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臧建升 著,温克刚 编
图书标签:
  • 气象灾害
  • 河北
  • 灾害防治
  • 应急管理
  • 气象学
  • 防灾减灾
  • 地方志
  • 自然灾害
  • 安全生产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44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58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尊重客观事实,求实存真,上限力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灾害,下限至2000年,全面地记述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的古今情况。力求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达到借鉴历史,总结经验,启迪后世之目的。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干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1840年前的干旱灾害
第三节 1841 1948年的干旱灾害
第四节 1949—2000年的干旱灾害
第二章 暴雨洪涝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1840年前的暴雨洪涝灾害
第三节 1841—1948年的暴雨洪涝灾害
第四节 1949 2000年的暴雨洪涝灾害
第三章 大风、沙尘暴、龙卷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1840年前的大风、沙尘暴、龙卷风灾害
第三节 1841 1948年的大风、沙尘暴、龙卷风灾害
第四节 1949—2000年的大风、沙尘暴、龙卷风灾害
第四章 冰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1840年前的大风、沙尘暴、龙卷风灾害
第三节 1841—1948年的大风、沙尘暴、龙卷风灾害
第四节 1949 2000年的大风、沙尘暴、龙卷风灾害
第五章 高温、干热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1948年前的高温、干热风灾害
第三节 1949—2000年的高温、干热风灾害
第六章 寒潮、霜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1948年前的寒潮、霜冻灾害
第三节 1949 2000年的寒潮、霜冻灾害
第七章 雾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历年雾灾
第八章 雷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历年雷电灾害
第九章 风暴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1948年前的风暴潮灾害-
第三节 1949—2000年的风暴潮灾害
第十章 泥石流、滑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历年泥石流、滑坡灾害
附录一 河北省民国时期部分年份灾情统计表
附录二 有关河北建置、地名沿革资料
附录三 河北省部分县市新旧地名对照表
后记

