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的人类”又来啦! 
  这次咱们玩点啥呢?玩穿越! 
  穿越到哪去?可不是远古,更不是清宫, 
  而是100多年前的中国。 
  在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 
  居然出了群玩科学的普通人…… 
  这些家伙能搞出啥名堂? 
  嗯——还真不简单! 
  他们先揣着小锤子,找矿山,找油田, 
  玩出了中国一个科学组织, 
  创办了中国一份科学杂志, 
  搭建了中国一个天文台、气象台、地震台, 
  挖出了中国一块恐龙化石, 
  解密了天书——殷墟甲骨文, 
  刨出了北京猿人、山顶洞人…… 
  读完他们的故事,你会惊奇地发现, 
  正是这些玩科学的普通人创造了历史。 
  硝烟伴随着梦想,战火威胁着生命, 
  却不减他们求真理的能力,爱真理的诚心。 
  科学之火自从在华夏大地燃起, 
  就指引着炎黄子孙不断前行, 
  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再也没有熄灭…… 
 
海报: 
  
  人类的文明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回望近代科学在中国的百年历程,我们惊叹于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更震撼于科学对思想的冲击。
  《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以生动独特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批判反思的视角,讲述了近代科学在中国从无到有,进而彻底改变中国的过程,以及中国近代科学启蒙者在探求真理过程中的奇闻异事。此外,作者还亲手绘制了精彩插图,直触心底地传达了科学的乐趣、玩的乐趣。
  《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益于培养科学思维、开拓教育方法、挖掘内在潜能,非常适合对科学和历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老多,男,双鱼座,好奇心强,是个什么都想玩玩的人。自小喜欢科学,至今对大自然,对满天的星斗还充满了孩子一样的好奇。2010年,老多的《贪玩的人类①:那些把我们带进科学的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广受好评,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文津图书奖(国家图书馆)、全行业畅销品种(中国书刊发行协会)等奖项。
自序
引子
第一章 达尔文第一个中国弟兄
第二章 义和团的功劳
第三章 共和了再也不裹小脚了
第四章 穷山峻岭的书生
第五章 灵芝长成了森林
第六章 缪斯来到中国
第七章 玩龙骨的人
第八章 又见西域之迹
第九章 中国的花仙子
第十章 天垂新气象
第十一章 寻找烛龙秘密的人
第十二章 继往开来绝学九章
参考资料
后记
  哈,老多又出新书了,《贪玩的人类2: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
  这本书都聊些啥,玩些啥呢?玩穿越。要玩穿越肯定和历史有关系,老多是历史学家吗?对不起,不是。老多和大伙儿一样,是个草根。老多没本事写历史学家写的历史,老多这本书只是讲了几个人和他们的故事。啥人,啥故事呢?就是一百多年来,我们中国第一拨和赛先生一起玩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因此这本书叫做“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
  听到“赛先生”这个词儿,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了。也难怪,从陈独秀老先生发明这个词儿到现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不过老多以为,“赛先生”这个词儿,大家还是别忘记的好。为啥呢?因为在陈老先生发明这个词儿以前,中国的的确确还没有赛先生,没有科学。在那之前,科学是属于洋人的。
  其实科学来到中国的时间并不晚,近代科学的开创者——哥白尼和伽利略等大玩家,当他们为了科学与罗马教廷苦斗的时候,就有几个洋和尚把那时候的科学带进了中国。可是,那时候的中国人,因为自持有博大精深的尧舜之学、孔孟之道,对这几个洋和尚带来的西方科学不屑一顾。也没人会想到,在后来的两百来年,科学在西方突飞猛进,几个洋和尚带来的科学已经变成了打败大清朝几万八旗子弟的利器。
  终于有一天,一些中国人觉醒了,他们认识到,“国之利器”不是古老的尧舜之学、孔孟之道,而是科学。中国人不能继续躺在古代圣贤们的怀抱里睡大觉了,必须往前走了!于是,中国人奋起直追,一直到了今天。
  这本书里写的,就是中国人从觉醒到20世纪前二三十年,那些为中国的科学事业玩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的科学家们。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每一章里都写了一个或几个人的故事。这些人的名字,大伙儿有的熟悉,有的听说过,有的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中国科学各个学科的开创者,是鼻祖!不过,他们和我们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
  现在,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是仪表闪烁、实验台锃亮,科学家们都带着眼镜儿,穿着雪白的大褂,都是斯文得不行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不过这本书里写的几位,他们没有这么好的福气。虽然他们一个个都学富五车、学贯中西,几乎都是欧美各大名校的海归,可是他们可能先要从泥瓦匠、木匠和铁匠干起。好不容易把一个破破烂烂的实验室建好,还得提防漫天呼啸的子弹,以及从日本鬼子的轰炸机上投下的燃烧弹。不过,中国的科学大厦,就在这帮人的手里逐渐建立起来了。
  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国梦”。梦想若要成真,必须下工夫、动脑筋。下工夫、动脑筋靠什么?靠科学。玩科学没有捷径可走,可能要花上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科学不是圣经,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科学是要不断往前走、不断进步的,就像一场永远的接力赛。所以,当我们骄傲地看着中国人自己的神舟十号飞上蓝天,在太空和天宫一号对接的时候,别忘了他们,那些曾经为中国科学的进步跑出第一步,为中国科学的起飞而用尽一生精力的普通人。
  老多
  2013年6月15日于北京多草堂
