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12日星期五
我希望我能够向你吐露以前从未向任何人说过的我心底的一切。
我渴望你能够给我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1942年9月28日补充:迄今为止,你确实已经给了我无限的安慰。
是的,吉蒂,现在我经常给你写信。能够这样写日记,我感觉好多了。
现在我几乎等不及立刻就要动手写了。哦,我真高兴我把你一起带来了。
1942年6月14日星期日
我要从我拿到你的那一刻写起,也就是我看到你和我其他的生日礼物一起摆在桌子上的那一刻(当然去买你的时候我也在旁边,但是那不算)。
6月12日,星期五,早上六点钟我就醒了。哦,不要惊讶,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嘛!但是,爸妈是不允许我这么早起床的。所以我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一直等到六点四十五分才起床。然后我就再也忍不住了,匆匆跑到餐厅。我刚到餐厅,莫迪(小猫)就欢快地扑到了我的腿上,对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七点刚过,我就去找爸爸妈妈,然后去了客厅,打开了我的礼物。我看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你,也许你是所有礼物中最棒的吧。接着是一束玫瑰花、几株芍药和一盆盆栽。爸爸妈妈送我一条蓝色的裙子、一套游戏工具、一瓶我尝起来有点像酒的葡萄汁(毕竟,酒也是用葡萄做的)、一套智力玩具、一罐冰激凌、2.5盾以及两本书的代金券。我还得到了一本书--《暗箱》(但是,玛戈特已经有一本了,所以我用我这本换了其他东西),一盘自制的甜饼干(当然是我自己制作的了,对于制作饼干我已经相当擅长啦),一些糖果和妈妈给我做的草莓馅饼。还有一封祖母的信--来得很及时,当然这只是一个巧合。
接着,汉娜丽来接我,我们就一起上学去了。课间休息的时候,我把带来的甜饼干分给我的老师和同学们,紧接着又开始上课了。直到五点我才回家,因为和班里其他同学一起去上了体育课(当然由于我的肩膀和腿容易脱臼,我是不能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的)。因为是我的生日,所以由我决定同学们该玩什么游戏。我选了排球。之后,同学们围着我一边跳舞一边唱起了生日歌。到家的时候,萨尼·兰德曼已经在家里等着我了。体育课结束后,同班同学伊尔泽·瓦格纳、汉娜丽·戈斯拉和杰奎琳·范·马森是和我一起回家的。汉娜丽和萨尼曾经是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人们一看到我们在一起就会说:“哪里有安妮,哪里就有汉娜丽和萨尼。”杰奎琳·范·马森是我上犹太女中之后才认识的。现在她也是我的好朋友之一。伊尔泽是汉娜丽最好的朋友,而萨尼上的是另外一所学校,她在那里也有自己的朋友。
朋友们送给我一本非常漂亮的书,叫做《荷兰民间故事与传奇》。
但是他们错给了我第二册,所以我又用两本书换了第一册。海伦娜阿姨送给我一套智力玩具,斯蒂芬妮阿姨送给我一枚我非常喜欢的胸针,兰妮阿姨送给我一本非常好的书:《黛丝大山行》。
今天早上,我躺在浴缸里想象着我要是有一条像动物明星林叮叮一样的狗就好了。我也叫它林叮叮。我还会带它去学校,它可以待在学校看门人的房间里,天气好的时候,它也可以待在自行车车棚里。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像我这样的人会记日记是有点怪。我以前从未写过,而且在我看来,不只是我,换了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对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心事感兴趣。哦,好吧,管他呢!我就是喜欢写,就是急切地想把我心里所有要说的话一吐为快。
“纸总比人更有耐心。”我是在那些有些伤感的日子里想起这句话的。那时的我,手托下巴呆坐着,无精打采的,无聊极了,甚至不知道是该出去还是就在家里待着。最终,我还是没有出去。是的,纸确实是最有耐心的。我也不打算让任何人读这个硬皮笔记本。它现在已经被冠以“日记”之名了。谁也不给看,除非我能够找到真正的朋友。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写日记了:我没有朋友。
让我说得更清楚些吧,否则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竟然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独。事实上,我也不应感到孤单。我有慈爱的父母和一个十六岁的姐姐,还认识大约三十个可以算做朋友的人。我有一大堆爱慕者,他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多看我一眼。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在班上用小破镜子偷偷地瞟我。我有很多亲戚,有爱我的姑姑、阿姨,有一个很好的家。是的,看上去我似乎什么都不缺,但是我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当我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无非就是打打闹闹。我从来也没有让自己说过任何离谱的事。大家似乎根本就不可能走得更近一些。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不能够互相坦诚,这也许是我的错。可无论如何,事实如此,根深蒂固,我是无能为力了,所以就有了这本日记。
我要用心好好地书写我心中这位期待已久的好朋友,我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流水账似的在日记中记下一大堆无聊的事情。我想让这本日记成为我的朋友,这个朋友的名字就叫做吉蒂。如果我想好好地和吉蒂交流,我就不能太突兀,否则不会有人知道我在说什么。所以尽管不情愿,我还是得用简单的话语来描述一下我的人生。
