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上册+下册共2本)(第3版)第三版 彭文生 杨家军 华中科技大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上册+下册共2本)(第3版)第三版 彭文生 杨家军 华中科技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机械原理
  • 考研
  • 研究生
  • 华中科技大学
  • 彭文生
  • 杨家军
  • 机械工程
  • 教材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云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96363
商品编码:10641159444

具体描述

1.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上册)(第3版)

定    价:¥ 39.80

丛 书 名:21世纪高等学样机械设计抽选及其自动化专业参考书

作    者: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1

ISBN:9787560996363

版 次:3

页 数:342

字 数:547000

印刷时间:2014-1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目录 目录(上册)


第1篇机 械 设 计

第1章机械设计总论(1)

1.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

1.2重点与难点分析(2)

1.3例题精选与解析(10)

1.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15)

第2章齿轮传动(24)

2.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4)

2.2重点与难点分析(24)

2.3例题精选与解析(33)

2.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43)

第3章蜗杆传动(54)

3.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54)

3.2重点与难点分析(54)

3.3例题精选与解析(57)

3.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63)

第4章挠性传动(70)

4.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70)

4.2重点与难点分析(70)

4.3例题精选与解析(74)

4.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83)

第5章滚动轴承(93)

5.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93)

5.2重点与难点分析(95)

5.3例题精选与解析(104)

5.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112)

第6章滑动轴承(122)

6.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22)

6.2重点与难点分析(122)

6.3例题精选与解析(124)

6.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128)

第7章轴毂连接(135)

7.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35)

7.2重点与难点分析(136)

7.3例题精选与解析(138)

7.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142)

第8章螺纹连接(含螺旋传动)(148)

8.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48)

8.2重点与难点分析(149)

8.3例题精选与解析(151)

8.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164)

第9章现代设计方法及机械系统设计(171)

9.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71)

9.2重点与难点分析(171)

9.3例题精选与解析(175)

9.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175)

第10章机械设计综合题(177)

10.1综合填空题(177)

10.2综合受力分析计算题(178)

10.3机械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比较题(187)


第二篇机 械 原 理

第1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93)

11.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93)

11.2重点与难点分析(195)

11.3例题精选与解析(195)

11.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198)

第12章平面连杆机构(204)

12.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04)

12.2重点与难点分析(207)

12.3例题精选与解析(208)

12.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19)

第13章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224)

13.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24)

13.2重点与难点分析(224)

13.3例题精选与解析(225)

13.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34)

第14章凸轮机构(240)

14.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40)

14.2重点与难点分析(240)

14.3例题精选与解析(241)

14.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47)

第15章齿轮机构(255)

15.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55)

15.2重点与难点分析(257)

15.3例题精选与解析(259)

15.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64)

第16章轮系(275)

16.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75)

16.2重点与难点分析(277)

16.3例题精选与解析(279)

16.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89)

第17章其他常用机构(292)

17.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92)

17.2重点与难点分析(292)

17.3例题精选与解析(293)

17.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96)

第18章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299)

18.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99)

18.2重点与难点分析(301)

18.3例题精选与解析(301)

18.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02)

第19章机械的平衡(307)

19.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07)

19.2重点与难点分析(307)

19.3例题精选与解析(308)

19.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09)

第20章机械原理综合题(311)

20.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11)

20.2重点与难点分析(311)

20.3例题精选与解析(313)

20.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17)

第21章机械创新设计(320)

21.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20)

21.2重点与难点分析(320)

21.3例题精选与解析(321)

21.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26)

参考文献(331)

 

 

内容推荐     本书由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七所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具有丰富教学、教材编写及研究生指导经验的教授编写。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三篇。上册含两篇(共21章),第一篇(第1~10章)介绍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例题及解答;第二篇(第11~21章)介绍了“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例题及解答。下册为第三篇,介绍了上册各章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还附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考研试题。
    本书可作为报考机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复习指导书,还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专业师生学习“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参考书,还可供机械专业“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各类考试命题时参考。

