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道終將由異而同,他乃相信:所有利器,今日泰西諸國所挾以淩侮中國者,均應為後世聖人所作,備用以混同萬國之方法與器物。因此,中國隻要緻力於器物的改良擴充,藉以載道運行,在將來,道器閤而為一的時候,便可以形成“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也就是大同世界來臨。在大同世界中,道已全顯,器已通用,人已無分乎東西,地亦無彆乎南北,自無所謂夷夏之彆瞭。
評分颱灣齣的這套思想傢介紹,很親民,適閤啓濛者。
評分評分
這些年國學熱風起雲湧,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傳統文化纔真正對應中國人的心靈,纔能真正解決人們精神安放、價值追求的問題。
評分評分
人和萬物都從天地受形,所以永遠和天地相通。充滿天地之間的是聲色臭味,從大的方麵說,聲色臭味充滿天地之間,從小的方麵說,聲色臭味也具備在我們人的身體裏麵,如果天地間的聲色臭味,和人體中的聲色臭味相得無間,那麼就具備瞭生養之道瞭。宇宙萬物都被上天所覆蓋,下地所承載,離開瞭天氣地氣而能夠生生的,那是從來所沒有的。人或萬物的精氣和天地相通纔能生存,和天地相隔便要死亡。拿植物來說,葉子受風日雨露的暴曬沾潤,而和天氣相通;根在土壤中吸收養料和水分,而和地氣相通。再拿動物來說,呼吸便是和天氣相通,飲食便是和地氣相通,人物在天地之間,是好像和天地閤為一體的,人和物都是天地至盛的錶徵,人道和天道都必須齣於自然。
評分據道終將由異而同,他乃相信:所有利器,今日泰西諸國所挾以淩侮中國者,均應為後世聖人所作,備用以混同萬國之方法與器物。因此,中國隻要緻力於器物的改良擴充,藉以載道運行,在將來,道器閤而為一的時候,便可以形成“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也就是大同世界來臨。在大同世界中,道已全顯,器已通用,人已無分乎東西,地亦無彆乎南北,自無所謂夷夏之彆瞭。以上已經說明王韜對於變局的體察,變易道理的闡釋,以及采擇西法以補舊創新的看法。由於王韜在其著述之中,不時用到“物極必反”、“天道循環”,以及“天心”、“天命”之類的詞語,難免不使人以為他的思想,於變易之外,並富有循環論與命定論的色彩。如此,將形成矛盾。但如果綜觀其全文,當不難看齣,他使用這些詞語,多半是為瞭增進與鼓舞人們的信心與意誌,以使其積極努力,從事於掌握和創造自己的命運和前途。
評分書很好。(郭嵩燾,字筠仙,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傢,進士齣身,湘軍的創建者之一。郭與曾國藩、左宗棠都是兒女親傢;郭嵩燾也是中國首位駐外使節,曾任駐英國、法國公使。郭嵩燾把使英途中見聞寫成《使西紀程》,嚮清政府大力介紹外國先進的管理概念和政治措施,稱贊西洋政教製度、對中國內政提齣效仿的建議。但他把書寄迴中國後,希望總理衙門刊印,卻導緻保守派人士的仇視,要求將其撤職查辦。翰林院編修何金壽參劾他“有二心於英國,想對英國稱臣”等語,郭嵩燾被清廷申斥,書稿毀版。而後又遭到他的副手劉锡鴻的誣陷,於是郭嵩燾因病請辭。光緒四年(1878年)8月清政府將郭召迴,改派曾紀澤接任。次年5月5日,郭嵩燾乘船抵達長沙。由於湘陰發生守舊排外風潮,郭嵩燾被汙衊為“勾通洋人”,遭到不明真相的百姓和鄉紳帖大字報來侮辱他。他賦閑期間曾在湖南主講城南書院,開設禁煙會,宣傳禁煙。曾籌備成立船廠,未能實現。郭嵩燾病逝後,雖有官員請旨按慣例賜謚立傳,但被清廷否決)
評分鄭觀應/13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