我的爸爸,是我所见过的最棒的爸爸。他三十六岁的时候才娶了我的妈妈,妈妈当时二十五岁。姐姐玛戈特1926年出生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我1929年6月12日出生。四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法兰克福。因为我们是犹太人,爸爸1933年移居到荷兰,被任命为荷兰欧派克特公司的常务董事。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用于制造果酱的产品。9月,妈妈伊迪丝·霍兰德·弗兰克和爸爸一起到了荷兰,我和姐姐玛戈特则被送到亚琛和祖母住在一起。12月,姐姐也去了荷兰,我来年2月才去的,正好赶上了姐姐的生日,被当做生日礼物放在了桌上。
我直接转到了蒙特梭利幼儿园,并且在那里一直待到六岁才开始上一年级。我六年级的老师是库珀若斯夫人,她是我们学校的校长。
那一年结束的时候,因为我考上了犹太学园要离开了,我们伤心地告别,泪流满面。我姐姐也曾经在我去的那所学校学习过。
由于我们在德国的其他亲人正遭受希特勒的反犹太人法的迫害,我们也十分担心。1938年大屠杀过后,我的两个舅舅(我妈妈的兄弟)逃到了北美洲。我年迈的祖母来到了我们身边。她当时已经七十三岁了。1940年5月过后,幸福的时光彻底溜走了,先是打仗,然后是投降协定,接着德国人来了,我们犹太人的苦难才真正开始。我们的自由被各种反犹太人的法令限制:犹太人必须戴黄色的星形标志;犹太人必须上缴他们的自行车;犹太人禁止乘电车,不准开车,开自己的也不行;犹太人只能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买东西;犹太人只能去挂有“犹太”标志的理发店或美容店;犹太人晚上八点到翌日早晨六点之间不允许上街;犹太人禁止去剧院、电影院和其他娱
乐场所;犹太人禁止使用游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以及其他运动场地;犹太人不许划船;犹太人不得参加任何公开的体育运动;晚上八点之后,犹太人连在自己或朋友的花园坐一坐的权利也没有;犹太人还不能看望信仰基督教的人;犹太人只能上犹太人的学校;等等。我们不能做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杰奎总是对我说:“我什么也不敢做,因为我不知道哪件事情是被允许的。”
1941年夏天,祖母病了,必须做手术,所以我的生日没怎么庆祝。1940年夏大家也没有给我庆祝生日,因为荷兰的战争刚刚。
1942年1月,祖母去世了。没有人知道我是多么想念她,我一直深深地爱着她。1942年的生日庆贺就算是对前两年的弥补,祖母的蜡烛和其他人的一起点亮了。
直到1942年6月20日我开始郑重地记日记的这一天,我们一家四口一切还很正常。
……
“博集典藏馆:安妮日记”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和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预示着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被岁月沉淀下来的珍贵记忆。第一次看到它,我脑海中闪过的并非是具体的某个场景,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鸣,一种对那个时代,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求生的人们的深深好奇。这本书名中的“典藏馆”三个字,更是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地位,好像它并非一本普通读物,而是需要被细心珍藏、反复品味的艺术品。想象着打开这本厚重的典藏,就如同推开了一扇尘封的门,门后是无数的可能性,是那些被时间筛选、被无数人传颂的、却又有着独特个人印记的文字。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穿越时空,与作者在灵魂深处对话的体验,是那种读完后,仿佛自己也曾在那段历史中留下过一抹痕迹的深刻感受。这种书名,让我对内容本身充满了期待,它暗示着这本书有着不同于一般读物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波动。
评分“博集典藏馆:安妮日记”这个书名,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到了那些充满历史气息的图书馆角落,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寻觅一件被时光精心打磨过的珍宝。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本外观朴实却内涵丰富的书籍,它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堆砌,更是一扇通往过去、通往某个特定灵魂深处的窗口。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韧性和人性光辉的震撼。这个书名,似乎在告诉我,这是一本值得被郑重对待,被反复品读的作品,它蕴含着某种超越时代的价值,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并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渴望通过它,去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普通人的不易,去感受那些即使身处黑暗,依然不放弃对光明向往的伟大精神。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的细节,尤其是那些来自普通人视角下的历史记录,有着莫名的迷恋。