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加工

电化学加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凤国编 著
图书标签:
  • 电化学加工
  • 电加工
  • 制造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
  • 表面工程
  • 精密制造
  • 先进制造技术
  • 加工技术
  • 金属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5632
商品编码:1068966442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曹凤国 编 著作 定  价:68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页  数:29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175632 绪 论
0.1 电化学加工的主要研究内容 1
0.1.1 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加工 1
0.1.2 电镀加工和电铸加工 2
0.1.3 电化学表面处理和电化学抛光 2
0.1.4 电化学复合加工及微细电化学加工 2
0.2 电化学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0.2.1 电解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0.2.2 电镀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
0.2.3 电铸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7

第1篇  电化学加工基本理论
第1章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
1.1 导体 12
1.2 电极反应 12
1.3 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 13
1.4 电解质溶液导电机理 13
1.5 法拉第定律 14
1.6 电导与电导率 16
1.7 离子迁移及电迁移 17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近些年电化学加工涌现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为向读者展示现代电化学加工发展状况及优选技术,特编写本书。
本书以电化学去除(电解加工,电解磨削加工)、沉积(电镀、电铸)、表面加工(电化学抛光、表面处理)、复合加工(与电火花、激光、超声、机械等复合)和微细加工为主线,系统讲解各种电化学加工方法的原理、彼此异同和适用场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化学加工的科研、生产人员及高、中级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光影炼金术:颜料与色彩的科学奥秘》 这本书并非关于电化学的奇妙应用,而是深入探索人类历史上与艺术、工艺、乃至科学发展紧密相连的“颜料”与“色彩”的奥秘。它将带您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从古老的矿物提炼,到现代化学合成,揭示那些赋予世界斑斓色彩的物质是如何被发现、创造和应用的。 第一章:古老的色彩遗产——来自大地的馈赠 我们将追溯人类最早使用颜料的痕迹,从洞穴壁画中的赭石、炭黑,到古埃及艳丽的蓝色和绿色。这一章将详细介绍古代文明如何利用天然矿物,如辰砂(朱砂)、孔雀石、黄铜矿等,通过简单的研磨、混合和加热工艺,制备出用于绘画、染色和装饰的颜料。我们将探讨这些天然颜料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例如,青金石如何被视为珍贵的蓝色颜料,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贸易路线和提炼技术;植物染料如靛蓝、茜红,它们的提取和固色原理,以及如何为古老的纺织品带来持久的生命力。 第二章:炼金术士的色彩魔法——颜料制造的早期突破 进入中世纪,颜料的制造逐渐走向精细化,并与当时的炼金术思潮相结合。本章将聚焦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颜料,如中国的“中国白”(铅白)和“群青”(源自青金石的钴蓝)。我们将深入探讨铅白的制备过程,虽然它具有优异的遮盖力,但其毒性也预示着未来颜料发展需要考虑的安全性问题。而珍贵的群青,其昂贵的价格一度使其成为贵族的专属,我们将解析其色彩的独特性以及当时的贸易与复制尝试。此外,我们还将触及一些早期合成颜料的尝试,虽然产量有限,但它们为后来的化学颜料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工业革命的色彩浪潮——化学合成时代的黎明 随着19世纪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颜料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章将重点介绍化学合成颜料的兴起,例如镉黄、钴蓝、钴绿等。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合成颜料的化学原理,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精密的化学反应,在实验室和工厂中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更多色彩选择,也使得颜料的价格大幅下降,从而使色彩艺术得以普及。同时,我们也将探讨一些早期合成颜料的性能提升,如耐候性、光稳定性等,以及它们对绘画技法和材料的影响。 第四章:现代色彩的精雕细琢——功能性与环保的追求 进入20世纪至今,颜料的发展进入了更加精细化和功能化的阶段。本章将聚焦现代颜料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首先是高性能颜料,如有机颜料(如酞菁蓝、颜料红)的广泛应用,它们以鲜艳的色彩、优异的着色力和良好的分散性,在涂料、油墨、塑料等领域大放异彩。其次是功能性颜料,例如防锈颜料、荧光颜料、珠光颜料、以及用于电子器件的导电颜料等,这些颜料赋予了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和特殊功能。最后,我们将重点关注环保与可持续性的挑战,探讨如何开发更安全、对环境影响更小的颜料,如无毒颜料、生物基颜料等,以及这些趋势对未来颜料产业的影响。 第五章:色彩的语言——感知、心理与艺术应用 颜料与色彩不仅仅是物质,更是人类感知和情感的载体。本章将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探讨色彩的感知原理,如色彩的混合(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色彩的对比、以及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我们将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意,以及它们如何在广告、设计、室内装饰等领域被巧妙运用,以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同时,我们也会回顾大师们的色彩运用之道,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再到现代抽象艺术,解析他们如何通过对色彩的精准把握,创造出不朽的艺术杰作。 附录: 常见颜料的化学名称与CAS号 颜料的性能指标解读(如耐候性、遮盖力、着色力等) 色彩理论基础概述 《光影炼金术》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色彩、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的读物。它将带领您一同探索那些隐藏在五彩斑斓背后的科学与艺术,理解色彩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对颜料的理解,更好地认识和塑造我们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把我从一个对电化学加工知之甚少的菜鸟,硬生生地推到了一个足以侃侃而谈的水平。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确实有些打怵,毕竟“电化学”这个词本身就自带一种高深莫测的光环,而“加工”又似乎与我平时接触的机械加工离得很远。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严谨而又生动的笔触所吸引。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电化学原理讲起,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易于理解的图示,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讲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时,作者并没有枯燥地罗列离子浓度和迁移率,而是将其比作繁忙的城市街道,离子就像来来往往的车辆,它们的数量和移动速度直接影响了“交通流量”,也就是电流的大小。这种引入方式,让我立刻就能抓住核心,而不是被一堆术语压垮。