 

 

2.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下册)(第3版)

定    价:¥ 29.80

作    者: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1

ISBN:9787560996370

版 次:3

页 数:272

字 数:428000

印刷时间:2014-1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目录 目录(下册)

第三篇参考答案与考研试题精选
第1部分各章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机械设计》参考答案

第1章机械设计总论——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

第2章齿轮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8)

第3章蜗杆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4)

第4章挠性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20)

第5章滚动轴承——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26)

第6章滑动轴承——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40)

第7章轴毂连接——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44)

第8章螺纹连接(含螺旋传动)——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49)

第9章现代设计方法及机械系统设计——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55)

第10章机械设计综合题——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56)


(二)《机械原理》参考答案


第1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72)

第12章平面连杆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76)

第13章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79)

第14章凸轮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89)

第15章齿轮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00)

第16章轮系——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05)

第17章其他常用机构——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09)

第18章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11)

第19章机械的平衡——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13)

第20章机械原理综合题——考试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14)


第二部分考研试题精选
1.华中科技大学
118
2.华中科技大学
123
3.华中科技大学
129
4.华中科技大学
134
5.华中科技大学
139
6.华中科技大学
144
7.华中科技大学
150
8.哈尔滨工业大学
155
9.哈尔滨工业大学
159
10.哈尔滨工业大学
165
11.哈尔滨工业大学
170
12.华南理工大学
175
13.华南理工大学
179
14.华南理工大学
182
15.华南理工大学
185
16.武汉理工大学
188
17.武汉理工大学
191
18.武汉理工大学
195
19.武汉理工大学
198
20.武汉理工大学
201
21.武汉理工大学
206
22.东北大学
209
23.东北大学
213
24.东北大学
217
25.东北大学
220
26.东北大学
223
27.东北大学
225
28.东北大学
227
29.中南大学
230
30.中南大学
234
31.中南大学
238
32.中南大学
242
33.中南大学
246
34.中南大学
250
35.中南大学
254
36.中南大学
258


参考文献262
13.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24)

13.2重点与难点分析(224)

13.3例题精选与解析(225)

13.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34)

第14章凸轮机构(240)

14.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40)

14.2重点与难点分析(240)

14.3例题精选与解析(241)

14.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47)

第15章齿轮机构(255)

15.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55)

15.2重点与难点分析(257)

15.3例题精选与解析(259)

15.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64)

第16章轮系(275)

16.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75)

16.2重点与难点分析(277)

16.3例题精选与解析(279)

16.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89)

第17章其他常用机构(292)

17.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92)

17.2重点与难点分析(292)

17.3例题精选与解析(293)

17.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296)

第18章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299)

18.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299)

18.2重点与难点分析(301)

18.3例题精选与解析(301)

18.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02)

第19章机械的平衡(307)

19.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07)

19.2重点与难点分析(307)

19.3例题精选与解析(308)

19.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09)

第20章机械原理综合题(311)

20.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11)

20.2重点与难点分析(311)

20.3例题精选与解析(313)

20.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17)

第21章机械创新设计(320)

21.1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320)

21.2重点与难点分析(320)

21.3例题精选与解析(321)

