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

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9839
版次:1
商品编码:1068417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详尽介绍了近年长安故城内出土的一批北周佛教造像的形制和特征,同时汇集了西安地区历年来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资料,并对北周造像的题材与样式,北周造像与周边北齐、南朝、西方诸国造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北周造像风格形成的缘由。书中配有大量线图和图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对从事历史学、考古学、佛教史、艺术史、美术史、雕塑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科技史等学科的研究者以及大专院校学生、佛教艺术爱好者等均有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 出土状况
二 整理情况与编号
三 分类方法
第二章 佛像
第一节 立佛像
一 圆领通肩袈裟立佛像
二 双领下垂袈裟立佛像
三 其他
第二节 坐佛像
第三章 菩萨像
第四章 其他
一 狮子
二 题记
第五章 结语
一 造像制作工艺
二 造像时代
三 造像题材与样式
四 造像源流
附录
附录一 西安出土的北周石刻佛教造像
附录二 佛教造像石材鉴定报告
附录三 北周石刻佛教造像彩绘分析与研究
附录四 国外所藏中国北周佛教石造像——松原三郎的《中国佛教雕刻史论》介绍
后记
英文提要
日文提要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专家林干所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评分

北魏分裂

评分

西川

评分

评分

三、东胡早期的活动范围及东胡族系

评分

北周的国号为“周”,是以宇文觉的爵号命名的。宇文觉称帝后,便以“周”作为国号,“周”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周”,是因为地处北方之故,“北周”称呼具有专指性,以区别其他建号为“周”的政权。[2] 同时北周还有“后周”[3] 和“宇文周”[4] 的称呼。

评分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根据各族的语言和活动地区,及根据各族的风俗习惯,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系统(族系):一是匈奴系统;二是突厥系统;三是东胡系统。这是指狭义的北方民族,即指主要活动在大漠南北(清初以来称为内外蒙古的草原地带)的各族而言;若从广义,还应包括活动在今东北三省的肃慎系统和活动在今新疆的西域各族。 

评分

 刘汉民,1962年11月生于山东青岛,分别于1983年、1988年、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南开大学。2001-2003年在天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6届特约研究员兼体制改革组召集人。2007年受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教授担保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作为期18个月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与企业制度、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比较制度分析等。曾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被转载、引用数百次,参与撰写的《公司治理》一书获第11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和天津市优秀社科著作特等奖。

评分

  本书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专家林干所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