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上冊+下冊共2本)(第3版)第三版 彭文生 楊傢軍 華中科技大

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上冊+下冊共2本)(第3版)第三版 彭文生 楊傢軍 華中科技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機械設計
  • 機械原理
  • 考研
  • 研究生
  • 華中科技大學
  • 彭文生
  • 楊傢軍
  • 機械工程
  • 教材
  • 第三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雲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996363
商品編碼:10641159444

具體描述

1.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上冊)(第3版)

定    價:¥ 39.80

叢 書 名:21世紀高等學樣機械設計抽選及其自動化專業參考書

作    者:彭文生,楊傢軍,王均榮

齣 版 社: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11-1

ISBN:9787560996363

版 次:3

頁 數:342

字 數:547000

印刷時間:2014-1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目錄 目錄(上冊)


第1篇機 械 設 計

第1章機械設計總論(1)

1.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1)

1.2重點與難點分析(2)

1.3例題精選與解析(10)

1.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15)

第2章齒輪傳動(24)

2.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4)

2.2重點與難點分析(24)

2.3例題精選與解析(33)

2.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43)

第3章蝸杆傳動(54)

3.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54)

3.2重點與難點分析(54)

3.3例題精選與解析(57)

3.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63)

第4章撓性傳動(70)

4.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70)

4.2重點與難點分析(70)

4.3例題精選與解析(74)

4.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83)

第5章滾動軸承(93)

5.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93)

5.2重點與難點分析(95)

5.3例題精選與解析(104)

5.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112)

第6章滑動軸承(122)

6.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122)

6.2重點與難點分析(122)

6.3例題精選與解析(124)

6.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128)

第7章軸轂連接(135)

7.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135)

7.2重點與難點分析(136)

7.3例題精選與解析(138)

7.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142)

第8章螺紋連接(含螺鏇傳動)(148)

8.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148)

8.2重點與難點分析(149)

8.3例題精選與解析(151)

8.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164)

第9章現代設計方法及機械係統設計(171)

9.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171)

9.2重點與難點分析(171)

9.3例題精選與解析(175)

9.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175)

第10章機械設計綜閤題(177)

10.1綜閤填空題(177)

10.2綜閤受力分析計算題(178)

10.3機械傳動方案的分析與比較題(187)


第二篇機 械 原 理

第11章平麵機構的結構分析(193)

11.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193)

11.2重點與難點分析(195)

11.3例題精選與解析(195)

11.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198)

第12章平麵連杆機構(204)

12.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04)

12.2重點與難點分析(207)

12.3例題精選與解析(208)

12.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19)

第13章機械中的摩擦和機械效率(224)

13.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24)

13.2重點與難點分析(224)

13.3例題精選與解析(225)

13.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34)

第14章凸輪機構(240)

14.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40)

14.2重點與難點分析(240)

14.3例題精選與解析(241)

14.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47)

第15章齒輪機構(255)

15.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55)

15.2重點與難點分析(257)

15.3例題精選與解析(259)

15.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64)

第16章輪係(275)

16.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75)

16.2重點與難點分析(277)

16.3例題精選與解析(279)

16.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89)

第17章其他常用機構(292)

17.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92)

17.2重點與難點分析(292)

17.3例題精選與解析(293)

17.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96)

第18章機械速度波動的調節(299)

18.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99)

18.2重點與難點分析(301)

18.3例題精選與解析(301)

18.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02)

第19章機械的平衡(307)

19.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307)

19.2重點與難點分析(307)

19.3例題精選與解析(308)

19.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09)

第20章機械原理綜閤題(311)

20.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311)

20.2重點與難點分析(311)

20.3例題精選與解析(313)

20.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17)

第21章機械創新設計(320)

21.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320)

21.2重點與難點分析(320)

21.3例題精選與解析(321)

21.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26)

參考文獻(331)

 

 

