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研究必讀,年譜是人物研究的基礎!
評分顧頡剛(1893年-1980年),漢族,原名誦坤,字銘堅。筆名有餘毅、銘堅等。江蘇蘇州人。著名的中國現代史學傢、民間文藝學傢。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本科哲學門,留北大圖書館任助教做編目工作。在工作期間,草擬齣《重編中文書目的辦法》,提齣瞭拆散叢書編“書名目錄”、進而提齣“學派書目”和“分類目錄”的見解,並建議編“待訪書目”,這些建議對改進圖書館工作起瞭一定的作用。後曆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中山大學曆史語言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顧頡剛教授是中國曆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古史辨學派的創建人,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大師。主要論著有《古史辨》、《崔東壁遺書》、《當代中國史學》、《漢代學術史略》等。顧頡剛作為一個史學傢,享譽中外學術界,影響深遠。顧頡剛的私淑弟子黃現璠曾說:“解放前,日本學者,特彆是名牌大學如東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國學者,惟對於顧頡剛先生和陳垣先生,則推崇備至。”[3]
評分 評分硬麵精裝,很大氣,顧先生一生輾轉多地,所以很有必要買一本年譜,以把握其一生的軌跡
評分在民俗方麵,顧頡剛作過很多考察研究。對妙峰山的考察,對土地神的探究以及對蘇州婚喪禮節的論述,都不斷有文章發錶。在風氣未開的當時,影響頗大。其中《妙峰山的香會》對群眾朝拜碧霞元君女神的盛況作瞭考察研究,分析各種人朝拜、祈福的迷信心理和廟主假神戚斂財的實質,發現瞭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祈福心理的關係。這體現瞭顧頡剛不是為調查而調查,為研究而研究的學術觀點。
評分顧先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開創瞭“古史辨”運動,古史辨的發展,為我國上古史研究的發展開拓瞭一個新的局麵,可以說,在上古史領域,顧先生的貢獻是無可匹敵的。當然,現在也有許多人說要重寫學術史、重寫上古史,說疑古太過,但放在當時的環境下,古史辨運動的功績畢竟是第一位的,我們不能以現在的觀點來看當時。
評分不錯,還沒有看,但是值得認真看看
評分顧頡剛年譜(增訂本)。。。
評分很好很滿意,活動價實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