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步先朱胜华蒋熙朱又春朱建平等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方剂学
  • 用药
  • 临床经验
  • 朱良春
  • 中药
  • 医案
  • 经验方
  • 传统医学
  • 药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723512
商品编码:1076028480
出版时间:2007-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朱步先//朱胜华//蒋熙//朱又春//朱建平等 著作 定  价:24.5 出 版 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01日 ISBN:9787535723512 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痰结冷涎4.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疗室性期前收缩5.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6.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7.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8.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9.桑寄生降压平肝,兼疗胸痹10.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11.生山栀子为主治疗胰腺炎有特效12.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13.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14.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15.香甘松醒脾、解郁安神16.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17.六神丸之妙用18.天花粉的五用19.天南星善止骨痛20.鬼箭羽活血降糖21.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22.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23.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24.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25.疏肝妙品生麦芽26.为“十八反”平反27.半夏应用新探28.萆薜功效阐析29.黄芪配地龙治慢性肾炎30.庵■配楮实消鼓胀腹水31.苍耳子有通督升阳之功32.稀莶草具解毒活血之妙33.五灵脂降浊气而和阴阳34.生槐角润肝燥以定风眩35.马鞭草祛瘀消积、清热解毒功奇36.川桂枝平降冲逆、温复心阳效捷37.泻脾泄热法治实火口疳38.温补镇摄法疗顽固失眠39.刘寄奴治瘀阻溺癃40.白槿花泄下焦瘀浊41.黄■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瘸瘕积聚42.僵蚕配蝉蜕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43.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44.茅苍术升清气、除癖囊45.枸杞子治肝病齿衄、阴虚胃痛46.露蜂房疗带下清稀、阳痿久咳47.■草的妙用48.小麦的佳效49.仙灵脾为燮理阴阳之妙品50.葶苈子乃泻肺强心之佳药51.益母草应用举隅52.徐长卿配伍琐谈53.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益气和阴54.片姜黄配海桐皮,效专行气活血、通络定痛55.鲤鱼消水有殊功56.石斛除痹奏佳效57.石菖蒲功擅治痰58.紫石英效专温摄59.阿魏消积破■,内服外治咸宜60.紫菀辛润宣肺、二便滞塞俱效61.白薇轻清虚火、透泄血热62.僵蚕散风定痉、化痰软坚63.白头翁功效探析64.蒲公英应用琐谈65.五倍子敛肺涩肠、解毒医疮66.牛蒡子疏散宣透、止咳利咽67.柴胡能升能降68.木瓜既涩又通69.莱菔子功用三辨70.马齿苋清热活血71.补阴妙品楮实子72.催眠止痒夜交藤73.葛根解痉通脉、升举元气74.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75.桑椹子滋补肝肾、养血熄风76.黄明胶止血养血、消瘀散痈77.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78.鱼腥草泄热解毒、清上利下79.全蝎熄风定痉、开瘀蠲痹80.蜈蚣搜风舒挛、祛瘀解毒81.地鳖虫活血化瘀、疗伤化■82.白花蛇搜风通络、攻毒定惊83.水蛭破瘀消■、抗癌利水84.守宫通络起废、解毒消坚85.蝼蛄利水消肿,功力较猛86.蟋蟀温肾利水,性较温和87.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88.海马温肾壮阳、补肾固下89.夜明砂清热散血、明目消翳90.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91.半夏生用止呕之功始著92.巧用葱白解散外感风寒93.七叶一枝花与拳参94.野蔷薇根与白残花95.鳖甲煎丸释义96.生川乌、草乌治痹97.仙鹤草能行能止98.八月札理气通淋99.痢泻散治痢疾、肠炎100.六轴子疗顽咳、疼痛101.乌梅性虽酸涩亦主暴痢102.玉米茎心及须叶均人103.藏红花善活血化瘀,兼利胆退黄104.猫爪草擅化瘀散结,并解毒消肿105.女贞子乃补虚延寿之上品106.肉苁蓉平补消囊之良药107.肿节风散瘀除痹,清热解毒108.蛇床子疗效独特,内外皆可109.羌活长于搜风通痹、通利关节110.知母功擅清热养阴,除烦止渴111.牛角腮能止能行,生髓安神112.水牛角清热镇静,凉血解毒113.菟丝子补肾益精,妇科圣药114.穿山龙扶正活血,通络止嗽115.白芷温散、止痛、消肿116.射干利咽、定喘、除湿117.白及妙用三则118.败酱巧治三焦119.何首乌补益脾肾、降脂延年120.旱莲草滋阴补肾,凉血止血121.鸡血藤养血活血,力专效宏122.薏苡仁健脾利水、除痹抗癌123.黄精濡养五脏,保健延年124.三七止血补血,消瘀通脉125.补骨脂补肾养正,收敛固摄126.白花蛇舌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127.连翘清热解毒,通利下焦128.辛夷宣通鼻窍,疏络止痛129.青蒿为退热、醒脾之佳品130.麻黄乃宣散、透邪之良药131.代赭石补血退黄、安神止血132.川楝子清肝泄热、理气止痛133.青黛功擅清热、解毒、凉血134.石膏善治面痛、精浊、肤痒135.升麻升清降浊、解毒化瘀136.牛膝补肾强筋、活血祛瘀137.浙贝母清热化痰、消痈散结、护膜医疡138.汉防己化瘀宣痹、软坚散结、利水消肿跋跋二