当“安妮日记”这个名字出现在“博集典藏馆”系列中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这个系列的名字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严谨的态度,仿佛每一本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值得被反复阅读和研究的。而“安妮日记”,这个名字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在绝境中依然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好奇的是,在“博集典藏馆”的包装下,这本书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否会在翻译、注释、甚至是版式设计上,都体现出一种对原作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我期待的,是那种拿到手中便能感受到它非凡质感的书,是那种打开扉页,就能被深深吸引、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这本书名,给我一种信号: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的书,它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朝圣。
评分“博集典藏馆”这个系列名称,自带一种“权威”和“珍贵”的光环,它暗示了收录其中的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经典之作。而“安妮日记”这个名字,则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代表着二战时期一段特殊的历史,以及一个年轻女孩在极端环境下依旧对生活抱有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当我看到这两个名字结合在一起时,我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个画面:一本设计精美、纸质优良的书籍,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艺术品。我期待的,是通过这本“典藏馆”级别的《安妮日记》,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能够感受到一个普通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独特视角。我希望这本书的呈现方式,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仪式感,让我更加珍惜阅读的过程,仿佛在进行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与一位伟大灵魂的交流。
评分“博集典藏馆”系列,单看名字就给人一种“精品”的感觉,仿佛里面的每一本书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精挑细选出来的瑰宝。而当“安妮日记”这个名字出现在这个系列中时,我的兴趣更是被点燃了。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本纸张泛黄、书脊略显磨损,但散发着独特韵味的厚重书籍,它承载着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也蕴藏着一位年轻生命最真实的呐喊。我期待的,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是能够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去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回那个特殊的年代,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狭小的空间,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恐惧与希望的交织。这个书名,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我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索它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评分bol. She fretted about and tried to cope with her own sexuality. Like many young girls, she often found herself in disagreements with her mother. And like any teenager, she veered between the carefree nature of a child and the full-fledged sorrow of an adult. Anne emerges more human, more vulnerable and more vital than ever.
评分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质量好,正版
评分忆苦思甜啊,看了心里特别酸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好啊,质量很棒,物流也很快,值得再光顾。
评分质量很好,我很喜欢,正在读┏ (^ω^)=?┏ (^ω^)=?┏ (^ω^)=?┏ (^ω^)=?加油
评分一直想买这本书的,终于买到了,喜欢
评分老师要求买的,书质量很好
评分早期看过电影 很喜欢 买本书来再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