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0.1 礦産資源、采礦及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0.1.1 礦産資源與采礦
0.1.2 采礦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0.2 采礦技術的發展
0.2.1 古、近代采礦技術發展簡述
0.2.2 現代采礦技術發展概述
0.2.3 自動化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0.3 采礦學的研究內容
第1篇 采礦基礎知識
1 品位與儲量計算
1.1 探礦數據及其預處理
1.1.1 探礦鑽孔及其取樣數據
1.1.2 樣品組閤處理
1.1.3 極值樣品處理
1.2 礦床品位的統計學分析
1.2.1 取樣品位的統計分布規律
1.2.2 正態分布
1.2.3 對數正態分布
1.3 邊界品位與礦量
1.4 閤理邊界品位的確定
1.4.1 盈虧平衡品位計算
1.4.2 最大現值法(Lane法)確定邊界品位
1.4.3 動態規劃法確定邊界品位
1.5 礦體圈定與儲量計算
1.5.1 礦體圈定
1.5.2 礦量計算
1.5.3 礦體平均品位計算
1.6 礦石損失貧化指標及其計算
1.6.1 礦石損失與貧化概念
1.6.2 礦石損失的原因
1.6.3 礦石損失貧化指標計算
2 礦床數值模型
2.1 礦床模型概述
2.2 地質統計學概論
2.2.1 基本概念與函數
2.2.2 實驗半變異函數及其計算
2.2.3 半變異函數的數學模型
2.2.4 半變異函數的擬閤
2.2.5 各嚮異性
2.2.6 半變異函數平均值的計算
2.2.7 剋裏金法
2.2.8 影響範圍
2.2.9 剋裏金法建立品位模型的一般步驟
2.3 距離反比法
2.4 價值模型
2.5 標高模型
2.6 定性模型
3 岩石的力學性質與分級
3.1 岩石的力學性質
3.1.1 強度
3.1.2 彈性、塑性和脆性
3.1.3 硬度與磨蝕性
3.2 岩石的分級
3.2.1 岩石的堅固性分級
3.2.2 岩石的可鑽性分級
3.2.3 岩體穩定性分級
4 爆破基礎知識
4.1 爆炸現象與爆炸類型
4.1.1 爆炸現象與黑火藥
4.1.2 爆炸類型
4.2 炸藥爆炸
4.2.1 炸藥爆炸的基本條件
……
第2篇 地下開采
第3篇 露天開采
第4篇 礦山生態經濟與復墾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附帶材料,也就是那個“光盤”,是我最期待的部分,但使用體驗卻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我本以為光盤裏會包含一些精美的三維模型、或者可運行的專業計算程序Demo,用來輔助理解書中那些復雜的幾何關係和物理過程。然而,打開後發現,大部分內容是PDF格式的補充習題集和一些掃描版的曆史文獻閤集。雖然習題集本身是寶貴的學習資源,特彆是對於自學者來說,但它沒有提供任何可交互的媒體內容,這與“第2版”這個強調技術更新的定位顯得有些脫節。在如今這個時代,一本前沿的工程技術書籍,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其數字化的擴展性上。如果能將那些關鍵的礦體模型以實時的3D渲染格式放在光盤中,或者提供一個可以輸入參數進行初步模擬的簡化軟件工具,那麼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會立刻提升一個檔次。目前的配置,感覺就像是給一輛最新的電動汽車配上瞭一颱老式的磁帶播放器,功能上是齊全,但體驗上卻遠遠落後於時代。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或許在於其對“安全與環境管理”部分的重量級處理。在很多傳統的采礦教材中,這部分內容往往被邊緣化,處理得比較簡單,仿佛隻是作為必須完成的附加項。然而,在《采礦學(第2版)》中,這部分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並且內容詳實到令人印象深刻。它沒有泛泛而談那些安全口號,而是深入到尾礦庫的穩定性分析、酸性廢水(ARD)的物化處理流程,甚至包含瞭最新的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在礦山廢氣處理中的可行性探討。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綠色采礦”理念的融入,它不僅僅是講解如何閤規操作,更是在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資源開發與生態修復之間找到最優平衡點。例如,書中對采後地貌恢復的模擬案例分析,結閤瞭實際的地理信息係統(GIS)數據,使得理論指導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這錶明編者團隊對當前全球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嚴格要求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積極的迴應,將工程技術與社會責任緊密地捆綁在一起,這點非常值得贊揚。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深邃的靛藍色,配上燙金的字體,很有質感,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專業書籍。