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李渔 著
图书标签:
  • 对联
  • 楹联
  • 诗词
  • 传统文化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清代
  • 笠翁
  • 对韵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7157755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71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诵读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1-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笠翁对韵》作者李渔(1611~1680),清代初期著名戏曲家、学者,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本书是他仿照清代学者车万育的《声律启蒙》编写的。
  《笠翁对韵》分为上下两卷,共90段。像《声律启蒙》-样,按30个韵部编写,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经常诵读,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受到灿烂文化的熏陶,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
  为了拓展视野,同时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在《中华经典诵读:笠翁对韵》之后,附录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学对歌诀》等文,供读者学习揣摩。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偶检箧笥,得《笠翁对韵》一编,捧而读之,其采择也奇而法,其搜罗也简而该;其选言宏富,则曹子建八斗才也;其错呆鲜明,则江文通五色笔也。班香宋艳,悉入薰陶;水佩风裳,都归裁剪。或正对,或反对,工力悉敌;成就对,或借对,虚实兼到。揆之诗苑类格、上官仪六对之法,无不吻合。
  ——米东居士《笠翁对韵》序

目录

卷上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卷下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附录 学对歌诀
名物类别对
字数类别对

精彩书摘

  八齐
  23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
  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旄倪。
  颁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
  线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
  狡兔能穿三穴隐,
  鹪鹩权借一枝栖。
  (注释)旄倪:老人和小孩。旄,通“耄”,老人。倪,小儿。竹策:竹制的策书,即国君颁给诸侯的委任状。桐圭:周成王剪桐叶为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戏言封弟叔虞为诸侯,周公知道后,就果真封叔虞为唐侯。剥枣:打枣。剥,同“扑”,打的意思。《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柔荑:初生的嫩芽,用来比喻女子的手细白柔美。鹪鹩:一种小乌,体长约3寸。
  角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
  於陵仲子,辟织屦赖贤妻。
  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
  24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
  绛县老,伯州犁,测蠡对燃犀。
  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
  (注释)角里先生: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策杖垂绅扶少主:手里拄着拐杖,腰间垂着带子,帮扶年轻的太子汉惠帝。於陵仲子:战国时齐国隐士陈仲子。辟织屦:剥麻编织草鞋。指苎麻一类的植物;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泛:漂流;与“栖”相对。绛县老:春秋时晋国绛县的一位老人。伯州犁:春秋时楚国太宰。测蠡:用瓢测量大海的水,比喻见识短浅。燃犀:点燃犀角照明,比喻看得分明。
  ……