內容推薦     本書由國內具有代錶性的七所重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具有豐富教學、教材編寫及研究生指導經驗的教授編寫。全書分上、下兩冊,共三篇。上冊含兩篇(共21章),第一篇(第1~10章)介紹瞭“機械設計”課程中的重難點內容和相關例題及解答;第二篇(第11~21章)介紹瞭“機械原理”課程中的重難點內容和相關例題及解答。下冊為第三篇,介紹瞭上冊各章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還附有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考研試題。
    本書可作為報考機械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復習指導書,還可作為高等學校機械專業師生學習“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參考書,還可供機械專業“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課程任課教師進行各類考試命題時參考。

 

 

2.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下冊)(第3版)

定    價:¥ 29.80

作    者:彭文生,楊傢軍,王均榮

齣 版 社: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11-1

ISBN:9787560996370

版 次:3

頁 數:272

字 數:428000

印刷時間:2014-1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目錄 目錄(下冊)

第三篇參考答案與考研試題精選
第1部分各章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

(一)《機械設計》參考答案

第1章機械設計總論——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

第2章齒輪傳動——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8)

第3章蝸杆傳動——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4)

第4章撓性傳動——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20)

第5章滾動軸承——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26)

第6章滑動軸承——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40)

第7章軸轂連接——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44)

第8章螺紋連接(含螺鏇傳動)——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49)

第9章現代設計方法及機械係統設計——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55)

第10章機械設計綜閤題——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56)


(二)《機械原理》參考答案


第11章平麵機構的結構分析——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72)

第12章平麵連杆機構——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76)

第13章機械中的摩擦和機械效率——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79)

第14章凸輪機構——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89)

第15章齒輪機構——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00)

第16章輪係——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05)

第17章其他常用機構——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09)

第18章機械速度波動的調節——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11)

第19章機械的平衡——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13)

第20章機械原理綜閤題——考試復習與練習題參考答案(114)


第二部分考研試題精選
1.華中科技大學
118
2.華中科技大學
123
3.華中科技大學
129
4.華中科技大學
134
5.華中科技大學
139
6.華中科技大學
144
7.華中科技大學
150
8.哈爾濱工業大學
155
9.哈爾濱工業大學
159
10.哈爾濱工業大學
165
11.哈爾濱工業大學
170
12.華南理工大學
175
13.華南理工大學
179
14.華南理工大學
182
15.華南理工大學
185
16.武漢理工大學
188
17.武漢理工大學
191
18.武漢理工大學
195
19.武漢理工大學
198
20.武漢理工大學
201
21.武漢理工大學
206
22.東北大學
209
23.東北大學
213
24.東北大學
217
25.東北大學
220
26.東北大學
223
27.東北大學
225
28.東北大學
227
29.中南大學
230
30.中南大學
234
31.中南大學
238
32.中南大學
242
33.中南大學
246
34.中南大學
250
35.中南大學
254
36.中南大學
258


參考文獻262
13.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24)

13.2重點與難點分析(224)

13.3例題精選與解析(225)

13.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34)

第14章凸輪機構(240)

14.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40)

14.2重點與難點分析(240)

14.3例題精選與解析(241)

14.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47)

第15章齒輪機構(255)

15.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55)

15.2重點與難點分析(257)

15.3例題精選與解析(259)

15.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64)

第16章輪係(275)

16.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75)

16.2重點與難點分析(277)

16.3例題精選與解析(279)

16.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89)

第17章其他常用機構(292)

17.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92)

17.2重點與難點分析(292)

17.3例題精選與解析(293)

17.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296)

第18章機械速度波動的調節(299)

18.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299)

18.2重點與難點分析(301)

18.3例題精選與解析(301)

18.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02)

第19章機械的平衡(307)

19.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307)

19.2重點與難點分析(307)

19.3例題精選與解析(308)

19.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09)

第20章機械原理綜閤題(311)

20.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311)

20.2重點與難點分析(311)

20.3例題精選與解析(313)

20.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17)

第21章機械創新設計(320)

21.1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320)

21.2重點與難點分析(320)

21.3例題精選與解析(321)

21.4考試復習與練習題(326)

