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高效减水剂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1.1.2 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1.1.3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速率的影响
1.1.4 高效减水剂对水化产物形貌的影响
1.2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效减水剂的结构特征及表征方法
2.1 化学组成
2.2 化学官能团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2.2.1 红外光谱方法
2.2.2 紫外吸收光谱法
2.2.3 核磁共振波谱方法
2.3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测定
2.3.1 GPC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
2.3.2 凝胶色谱与小角激光散射联用
2.4 聚合物离子价的估计
2.5 聚合物结构与形状的特征
2.5.1 静态柔顺性和动态柔顺性
2.5.2 分子结构对链柔顺性的影响
2.6 表面张力的测定
2.6.1 毛细管上升法
2.6.2 威廉米吊片法
2.7 分散效率的评估
2.7.1 吸附量测定
2.7.2 Zeta电位测定
2.8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2.8.1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2.8.2 阻抗谱
2.8.3 光学显微镜
2.8.4 环境扫描电镜
参考文献
第3章 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制备
3.1 萘系减水剂制备用原材料
3.1.1 工业萘
3.1.2 工业浓硫酸
3.1.3 工业甲醛
3.1.4 工业用氢氧化钠
3.2 萘系减水剂合成工艺及原理
3.2.1 磺化反应
3.2.2 水解反应
3.2.3 缩合反应
3.2.4 中和反应
3.3 合成工艺及其参数控制
3.3.1 工艺流程
3.3.2 磺化反应参数控制
3.3.3 水解反应参数控制
3.3.4 缩合反应参数控制
3.4 中和及硫酸钠的清除
3.5 甲基萘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3.5.1 磺化反应
3.5.2 缩合反应
3.6 建��1减水剂的制备
3.7 蒽系及古马隆系
3.8 萘系减水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3.9 萘系减水剂合成过程各阶段的物料平衡
3.9.1 磺化阶段的物料平衡
3.9.2 水解反应阶段的物料平衡
3.9.3 缩合反应阶段的物料平衡
3.10 萘系减水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0.1 原材料质量波动大
3.10.2 缺乏对生产过程中一些重要参数的控制及检测
3.10.3 原材料的挥发导致产品性能下降
3.11 萘系减水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3.11.1 坍落度保持性能的改进
3.11.2 高聚合度的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的合成
3.11.3 减少甲醛含量和硫酸钠含量的改进
3.11.4 磺化剂的改进
3.12 萘系减水剂的生产环保与安全
参考文献
第4章 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
4.1 原材料及其要求
4.1.1 三聚氰胺
4.1.2 磺化剂
4.1.3 甲醛
4.2 合成工艺与原理
4.2.1 合成反应原理
4.2.2 合成工艺及其参数控制
4.3 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改性
4.3.1 低成本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
4.3.2 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改性研究进展
4.3.3 合成工艺的改进
4.4 合成过程检测控制方法
4.4.1 残余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4.4.2 磺化率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
5.1 原材料及其要求
5.1.1 对氨基苯磺酸钠
5.1.2 苯酚
5.1.3 改性单体
5.2 合成原理与工艺
5.2.1 苯酚与甲醛的加成反应(苯酚羟甲基化反应)
5.2.2 对氨基苯磺酸钠与甲醛的加成反应
5.2.3 缩聚反应
5.2.4 碱性重排反应
5.3 合成工艺及其参数控制
5.3.1 酸性合成路线
5.3.2 碱性合成路线
5.3.3 合成工艺参数的控制
5.4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改性研究
5.4.1 降低成本的改进
5.4.2 泌水改性
5.4.3 与黏度调节剂复合
5.4.4 水杨酸代替苯酚改性
5.4.5 复合改性
5.5 环保与安全
5.6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性能
5.6.1 表面张力与起泡性
5.6.2 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量
5.6.3 增强效果
5.6.4 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6章 脂肪族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第7章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
第8章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
第10章 掺加减水剂的水泥悬浮体系的动电性质
第11章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水化和新拌浆体结构的影响
第12章 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互作用机理
第13章 掺高效减水剂的新拌水泥混凝土性能
第14章 掺加高效减水剂的硬化混凝土性能
第15章 高效减水剂与其他外加剂的复配
第16章 高效减水剂的作用评价与选择
第17章 高效减水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创新应用
第18章 高效减水剂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工程师,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利用这些化学助剂来稳定和提升最终产品的耐久性。这本书在阐述减水剂如何改善水灰比、降低孔隙率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这直接关系到抗渗性和抗冻融性能的提升。书中用清晰的微观结构图展示了减水剂引入后,浆体内部的密实程度变化,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然而,我发现书中对“长期性能衰减”的关注点不够集中。减水剂本身在混凝土硬化后的残留物或分解产物,是否会对钢筋的锈蚀电化学环境产生潜在影响?书中对此的探讨比较简略,更多着墨于初期强度和工作性。对于超长寿命结构设计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希望作者能在后续修订中,加入关于外加剂在生命周期内稳定性评估的专门章节,这样这本书的价值链就会更加完整,能够覆盖从配制到长期服役的全过程。