内容简介

暂无
《悬壶济世: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用药智慧》 篇章一:杏林妙手,医者仁心——朱良春教授的医道传承与临床风采 在浩瀚的中医药文化长河中,朱良春教授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一生悬壶济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部《悬壶济世: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用药智慧》旨在深入挖掘和展现朱良春教授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厚造诣,特别是其独到的用药经验和临床智慧,带领读者走进这位中医大家的心灵世界,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医道精神。 一、家学渊源,薪火相传:扎根传统,筑就医术基石 朱良春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的祖父朱少屏,是清末民初著名中医,精通内科、儿科、妇科,尤其擅长温病。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朱良春从小便接触到大量经典医籍,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并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父亲朱仁康,亦是当代名医,擅长运用中药治疗疑难杂病,尤其在肿瘤、肝病等领域有独到之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朱良春不仅学习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内化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以及“药有君臣佐使,病有标本缓急”的精髓。他深知,真正的医术并非止于书本,更在于实践的锤炼和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 二、广学博采,融汇创新:汲取百家,形成独特医风 朱良春教授并未满足于家族传承的医术,他积极向当时的众多名医学习,包括章太炎、曹沧洲、陆渊雷等,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体系。他尤其推崇“经方”的运用,认为经方是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精华,具有疗效确切、配伍精当的特点。同时,他也善于学习时方,并能结合辨证,灵活化裁,形成自己独特的用药风格。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朱良春教授始终坚持“古今贯通,中西结合”的原则。他并非排斥现代医学,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诊断、病理认识等方面为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维度的参考。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得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更加与时俱进,能够更好地解决当代复杂的健康问题。 三、临证得神,辨治精微:深入病机,巧用良方 朱良春教授的医术精湛,尤以其辨证论治的精确和用药的巧妙著称。他强调“辨证求因,审因施治”,深入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进行细致入微的辨证。他认为,对病机的把握是准确用药的前提,而对病机的认识又离不开对望、闻、问、切四诊信息的全面、深入的分析。在用药方面,朱良春教授素以“大胆用药,审慎用药”著称。所谓“大胆”,是指他敢于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一些量大、力强的药物,以求速效;所谓“审慎”,是指他对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有着深刻的理解,绝不盲目用药,而是力求药到病除,且少副作用。他尤其擅长运用一些中药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例如,善用附子以温阳散寒,善用大黄以泻热通便,善用僵蚕以熄风止痉等。他认为,只有深刻理解药物的特性,才能做到“人药合一”,将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极致。 四、博采众长,善用辨证——肿瘤、肝病、外感热病的临床治验 朱良春教授在中医治疗肿瘤、肝病、外感热病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体系。 抗癌御癌,辨证施治:在肿瘤治疗方面,朱良春教授继承和发展了“以治癌为主,调理兼顾”的原则。他认为,肿瘤并非单一的实体病灶,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因此在治疗上,既要针对肿瘤本身,又要注重调理患者的体质,扶正祛邪,改善生活质量。他善用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如鳖甲、穿山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并根据不同肿瘤的病性,灵活配伍,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方剂。例如,他提出的“抗癌五号”等,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他特别强调“扶正培本”的重要性,认为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一味攻伐,而要注重益气养血,以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肝胆相照,祛邪安肝:在肝病治疗方面,朱良春教授秉承“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的理论,善于运用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治疗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他特别强调“瘀”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如丹参、桃仁、红花等,配合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香附、郁金等,以达到疏通肝络、改善肝功能的目的。他还善于运用一些具有保肝解毒作用的药物,如茵陈、黄芩、金银花等,以清热利湿,辅助治疗。 外感杂病,辨证精准:在外感热病方面,朱良春教授深谙《伤寒论》和《温病条辨》的精髓,能够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证候,灵活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准确选用经方和时方。他尤其擅长治疗一些复杂的外感病,如流感、肺炎、流行性脑炎等,能够迅速切中病机,达到“审证求因,用药如神”的境界。他强调,对外感热病的治疗,既要重视邪气的祛除,又要关注正气的存护,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五、医者仁心,德艺双馨——奉献与传承 朱良春教授不仅医术高超,更以其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泛赞誉。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桃李满天下。他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通过著书立说、讲学交流等方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学者。