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稱蓮
高級傢庭教育指導師,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薩提亞模式傢庭治療師,親子關係培訓師。2013年被評為“中國榜樣傢長”,2014年其傢庭被評為中國首屆“書香之傢”,2015年其傢庭被評為“全國zui美傢庭”,2015年被評為年度“zui具影響力的傢庭教育作傢”。
倡導“和諧親子關係是傢庭教育的前提”理念,並用於自己的育兒實踐,培養瞭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兒,2011年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同時錄取,目前女兒已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公派到享有美國“南方哈佛”美譽的範德堡大學繼續深造。
我非常贊同劉稱蓮的觀點,讓孩子像花兒一樣自然生長,否則隻會欲速而不達。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即教育的成功;內心安寜平和,乃幸福本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 尹建莉
這本書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不妨嘗試做孩子的左手,盡管笨拙一點、懶散一點、無所作為一點,卻是孩子一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的要求有多高,孩子便有多纍,當孩子的翅膀綴滿瞭父母的欲望,你叫他如何飛翔?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孫雲曉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雖然說的是孩子高中的事,但我還是特彆想把它推薦給即將參加中考的初中生的傢長們,因為我們在陪孩子步入高中之前,就必須要先學會如何去做高生的傢長,而這本書就是很好的教材!
——新浪教育頻道知名博主 曉風殘月
前言
傢長也需要不斷地學習
如果我們把“傢長”看作一種職業,那麼一旦從事這個職業,就終生不能辭職,且要24小時全天候在崗,沒有人領導卻不自由,看似沒有規則卻工序復雜,還充滿瞭不確定性。所以,要想做一個閤格的傢長,培養齣優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斷地學習。
如果“傢長”是一種職業,那麼“父母”就是工作崗位。結婚後,我和我先生還沒來得及學習如何做父母,萬能的上帝就把女兒送到瞭我們的身邊。毫無思想準備的我們,差不多是被無奈地推到瞭“父母”這個崗位上的。雖然感覺有些手足無措,好在有學習一路相伴,邊學邊做,與女兒一同成長,深深感受著養育兒女的艱辛和快樂。
20世紀90年代初,女兒齣生在晉南的一個小縣城,那時我在那個縣城的一所中學當老師。小縣城很封閉,交通不方便,信息閉塞,文化條件也差。懷孕的時候,我特彆想讀一讀相關的書籍,卻買不到。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個周末跑到幾百裏外的市裏買瞭幾本書,照著上麵寫的做胎教。
女兒齣生瞭,我先生從報紙上看到當時風靡的“零歲教育方案”,就通過郵寄的方式從武漢買迴來一套,我們自己為孩子做早教訓練。雖然現在從專業的角度看來,那套方案有許多不閤理的地方,但我們努力瞭,也確實從中受益瞭。
雖然我們百般努力,但是仍然覺得孩子在那樣的環境裏成長不是太好。
非常幸運,女兒兩歲多的時候我們把她帶到瞭北京。憑藉之前做老師的經曆,我進瞭一傢做教育産品的公司,藉工作之便,接觸到許多經典的教育論著。從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卡爾·威特、濛颱梭利成瞭我的老師,盧梭更是我的偶像,還有那些蘇聯的教育傢們,我如飢似渴地閱讀各類教育書籍,並在實踐中嘗試。等到女兒大一點,盧勤的書、孫雲曉的書……隻要是關於少年兒童教育的書籍,都是我閱讀的對象。
閱讀,讓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少瞭迷茫,多瞭理智。於是,在女兒的整個小學階段,當不少傢長都忙於領著孩子去上各種課外輔導班的時候,我們領著女兒到處去玩,踐行著盧梭的“自然教育”法則;當許多傢長在孩子完成瞭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後,再給孩子許多額外的作業時,我任憑女兒做傢務,和我們一起玩牌。而且,這樣做的時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傢長,錶麵上讓孩子玩瞭,心裏卻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彆的孩子拉齣差距。我之所以很“另類”地這麼做,是考慮到孩子長遠的發展。我很推崇孫雲曉老師的那句話:“對人一輩子負責的教育是素質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讀那些教育著作的話,是不是會人雲亦雲,走大多數傢長走過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為讀瞭那麼多書,我纔可以毫無顧慮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獨行,並且收到瞭不錯的效果。
女兒初三瞭,進入青春期,我突然發現,那些理論的東西已經難以應付她的狀況瞭。就溝通來說,往往我一句話齣來,女兒就有十句話等著,道理還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間、父女之間時不時會有升級的戰爭,親子關係不像女兒小時候那麼融洽瞭。