參考文獻

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精粹:理論基礎與應用解析(上下冊) 本書是為緻力於機械工程領域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莘莘學子精心打造的權威輔導用書,深入剖析瞭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兩門核心課程的知識體係,旨在幫助考生係統掌握學科精髓,構建紮實理論基礎,並熟練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本套叢書以第三版為藍本,內容涵蓋瞭曆年考研真題的考查方嚮、重點難點,並結閤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與行業發展趨勢,力求為考生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備考指導。 上冊:機械原理——運動與力的奧秘 上冊重點圍繞“機械原理”展開,這門課程是機械工程的基石,研究的是機械的運動規律、力學特性以及實現特定運動功能的機構設計。本書將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理論分析與應用。 第一章 緒論與機械係統分析: 本章將首先闡述機械原理在現代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介紹機械係統的基本構成要素,如原動件、機架、連杆、齒輪、凸輪等。我們將詳細講解如何對機械係統進行抽象化處理,構建運動鏈,並識彆其自由度。對運動鏈的分類(如平麵連杆機構、齒輪機構、凸輪機構、從動件約束機構等)及其特點的介紹將是重點。同時,本章還會觸及機械係統的組成原理、結構分析方法,以及對機械設計過程的初步認識。 第二章 機構的自由度與結構分析: 這是機械原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將深入講解判斷機構自由度的各種方法,包括基納姆公式、虛擬運動法等,並分析其適用條件與局限性。對於結構分析,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機構中的“多餘約束”和“虛約束”,以及如何通過結構分析優化機構設計,提高其效率與可靠性。本章還將重點介紹平麵機構的運動簡圖繪製與分析,這是後續章節學習的基礎。 第三章 構件的運動分析: 構件的運動分析是理解機構工作原理的關鍵。本章將係統介紹絕對運動分析與相對運動分析方法。絕對運動分析將從速度和加速度的定義齣發,推導其計算公式,並講解如何利用速度多邊形和加速度多邊形進行圖解法分析。相對運動分析則側重於揭示運動之間的相互聯係,引入瞭牽連運動的概念,這是解決復雜機構運動分析問題的有力工具。本章還將涉及瞬心法在速度分析中的應用。 第四章 機構的力與力矩分析: 機械係統的運動離不開力的作用。本章將探討機構的力與力矩分析。我們將介紹靜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分解、閤成,以及剛體的平衡條件。重點將放在“虛擬功原理”和“達朗伯原理”在機構力學分析中的應用。通過這些原理,我們可以求解機構中的力以及連杆的尺寸。此外,本章還將涉及力的傳輸、力係平衡以及慣性力的影響。 第五章 齒輪機構: 齒輪機構是應用最廣泛的傳動機構之一。本章將詳細介紹直齒圓柱齒輪、斜齒圓柱齒輪、錐齒輪、蝸輪蝸杆等各種齒輪的嚙閤原理、幾何尺寸計算與傳動特性。重點將講解漸開綫齒廓的形成與特點,以及齒輪傳動的基本定律。此外,本章還將深入探討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齒根彎麯強度和齒麵接觸強度),並介紹提高齒輪傳動性能的各種措施。 第六章 凸輪機構: 凸輪機構能夠實現復雜的非圓周運動,在自動化設備中應用廣泛。本章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凸輪(盤形凸輪、圓柱凸輪)及其從動件的運動規律(如勻速、勻加速、等速、餘弦加速度等)。我們將重點講解凸輪輪廓綫的繪製方法,以及如何根據運動規律設計凸輪輪廓。同時,本章還將涉及凸輪機構的實際應用,如排氣閥、發動機配氣機構等。 第七章 往復運動和迴轉運動機構: 本章將重點介紹各類實現往復運動和迴轉運動的機構,包括麯柄滑塊機構、搖杆機構、導杆機構等。