他认为,作为一名医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关怀病患,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他一生秉持“但愿众生皆安乐,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信条,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 《悬壶济世: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用药智慧》,不仅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曲赞颂中医智慧与仁爱的赞歌。它凝聚了朱良春教授毕生的心血与智慧,是理解和掌握中医用药精髓的宝贵财富。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能更深入地了解朱良春教授的医学思想,学习其精湛的临床技艺,感受其高尚的医德风范,从而从中汲取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对一位医学大家的缅怀,更是对中医生命力的一次深度展现。 篇章二:方圆之道——朱良春教授用药思想的哲学内涵与实践应用 中医用药,不仅是技艺,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朱良春教授的用药经验,正是这种“方圆之道”的生动体现。他将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者爱人”,以及兵家的“兵不厌诈”等理念,巧妙地融入到用药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形成了既遵循规律,又灵活变通,既严谨求实,又充满智慧的用药风格。 一、 道法自然,顺势而为——整体观念与个体化用药 朱良春教授用药,深谙“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疾病的发生,往往是人体内部失衡,以及人体与外部环境失调的结果。因此,在用药时,不能仅仅盯住病灶,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关注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天人合一,四时八节:朱良春教授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四时八节息息相关。例如,春天肝气升发,夏天心火旺盛,秋天肺气肃降,冬天肾精潜藏。因此,在用药时,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药物的配伍和剂量。对于春季肝郁的患者,他可能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对于夏季暑热引起的疾病,则侧重于清热解暑。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用药方法,能够更好地契合人体的生理节律,增强药物的疗效。 体质辨识,因人施药:中医的“体质”是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朱良春教授尤其重视对患者体质的辨识。他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例如,阳虚体质的人,药物偏温;阴虚体质的人,药物偏凉;湿盛体质的人,药物偏燥。他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药物,避免“药不对症”,造成不良反应。他常说:“用药如用兵,必先知其敌情(病机),再知己之长(药物性能),方能克敌制胜。” 情志调摄,药心并用:情志失调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朱良春教授在用药的同时,也注重对患者情志的疏导。他认为,药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而情绪的波动也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他在处方时,常常会考虑药物对情志的影响,选择一些能够怡情养性的药物,如玫瑰花、合欢花等,配合其他药物,以达到情志和畅、身心康复的目的。 二、 仁者爱人,济世救民——用药的道义与伦理 “仁者爱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朱良春教授将这一理念贯彻于用药的始终。他认为,作为一名医者,救死扶伤是天职,用药更是体现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方式。 以人为本,药简效宏:朱良春教授在用药时,并非追求药物越多越好,而是力求“药简而效宏”。他反对滥用药物,主张“精准用药”,选择最能针对病机、最能发挥疗效的药物,且用量适宜。他认为,过多的药物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甚至扰乱人体的正常功能。他常说:“好药方,贵在精,不在多。” 剂量精当,不偏不倚:药物的剂量至关重要。朱良春教授在掌握药物剂量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他认为,剂量过小,则药力不足,难以奏效;剂量过大,则可能损伤正气,导致不良反应。他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精心调整药物的剂量,做到“不偏不倚”,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谨慎用药,防范未然:对于一些峻猛的药物,如附子、大黄等,朱良春教授更是格外谨慎。他认为,这些药物虽然疗效卓著,但使用不当,则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他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会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程度,并配合一些能够制约其偏性的药物,以降低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三、 兵不厌诈,灵活变通——用药的策略与智慧 中医治病,有时也需要一些“策略”,这与兵家的“兵不厌诈”有异曲同工之妙。朱良春教授在用药时,善于运用各种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许多疾病,既有标实的症状,又有本虚的内在。朱良春教授在用药时,常常采用攻补兼施的策略,在祛除病邪的同时,兼顾扶助正气,做到“既要治病,也要养人”。例如,在治疗肿瘤患者时,他会根据病情,在攻克肿瘤的同时,使用一些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反佐配伍,出奇制胜:在某些特殊的病证下,朱良春教授还会运用“反佐”的配伍方法。反佐是指在方剂中加入与主药性味相反的药物,以达到制约主药的偏性,增强疗效的目的。例如,在温热病中,当出现寒象时,可酌情加入少量附子,以温里散寒,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这种用药策略,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动静结合,内外兼顾:朱良春教授在用药时,也注重动静结合,内外兼顾。例如,对于一些内科疾病,他可能会在内服药物的同时,配合外用的膏药、药浴等,以达到内外协同治疗的效果。他认为,内外兼顾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调理身体,加速康复。 四、 经验总结,创新发展——“良法”与“良药”的传承 朱良春教授的用药经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他提出的许多“良法”和“良药”,至今仍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 “养藏”理论的应用:朱良春教授尤其重视“养藏”的思想,认为“藏精气,养神明”是生命健康的关键。他在治疗慢性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时,常运用温阳益精、滋补肝肾的药物,以达到延缓衰老、固本培元的目的。 “以通为补”的理念:对于一些气血瘀滞的病证,朱良春教授主张“以通为补”。