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高效”二字去的,希望能找到一些突破性的应用案例,尤其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表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是毋庸置疑的,它详尽地列举了国内外几十种主流高效减水剂的性能指标对比,数据详实得让人印象深刻。但从一个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我稍微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关于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复杂情况,比如骨料敏感性、外加剂复配的交叉影响,以及大规模搅拌站连续生产的控制策略,讨论的篇幅相对不足。例如,当使用某些高性能减水剂时,混凝土易出现“假凝”现象,书中虽然提到了原因,但给出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更偏向于实验室修正,缺乏一线操作员能立即采纳的快速调整指南。我更期待看到更多图文并茂的现场“疑难杂症”分析报告,而不是纯粹的机理推导。或许是作者的侧重方向不同,但这让这本书的实用性稍微偏向了研发阶段而非施工阶段。
评分这本《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书名确实挺有吸引力的,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专业领域的技术专著。我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被它严谨的排版和大量的图表吸引住了。虽然我个人的研究方向并不完全集中在减水剂的化学组成上,但我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提升非常关注。书中对不同类型减水剂(比如萘系、磺化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以及现在更前沿的聚羧酸醚类)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分子层面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讲起,逻辑非常清晰。特别是关于减水剂在不同水泥矿物颗粒表面吸附动力学的讨论,深度足够让人称赞。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开篇的化学术语可能略显晦涩,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才能完全消化。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早强和缓凝效应”平衡控制的章节,作者提出的优化配比模型很有参考价值,对于我们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坍落度保持难题,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偏向学术研究和高级应用的技术宝典,内容扎实,但阅读门槛不低。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非常严谨,从基础理论到材料合成,再到性能评价和应用实例,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不同减水剂的经济性分析部分。他们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价格对比上,而是结合了提升的混凝土性能和节约的水泥用量,进行了一个综合的成本效益评估,这对于项目决策者来说极具实用价值。但如果能加入一个更详细的“故障诊断手册”式的附录,那这本书的价值会飙升。比如,当发现外加剂加入后,混凝土凝结时间出现异常波动时,读者可以快速查阅可能是由于减水剂本身杂质、水泥碱度变化、还是水温波动导致的可能性分析和初步排查步骤。目前书中的应用实例虽然专业,但更偏向于“成功案例”的展示,而非“问题解决”的指导。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参考书,适合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案头备用,但对于现场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现场指导资料来互补。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质量非常高,排版简洁大气,公式推导和化学结构图清晰可辨,这对于一本技术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行业规范的引用非常及时和准确,这使得书中的许多结论都有了可靠的法律和标准支撑。特别是关于不同标准体系下,对同一款减水剂性能指标的差异化解读,这一点非常具有启发性,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测试结果会出现偏差。不过,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书中对减水剂的“绿色化”和“可持续性”发展趋势的探讨略显保守。当前行业越来越重视生物基材料和低碳排放技术的应用,这本书虽然提到了聚羧酸醚的进步,但在探讨如何用可再生资源来合成高效减水剂单体或聚合物的创新研究方面,信息更新稍显滞后。对于一本紧跟时代前沿的专业著作而言,增加对未来研发方向的展望,会更有助于引导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
评分大师级人物写的,外加剂方面的专家
评分很不错的,下次有需要再来买
评分必填,长度在4-20个字之间
评分记得小时候,老爸在教育我们兄妹几人要好好读书时,常常说的那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并非老爸的杜撰,而是借用古人所言。不管怎样,这句话当时对我们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在我们那幼小的心灵里,从此便播下了读书的种子,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读书看作是一件很高尚、很美好的事情,再后来便觉得读书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
评分时值今日,那句古训似乎已经过时,早已被时代所淘汰了。在今天如果再有人在众人面前提及那句古训时,一定会引来人们的讥笑或者非议。读书这一行固然很好,但你也不能说其它的各行各业就都是“下品”呀,是不是?正如孔夫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应当不断更新。我想,站在今天的角度上,这句话是不是可以改为:“万般皆上品,还有读书高”呢?因为我们只要努力去做,每一个行业一定都会很不错的,都能成为“上品”。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吗?当然,读书也还依然是很高尚、很美好的事情。
评分到货也很快,喜欢。。。
评分已经开始看了,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We are seeking abstracts from industry experts, educators, manufacturers and end users who can share their scientific finding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coatings formulations. Abstracts that focus on truly new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ata are preferred.
评分Call for Speakers Deadline is this Frida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