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涉及華中、西門子、FANUC三種數控係統,詳解車削和銑削數控宏程序編程方法、技巧,提供典型實例的工藝分析和編程設計,實例源自技能等級和數控競賽實操試題。
內容簡介
《數控宏程序編程方法、技巧與實例(第2版)》圍繞當前常見的HNC-21/22M華中世紀星、sINuMERIK802D和FANUC0i三種數控係統的宏程序編程設計展開。全書共分4章,第1章介紹HNC-21/22M華中世紀星、SIN〔JMERIK802D和FANUC0i三種數控係統的用戶宏程序基礎理論知識及宏指令調用格式和特點;第2尊介紹在數控車床上對典型零件和非圓麯綫零件進行宏程序編程的技巧和編程實例;第3章介紹在數控銑床和加上中心上對典型零件和非圓麯綫零件進行宏程序編程的技巧和大量的編程實例;第4章詳細講述實例零件的工藝分析和程序設計。
《數控宏程序編程方法、技巧與實例(第2版)》是一本實用性非常強的數控技術用書,特彆適閤高技能數控人纔使用,並可供數控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從事數控加工編程及操作的人員參考,也可供各類大中專院校、技工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數控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師生使用。《數控宏程序編程方法、技巧與實例(第2版)》可作為各類競賽和國傢職業技能鑒定數控高級工、數控技師、高級技師的參考書。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用戶宏程序
1.1 HNC-21/22M華中世紀星數控係統宏指令編程
1.1.1 宏變量及常量
1.1.2 運算符與函數
1.1.3 語句錶達式
1.1.4 調用方式
1.1.5 用戶宏程序的結構及用戶宏功能
1.2 SINUMERIK802D數控係統R參數指令編程
1.2.1 計算參數R
1.2.2 程序跳轉
1.2.3 子程序
1.2.4 R參數編程的結構及R參數功能
1.3 FANtc0i-MC數控係統用戶宏程序
1.3.1 變量
1.3.2 係統變量
1.3.3 算術和邏輯運算
1.3.4 宏程序語句和NC語句
1.3.5 轉移和循環
1.3.6 宏程序調用
1.3.7 用戶宏程序的結構及用戶宏功能
第2章 數控車床的宏程序編程
2.1 數控車床宏程序編程特徵
2.1.1 在宏程序主體中使用變量
2.1.2 變量之間的演算
2.1.3 用宏程序命令對變量進行賦值
2.2 數控車床宏程序編程技巧
2.2.1 用宏程序和R參數編程實現規格不同的軸加工
2.2.2 用宏程序和R參數編程實現螺紋的粗、精加工
2.2.3 用宏程序和R參數編製孔加工鑽削循環
2.3 非圓錐麯綫類零件數控車削的宏程序編程實例
2.3.1 橢圓類零件的宏程序和R參數編程
2.3.2 雙麯綫過渡類零件的宏程序和R參數編程
2.3.3 拋物綫類零件的宏程序和R參數編程
2.4 數控車削典型麯麵零件的宏程序編程實例分析
第3章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的宏程序編程
3.1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宏程序編程特徵
3.1.1 在宏程序主體中使用變量
3.1.2 變量之間的演算
3.1.3 用宏程序命令對變量進行賦值
3.2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宏(參數)程序編程技巧
3.2.1 根據不同類型的零件進行程序設計及加工方法的選擇
3.2.2 設計程序流程結構框圖
3.2.3 閤理選擇圖形的數學處理方法
3.2.4 非圓麯綫輪廓零件編程實例
3.3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宏程序編程實例
3.3.1 零件平麵銑削宏程序編程實例
3.3.1.1 長方形零件平麵同嚮銑削宏程序編程
3.3.1.2 長方形零件平麵雙嚮銑削宏程序編程
3.3.1.3 圓形零件平麵的雙嚮銑削宏程序編程
3.3.2 孔係類零件宏程序編程實例
3.3.2.1 直綫點陣孔群鑽削宏程序編程
3.3.2.2 矩形框式點陣孔群宏程序編程
3.3.2.3 平行四邊形框式點陣孔群宏程序編程
3.3.2.4 矩形網式點陣孔群宏程序編程
3.3.2.5 平行四邊形網式點陣孔群宏程序編程
3.3.2.6 圓弧點陣孔群宏程序編程
3.3.2.7 圓環形點陣孔群宏程序編程
3.3.2.8 交錯排列的網格點陣孔群宏程序編程
3.3.3 外輪廓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實例
3.3.3.1 圓形零件外輪廓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3.2 長方形外輪廓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3.3 跑道形外輪廓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4 凹槽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實例
3.3.4.1 圓形凹槽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4.2 方形凹槽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4.3 跑道形凹槽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5 錐颱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實例
3.3.5.1 圓形錐颱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5.2 正四棱錐颱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5.3 正多棱錐颱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6 錐槽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實例
3.3.6.1 圓錐槽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6.2 四方錐槽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6.3 跑道形錐槽類零件側麵銑削宏程序編程
3.3.7 非圓錐麯綫類零件的宏程序編程實例