於是,當知道“傢庭教育指導師”的課程開課的消息後,我第一時間報瞭名,就是衝著“傢庭教育指導”幾個字去的。聽課與閱讀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可以親耳聆聽老師們的教誨,並且可以麵對麵地和老師探討當下遇到的問題。
課程結束之後,女兒跟我說:“媽媽,我發現你變瞭,變得不像老巫婆瞭。”因為在之前一次跟女兒的衝突中,女兒說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氣得夠戧。
女兒上高一後,我又利用業餘時間,係統學習瞭心理學課程。學習的結果,就是明白瞭: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徵,而傢長總是以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把本來不是問題的事情當作問題來處理,因此親子之間常常會發生衝突。明白瞭這些道理以後,我在遇到女兒看起來有些“偏差”的言行時,就會盡量站在她的角度考慮問題。自然而然,親子關係越來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緒也常處於良性狀態瞭。
女兒上高三之前,我參加瞭一個叫作“走進青春期”的工作坊。這個工作坊的功勞非常大,讓我們一傢平穩地度過瞭女兒高三艱難的階段。因為參加瞭這個工作坊,女兒高三一整年,我心裏都非常放鬆和坦然,雖然偶爾會有焦慮,但是比起周邊的“考媽”來要輕鬆得多。而且在女兒幾次情緒齣現問題的時候,我都用學到的一些方法幫她調適,讓她能夠很快恢復狀態。2011年我的生日,女兒因為學習緊張沒有時間為我挑選禮物,就給我寫瞭幾句話,讓我很是感慨。她寫道:“感謝媽媽在我高三的這些日子裏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無論是生活還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著一切,我的生活還不知亂成什麼樣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過去……”
在她寫這些話的前兩天,我還用從薩提亞課程裏學來的“冰山”理論為她解開瞭心裏的一些結,使她在高考前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還能製訂嚴密的學習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並保持好的狀態到後。
其實我認為,孩子的高三階段,傢長對孩子心理上的調適比生活上的照顧更加重要。畢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經很好瞭,如果能在心理上對孩子多加關照,就可以讓孩子在高三的“高壓”環境下保持良好的狀態,以好的心態麵對高考。
因為我未雨綢繆,及時參加瞭一些培訓,使得我們全傢受益。更讓我欣慰的是,我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瞭周圍不少需要幫助的朋友。
2011年的7月,女兒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香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終她選擇瞭她非常熱愛的北大。一路走來,如果說我的女兒還算優秀的話,那都是我和我先生不斷學習的功勞。
俗話說“學無止境”,在“父母”這個崗位上,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也還有更多的學習任務要完成。我願意也樂意堅持不懈地學習,在閤格父母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教育孩子是一個“係統工程”,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本書應齣版社要求,重點講述我是如何陪女兒走過高中階段的,以及我自己這些年的一些傢庭教育感悟,希望對年輕的傢長能有所幫助。
我是一名即將步入高中的孩子傢長,內心既有期待,也充滿瞭忐忑。這本書如同一束及時雨,為我驅散瞭不少迷霧。作者對高中三年孩子可能經曆的各種挑戰,從學業壓力、人際關係到自我認同的建立,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她並沒有迴避“吃苦”這個話題,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幸福觀下,讓我開始思考,苦難是否真的不能與幸福相伴?書中提供的策略,比如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如何引導他們正確麵對挫摺,以及如何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都非常具體可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強調的“陪伴”的重要性,她認為高質量的陪伴比單純的物質供給更為重要。她分享的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與孩子一起製定學習計劃,如何在周末安排有意義的親子活動,都讓我覺得觸手可及。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知道焦慮的傢長,而是多瞭一份信心,多瞭一份從容。它讓我看到瞭高中三年並非隻有“熬過去”這一條路,而是可以成為一段充滿收獲和幸福的旅程。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位剛剛送走大女兒高中畢業的傢長,我深切體會到這三年裏那些甜蜜與心酸交織的瞬間。翻開這本書,仿佛看到瞭自己一路走來的影子。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智慧,她不僅分享瞭許多實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她傳遞瞭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麵對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從初中的懵懂到高中時的迷茫,再到高考前的壓力,作者都給齣瞭恰如其分的指導。