我們將詳細分析其運動特性,並講解如何根據工程需要選擇閤適的機構。此外,本章還將涉及一些特殊的連杆機構,如四杆機構的應用與演化,以及其在各種機械設備中的具體實現。 第八章 機械係統動力學分析與振動: 在掌握瞭機構的運動與力學分析後,本章將進一步探討機械係統的動力學特性。我們將引入慣性力、阻尼力等概念,並講解如何進行係統的動力學建模。重點將放在機械振動分析,包括自由振動、受迫振動和阻尼振動。本章將介紹振動方程的建立與求解,以及共振現象的危害與避免措施。 第九章 機械係統可靠性分析: 一個好的機械設計不僅要滿足運動功能,更要保證其可靠性。本章將介紹機械係統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如失效率、平均無故障時間等。我們將學習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並探討影響機械係統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如材料、製造工藝、設計等。 第十章 現代機械技術發展與應用: 本章將放眼未來,介紹一些現代機械技術的發展趨勢,如微機械、仿生機械、智能機械等。通過對這些前沿技術的介紹,幫助考生拓展視野,瞭解機械工程的未來發展方嚮,為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下冊:機械設計——從原理到實踐 下冊則將重心從原理轉嚮“機械設計”,聚焦於如何將機械原理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工程設計。本書將遵循係統性的設計流程,講解各種典型零件的設計方法與應用。 第一章 機械設計總論與設計要素: 本章將闡述機械設計的概念、原則與方法。我們將詳細介紹機械設計的任務、設計步驟,以及創新設計、優化設計等概念。重點將講解機械設計中的基本要求,如強度、剛度、耐磨性、經濟性、可靠性等。同時,本章還將介紹機械零件的通用技術條件,如公差與配閤、錶麵粗糙度等。 第二章 連接件設計: 連接件是機械中最基本的組成單元。本章將詳細介紹螺紋連接、鍵連接、銷連接、鉚接、焊接等各種連接方式的設計。重點將放在螺紋連接的設計,包括螺栓、螺母、墊圈的選擇與強度計算。對於鍵連接和銷連接,我們將講解其類型、受力特點及設計計算。焊接與鉚接的設計也將被係統講解。 第三章 軸類零件的設計: 軸是傳遞運動和動力的重要零件。本章將詳細介紹軸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強度與剛度校核。我們將分析軸的受力特點,如彎矩、扭矩、軸嚮力等,並講解如何進行應力校核。同時,本章還將涉及軸的疲勞強度計算,以及軸的加工工藝與錶麵處理。 第四章 鍵與花鍵的設計: 鍵和花鍵是用來實現軸與輪轂之間的周嚮固定和傳遞扭矩的。本章將詳細介紹各種鍵的類型(如半圓鍵、 समांतर鍵、斜鍵等)和花鍵的類型(如矩形花鍵、漸開綫花鍵等)。我們將講解其設計原理、受力計算以及應用場景。 第五章 軸承的設計: 軸承是用來支撐鏇轉軸並減小摩擦的。本章將詳細介紹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的設計。對於滾動軸承,我們將講解其分類、型號、選擇依據,以及壽命計算。對於滑動軸承,我們將重點講解其結構、工作原理、潤滑方式以及設計計算。 第六章 聯軸器與離閤器的設計: 聯軸器用於連接兩根轉動軸,而離閤器則用於接通或斷開動力傳遞。本章將詳細介紹各種類型的聯軸器(如剛性聯軸器、彈性聯軸器)和離閤器(如摩擦式離閤器、電磁式離閤器)的設計。我們將分析其工作原理、結構特點,並進行強度和可靠性設計。 第七章 齒輪的設計: 在前一冊的基礎上,本章將側重於齒輪的設計。我們將詳細講解齒輪的設計步驟,包括確定齒數、模數、齒寬等參數,並進行齒輪的強度校核。本章還將涉及齒輪的材料選擇、熱處理工藝,以及提高齒輪傳動效率和壽命的設計考慮。 第八章 蝸輪蝸杆傳動的設計: 蝸輪蝸杆傳動具有傳動比大、結構緊湊等優點。本章將詳細介紹蝸輪蝸杆傳動的設計,包括蝸杆蝸輪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強度計算以及效率分析。本章還將探討蝸輪蝸杆的潤滑與散熱問題。 第九章 機械傳動係統的設計: 本章將引導考生進行完整的機械傳動係統設計。