我之前收藏的幾本礦業教材,很多都是那種老氣橫鞦的封麵,拿在手裏總覺得少瞭點現代感。但《采礦學(第2版)》這本,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像一件藝術品。書本的紙張選擇瞭偏啞光的銅版紙,印刷的清晰度極高,即便是最小號的圖例和公式推導過程,也銳利得像是直接從原版CAD圖上截取下來的。內頁的排版布局非常閤理,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一目瞭然,不像有些教材,為瞭塞進更多的內容,把版麵擠得密不透風,讀起來非常吃力。特彆是那些復雜的礦體結構圖和爆破流程示意圖,色彩的區分度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這本書的開本尺寸也比較適中,無論是放在桌麵上攤開閱讀,還是隨身攜帶到工地或實驗室參考,都非常順手,體現瞭齣版方在用戶體驗上的細緻考量。整體而言,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瞭它作為一本新版權威教材應有的專業度和嚴謹性,這遠超齣瞭我對普通教材的期待。
評分我必須指齣,本書的語言風格和學術語境的切換是極其頻繁和跳躍的。有時候,它會突然從一種非常嚴謹、略顯晦澀的學術德語式的長句結構,猛地切換到一種非常口語化、像是現場技術人員在交流的簡潔錶達。例如,在描述連續采礦設備的工作原理時,文字精準到毫米級的誤差控製,緊接著下一段描述設備日常維護的“小竅門”時,措辭又變得非常接地氣。這種風格上的巨大反差,對於不同經驗水平的讀者來說,可能是把雙刃劍。對於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這種即時切換或許能帶來會心一笑的親切感;但對於剛入門的新手,這種語境的快速拉扯,可能會讓他們在區分“核心原理”與“工程經驗總結”時感到一絲睏惑,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甄彆哪些是必須牢記的定律,哪些是基於特定場景的建議。總體感覺,本書的作者群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導緻瞭最終呈現齣的文本風格缺乏高度統一的、平滑的過渡。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初步翻閱瞭這本書的前幾章,尤其關注瞭關於礦岩力學和采礦方法選擇的章節。坦白說,我對一些基礎理論的介紹深度有些保留意見。比如,在介紹“巷道支護的動態響應機製”時,作者似乎更多地停留在描述性的層麵,對於非綫性蠕變模型的最新發展和數值模擬技術的應用著墨不夠深入,這對於希望緊跟前沿研究的研究生來說,可能稍顯不足。當然,作為一本麵嚮本科教學和工程實踐的教材,它對經典理論的闡述無疑是紮實且詳盡的,公式推導的每一步都清晰可見,循序漸進,非常適閤初學者建立起堅實的理論基礎。隻是,如果能將當前行業正在大規模應用的BIM技術在礦山設計中的集成應用案例更係統地納入進去,或者增加一個專門討論智能化采礦係統架構的章節,那就更符閤當前礦業“工業4.0”的大趨勢瞭。目前的版本更像是一個在經典體係上進行瞭優化和更新的穩定版本,而非顛覆性的革新之作。因此,對於資深工程師而言,可能需要結閤其他更專業的期刊和報告來補充最新的技術細節。
評分很好的書,喜歡啊,好好學習
評分觀鈴和晴子
評分讀瞭這本書之後, [SM],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BJTJ],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衝淡清幽境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創造我們的生活,[NRJJ]我曾經屬於後一類。那時,我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看薛老師這些話,你能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老師,她說的話就象是鄰居嘮傢常那樣真誠自然。對於書中她大膽、直率的言辭,我很欽佩,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膽識、思維的。她能把一件看似簡單慣常的事情剖析提頭頭是道,透過瞭錶象看到瞭它的內在根源。她有勇氣把一些不同與大傢都說的話寫在紙上,讓彆人看,雖然多數人心理或許也如她所想。但憑這一點兒,就讓人佩服至極。比如,她對“老師象蠟燭、春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教不好的老師”這些話的評析,一針見血,道齣瞭我們老師的共同心聲。之所以造就瞭她感說真話,敢於抵製一切不利於學生成長和進步的製度。因為薛老師的人生信念就是:缺乏真誠、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過的。教育教學中有瞭平衡愉悅的心態,正確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纔能在飽滿熱情中,在正確策略中扶植學生嚮上。 薛老師在自序中寫道,“我是特意捕捉瞭清風、樂聲和野芳,錄在這裏,專門用於鼓勵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給自己獻一小朵小花吧——真誠美麗的文字,正是心靈開齣的花朵。”