他认为,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能够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达到“补”的目的。他常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等,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多种疑难杂病。 “扶正祛邪”的平衡:朱良春教授用药,始终强调扶正与祛邪之间的平衡。他认为,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是治疗的关键。他根据不同的病证,灵活调整扶正与祛邪的比例,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悬壶济世: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用药智慧》这部著作,是对朱良春教授用药思想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它不仅仅呈现了具体的药物配伍和方剂组合,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朱良春教授用药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和临床智慧。通过学习和体悟这些“方圆之道”,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更加精湛的用药技艺,更能够领悟中医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章三:岐黄薪传,杏林芳华——朱良春教授的临床辨证与处方艺术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处方用药则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朱良春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既能循古法,又能出新意,其临床辨证思路清晰,处方用药精准,疗效卓著,为后学树立了典范。 一、 辨证之“道”:细微之处见真章 朱良春教授的辨证,以“细”和“深”著称。他认为,辨证是治病的纲领,而精确的辨证,则需要对病情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 脉证合参,综合判断:在诊察过程中,朱良春教授尤为重视“脉证合参”。他认为,脉象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而证候则是疾病在人体上所呈现的症状和体征。将脉象与证候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他能够通过细微的脉象变化,洞察疾病的隐匿之处,并结合患者的自觉症状、舌苔、面色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做出精确的辨证。 病机为纲,因病立方:朱良春教授的辨证,始终以“病机”为核心。他深谙“形与神俱,致死不疑”的道理,认为辨明病机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他能够迅速抓住疾病的关键环节,如寒热、虚实、表里、升降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例如,对于湿温病,他会辨析是湿偏重还是热偏重,是表证还是里证,是实证还是虚证,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药物和治法。 洞察“未病”与“已病”的转化:朱良春教授不仅擅长治疗已发生的疾病,更注重对“未病”的预防和对疾病发展趋势的预判。他能够通过对患者体质、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信息的分析,预判其可能发生的疾病,并提前进行调理。同时,他也能够敏锐地捕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二、 处方之“术”:药到病除的智慧 朱良春教授的处方,体现了他精湛的用药艺术。他的处方,不仅讲究君臣佐使的合理搭配,更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 君臣佐使,法度严谨:作为中医方剂的基本原则,君臣佐使在朱良春教授的处方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能够根据辨证结果,确立主治病症的“君药”,再配以“臣药”协助君药发挥疗效,用“佐药”以加强治疗或消除毒性,再以“使药”引药力直达病所。每一个药物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体现了严谨的法度。 配伍精当,相辅相成:朱良春教授在药物的配伍上,尤其讲究“精当”。他能够深刻理解不同药物的性味、功效,并根据疾病的病性和患者的体质,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组合。他善于运用一些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以增强疗效,如“辛开苦降”组合,能够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同时,他也善于运用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以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在使用峻烈药物时,常配伍一些甘草、生姜等,以缓和药性。 巧用偏方,出奇制胜: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朱良春教授敢于运用一些“偏方”,即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或方剂。他认为,对于一些常规方法难以奏效的疾病,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具有特殊疗效的药物,以求突破。但他使用这些偏方时,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对病情深刻理解和对药物特性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做到“胆大心细”,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单味药的活用:除了复方,朱良春教授也善于运用单味药的独特功效。他能够根据病情,选择一味或几味药物,直接用于治疗,并常常取得良好的疗效。例如,他善用僵蚕治疗风痰阻络引起的肢体麻木、抽搐等症,善用三七治疗跌打损伤、活血止痛等。这体现了他对药物药性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三、 临床实例,明证其效 《悬壶济世: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用药智慧》一书中,将收录大量的朱良春教授的临床实例。这些实例,将生动地展示朱良春教授如何通过精准的辨证,制定出巧妙的处方,并最终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肿瘤的辨证与用药:书中将详细介绍朱良春教授如何辨析不同肿瘤的虚实、寒热、气血瘀滞等病机,并根据病机特点,灵活运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抗癌解毒等药物,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抗癌方剂。例如,针对肺癌患者,他可能辨为肺虚痰瘀,则会使用宣肺化痰、活血散结的药物;针对肝癌患者,他可能辨为肝郁湿热,则会使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的药物。 肝病的辨证与用药:书中将展示朱良春教授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进行精准的辨证。