我們將學習如何根據總體設計要求,選擇閤適的傳動機構,如齒輪減速器、帶傳動、鏈傳動等,並進行閤理的組閤與布局。重點將放在傳動鏈的效率計算、功率分配以及整體方案的優化。 第十章 潤滑與密封: 潤滑和密封是保證機械係統正常工作的重要環節。本章將介紹機械係統中常用的潤滑方式(如油潤滑、脂潤滑)和潤滑劑的選擇。同時,我們將詳細介紹各種密封元件(如油封、 O形圈)的設計與應用,以及如何防止泄漏和外部汙染。 第十一章 緊固件與彈簧的設計: 本章將補充介紹一些重要的非傳動件的設計。對於緊固件,除瞭螺紋連接外,還將涉及螺釘、螺栓、螺母等標準件的選擇與設計。對於彈簧,我們將介紹各種類型的彈簧(如螺鏇壓縮彈簧、螺鏇拉伸彈簧、闆彈簧等)的設計原理、計算方法和應用。 第十二章 機器的可靠性與維護: 在設計完成後,機器的可靠性與維護至關重要。本章將深入探討機器可靠性設計的方法,包括冗餘設計、故障診斷與預測等。同時,本章還將介紹機器的維護保養知識,包括定期檢查、維修和更換易損件等,以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 第十三章 現代機械設計方法與發展趨勢: 本章將介紹一些現代化的機械設計方法,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有限元分析(FEA)、多體動力學仿真等。通過這些方法的介紹,幫助考生瞭解先進的設計工具和技術。同時,本章還將展望機械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嚮,如綠色設計、智能化設計等。 貫穿全書的特色: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每章內容都緊密圍繞考研大綱,理論講解清晰透徹,同時配以大量例題,幫助考生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問題。 重點突齣,難點剖析: 針對曆年考題中齣現頻率高、難度大的知識點,本書進行瞭重點講解和深入剖析,提供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 結構清晰,邏輯嚴謹: 全書按照知識體係的邏輯順序編排,層層遞進,幫助考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圖文並茂,便於理解: 大量配圖和示意圖,形象地展示機械原理與設計過程,降低理解難度。 緊跟前沿,與時俱進: 結閤機械工程領域最新的發展動態,介紹相關的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技術,使考生具備更廣闊的視野。 備考指導,事半功倍: 書中穿插瞭考研備考的建議和技巧,幫助考生更有效地規劃學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 本書力求成為考生備考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過程中最值得信賴的夥伴,陪伴考生走過考研之路,最終實現理想的學術目標。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這套書的齣版質量和編排方式,讓我覺得有些“意猶未盡”。雖然它涵蓋瞭機械設計和機械原理的絕大部分考研重點,內容也算是詳實,但它的敘述方式實在是太過於“學院派”瞭,像是在讀一本研究性質的文獻,而不是一本麵嚮考研學生的輔導書。我發現,很多章節的過渡非常生硬,知識點之間的聯係不夠清晰,學習起來感覺就像是在孤立地記憶碎片化的信息。特彆是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比如萬能夾具的設計原則,或者復雜機構的運動分析,書中僅僅是給齣瞭公式和計算步驟,但缺乏對這些原理背後邏輯的深入剖析,也沒有給齣一些“為什麼”的解釋。這使得我在遇到變體題目時,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隻能去硬套書上的解題模闆。我花瞭很多時間去查閱其他的資料,試圖尋找更清晰的解釋和更直觀的理解方式,這無疑大大增加瞭我的復習成本。而且,書中的插圖也顯得比較單調,很多關鍵的結構和運動方式,都隻是用簡單的綫條勾勒,無法展現齣其三維的形態和動態的運動過程。我多麼希望作者能夠多一些手繪的示意圖,或者引入一些3D建模的圖示,這樣能夠更直觀地幫助我們理解。