21.4考试复习与练习题(326)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精粹:理论基础与应用解析(上下册) 本书是为致力于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莘莘学子精心打造的权威辅导用书,深入剖析了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两门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掌握学科精髓,构建扎实理论基础,并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本套丛书以第三版为蓝本,内容涵盖了历年考研真题的考查方向、重点难点,并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行业发展趋势,力求为考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备考指导。 上册:机械原理——运动与力的奥秘 上册重点围绕“机械原理”展开,这门课程是机械工程的基石,研究的是机械的运动规律、力学特性以及实现特定运动功能的机构设计。本书将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第一章 绪论与机械系统分析: 本章将首先阐述机械原理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原动件、机架、连杆、齿轮、凸轮等。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对机械系统进行抽象化处理,构建运动链,并识别其自由度。对运动链的分类(如平面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从动件约束机构等)及其特点的介绍将是重点。同时,本章还会触及机械系统的组成原理、结构分析方法,以及对机械设计过程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机构的自由度与结构分析: 这是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深入讲解判断机构自由度的各种方法,包括基纳姆公式、虚拟运动法等,并分析其适用条件与局限性。对于结构分析,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机构中的“多余约束”和“虚约束”,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分析优化机构设计,提高其效率与可靠性。本章还将重点介绍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与分析,这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 第三章 构件的运动分析: 构件的运动分析是理解机构工作原理的关键。本章将系统介绍绝对运动分析与相对运动分析方法。绝对运动分析将从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推导其计算公式,并讲解如何利用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进行图解法分析。相对运动分析则侧重于揭示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入了牵连运动的概念,这是解决复杂机构运动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本章还将涉及瞬心法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章 机构的力与力矩分析: 机械系统的运动离不开力的作用。本章将探讨机构的力与力矩分析。我们将介绍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分解、合成,以及刚体的平衡条件。重点将放在“虚拟功原理”和“达朗伯原理”在机构力学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求解机构中的力以及连杆的尺寸。此外,本章还将涉及力的传输、力系平衡以及惯性力的影响。 第五章 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本章将详细介绍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各种齿轮的啮合原理、几何尺寸计算与传动特性。重点将讲解渐开线齿廓的形成与特点,以及齿轮传动的基本定律。此外,本章还将深入探讨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齿根弯曲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并介绍提高齿轮传动性能的各种措施。 第六章 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能够实现复杂的非圆周运动,在自动化设备中应用广泛。本章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凸轮(盘形凸轮、圆柱凸轮)及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匀速、匀加速、等速、余弦加速度等)。我们将重点讲解凸轮轮廓线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同时,本章还将涉及凸轮机构的实际应用,如排气阀、发动机配气机构等。 第七章 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机构: 本章将重点介绍各类实现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的机构,包括曲柄滑块机构、摇杆机构、导杆机构等。我们将详细分析其运动特性,并讲解如何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构。此外,本章还将涉及一些特殊的连杆机构,如四杆机构的应用与演化,以及其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具体实现。 第八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 在掌握了机构的运动与力学分析后,本章将进一步探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我们将引入惯性力、阻尼力等概念,并讲解如何进行系统的动力学建模。重点将放在机械振动分析,包括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本章将介绍振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共振现象的危害与避免措施。 第九章 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 一个好的机械设计不仅要满足运动功能,更要保证其可靠性。本章将介绍机械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如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我们将学习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并探讨影响机械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如材料、制造工艺、设计等。 第十章 现代机械技术发展与应用: 本章将放眼未来,介绍一些现代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如微机械、仿生机械、智能机械等。通过对这些前沿技术的介绍,帮助考生拓展视野,了解机械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下册:机械设计——从原理到实践 下册则将重心从原理转向“机械设计”,聚焦于如何将机械原理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工程设计。本书将遵循系统性的设计流程,讲解各种典型零件的设计方法与应用。 第一章 机械设计总论与设计要素: 本章将阐述机械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机械设计的任务、设计步骤,以及创新设计、优化设计等概念。重点将讲解机械设计中的基本要求,如强度、刚度、耐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同时,本章还将介绍机械零件的通用技术条件,如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等。 第二章 连接件设计: 连接件是机械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本章将详细介绍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铆接、焊接等各种连接方式的设计。