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将癞蛤蟆尊为神物?
古人饮茶有什么讲究?电视剧中拿起盖碗刮两下的动作是粗鲁的表现?
古代美女额头点一个红点是做什么用的?
景泰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叫“景泰黄”或“景泰红”?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个“百宝箱”到底是什么样的器物?
“交椅”如何从一件家具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权力的象征?
一个宋代青白瓷梅瓶,最多能盛下多少斤白酒?
金鱼的凸眼鼓肚长相是古人长期培养的结果吗?
历史无声,物件明证
博古论今,妙趣横生
收藏马未都,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智慧
你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你愿意坐下来,静静地坐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怀所打动。
第一章 瓷器篇
晕染江山花鸟瓶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时杀鳌拜,开始实际掌权。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并开启了“康乾盛世”。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康熙,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这件康熙青花枯枝花鸟梅瓶画风奇特,雀鸟白眼看人。我是在一个古玩店里偶然看到它的。一进屋,我就看见店里架子上摆了很多东西,但这个青花梅瓶就摆在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这表明店主对它没认识。我拿起来一看,是康熙晚期的一个梅瓶,画的是枯枝花鸟,非常精彩。故宫博物院有一个类似的,很小,题有“雍正年制”四字款;这件是康熙的,尺寸很大。店主不懂这个瓶子他可能认为这种稀稀拉拉的画法是晚清民国的,所以开价很低,我就跟他讨价还价,以很低的价钱买了,算是“捡了个漏儿”。
清三代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走高。了解康熙青花应该说不是很难的,清代后期的人曾经对本朝的青花作过总结,认为清朝的青花瓷里,康熙朝的是最好的。它们继承明代遗风并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这跟康熙皇帝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康熙坐稳江山以后开始注重官窑瓷器的烧造,派遣督陶官亲自到景德镇,于是青花在这时候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下子就跃上了清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高峰。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以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怎么能断定这件青花梅瓶是康熙时期的我依据的是青花上的画风:梅瓶上的鸟是翻着白眼的,样子跟“八大山人”朱耷所画的一模一样。朱耷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画家,他是明室后裔,出身贵族,明亡清兴,他内心是不平衡的,所以他对社会不满,并在他的绘画当中表达了这种情绪,并主要反映在所画动物的眼睛上,比如他画的鹿、鱼、鸟,都是翻白眼的。朱耷还有个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他长期生活在江西景德镇。我们看到这样一件枯枝花鸟梅瓶,能够想象在清初的时候,在康熙那样一个时代,文人是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并如何逐渐接受的,因为朱耷跨越了当时的新、旧两个时代。所以说,了解一件文物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文化背景。
……
这件康熙青花枯枝花鸟梅瓶画风奇特,雀鸟白眼看人。我是在一个古玩店里偶然看到它的。一进屋,我就看见店里架子上摆了很多东西,但这个青花梅瓶就摆在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这表明店主对它没认识。我拿起来一看,是康熙晚期的一个梅瓶,画的是枯枝花鸟,非常精彩。故宫博物院有一个类似的,很小,题有“雍正年制”四字款;这件是康熙的,很大。店主不懂这个瓶子,他可能认为这种稀稀拉拉的画法是晚清民国的,所以开价很低,我就跟他讨价还价,以很低的价钱买了,算是“捡了个漏儿”。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色彩搭配,再加上那些精致的排版和留白,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里面蕴含的文化底蕴。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简约又不失深邃的视觉语言,仿佛在邀请你进入一个充满故事和智慧的世界。装帧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物超所值。尤其是在光线下,那些细微的纹理和烫金的字体变化,更添了几分典雅。我常常在书架上寻找它,仅仅是看着它,心情都会变得平和下来,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匠人精神的年代。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在如今这个电子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纸张与油墨散发出的独特气息,这种感官上的享受,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看来作者或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足了功夫,让阅读本身也成了一种仪式。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它那种娓娓道来的腔调,既有老学者的那种从容不迫,又带着一股现代人敏锐的洞察力。作者仿佛是一位资深的朋友,在你耳边轻声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真诚的分享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摹。我尤其佩服他对物件背后历史脉络的梳理,那种如同抽丝剥茧般的推理过程,让人在跟随他的思路时,不自觉地屏住呼吸,期待着下一个发现。行文中穿插的那些幽默又不失分寸的点评,更是给原本略显严肃的话题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能深思其中的韵味。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极其流畅舒适,完全没有阅读学术著作时的那种枯燥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考究,充满了那种老派文人的雅致,用词精准,句式多变,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它不像现在很多流行读物那样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而是沉淀下来,让你细嚼慢咽。我经常需要放慢速度,去体会那些精心打磨的词句,感受它们在舌尖上留下的余韵。比如,作者描述某件瓷器的釉色时,用的词汇往往别出心裁,既不落俗套,又无比贴切,让人不得不赞叹其深厚的文字功底。这种对语言的敬畏感,在如今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在展示一种高标准的文字审美。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时间穿梭感”。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有种从现代猛地被拉回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错觉。作者对场景的描绘极其立体,无论是宋代的窑口烟火,还是清代的文人雅集,都仿佛近在眼前,声色俱在。这种代入感非常强烈,让我不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体验”历史。尤其是在描述某些工艺流程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几乎能让我听到工具敲击的声音,闻到材料散发的味道。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想象空间,也让我对传统技艺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重塑了我对“收藏”二字的理解。在此之前,我总觉得收藏是精英阶层的游戏,是财富的堆砌。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的收藏,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美学的一种执着追求。它不是关于拥有多少件稀世珍宝,而是关于你如何去理解和珍视你手中的每一件物品。作者在讲述那些物件时,总是能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仿佛能触摸到制作者当年的汗水和心境。这种精神层面的富足感,远比物质的积累来得更为持久和令人满足。它鼓励我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看待我身边的一切平凡事物,去发掘它们潜在的价值和故事。
评分绝对上好书!超级的喜欢!以前都不知道京东买书还可用券,比外面省了很多钱呢!
评分买来送给长辈的,他们喜欢!我喜欢京东
评分挺好的,正品,质量好,支持京东,下次还会来购买
评分火热的一套图书,买来看,属于比较难啃的书,需要静下来好好阅读,提高自己。
评分非常好的书,大家之作,值得购买学习。物流迅速,发货快。。!
评分东西很好。。。。。。
评分东西不错啊,送货速度快
评分火热的一套图书,买来看,属于比较难啃的书,需要静下来好好阅读,提高自己。
评分不错不错…这书买的值!是正品 而且京东物流非常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