評分

坦白講,作為一本考研指導書,《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在內容深度上確實下足瞭功夫,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對我個人而言,它在“指導”這個層麵,似乎還有些不足。我最頭疼的是,書中的知識點講解,往往是平鋪直敘,缺乏層次感。很多時候,它直接拋齣瞭一個概念,然後給齣定義和相關的公式,卻沒有對這個概念是如何産生的,或者它在實際應用中解決瞭什麼具體問題進行鋪墊。這使得我在閱讀時,常常有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舉個例子,關於連杆機構的設計,書中給齣瞭幾種典型的類型和設計方法,但對於為什麼選擇某種特定的杆長比例,或者在什麼條件下會産生奇點,並沒有做過多的闡述。這導緻我在做練習題時,雖然能找到對應的知識點,但麵對一些稍微變化的題目,就無從下手瞭。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思維導圖”式的梳理,或者在每個章節的開頭,給齣一個宏觀的框架,讓我們先對這一章節的知識體係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後再深入到細節。另外,對於一些常見的錯誤理解和易混淆的概念,書中也沒有特彆的強調和辨析,我經常在做題時犯同樣的錯誤,然後纔意識到自己理解的偏差。

評分

我覺得這套書的定位,可能更偏嚮於“資料匯編”而不是“教學輔導”。它將大量的知識點和公式進行瞭羅列,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或者能從其他渠道獲得清晰講解的同學來說,它確實可以作為一份不錯的參考資料。但對於像我這樣,需要從頭開始,或者需要係統性學習的考生來說,它的指導作用就顯得比較有限瞭。我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反復迴讀,纔能勉強理解某些段落的意思,而且這種理解也常常是比較錶麵的。書中對一些復雜問題的解釋,有時候顯得過於精煉,以至於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拆解”它。比如,關於齒輪傳動的設計,書中列舉瞭多種類型的齒輪和傳動方案,但對於不同方案之間的優劣勢比較,以及在具體工程中如何權衡選擇,並沒有深入的分析。這使得我在做設計類題目時,常常不知道如何進行最優選擇。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能夠在我遇到睏難時,給我指點迷津,而不是僅僅給我提供大量的“藥方”。

評分

這本《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真的是讓我又愛又恨。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被這厚厚的兩本壓迫感十足的書給鎮住瞭,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感覺自己瞬間迴到瞭高考前的噩夢。剛開始復習,我基本是逐字逐句地看,試圖理解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公式的推導。但說實話,很多內容就像嚼蠟一樣,理論性太強,缺乏實際的案例支撐,感覺讀起來總是隔靴搔癢,抓不住重點。特彆是機械原理部分,那些運動鏈、自由度、機構綜閤之類的概念,沒有清晰的圖示和通俗的解釋,我常常看得雲裏霧裏,隻能死記硬背。機械設計部分也是如此,雖然涉及瞭很多設計要素和方法,但感覺更多的是理論上的羅列,實際應用場景的描述不夠生動,讓我很難將書本上的知識遷移到實際的設計問題中。我嘗試著做書後麵的習題,發現很多題目都需要對知識點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這本書在這一點上的幫助,說實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時候,我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閤學機械,或者這本書是不是真的不適閤我。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圖解,更形象的比喻,或者結閤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這樣學習起來會更直觀,也更容易理解。

評分

總的來說,《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的內容量是夠瞭,但“實用性”和“啓發性”方麵,我個人感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對考研大綱內容的“搬運”,而不是對知識的“消化”和“重構”。我常常覺得,它隻是將現有的知識點進行瞭一個整理,然後放在一起,並沒有真正地去思考如何讓考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解機構的自由度計算時,書中隻是給齣瞭公式和幾個簡單的例子,並沒有深入講解為什麼會有這個公式,以及它背後的運動學原理。這使得我在遇到一些特殊的機構時,很難靈活運用。而且,書中對一些“高頻考點”的講解,也顯得比較程式化,沒有給齣一些解題的“竅門”或者“思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多一些“點撥”,比如在講解某個概念時,能夠給齣一些生活中的類比,或者一些直觀的物理演示,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建立形象化的理解。另外,書中對最新研究成果或者一些前沿技術的介紹,也顯得比較少,對於希望全麵瞭解機械領域發展的考生來說,可能不夠吸引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