重点将放在螺纹连接的设计,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的选择与强度计算。对于键连接和销连接,我们将讲解其类型、受力特点及设计计算。焊接与铆接的设计也将被系统讲解。 第三章 轴类零件的设计: 轴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重要零件。本章将详细介绍轴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与刚度校核。我们将分析轴的受力特点,如弯矩、扭矩、轴向力等,并讲解如何进行应力校核。同时,本章还将涉及轴的疲劳强度计算,以及轴的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 第四章 键与花键的设计: 键和花键是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和传递扭矩的。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键的类型(如半圆键、 समांतर键、斜键等)和花键的类型(如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等)。我们将讲解其设计原理、受力计算以及应用场景。 第五章 轴承的设计: 轴承是用来支撑旋转轴并减小摩擦的。本章将详细介绍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设计。对于滚动轴承,我们将讲解其分类、型号、选择依据,以及寿命计算。对于滑动轴承,我们将重点讲解其结构、工作原理、润滑方式以及设计计算。 第六章 联轴器与离合器的设计: 联轴器用于连接两根转动轴,而离合器则用于接通或断开动力传递。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联轴器(如刚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和离合器(如摩擦式离合器、电磁式离合器)的设计。我们将分析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并进行强度和可靠性设计。 第七章 齿轮的设计: 在前一册的基础上,本章将侧重于齿轮的设计。我们将详细讲解齿轮的设计步骤,包括确定齿数、模数、齿宽等参数,并进行齿轮的强度校核。本章还将涉及齿轮的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以及提高齿轮传动效率和寿命的设计考虑。 第八章 蜗轮蜗杆传动的设计: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等优点。本章将详细介绍蜗轮蜗杆传动的设计,包括蜗杆蜗轮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计算以及效率分析。本章还将探讨蜗轮蜗杆的润滑与散热问题。 第九章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本章将引导考生进行完整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总体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如齿轮减速器、带传动、链传动等,并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布局。重点将放在传动链的效率计算、功率分配以及整体方案的优化。 第十章 润滑与密封: 润滑和密封是保证机械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章将介绍机械系统中常用的润滑方式(如油润滑、脂润滑)和润滑剂的选择。同时,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密封元件(如油封、 O形圈)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如何防止泄漏和外部污染。 第十一章 紧固件与弹簧的设计: 本章将补充介绍一些重要的非传动件的设计。对于紧固件,除了螺纹连接外,还将涉及螺钉、螺栓、螺母等标准件的选择与设计。对于弹簧,我们将介绍各种类型的弹簧(如螺旋压缩弹簧、螺旋拉伸弹簧、板弹簧等)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十二章 机器的可靠性与维护: 在设计完成后,机器的可靠性与维护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探讨机器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包括冗余设计、故障诊断与预测等。同时,本章还将介绍机器的维护保养知识,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易损件等,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第十三章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介绍一些现代化的机械设计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FEA)、多体动力学仿真等。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帮助考生了解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技术。同时,本章还将展望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如绿色设计、智能化设计等。 贯穿全书的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章内容都紧密围绕考研大纲,理论讲解清晰透彻,同时配以大量例题,帮助考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重点突出,难点剖析: 针对历年考题中出现频率高、难度大的知识点,本书进行了重点讲解和深入剖析,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全书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编排,层层递进,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图文并茂,便于理解: 大量配图和示意图,形象地展示机械原理与设计过程,降低理解难度。 紧跟前沿,与时俱进: 结合机械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介绍相关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使考生具备更广阔的视野。 备考指导,事半功倍: 书中穿插了考研备考的建议和技巧,帮助考生更有效地规划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本书力求成为考生备考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过程中最值得信赖的伙伴,陪伴考生走过考研之路,最终实现理想的学术目标。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觉得这套书的定位,可能更偏向于“资料汇编”而不是“教学辅导”。它将大量的知识点和公式进行了罗列,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或者能从其他渠道获得清晰讲解的同学来说,它确实可以作为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但对于像我这样,需要从头开始,或者需要系统性学习的考生来说,它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比较有限了。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反复回读,才能勉强理解某些段落的意思,而且这种理解也常常是比较表面的。书中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解释,有时候显得过于精炼,以至于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拆解”它。比如,关于齿轮传动的设计,书中列举了多种类型的齿轮和传动方案,但对于不同方案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以及在具体工程中如何权衡选择,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这使得我在做设计类题目时,常常不知道如何进行最优选择。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指点迷津,而不是仅仅给我提供大量的“药方”。