评分

对于我这种对技术细节有一定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详实程度简直是达到了我的预期。它不仅讲解了宏观的加工原理,还深入到了微观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并且对相关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解释。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不仅有各种“工具”(加工方法和技术),还有关于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的详细说明书,以及这些工具背后的设计原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表面改性”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电化学方法来改善材料的表面硬度、耐腐蚀性、甚至赋予材料特殊的电学或光学性能。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一点,是它对电化学加工安全性和环保性的关注。在很多工业技术领域,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些方面,或者将其视为次要的考量。然而,作者在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电化学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电解液的腐蚀性、易燃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他还积极倡导绿色电化学加工技术,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回收利用电解液、减少废弃物产生等方式,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让我认识到,一项优秀的技术,不仅要在性能上有所突破,更要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承担起社会责任。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加工原理和技术时,都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和工程考量。例如,在讨论电解液的选择时,他会详细分析电解液的导电性、稳定性、对材料的溶解能力、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维度。他还会介绍各种常用电解液的优缺点,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最佳选择。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仅是记住了一个操作步骤,而是真正理解了这项技术是如何运作的,从而能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这本书,总觉得电化学加工听起来就有些“化学反应”的不可控性,担心实际操作起来会非常复杂,或者精度难以保证。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提升加工精度和效率。他不仅详细分析了电流密度、电压、电解液流速、温度等因素对加工结果的影响,还引入了先进的控制理论和仿真技术,来预测和优化加工过程。书中给出的各种图表和数据,都充满了科学性和说服力,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密的设备,电化学加工完全可以达到纳米级别的加工精度。尤其是关于“表面质量控制”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表面粗糙度、去除氧化膜、甚至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这对于很多对产品表面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在于它对电化学加工的实际应用场景的描绘。作者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这些理论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工业难题的工具,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他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从航空航天领域对复杂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加工,到微电子行业中电路板的精密蚀刻,再到医疗器械的制造,都详细阐述了电化学加工的独特优势和适用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选择性腐蚀”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生动的实验数据和精美的三维建模图,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电极材料、电解液成分、电流密度和加工时间,实现对材料特定区域的精准移除,而对其他区域则几乎没有影响。这对于制造那些结构复杂、材料硬度高、传统加工方法难以触及的零部件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的技术。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我原以为它只会停留在基本原理的介绍,没想到在后续的章节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电化学加工在不同材料上的应用,比如金属、合金、陶瓷甚至一些复合材料。书中对不同材料在电化学加工过程中的行为差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加工策略和注意事项。例如,在处理不同金属合金时,由于其电化学势和腐蚀倾向的差异,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电解液配方和加工参数。作者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数据和失效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避免常见的加工缺陷,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工艺路线。这对于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参考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失流畅性和可读性。作者善于运用各种比喻和类比,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即使是那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也能在他的讲解下,逐渐理解其内在逻辑。而且,他叙述的方式非常有条理,逻辑清晰,使得读者很容易跟随他的思路进行学习。在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电化学加工这项技术的热情和深刻理解,他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分享他对这项技术的洞察和思考。这本书让我对电化学加工的认识,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了一个清晰、具体、充满活力的技术领域。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完整,几乎涵盖了电化学加工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电化学原理、到各种具体的加工技术,再到先进的控制方法和应用案例,内容几乎没有遗漏。而且,作者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都会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的建议,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引。我尤其觉得,书中关于“电化学传感”与“电化学加工”的交叉应用的部分,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作者阐述了如何利用电化学传感技术来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工艺,从而实现更精确和高效的加工。

评分

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电化学加工背景的读者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内容编排堪称典范。作者并没有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地抛出来,而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他首先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概念和技术,最后才将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问题。我特别喜欢他解释“电化学电池”原理的那部分,通过类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驱动加工过程的根本动力。而且,书中穿插了许多历史发展的脉络,回顾了电化学加工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这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也更能理解其背后的科学逻辑和工程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