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新理论的奠基之作
将真正实现人类世界观的转变
门外汉都能读懂的世界科学名著
与《时间简史》一样,这篇文章确有激发性,让生物学进入了整体……这本书会对许多不同学科产生吸引力,因为它用新的眼光审视现存的老问题。最重要的是,它让你思考。
--E.唐纳尔·托马斯(E.Donnall Thomas),1990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之作……意识创造真实的观念得到量子论的支持……也与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某些现象相符,道出了我们存在的构成。正如我们现在所知的那样,太阳并未真正运动而我们却在运动(我们是活性剂),所以(这本书)指出,我们就是给一切可能结果(我们称之为“真实”)的特定构形赋予意义的实体。
--罗纳德·格林(Ronald Green),达特茅斯学院伦理研究所主任
罗伯特·兰札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跨越了许多领域,从药物传输到干细胞,到阻止动物濒危,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才华的人之一,又写出了一篇好文。宇宙的新理论'深入考察了我们在最近几个世纪获得的全部知识…… 他在生物学的局限中置入的观点,迫使我们理解周围的存在和外在宇宙的更大真相。这一新理论对未来几个世纪的自然法则观念肯定有革命性的改变。
--安东尼·阿塔拉(Anthony Arala),国际公认的科学家,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再生医学研究所主任
1 致谢
1 导言
第1章 泥泞的宇宙
第2章 一开始,世界上有……什么?
第3章 树倒下的声音
第4章 光明与行动
第5章 宇宙在哪里?
第6章 时间中的芭布丝
第7章 明天来到的前天
第8章 最令人惊异的实验
第9章 金凤花的宇宙
第10章 无可失却的时间
第11章 空间之隔
第12章 帷幕后面的人
第13章 思维的风车
第14章 天堂中的坠落
第15章 创生的建构
第16章 这是什么地方?
第17章 科幻成真
第18章 意识之谜
第19章 死亡和永生
第20章 我们何去何从?
附录1 洛伦兹转换
附录2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生物中心主义
译注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一种非常迷人、带着古典韵味的学术散文体。它不像现代流行科普那样追求速度和爽感,而是沉静、内敛,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思想的张力。我常常需要在某一段落停下来,细细品味作者精妙的措辞和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书中对早期生命形态的推演部分,尤其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生物学功底,他不仅仅是陈述事实,而是通过严谨的逻辑链条,重构了那些我们只能通过化石间接推测的历史瞬间。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讨论。我们总习惯于将人类的出现视为宇宙演化的某种必然,但这本书却有力地论证了,生命演进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无数的“如果……会怎样”的岔路口,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次概率的奇迹。这种谦卑感是现代科学叙事中常常缺失的,它提醒我们,即便拥有强大的科技,我们依然只是这场漫长演化游戏中的幸运儿。
评分这本《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生物中心主义》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冲击力,采用了深邃的蓝色和充满科技感的线条,隐约能窥见细胞和DNA的结构,让人立刻联想到生命科学的深奥与魅力。我最初抱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怀疑的心态翻开它,毕竟“生物中心主义”这个概念在当前的科学思潮中,听起来既前卫又有些绝对。然而,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流畅。作者似乎有着把复杂概念简化的魔力,书中对生命起源的探讨,不是枯燥的化学公式堆砌,而是像在讲述一部史诗。它巧妙地将哲学思辨融入到对基因编辑、乃至意识本质的探究之中。我特别欣赏它处理伦理困境的方式,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像一位高明的辩手,引导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它让我反思,我们是不是常常将人类的尺度强加于整个自然界之上?这本书无疑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它不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洗礼,让我开始用更“生物”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对“整体性”的强调。它拒绝将生命割裂来看待,无论是将生态系统拆分成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还是将个体拆分成器官和基因的机械组合,作者都持有一种温和但坚决的反对态度。他试图建立一种更加流动的、互联的生命观,强调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反之亦然。阅读过程中,我联想到许多环境问题,过去我或许只关注污染的直接后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污染对生物圈信息和能量流动的深远影响,这种“系统性思维”是极其宝贵的。它的行文过程中,偶尔会穿插一些富含哲理的问句,这些问句不是为了给出结论,而是像精准的探针,深入到读者的内心深处,引发长久的自我对话。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充满洞察力、视野开阔、并且能够真正改变一个人观察世界方式的杰作。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算低,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的了解。但一旦你跨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你就会发现它给予的回报是巨大的。它不是一本让人读完后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时常翻阅的工具书。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但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如何将这些看似分散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宏大的“生物中心”的理论之网。它挑战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比如智能的唯一性、人类的特殊地位等等。特别是当它讨论到微生物世界的复杂社会结构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原来我们以为的“简单生命”,其内部的运作机制,比我们想象中的任何人类社会都要精妙和稳定得多。这本书让我对“生命”的定义进行了全面的刷新,它不再仅仅关乎我们自己,而是扩展到了地球上每一个有机的存在。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好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重塑了一遍,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长期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突然被告知可以摘下眼镜。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在前几章就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将读者阻挡在外。相反,它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从最基础的细胞通讯讲起,逐步深入到宏观的生态平衡,最终探讨到智慧生命的未来走向。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信息流”在生命体中的重要性那一章印象深刻。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基因、蛋白质、乃至神经元网络描绘成一个巨大的、不断自我优化的信息处理系统,这让我对“生命”这个概念有了更动态、更具动态性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的集合,更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追求信息永续的机制。这种视角是如此新颖,以至于我合上书本后,看路边的一棵树,看空中飞过的一只鸟,都会下意识地去分析它们是如何在这个信息网络中扮演自己的角色的。
评分的确不错,五星好评。
评分之所以激动是因为这个词竟然基本上能表达出我一直以来的那种想法,当然这只是感觉。不过看到副标题后“为什么生命和意识是理解宇宙真实本质的关键”我基本上确定这就是我一直想表达的东西,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
评分好书,有点深
评分孩子自己选的暑期科技类图书
评分好书,有点深
评分装订不错,好评。
评分好书读书时就想读,一直都没有机会读。现在买给孩子读,自己也顺便读一下。在网上买比实体店便宜,品种也非常其全,己经买了十多套名著。物流很快,服务到
评分儿子卖的,应还不错吧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就是包装有点粗糙,建议改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