评分

说实话,这套书的出版质量和编排方式,让我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虽然它涵盖了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的绝大部分考研重点,内容也算是详实,但它的叙述方式实在是太过于“学院派”了,像是在读一本研究性质的文献,而不是一本面向考研学生的辅导书。我发现,很多章节的过渡非常生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清晰,学习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孤立地记忆碎片化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万能夹具的设计原则,或者复杂机构的运动分析,书中仅仅是给出了公式和计算步骤,但缺乏对这些原理背后逻辑的深入剖析,也没有给出一些“为什么”的解释。这使得我在遇到变体题目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去硬套书上的解题模板。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查阅其他的资料,试图寻找更清晰的解释和更直观的理解方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我的复习成本。而且,书中的插图也显得比较单调,很多关键的结构和运动方式,都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无法展现出其三维的形态和动态的运动过程。我多么希望作者能够多一些手绘的示意图,或者引入一些3D建模的图示,这样能够更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

评分

坦白讲,作为一本考研指导书,《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在内容深度上确实下足了功夫,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对我个人而言,它在“指导”这个层面,似乎还有些不足。我最头疼的是,书中的知识点讲解,往往是平铺直叙,缺乏层次感。很多时候,它直接抛出了一个概念,然后给出定义和相关的公式,却没有对这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或者它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进行铺垫。这使得我在阅读时,常常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举个例子,关于连杆机构的设计,书中给出了几种典型的类型和设计方法,但对于为什么选择某种特定的杆长比例,或者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奇点,并没有做过多的阐述。这导致我在做练习题时,虽然能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但面对一些稍微变化的题目,就无从下手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思维导图”式的梳理,或者在每个章节的开头,给出一个宏观的框架,让我们先对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深入到细节。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理解和易混淆的概念,书中也没有特别的强调和辨析,我经常在做题时犯同样的错误,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理解的偏差。

评分

总的来说,《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的内容量是够了,但“实用性”和“启发性”方面,我个人感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考研大纲内容的“搬运”,而不是对知识的“消化”和“重构”。我常常觉得,它只是将现有的知识点进行了一个整理,然后放在一起,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如何让考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解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时,书中只是给出了公式和几个简单的例子,并没有深入讲解为什么会有这个公式,以及它背后的运动学原理。这使得我在遇到一些特殊的机构时,很难灵活运用。而且,书中对一些“高频考点”的讲解,也显得比较程式化,没有给出一些解题的“窍门”或者“思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多一些“点拨”,比如在讲解某个概念时,能够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类比,或者一些直观的物理演示,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形象化的理解。另外,书中对最新研究成果或者一些前沿技术的介绍,也显得比较少,对于希望全面了解机械领域发展的考生来说,可能不够吸引人。

评分

这本《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这厚厚的两本压迫感十足的书给镇住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感觉自己瞬间回到了高考前的噩梦。刚开始复习,我基本是逐字逐句地看,试图理解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的推导。但说实话,很多内容就像嚼蜡一样,理论性太强,缺乏实际的案例支撑,感觉读起来总是隔靴搔痒,抓不住重点。特别是机械原理部分,那些运动链、自由度、机构综合之类的概念,没有清晰的图示和通俗的解释,我常常看得云里雾里,只能死记硬背。机械设计部分也是如此,虽然涉及了很多设计要素和方法,但感觉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罗列,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不够生动,让我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设计问题中。我尝试着做书后面的习题,发现很多题目都需要对知识点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帮助,说实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机械,或者这本书是不是真的不适合我。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图解,更形象的比喻,或者结合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这样学习起来会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