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展现出一种令人赞叹的成熟度。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一种非凡的文学素养。它不是那种为了炫技而堆砌辞藻的文字,而是服务于思想表达的精准工具。尤其是在描绘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或社会变迁时,作者总能找到极其贴切的比喻,将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理论,转化为可以被大众理解和感知的具体形象。这种将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结合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阅读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段落,或是那些精妙的双关语,它们像黑夜中的微光,瞬间点亮了阅读的疲惫感,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种恰到好处的幽默,也体现了作者对自身所处时代以及所探讨主题的深刻洞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愉悦感,而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深度是持久而有回味的。许多读完后即被遗忘的读物不同,这本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回响和发酵。作者提出的一些设问,即便已经读到书的结尾,也并未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将解释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自己。这种开放式的收尾,是一种极高的尊重,它承认了历史和科学的复杂性,也激发了读者进一步探索和辩证看待问题的兴趣。这种“留白”的处理,让这本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它不只是一本静态的文献,而更像是一个持续的对话伙伴。它成功地在严肃的知识传递和激发批判性思维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使人读完后,对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和未来,都有了一层更加深刻、更少偏见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构建的知识网络极其庞大而又富有逻辑性。我感觉作者并非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知识地图,将看似孤立的事件、人物和思想巧妙地串联起来。读完一个章节,你会发现它不仅解答了当前的问题,还为理解后续的篇章埋下了重要的伏笔。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总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引导你进行横向的联想和纵向的追溯,激活了大脑中储存的许多碎片化的知识点,让它们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感,让人觉得每一次翻页都是在巩固和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吸收。这更像是一本思维训练手册,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载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不经意的灵动,仿佛能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所吸引,纸张的触感很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看得出装帧团队在细节上的用心。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里面的字体排版处理得非常考究,行距和字号的搭配让人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即便是面对那些略显深奥的概念,也能保持一种心境上的平和。这本书的开篇似乎就设定了一种基调,不是那种上来就抛出惊人论断的叙事方式,而是像一位老者在壁炉旁,缓缓地为你铺陈他多年积累的观察与思考。这种沉稳的开场白,反而更具吸引力,它没有急于展示其内容的广博,而是先用一种近乎文学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怀旧而又充满探究欲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想深陷其中,跟随作者的步伐去探寻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世界。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阅读体验的预告,充满了对知识的敬意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精妙,它不像某些历史类书籍那样,将时间线拉得过长导致脉络不清,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导演,知道何时该快进,何时该慢镜头特写。读到某些章节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紧迫感和历史洪流的冲击力,作者似乎深谙如何通过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宏大的历史场景。然而,在关键的历史节点,笔锋又会突然转柔,聚焦于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的挣扎与选择,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体的阅读体验张弛有度,避免了枯燥的年代罗列。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事件时的那种平衡感,既没有过度美化或丑化,也没有陷入教条式的解读,而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和思考。这种叙事上的张力,使得即便是相对严肃的主题,也能被赋予一种生动的生命力,读起来让人觉得像是在参与一场精彩的辩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灌输。
评分娱乐消遣的书,写的狠好玩。
评分好玩的书贪玩的人类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
评分送人,人家说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客气话。
评分价格比亚马逊贵点,发货快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购买,asdjksdfjalskd
评分孩子小了点读这个书,大人也可以读,还不错呢,赶脚比较有趣,哈哈
评分非常好,值得拥有!非常好,值得拥有!
评分物美价廉,好用,好看,好东西
评分还没看,感觉挺不错的,也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