他会根据肝病的病程长短、症状表现,辨析肝郁、肝虚、肝热、肝瘀等不同病机,并选择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等功效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外感热病的辨证与用药:书中将例举朱良春教授如何运用《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理论,对外感热病的寒热、虚实、表里进行辨析,并根据辨证结果,灵活化裁经方或自拟方剂,如在治疗高热不退的肺热证时,他可能选用具有清肺泻热、宣畅气机的药物;在治疗素体虚弱,感受外邪而出现寒象的患者时,他会慎用寒凉,而选择温散为主的药物。 四、 传承与创新,薪火相传 朱良春教授的临床辨证与处方艺术,不仅是他个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医优秀传统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书中对这些经验的记录和分析,旨在为后学提供学习的范本,帮助他们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提高临床用药的水平。 《悬壶济世:中医大家朱良春的用药智慧》这部著作,将以其丰富的临床实例、深刻的理论分析,带领读者走进朱良春教授的临床世界,领略其精湛的辨证析病能力和高超的处方用药艺术。通过学习书中内容,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辨证施治”的深刻内涵,掌握更加灵活多样的用药技巧,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这不仅是对一位杰出中医的致敬,更是对中医治病救人、薪火相传的伟大事业的有力推动。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的经典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觉得很多理论过于抽象,难以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那些高深的理论与实际的用药经验相结合,让我在学习经典的同时,也能看到这些理论如何在临床上发挥作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方剂时,不仅仅是讲它的组成和功效,更是深入分析了方剂的配伍原理,以及每一味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这种“解剖”式的分析,让我对药物的理解更加透彻。当我看到作者如何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化裁方药,调整剂量,甚至加入一些“灵感”之药时,我才真正领略到中医用药的精妙之处。这种“化繁为简”的讲解方式,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中医用药的殿<bos>。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学以致用”的学习路径。我一直觉得,学习中医,尤其是学习用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通过大量鲜活的临床案例,详细地描述了他在治疗各种疾病时的用药经验,包括药物的选择、配伍、剂量调整,以及对症下药的思路。这些经验非常宝贵,让我看到了名家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具体的用药方法,更学到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理疑难杂症的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详细阐述,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实践都非常有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它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贴近临床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某个病症时,不仅仅是罗列方药,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病机、证候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个体在治疗上的差异性。这种“治未病”的理念,以及对个体化治疗的强调,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智慧之处。书中的案例分析十分精彩,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得以窥见名家是如何望闻问切,如何辨证施治,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药。读罢这些案例,我仿佛置身于诊室之中,亲身感受着医者与患者的互动,以及药到病除的喜悦。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医的临床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传统中医的严谨和深邃,又不失现代医学的清晰和流畅。作者在阐述医学观点时,总是能够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人感觉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促膝长谈。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疑难杂症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如何巧妙地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书中的用药经验,更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我看到了中医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强大之处。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具体的用药方法,更学到了一种治学态度,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经典,它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我一直都很喜欢,封面设计大气而沉静,纸张的手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有一种扎实的质感,让人赏心悦目。阅读体验上,排版非常舒适,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封底的简介虽然简练,却点出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本书的价值所在,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医家在治学上的严谨态度,从书中细节之处,比如注释的详略得当,文献的引证规范,就能窥见作者对待学术的态度。我一直相信,好的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传承的力量。我非常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无论是书脊的设计还是内页的印刷,都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用心,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就觉得它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不错,~~~~~~~~~~~~~~~

评分

帮朋友买的,我本人没时间看。

评分

很好很强大正版图书还便宜

评分

恶露饿不饿啊tear发热

评分

实用的书,临床医学参考

评分

大师就是大师,用药独特之处在于对传统医学的深入研究传承和创新。

评分

正版书,内容很丰富,刚到手,慢慢看

评分

速度挺快,书的质量也很不错,字迹清楚。京东买书还是可以的。

评分

可以提高自己的用药经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