又一次闡述瞭她的人生信念——-真誠。讀瞭全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誠,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真誠的老師。當學生的時候,老師是權威,跟老師的交往總是處於嚮上看的狀態,學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數情況還是聽老師說的多,自己發錶意見少。現在當瞭傢長,為瞭孩子跟老師也沒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覺得自己好多真實的想法不敢說,老師呢,說齣來的也有一些讓人覺得是官話套話。看瞭這本書,我想我們也許都錯瞭,老師跟學生、老師跟傢長,平等地真誠的交流其實並不難。工作是艱辛——往往也是孤獨的。可是,於飛塵的間隙也有清風,於喧嚷的中間也有樂聲,於荊棘的叢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捕捉瞭清風、樂聲和野芳,錄在這裏,專門用於鼓勵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給自己獻一朵小花吧——真誠美麗的文字,正是心靈開齣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瞭疲憊、沮喪和睏苦——無涉乎誠實、全麵與否,這是我的選擇——有意的,我將目光投在瞭值得的地方,心得體會
評分采礦是自地殼內和地錶開采礦産資源的技術和科學。廣義的采礦還包括煤和石油的開采。采礦工業是一種重要的原料工業,金屬礦石是冶煉工業的主要原料,非金屬礦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建築材料。采礦工程分為煤礦類和非煤礦類.采礦(英文名:ore mining)是自地殼內或地錶開采礦産資源的技術和科學。一般指金屬或非金屬礦床的開采,廣義的采礦還包括煤和石油的開采及選礦。其實質是一種物料的選擇性采集和搬運過程。采礦工業是一種重要的原料采掘工業,如金屬礦石是冶金工業的主要原料,非金屬礦石是化工原料和建築材料,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多數礦石需經選礦富集,方能作為工業原料。采礦科學技術的基礎是岩石破碎、鬆散物料運移、流體輸送、礦山岩石力學和礦業係統工程等理論。需要運用數學、物理、力學、化學、地質學、係統科學、電子計算機等學科的最新成果。采礦工業在已基本達到的高度機械化基礎上,通過改進綜采設備的設計、造型、材質、製造工藝、檢驗方法和維修製度等,將進一步提高其生産能力和設備利用率。同時礦井在提升、運輸、排水、通風、瓦斯監控等許多環節將實現自動化和遙控。地下和露天礦都將實現計算機集中自動管理監控。有的國傢已將機器人試用於井下迴采工作麵,開采對人員損害較大的礦種。另一方麵,隨著人類對地下礦産的不斷開采,開采品位由高到低,資源緊缺,迫使使用低品位礦産,選擇適當的采礦和選礦方法,進行綜閤采選、綜閤利用,提高礦産資源的利用率和迴采率,降低礦石的損失率和貧化率。采礦和選礦過程中生成的有毒氣體、廢水、廢石和粉塵等物質以及噪聲和振動等因素,對環境、土地、大氣和水質等造成危害,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課題。各國研究環保問題中進一步提齣瞭資源的長期利用問題,特彆著眼於廢渣、廢石、廢液的重復使用、破壞後土地復用等。製訂強有力的法律,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礦山環境。采礦的生産環境和生産過程與其他工業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絕大部分礦床用普通機械化方法開采。機械化開采又分為露天開采(包括礦石和砂礦)和地下開采兩大類。露天開采將礦體上覆的岩層剝離,然後自上而下順次開采礦體。露天礦敞露地錶,可以使用大型采礦機械,作業較安全,礦石損失少,貧化率低,生産能力大,采礦成本低,大型貧鐵礦床和建築材料礦床多用此法。當礦體賦存深度大,礦體厚度小,剝離工作量很大,其經濟效益低於地下開采或需要保護地錶和景觀時,則用地下開采方法。地下采礦方法根據地壓管理大緻分為三類即:空場法、崩落法、充填法。其中三種大類中又可分為近三十多種采礦方法。例如常見的空場法有全麵空場,階段空場、分段空場、淺孔留礦法等方法。近年來,地下礦山應用尾砂膠結充填采礦法,可有效地保護地錶和處理尾礦汙染。在一些國傢大量發展露天開采後,隨著開采深度增大和環境保護要求提高,地下開采有增加的趨勢。特殊采礦法包括地下物理化學采礦和海洋采礦和月球采礦。物理化學方法是浸取、溶解或熔融有用成分,將溶液或熔融體自地下舉升至地麵提取。這類方法投資省、見效快、工作條件好,隻適用於銅、鈾等某些金屬礦物和鹽、堿、自然硫等。濱海大陸架上和洋底蘊藏著大量有用礦藏,但洋底的錳結核尚處於試采階段。整個特殊采礦法開采的礦産所占比例極小。月球采礦是人們對太空資源開發的一種理想,目前還沒有此類技術,僅限於交流。
評分不錯,字跡清楚,內容詳細。慢慢充實自己……
評分太慢瞭。。。。。。。
評分很好。。。。。。。。。。。。。
評分太慢瞭。。。。。。。
評分內容詳實,很容易看明白。采礦專業必備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