前言/序言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内容详述及相关气象学著作对比 本书概述: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是一部系统、详尽地记录和研究河北省境内发生过的各类气象灾害历史、特征、影响及防御策略的专著。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翔实的史料为基础,旨在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气象、防灾减灾、国土资源、水利、农业、规划等部门提供权威性的参考依据。 本书的撰写遵循了国家级气象灾害志的编纂标准,结构清晰,内容涵盖面广,力求全面反映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 核心内容构成(不包含于本书范围的详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的精确内容定位,我们需明确其研究范围仅限于河北省域内的气象灾害。因此,以下介绍将侧重于其他相关气象学著作或地理区域志中可能包含,但不会出现在“河北卷”中的具体内容: --- 一、 跨区域或全国性综合气象灾害研究 (此部分内容不属于《河北卷》的研究范畴,但可能出现在其他国家级或省级大典中)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聚焦于地方性、区域性的灾害个体案例和统计,而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宏观气候背景和跨区域灾害链条的系统性论述,则属于国家级大典或气候变化研究报告的范畴。 1. 全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对比分析: 本书不会详细列出或对比1998年长江洪水、2008年西南雪灾、2010年南方大范围干旱等非河北区域发生的特大气象灾害的详细数据、成因分析及损失评估。例如,对于长江流域的梅雨带异常北抬或南撤所导致的区域性洪涝,其具体分析框架和数据收集不会出现在以河北为核心的志书中。 2. 区域气候系统耦合机制的全国尺度研究: 涉及青藏高原积雪、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全国气候的综合影响,特别是那些主要作用于长江中下游、华南或西北内陆的复杂耦合模型和反馈机制研究,将是其他气候学专著的研究重点。 3. 全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等级划分的通用标准制定: 虽然河北卷会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划分风险区,但制定和论证全国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省份的气象灾害风险指数、预警级别标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通常由国家级研究机构发布,而非地方卷志的重点。 --- 二、 特定地理区域的气象灾害专门研究 (此部分内容不属于《河北卷》的研究范畴,是其他省级志书的重点) 《河北卷》的地理边界是明确的,它不会深入探讨其他省份或自治区特有的、与其地理和气候条件紧密相关的灾害现象。 1. 东北地区的寒潮与低温冻害: 例如,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特有的、持续时间极长且强度极高的冬季严寒天气,对当地农业(如水稻、玉米)和基础设施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以及这些地区针对性地采取的防寒措施,将是《东北气象灾害大典》的重点。 2. 西南地区的山洪、泥石流与干热风: 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特有的复杂地形诱发的强对流天气和与之伴随的群发性地质灾害(如由强降雨引发的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贵州高原上的局地强降雨特征,以及川西高原的复杂天气系统,均不在此书中详述。 3. 华南地区的台风登陆及风暴潮: 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每年遭遇的台风(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登陆强度、结构变化、风暴潮的详细记录与海防工程的应对,是《华南气象灾害志》的核心内容。河北卷虽然可能提及海河流域的沿海影响,但不会像华南志那样详细分析台风眼墙结构或海岸带侵蚀。 4. 西北地区的沙尘暴与干旱的极端化研究: 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特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地区,其沙尘暴(扬沙、沙尘、强沙尘)的物质构成、传输路径、对航空和光伏产业的影响,以及特有的超长期干旱气候模式,是西北地区志书的独特内容。 --- 三、 气象学、气候学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论专著 (此部分内容属于纯粹的理论研究或技术手册,而非地方志) 《河北卷》是一部历史事实记录与经验总结的书籍,它依赖于基础理论,但不会深入探讨这些理论的数学模型推导或最新的观测技术研发。 1. 现代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型的数学原理: 本书不会详细阐述大气环流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如Navier-Stokes方程在球坐标系下的变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如PBL方案)的具体数值计算方法、或四维变分同化(4D-Var)的技术流程。这些是气象动力学和计算气象学专著的内容。 2. 遥感与探测技术的仪器原理: 例如,多普勒天气雷达(DWR)中发射机、接收机的具体构造、相控阵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细节、卫星云图(如FY系列)的辐射定标流程、以及探空气球的升空程序与数据回传机制等,这些属于气象仪器学的范畴。 3. 气候学中的古气候学研究方法: 如何通过树木年轮(Dendrochronology)、冰芯(Ice Core)分析、或沉积物分析来重建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前的区域气候,并以此来对比现代灾害的极端性,这些古气候重建方法论的详细介绍将出现在基础气候学著作中,而非本志的事件记录部分。 ---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的独特价值体现(总结性强调其焦点) 综上所述,《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的价值在于其对河北省特定地理和气候背景下灾害事件的“地方性、系统性和历史性”的聚焦。 它将详尽记录: 历史特大事件的精确时间轴: 如1963年特大洪水、特定年份的旱涝急转等。 区域性灾害的地理分布: 如燕山山脉的暴雨中心、太行山区的冰雹高发区、以及海河下游平原的低洼积水点。 河北特有的农业气象灾害: 如华北平原春季的“倒春寒”、冬小麦抽穗期的“小麦锈病”风险气候条件、以及秋季的霜冻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工程与防御措施的评估: 对河北省水利工程(如水库、堤防)在历次洪涝中发挥的作用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事后评估报告。 该书的写作目的,是服务于河北省域内的风险评估、工程设计、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地方防灾减灾体系的优化升级,而非进行全国性的理论探索或区域间的跨界对比。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长年居住在河北省的居民,我对家乡的天气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每到夏季,我都会格外关注暴雨和洪水预警;而到了冬季,一次强降雪往往会给交通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这个书名,对我来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实用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这些常见灾害的实用信息。例如,对于农作物种植,了解不同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有助于农民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和调整耕作方式。对于个人而言,了解极端天气的预警信号和安全须知,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基于科学分析的防灾减灾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常识。比如,在遭受洪涝威胁的地区,有哪些有效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可以提高防御能力?在面对干旱时,又有哪些节水灌溉技术和抗旱作物可以推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实用指南”,在关键时刻能给予我真正的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天气观测爱好者,手里也收藏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大多数都偏向于宏观的天气系统分析,对于具体区域的灾害性天气研究,却相对较少。《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河北地区特有的、或者说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灾害现象的详细资料。比如说,河北的沿海地区可能面临哪些海洋性灾害的影响?内陆的山区又会有怎样的独特气象表现?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局地强对流天气(如龙卷风、冰雹)的成因分析,以及它们在河北的出现频率和影响范围。同时,我也对河北省历史上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很感兴趣,例如哪些年份发生过影响深远的干旱或洪涝,这些事件是如何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冲击的,以及在灾后又是如何进行恢复和重建的。这本书,我预感,将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河北人民与自然搏斗、不断探索适应之道的生动记录。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沉稳又不失力量感的字体,配上古朴的底纹,一看就知道是本“硬核”的学术著作。我之前对气象灾害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新闻报道里,感觉很零散,也缺乏系统性。所以当我看到《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这个名字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想,这本大典肯定能把我脑海中那些模糊的、碎片化的信息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我作为河北人,对本地的气象灾害有着切身的体会,比如夏天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冬天凛冽的寒潮,还有那时不时让人心惊肉跳的冰雹。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了解它们的成因、影响,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去预防和应对。我设想,它里面会有关于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详细分类,比如干旱、洪涝、大风、雷电、霜冻等等,并且会深入剖析它们在河北地区发生的频率、强度、分布规律。我甚至期待书中能配上一些历史性的案例分析,通过回顾过去,来为现在和未来提供借鉴。这不仅仅是翻阅一本关于天气灾害的书,更像是翻开了一部河北地区与自然抗争、与气候共舞的历史画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地理科学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特定区域地理特征的读物。《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夏日里,燕山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在冀北形成独特的微气候;海河平原上,复杂的河流系统与季风气候交织,塑造出易受洪涝影响的地貌;而冬日,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又会让河北的天气变得异常严酷。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细致地描绘这些地理因素与气象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会有专门的章节探讨地形地貌对灾害发生和演变的影响?例如,不同地区的气温、降雨量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性灾害特点?我猜想,书中肯定会包含大量的统计数据、图表和地图,用科学严谨的方式来呈现河北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理条件,使得河北在某些气象灾害面前显得尤为脆弱,又是什么样的地理优势,帮助我们抵御另一些灾害。这种对地方性地理和气候的深度挖掘,对我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

