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8
竺乾威,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行政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公共行政理论、比较行政等课程。在《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和美国出版的《国际公共行政》等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主编的著作有《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导论》等,专著有《官僚政治》等。
邱柏生,1950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1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思想教育接受学》、《大学生人生道德引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著作。同时从事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研究,侧重于组织文化、组织行为问题等领域。
顾丽梅,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师从竺乾威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等。出版专著:《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主编教材:《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参与了《公共行政学》、《当代中国行政制度》等MPA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在《国外社会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0篇。
复旦版MPA系列教材引入了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同时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 夏书章
复旦版MPA系列是面向实践、面向世界的探索性教材。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曹沛霖
前言
绪论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第一篇 个体行为
第一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
一、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二)影响知觉的主客观因素
二、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及其内涵
(二)知觉误差
三、个体的知觉类型与行为方式
(一)知觉分类
(二)知觉类型对行为方式的影响
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二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
一、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结构及特点
(二)个性差异的根源
二、能力与管理
(一)能力类型及个体差异
(二)能力的管理学意义
三、性格与管理
(一)性格的特征与类型
(二)性格的管理学意义
四、气质与管理
(一)气质的类型及特点
(二)气质的管理学意义
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三章 个性倾向性与行为
一、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的分类与层次
(二)动机与行为
二、态度与价值观
(一)态度概述
(二)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
(三)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三、个性差异与行为管理
(一)个性差异与人性假设
(二)个性差异管理
思考题
第二篇 团体行为
第四章 群体的一般理论
一、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二)群体维度的发展阶段
二、影响群体行为绩效的主要因素
(一)群体的规模和群体内的人际关系
(二)群体的士气与凝聚力
(三)群体的行为规范、压力与从众行为
三、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群体及其特征
(二)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思考题
第五章 团队建设
一、团队概述
(一)团队的涵义与特征
(二)团队结构与类型
(三)团队的目标、过程和作用
二、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一)团队的建设
(二)团队的领导和管理
三、团队的发展及其文化
(一)团队的生命周期
(二)团队文化
(三)走出团队的误区
思考题
第六章 群体沟通
一、群体沟通概述
(一)群体沟通的含义
(二)群体沟通的网络
二、群体沟通中的心理分析
(一)群体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
(二)个人间信息交流格调的模型
三、群体沟通的障碍及其对策
(一)群体沟通的障碍
(二)群体沟通的改善
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七章 群体冲突
一、冲突概述
(一)冲突的含义
(二)冲突的来源
二、冲突的层次与过程
(一)冲突的层次
(二)冲突的过程
三、冲突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预防和引发冲突的基本策略
(二)谈判的基本策略
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三篇 组织行为
第八章 领导
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本质
(二)领导的基础与功能
(三)领导集体
(四)领导效率
二、领导与决策
(一)决策思维
(二)群体决策
三、领导理论
(一)传统的领导模型
(二)偶然性领导模型
(三)最新的领导行为模型
思考题
第九章 激励
一、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原则及一般模式
(二)激励理论
二、激励理论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
(二)工作设计和职业生涯设计
(三)有效的奖惩体系
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十章 权力与政治
一、权力概述
(一)权力的含义
(二)权力的基础
二、权力的行使
(一)权力行使的条件
(二)权力行使的原则
(三)权力行使的技巧
三、政治
(一)权力与政治
(二)政治行为
(三)对政治行为的道德制约
思考题
第四篇 组织发展
第十一章 组织设计
一、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及其分类
(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二、组织的一般理论
(一)传统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三)系统学派组织理论和权变理论
(四)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三、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过程
(二)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思考题
案例讨论
第十二章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概述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类型
二、组织文化理论
(一)7S框架
(二)卓越企业文化论
(三)美国企业精神
(四)Z理论
三、组织文化的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塑造机制
(二)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层次
思考题
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概述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
二、组织变革的模式
(一)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
(二)组织变革的过程模式
(三)组织变革的成长模式
(四)组织变革的综合模式
三、组织变革的方法
(一)以人和文化为重点的方法
(二)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方法
(三)以结构和战略为重点的方法
思考题
案例讨论
主要参考书目
(二)知觉误差
在对自我、他人以及群体进行感知并进而形成相关知觉的过程中,由于知觉主体自身诸多主观因素的介入,致使所形成的社会知觉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误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些误差是人们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因受到某些特殊知觉规律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反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和定型效应。
(1)首因效应。首因即首次的或最先的印象,首因效应则是指最先形成的印象对人们社会知觉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日常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当某人给其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时,这一良好印象将主导人们今后的知觉,即便日后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人们也常常倾向于从好处着眼为其辩护开脱,而假使当初形成的是恶劣的第一印象,此人便往往陷入“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尴尬境地。之所以会有此表现,正是因为存在着首因效应,它表明人们在进行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当人们仅仅只获取了有关他人的少量信息时,就力图对此人的另外一些未知特征进行推理和判断,以便形成有关他人的统一印象。
(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的印象对于人们社会知觉的形成所具有的影响,它表明在形成社会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通常最为深刻。既然既存在着首因效应,又存在着近因效应,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各自在何种条件下发挥作用?在一般条件下,两种效应各自在何种条件下发挥主导作用,要取决于知觉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至于在一些具体条件下,比如:当有关同一知觉客体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首因效应将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前一个信息,并对其印象深刻,而当上述两种信息持续地被人感知时,发挥主导作用的则往往是近因效应。
……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已有的《MPA系列(公共管理硕士)系列·组织行为学》教材多偏向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论述。本书作为MPA教材,力图反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更具普适性的阐述。当然,这一努力还非常不够。
本书由我们确定框架,参与本书写作的作者分别是邱柏生(绪论)、胡位钧(第一章)、李春成(第二章)、刘彩虹(第三章)、尹钢(第四章)、王石泉(第五章)、陈红(第六章)、何俊志(第七章)、赵永红和顾丽梅(第八章)、李琳(第九章)、竺乾威(第十章)、陶国宏(第十一章)、邹珊珊(第十二章)、刘圣中(第十三章)。本书是集体合作的结果,我们对参与的各位作者表示感谢。对于本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组织行为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组织行为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还不错吧~还不错啊~~~
评分评分
评分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学习必用的书籍。
评分买的最最后一本,发货很快
评分全面更新了例子、专栏、研究成果、文献、影音资料以及章末材料等。
评分书皮两面蹭了太多灰,擦都擦不掉
组织行为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