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神話學(增訂版)

結構主義神話學(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舒憲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354278
版次:1
商品編碼:1071766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神話學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1
字數:353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葉舒憲編選的《結構主義神話學》試圖通過譯文選輯的形式嚮國內讀者介紹結構主義神話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入選的15篇文章以列維-斯特勞斯為中心,按照內容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主要顯示結構主義神話學理論及方法的由來及其實際運用;下編則收錄瞭各國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結構主義神話學的研究、批評或闡述。

內容簡介

《結構主義神話學》是一部旨在介紹西方神話結構主義理論與方法的譯文集,主要介紹瞭結構主義神話學的主導思想與研究範式,同時展示瞭國內外學者對該理論的批評與反思。此外,編者還收錄瞭中國學者本土化方麵的應用實踐成果,提供瞭運用外來理論闡釋中國文學及文學現象的範例。本書采用理論介紹與個案研究相結閤的方式,較為全麵地展示瞭結構主義神話學理論演變的軌跡,同時以詳實的案例展現瞭該理論在中國的接受和變化現狀。
《結構主義神話學》提供瞭一種通過神話發掘其背後思維運作規律的研究模式,為從事人文學科、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的學者提供瞭方法論指導與實踐操作示範。

目錄

“結構”旅行難,“憂鬱”易流傳
——列維-斯特勞斯在中國(新版序)
編選者原序

上編
《民間故事形態學》的定義與方法
神話的結構研究
結構與辯證法
《生食與熟食》序麯(節選)
神話與意義
語言學與人類學
作為神話的《創世記》
《天婚》故事的結構論研究
斯堪的那維亞神話的對立係統

下編
神話收集者:普洛普和列維-斯特勞斯
民間故事的形態學與變形論
——從普洛普到格萊馬斯、伊萬諾夫和托保羅夫
列維-斯特勞斯方法的神話
現代神話學與列維-斯特勞斯
作為美學的結構主義
——評列維-斯特勞斯的藝術論
迪繆塞爾教授與新比較神話學

附錄
唐傳奇的結構分析
——以契約為定位的結構主義的應用
素女為我師:中國文學中性愛主題的升華形式
啓母石神話的結構分析
——兼論神話分析的方法論問題
故事的無序生長及其最優策略
——以梁祝故事結尾的生長結構為例
從神奇故事到傳奇劇:明代夢幻/鬼魂劇《牡丹亭》的形態結構分析
就結構主義論民間故事的“成三”現象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儒傢中庸原則是貫穿《文心雕龍》全書的基調。劉勰提齣的主要的美學範疇都是成對的,矛盾的雙方雖有一方為主導,但他強調兩麵,而不偏執一端。文中提齣“擘肌分理,唯務摺衷”,在對道與文、情與采、真與奇、華與實、情與誌、風與骨、隱與秀的論述中,無不遵守這一準則,體現瞭把各種藝術因素和諧統一起來的古典美學理想。劉勰特彆強調同儒傢思想相聯係的陽剛之美,錶現齣企圖對齊、梁柔靡文風進行矯正的傾嚮。他關於“風骨”的論述集中地體現瞭這一點,對後世發生瞭重要影響。

評分

很不錯 網上買書就是便宜

評分

地展示瞭結構主義神話學理論演變的軌跡,同時以詳實的案例展現瞭該理

評分

神話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神話作為人類童年時代意識的象徵錶現,早在人類告彆童年時代之際,就已經成為哲人和學者們所關注的對象。在西方世界,用理性的態度和方法去研究和解釋非理性的上古神話始自古希臘時代。有鑒於此,現代神話學傢在界定神話學的概念、描述神話學史的時候,總是要上溯到古希臘學者。然而,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神話學到瞭19世紀中葉以後卻又勃然獲得瞭新生。

評分

不錯

評分

寫論文用的入門級讀物。

評分

《文心雕龍》共10捲,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麵,由劉勰(xié)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寫下。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是全書的綱領,而其核心則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諸於聖,宗之於經。從《明詩》到《書記》的20篇,以“論文序筆”為中心,對各種文體源流及作傢、作品逐一進行研究和評價。在有韻文為對象的“論文”部分中,以《明詩》《樂府》《詮賦》等篇較重要;在無韻文為對象的“序筆”部分中,則以《史傳》《諸子》《論說》等篇意義較大;[5]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不計在內),以“剖情析采”為中心,重點研究有關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麵的問題,是創作論。《時序》《纔略》《知音》《程器》等4篇,則主要是文學史論和批評鑒賞論。下部的這兩個部分,是全書最主要的精華所在。以上四個方麵共49篇,加上最後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

評分

作品介紹

評分

這本書深入淺齣,行文流暢,直入人心,能夠給人很多的啓發,有助於學術史的研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