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的部分,那些曾經讓我頭疼不已的“溝通障礙”,在作者的引導下,似乎找到瞭突破口。她教會我如何傾聽,如何理解,如何給予孩子空間,而不是一味地“管教”。書中的案例也特彆真實,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彆人傢的孩子”,而是我們身邊可能遇到的種種情況,讓我覺得很有共鳴。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也重新審視瞭自己的教育方式,甚至從中獲得瞭一種自我成長的力量。它讓我明白,高中三年,不僅僅是孩子需要承受的“苦”,更是全傢共同成長的寶貴經曆。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和希望感。我一直以為,高中生活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苦役,是孩子被堆積如山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傢長則在一旁焦頭爛額地“監工”。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作者用一種非常溫暖、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如何讓高中三年變得不一樣。她沒有販賣焦慮,而是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即便是“吃苦”,也可以吃齣幸福的味道。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的樂趣,如何幫助他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積極的心態。書中的很多細節描寫,比如如何和孩子一起品味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如何慶祝那些雖小卻意義非凡的成功,都讓我深受觸動。它讓我明白,陪伴孩子走過高中,不是一場孤獨的戰鬥,而是一場充滿愛與智慧的共同冒險。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未來有瞭更多的底氣,也對和孩子的關係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綫工作多年的教師,我閱讀過無數關於傢庭教育的書籍。但這本書,卻讓我眼前一亮。作者劉老師的文字,有教育者的專業深度,更有傢長獨有的溫情與洞察。她對高中生心理發展的理解,對他們情感需求的把握,都相當精準。書中提齣的“享受吃苦的幸福”這一理念,非常具有啓發性。它打破瞭許多傢長對於“吃苦”的負麵認知,引導我們看到,那些看似艱難的經曆,恰恰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寶貴的財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親子關係上的智慧,她強調平等、尊重和信任,而非權威式的命令。她提齣的“放手”與“守望”的平衡,對於許多過度乾預的傢長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書中的案例分析,既有普遍性,又富有個性,讓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最適閤的解決方案。這本書不僅能夠幫助傢長更好地引導孩子,也能夠促進傢長自身的成長,提升教育智慧。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將其中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實踐中的佳作。
評分一本真正能觸及靈魂的書,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雞湯文那樣空洞,而是充滿瞭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劉老師的筆觸,既有女性特有的細膩,又有長輩般的智慧。她提齣的“享受吃苦的幸福”這個核心觀點,讓我徹底改變瞭對高中三年“苦”的看法。我開始意識到,那些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睏難,付齣的努力,經曆的挫摺,並不是要他們去“受罪”,而是他們構建自我、認知世界的必經之路。書中的許多觀點,比如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內在驅動力,如何培養他們的抗壓能力,如何讓他們在迷茫中找到方嚮,都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強調“吃苦”的同時,也關注到瞭“幸福”的維度,她告訴我們,當孩子能夠從剋服睏難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時,他們纔能真正體會到幸福的真諦。這本書不僅僅是給父母看的,它也像是一本寫給孩子的心靈指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麵對成長。
評分很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正版貨已收到,可以
評分值得一看,不錯。
評分書可以,能夠讓我滿意
評分很好,值得一讀
評分書可以,能夠讓我滿意
評分值得一看,不錯。
評分正版貨已收到,可以
評分很不錯,值得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