3.3.7.1 橢圓類零件麯麵的宏程序編程
3.3.7.2 雙麯綫類零件麯麵的宏程序編程
3.3.7.3 拋物綫類零件麯麵的宏程序編程
3.3.7.4 阿基米德螺鏇綫類零件麯麵的宏程序編程
3.3.8 球麵類零件的宏程序編程實例
3.3.8.1 凸半球麵零件類的宏程序編程
3.3.8.2 凹半球麵零件類的宏程序編程
3.3.8.3 相鄰麵圓角過渡類零件的宏程序編程
3.4 數控銑削典型麯麵零件的宏程序編程實例分析
第4章 典型麯麵零件宏程序編程實例分析與加工
4.1 煙灰缸的宏程序編程與加工
4.2 五角星的宏程序編程與加工
4.3 快餐飯盒凹模的宏程序編程與加工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我將為您撰寫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該簡介內容詳盡,不包含《數控宏程序編程方法、技巧與實例(第2版)》相關內容,並力求自然流暢,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生成痕跡。 --- 《智能製造時代:工業物聯網與邊緣計算的深度融閤實踐》 圖書簡介 在“工業4.0”的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製造業正經曆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傳統的生産綫正逐步演變為高度互聯、數據驅動的智能工廠。本書《智能製造時代:工業物聯網與邊緣計算的深度融閤實踐》,聚焦於這場變革的核心技術——工業物聯網(IIoT)和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旨在為工程技術人員、係統集成商、企業管理者以及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極具實戰價值的技術指南和前瞻性洞察。 本書並非對理論概念的空泛闡述,而是立足於當前工業現場的真實痛點和迫切需求,詳細剖析瞭如何利用這兩大關鍵技術實現生産效率的飛躍、産品質量的穩定控製以及運營成本的有效削減。 第一部分:工業物聯網(IIoT)的基石構建 本部分從物聯網的整體架構入手,係統梳理瞭IIoT在現代工業環境中的部署邏輯。我們首先深入探討瞭傳感器與執行器的選型、數據采集的標準化協議(如OPC UA、MQTT在工業場景的應用優化),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工業數據采集層。 數據采集與預處理: 重點分析瞭異構設備的數據接入挑戰,包括對老舊(Legacy)設備進行“啞設備”改造的技術路徑。書中詳述瞭數據清洗、時間戳同步以及在采集端進行初步特徵提取的方法,確保上傳至雲端的數據是高質量、可分析的原始信息。 網絡架構與安全: 詳細對比瞭有綫與無綫(如TSN時間敏感網絡、5G工業專網)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安全維度是IIoT的生命綫,本書專門開闢章節講解瞭從設備端到雲端的“零信任”安全模型構建,包括物理安全、數據加密傳輸協議(TLS/SSL的工業實踐)以及固件空中下載(OTA)的安全驗證機製。 第二部分:邊緣計算——實現實時決策的引擎 工業控製對延遲的要求近乎苛刻,雲端計算的固有延遲使其難以滿足高頻、高實時性要求的控製任務。本部分深度聚焦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闡述其在IIoT架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邊緣架構設計與部署: 書中構建瞭從雲到霧再到邊的多級計算架構模型。我們詳細介紹瞭邊緣節點(Edge Gateway)的硬件選型考量,包括對計算能力、功耗和工業防護等級的要求。重點闡述瞭容器化技術(如Docker、Kubernetes的輕量級部署)在邊緣側的應用,以實現應用的快速部署和彈性伸縮。 實時數據處理與模型下發: 邊緣計算的核心價值在於“近數據源”的實時分析。本書提供瞭利用邊緣側算力運行輕量級機器學習模型(如異常檢測、預測性維護模型)的完整流程。內容涵蓋瞭模型裁剪技術,確保模型在資源受限的邊緣設備上高效運行。同時,探討瞭雲端訓練、邊緣推理的閉環工作流設計。 關鍵挑戰與應對策略: 邊緣側的部署環境復雜多變。我們詳細分析瞭邊緣節點的資源管理、遠程診斷與故障恢復策略。針對數據一緻性問題,設計瞭邊緣與雲端的數據同步衝突解決機製,確保業務連續性。 第三部分:深度融閤實踐與應用場景的革新 本部分是本書的實踐精華,通過多個詳盡的案例研究,展示瞭IIoT與邊緣計算融閤帶來的實際效益。 預測性維護(PdM)的端到端實現: 以高價值機床或關鍵泵站為例,構建瞭一個從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邊緣端特徵提取(FFT分析)、實時健康評估,到最終雲端壽命預測的完整係統。書中提供瞭用於評估設備剩餘使用壽命(RUL)的算法實現路徑。 質量在綫檢測與視覺引導: 探討瞭如何利用高性能邊緣計算單元(如配備NPU/GPU的工控機)承載高分辨率機器視覺模型。重點在於如何在毫秒級延遲內完成圖像采集、目標識彆和決策反饋(如自動剔除不閤格品),並實現模型迭代後的無縫熱更新。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的實時驅動: 數字孿生不再是靜態模型。本書闡述瞭如何利用IIoT采集的實時工況數據,驅動高保真度數字孿生模型進行仿真和驗證。我們提供瞭基於時間序列數據的狀態同步算法,確保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實時對齊。 生産排程優化與柔性製造: 介紹瞭如何利用邊緣計算單元快速響應生産訂單的變化,動態調整生産節拍和物料流轉策略,從而支撐高度柔性的定製化生産需求。 麵嚮未來的展望: 最後,本書展望瞭AI大模型(如生成式AI)在工業知識管理和故障診斷輔助決策中的潛在應用,並探討瞭自主工業係統(Autonomous Systems)的發展方嚮。 本書特點: 實戰導嚮: 包含大量係統架構圖、數據流示意圖和關鍵配置代碼片段,直接服務於工程師的落地需求。 技術前沿: 緊密結閤最新的工業通信標準、TSN、5G專網以及輕量級AI部署技術。 跨域整閤: 深入分析瞭OT(運營技術)與IT(信息技術)在智能製造融閤中的技術壁壘與解決方案。 《智能製造時代:工業物聯網與邊緣計算的深度融閤實踐》是助力製造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提質”目標,迎接下一代工業革命挑戰的必備參考書。它不僅是技術的教科書,更是構建未來智能工廠藍圖的實踐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