出这里生活着的是一些被城市生活过滤出来的居民。
不过,对于生活在皮村的孩子们来说:远,构成了一个独立封闭的世界;大,正好是随意撒野的游乐场。操着各地方言的父母带来了数目不详的孩子,他们中的一部分就读于村里的同心实验学校。2010年,摄影记者孙涛在同心学校开办了摄影小组,后来志愿者阿布也加入进来。他们每周六上课,教一群10到12岁的孩子用拍照记录生活。看他们镜头下的生活,并不怎么能让人联想到常与城中村联系在一起的词汇——边缘、排斥、悲苦,更多的,是童年世界的无厘头、温柔以及无所事事。
每次上课时,孙涛和阿布都会带孩子们一起评析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郭杨的孩子。孙涛说:“他简直是个诗人。他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他拍了肉铺店外倒挂着的死鸡和猪蹄、空空的路边摆着的一把孤单的藤椅、一辆破车的驾驶座……我问他为什么拍这些,他说,他想让别人看他们没看过的东西。这和杨德昌电影里面的台词一样。”
现在,不少摄影班成员已经返回原籍上学了。
【“炸弹狗”和他们的“家”】
摄影:亚历杭德罗·奥利维拉斯 文:宋爽
“一个人一生中要面对多少次死亡?用尽全力去感受一下,用鼻子嗅,用手去触摸。一次?两次?四五次?”摄影师亚历杭德罗·奥利维拉斯(Alejandro Olivares)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在他拍摄的作品《边缘生活》中,答案是——每天。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贫民区常年饱受毒品、暴力、政府腐败、武器滥用和黑帮的折磨,人们对于危险早已视而不见。奥利维拉斯将镜头对准了生活在其中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常年过着毫无节制、七零八落的生活。毒品和暴力是他们的日常体验,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概率,甚至比吃上一顿饱饭的概率还要大。
奥利维拉斯的作品中,这种既悲情又“没什么大不了”的场面无处不在。前一秒,街头枪声四起,尖叫声连连,下一秒,脖子上戴着十字架的怀孕女人便乐呵呵地挺着滚圆的肚子吸食可卡因,坐在她身旁的男人温柔地轻抚着她裸露的肚皮,场面温馨。
……
在他看来,贫民区的生活并不是什么“地下”故事,它们是“日常生活”本身——只不过是另外一种版本的真相。
奥利维拉斯镜头下的孩子们自小混迹街头,时间长了,就被年长的伙伴拉拢进帮派。这些帮派的结构就像金字塔:底下的人为上面的人卖命,就这样一层层铺陈上去。孩子无疑是金字塔的zui底层。
孩子们加入帮派的理由通常很简单:拥有一个“家”。这样就能中午有饱饭吃,晚上有地方睡觉。帮派家庭善于教会孩子关于成人世界的冷酷规则,将年纪极小的孩子磨炼得成熟老练。他们被叫做“炸弹狗”——上面的人让他们去哪儿,他们就得去哪儿,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他们不指望任何人,对任何事都没有尊重和敬畏,更不拿法律当回事,要是能进号子待上几年,出来之后只会更被人瞧得起。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法则简单明了:活着就是对的,活得更好就更对了,至于怎么才能活着或者活得更好,那不重要。
……
在这样一所“德高望重”的犯罪学校和一片打打杀杀的“乐土”上,又能对这些年轻人抱有怎样的期待呢?“这里是大社会中的小社会,其中的人们选择对周遭一切闭上眼睛,不闻不问,这恰恰就是周围一切对他们的态度。”在这里,想活着就已经非常艰难,唯一的出路是“叫的声音再大点儿,拳头再硬点儿,扣扳机的动作再快点儿,否则就只能死”。
……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简洁却充满力量的书名吸引了。“想要不提供翅膀的飞翔”——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吗?总觉得生活需要某种“翅膀”,某种天赋异禀,或是某种别人眼中的“好运气”,才能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它却在告诉我,或许,飞翔的真正奥秘,并不在于那对预设好的翅膀,而在于我们自身潜藏的力量,在于那些看似平凡却异常坚韧的努力。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试图在这字里行间寻找那不借外力、却能翱翔天际的秘诀。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翅膀”。那些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自我修炼、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内在力量,才是真正能够支撑我们飞翔的。它让我明白,我们拥有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用行动去证明。
评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我一直以来,都将成功与某种外部的认可或物质的成就划等号。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在于内心的满足和自我实现。它鼓励我去发掘自身的潜力,去追求那些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被外界的评价所束缚。这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加真实的人生追求。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是那种会给你一套详细的“成功手册”,告诉你“如果你做到A、B、C,你就能实现X、Y、Z”。它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静静地诉说,用一种充满哲思的笔触,引导你去思考“飞翔”的本质。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不提供翅膀”,而是通过各种故事、案例,甚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来揭示那些隐藏在“飞翔”背后的驱动力。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刻,是不是因为我太过于依赖那些“外在的翅膀”?是不是我忽视了自身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不浮夸,不空洞,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没有使用那些华丽辞藻,也没有刻意渲染某种情绪,但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却能直抵人心。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字句中倾注的思考和感悟,也因此更加愿意去相信和接纳书中的观点。它就像是一杯清茶,初尝可能平淡,细品却回甘无穷。
评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挑战”的态度。它并没有回避挑战的艰难,而是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它们。它让我明白,挑战并不是阻碍飞翔的绊脚石,而是帮助我们锻炼翅膀、增强力量的磨刀石。每一次克服挑战,都是一次不提供翅膀的飞翔。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探讨的“飞翔”,并非仅仅局限于宏大的事业或惊人的成就。它也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内心的平静、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是自我认同的建立。当我读到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的章节时,我深有感触。我们常常因为无法达到外界的标准而焦虑,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力量和价值。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飞翔”,是从接受真实的自己开始,从那些微小的进步中汲取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去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翅膀”。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的观点是否适用于我的生活。它不是那种一次性就能读完的书,而是需要反复品味,并在实践中去验证的。我发现,书中的很多道理,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需要深刻的自我觉察和长期的磨练。它挑战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也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不依赖“翅膀”,却能更加自由、更加坚韧的飞翔方式。
评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坚持”的解读。它不是那种一味强调“再坚持一下”的口号,而是深入剖析了坚持背后的心理机制。它告诉我,有时候,我们所谓的“放弃”,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对“坚持”的理解过于片面,过于狭隘。这本书引导我去探索那些让我们真正能够长久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那些源于内心深处的热情和信念。这比任何外部的激励都来得更加持久和有效。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读物,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探索。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在不提供翅膀的情况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内容很好,但是封面和书脊脱胶是一大败笔,书读完,整个封面就脱落下来了。
评分双11购入,非常不错,很好
评分龟速物流,以后再不能在中信书店买书了。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内容很好,但是封面和书脊脱胶是一大败笔,书读完,整个封面就脱落下来了。
评分龟速物流,以后再不能在中信书店买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