评分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一本关于区域性气象灾害的“大典”,意味着其信息量之庞大,条理之清晰,将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北卷)》这个名字,让我对它在信息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充满了好奇。我设想,它一定具有严谨的科学体系,对河北省的气象灾害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梳理。这可能意味着它会按照灾害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种灾害,从发生机制、历史记录、地理分布、影响程度,到监测预警、防范措施等各个环节进行详尽阐述。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它是否会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来呈现这些信息,例如,利用GIS技术生成的各种灾害风险地图,或者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来揭示灾害发生的规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读者一个高度发达的知识检索系统,让我可以轻松地找到我所需的信息,并且能够对不同灾害之间,以及灾害与区域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种对信息深度和广度的追求,是吸引我阅读的关键。

评分

很一般 要不是论文需要 就不会买 而且很贵

评分

很一般 要不是论文需要 就不会买 而且很贵

评分

很一般 要不是论文需要 就不会买 而且很贵

评分

很一般 要不是论文需要 就不会买 而且很贵

评分

很一般 要不是论文需要 就不会买 而且很贵

评分

书的质量还不错,以后还在这里买了

评分

很一般 要不是论文需要 就不会买 而且很贵

评分

书的质量还不错,以后还在这里买了

评分

书的质量还不错,以后还在这里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