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上册)(第3版)
定 价:¥ 39.80
丛 书 名:21世纪高等学样机械设计抽选及其自动化专业参考书
作 者: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1
ISBN:9787560996363
版 次:3
页 数:342
字 数:547000
印刷时间:2014-1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目录 目录(上册)
内容推荐 本书由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七所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具有丰富教学、教材编写及研究生指导经验的教授编写。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三篇。上册含两篇(共21章),第一篇(第1~10章)介绍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例题及解答;第二篇(第11~21章)介绍了“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例题及解答。下册为第三篇,介绍了上册各章复习与练习题参考答案,还附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考研试题。
定 价:¥ 29.80
作 者: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1
ISBN:9787560996370
版 次:3
页 数:272
字 数:428000
印刷时间:2014-1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目录 目录(下册)
我觉得这套书的定位,可能更偏向于“资料汇编”而不是“教学辅导”。它将大量的知识点和公式进行了罗列,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或者能从其他渠道获得清晰讲解的同学来说,它确实可以作为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但对于像我这样,需要从头开始,或者需要系统性学习的考生来说,它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比较有限了。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反复回读,才能勉强理解某些段落的意思,而且这种理解也常常是比较表面的。书中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解释,有时候显得过于精炼,以至于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拆解”它。比如,关于齿轮传动的设计,书中列举了多种类型的齿轮和传动方案,但对于不同方案之间的优劣势比较,以及在具体工程中如何权衡选择,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这使得我在做设计类题目时,常常不知道如何进行最优选择。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指点迷津,而不是仅仅给我提供大量的“药方”。
评分说实话,这套书的出版质量和编排方式,让我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虽然它涵盖了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的绝大部分考研重点,内容也算是详实,但它的叙述方式实在是太过于“学院派”了,像是在读一本研究性质的文献,而不是一本面向考研学生的辅导书。我发现,很多章节的过渡非常生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清晰,学习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孤立地记忆碎片化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万能夹具的设计原则,或者复杂机构的运动分析,书中仅仅是给出了公式和计算步骤,但缺乏对这些原理背后逻辑的深入剖析,也没有给出一些“为什么”的解释。这使得我在遇到变体题目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去硬套书上的解题模板。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查阅其他的资料,试图寻找更清晰的解释和更直观的理解方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我的复习成本。而且,书中的插图也显得比较单调,很多关键的结构和运动方式,都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无法展现出其三维的形态和动态的运动过程。我多么希望作者能够多一些手绘的示意图,或者引入一些3D建模的图示,这样能够更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
评分坦白讲,作为一本考研指导书,《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在内容深度上确实下足了功夫,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对我个人而言,它在“指导”这个层面,似乎还有些不足。我最头疼的是,书中的知识点讲解,往往是平铺直叙,缺乏层次感。很多时候,它直接抛出了一个概念,然后给出定义和相关的公式,却没有对这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或者它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进行铺垫。这使得我在阅读时,常常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举个例子,关于连杆机构的设计,书中给出了几种典型的类型和设计方法,但对于为什么选择某种特定的杆长比例,或者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奇点,并没有做过多的阐述。这导致我在做练习题时,虽然能找到对应的知识点,但面对一些稍微变化的题目,就无从下手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思维导图”式的梳理,或者在每个章节的开头,给出一个宏观的框架,让我们先对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深入到细节。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理解和易混淆的概念,书中也没有特别的强调和辨析,我经常在做题时犯同样的错误,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理解的偏差。
评分总的来说,《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的内容量是够了,但“实用性”和“启发性”方面,我个人感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考研大纲内容的“搬运”,而不是对知识的“消化”和“重构”。我常常觉得,它只是将现有的知识点进行了一个整理,然后放在一起,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如何让考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解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时,书中只是给出了公式和几个简单的例子,并没有深入讲解为什么会有这个公式,以及它背后的运动学原理。这使得我在遇到一些特殊的机构时,很难灵活运用。而且,书中对一些“高频考点”的讲解,也显得比较程式化,没有给出一些解题的“窍门”或者“思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多一些“点拨”,比如在讲解某个概念时,能够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类比,或者一些直观的物理演示,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形象化的理解。另外,书中对最新研究成果或者一些前沿技术的介绍,也显得比较少,对于希望全面了解机械领域发展的考生来说,可能不够吸引人。
评分这本《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这厚厚的两本压迫感十足的书给镇住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感觉自己瞬间回到了高考前的噩梦。刚开始复习,我基本是逐字逐句地看,试图理解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的推导。但说实话,很多内容就像嚼蜡一样,理论性太强,缺乏实际的案例支撑,感觉读起来总是隔靴搔痒,抓不住重点。特别是机械原理部分,那些运动链、自由度、机构综合之类的概念,没有清晰的图示和通俗的解释,我常常看得云里雾里,只能死记硬背。机械设计部分也是如此,虽然涉及了很多设计要素和方法,但感觉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罗列,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不够生动,让我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设计问题中。我尝试着做书后面的习题,发现很多题目都需要对知识点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帮助,说实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机械,或者这本书是不是真的不适合我。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图解,更形象的比喻,或者结合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这样学习起来会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