《笠翁对韵》并非本书的真实书名。本书是一部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基本汉字、词语以及古代文学常识的启蒙读物,内容编排上力求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字词,并以格律严谨、音韵和谐的对偶形式呈现,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初步认知。 书中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础字词的认知与运用: 本书从最基础的单音节词语开始,逐步引入双音节、多音节词语。这些词语的选择广泛,既包括了自然景物(如山、水、日、月、花、草、风、雨、雷、电等),也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如衣、食、住、行、笔、墨、纸、砚等),还包括了抽象的概念(如仁、义、礼、智、信、善、恶、美、丑等)。 在每个单元或小节中,作者会选取一组具有相似性或对比性的字词,通过对仗的形式,让读者在比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如,可能会将“天”与“地”、“春”与“秋”、“男”与“女”等进行配对。这种配对方式不仅加深了读者对单个字词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读者初步接触到汉语中“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这对于理解后期的文学创作和逻辑思维都大有裨益。 除了词语本身,本书还会引导读者关注字词的发音和声调。通过对仗句中的平仄协调,读者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语的声律美,为日后的诗词歌赋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直观且有趣的语音教学方法。 二、初步的文学常识启蒙: 《笠翁对韵》并非仅仅罗列字词,而是将这些字词巧妙地编织进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句子中。这些句子虽然结构简单,但已经蕴含了一些基本的文学元素。 对仗的规则: 全书的核心在于“对仗”。通过大量的例句,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对仗的基本要求,例如词性相对、数量相当、结构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等。这些基本规则是理解古体诗、近体诗以及骈文等文学体裁的基础。书中会通过“红”对“绿”、“远”对“近”、“高”对“低”等简单示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对仗,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对“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境的营造: 即使是简单的对仗句,也能在字词的组合中勾勒出一定的意境。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与“鸟语花香处处闻”虽然都是描写花,但前者带有紧迫感和行动号召,后者则描绘了宁静美好的景象。通过这样的对比,读者可以初步体会到语言在传达情感和描绘场景方面的力量。 修辞手法的初探: 书中的一些对仗句也暗含了初步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例如,将风比作“无形之手”,将月亮比作“玉盘”。这些手法在书中并非刻意讲解,而是自然地融入在对仗的示范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吸收。 三、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 本书的编排方式极具趣味性。其押韵的特点让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感,极大地激发了少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诵读,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培养语感。 此外,本书注重“学以致用”。它会将前面学过的字词巧妙地运用到新的对仗中,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读者在掌握新知的同时,也能巩固旧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本书的结构也考虑到初学者的接受能力。它通常会将难度逐步加大,从最简单的词语对仗,到稍微复杂的句子对仗,再到一些包含典故或历史人物的对仗。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能够帮助读者克服学习初期的畏难情绪,逐步建立自信。 四、对传统文化的初步接触: 《笠翁对韵》所选取的词语和意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侧重点。例如,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的强调,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偶尔引用,都让读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初步接触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 书中涉及的许多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柏”、“琴棋书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通过对这些符号在对仗中的运用,读者可以逐渐熟悉并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 本书的适用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初学者,特别是对汉语文学感兴趣的青少年。它能够作为他们系统学习汉字、词语、对仗以及初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入门教材。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本书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汉语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 这部作品以其精巧的对仗形式,优美的语言韵律,系统化的知识编排,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通往汉语和中国古典文学世界的美妙入口。它不仅是一本识字、学词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启迪心智、涵养情操的启蒙读物。通过反复阅读和体会,读者可以从中获得语言上的提升,文学上的熏陶,以及文化上的滋养。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此书的感受,那一定是“震撼”。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探讨披上了叙事的华服。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挖掘,简直是入木三分,书中的角色,无论善恶,都没有绝对的标签化,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悲剧性,这种模糊地带的处理,让整个世界观显得无比真实和立体。我读到一些关键转折点时,甚至需要停下来,深吸一口气,消化一下作者抛出的观点。书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如同散落在书页间的珍珠,晶莹剔透,值得反复咀嚼。与其说我是在“读”这本书,不如说我是在“经历”它所构建的那个世界,并在不知不觉中,被它重塑了看待某些事物的视角。这本厚重的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深层次阅读体验的读者准备的珍品。

评分

初读此书,我被其磅礴的气势所慑服。它的格局之大,超出了我的预想,时间跨度之长,牵涉人物之广,都显示出作者非凡的驾驭能力。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作者依然没有丢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注。那些身处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微小抗争与妥协,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无奈。这种“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叙事视角,使得整个故事既有史诗般的厚重感,又不失烟火气的亲切。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场景之间,体验着不同角色的命运起伏。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力作,它给予读者的回报,远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宝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简直是炉火纯青,时而如涓涓细流般细腻婉转,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描摹得入木三分,让人深陷其中,感同身受;时而又如惊涛骇浪般波澜壮阔,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错综复杂的情节推向高潮,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那些场景描写的片段,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视觉盛宴,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气息,能感受到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读完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像是品尝了一道极其精致的饕餮盛宴,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重温那些精彩的篇章,去细细品味其中每一个巧妙的伏笔和每一个绝妙的转折。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布局也十分巧妙,看似散漫,实则丝丝入扣,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汇聚到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局,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着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个充满古典韵味的书名吸引的,但真正翻开书页后,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它的魅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古典的典雅与现代的灵动,读起来既有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又不失与当下读者的共鸣。作者对白描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寥寥数语,人物的性格、环境的氛围便跃然纸上,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让人不得不为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角色心路历程的刻画,那种细腻到近乎苛刻的心理分析,让书中的人物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有血有肉,有挣扎,有抉择。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故事的终结,更像是一位老友的暂别,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这份情感的投射,足见作品的感染力之深厚。

评分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得极为引人入胜,它仿佛是一张巨大的、由无数细小事件编织而成的锦缎,每当我以为自己洞悉了它的脉络时,作者总能巧妙地抛出一个新的谜团,将读者的好奇心再度点燃。书中对于冲突的设置处理得相当高明,有外在的激烈对抗,更有内在的道德困境和情感纠葛,这些冲突相互交织,推动着剧情以一种看似不可阻挡的洪流向前奔涌。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氛围营造的功力,无论是描写紧张的对峙场面,还是刻画温馨的日常瞬间,都能精准地调动读者的情绪。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它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你跟随角色的步伐去探索、去思考,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种智力上的参与感和情感上的沉浸感,是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hhhhhhhhhhhhhh

评分

书是正版的字迹清晰,孩子现在正在读

评分

朗朗上口。好

评分

应该还可以,就是图方便,不用去超市。

评分

帮忙买的

评分

可以

评分

给孩子买的,正版,性价比高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印刷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