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我們展現瞭一條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萊茵河。它追溯瞭1815-2000年萊茵河的生命軌跡,重點關注瞭河流轉變為衰退的生物棲息地的原因和過程,以及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試圖恢復其原狀的努力。
評分不錯的商品,質量好,物流給力
評分文章的末尾采用歌德的詩歌《魔法師的弟子》描述的故事,告誡人類,不按照河流自身的規律和生態特彆,去人為地改造,一旦實施, 就不大故事一樣,恢復到河流原本的樣子,甚至是遭受河流的懲罰。
評分用導師的話來說,這本書就是典型的環境史著作。在作者的角度,萊茵河不同於呂西安·費弗爾筆下的“通道、紐帶”,而是一個實在的生態係統、生物體的存在。正是從這一角度,我們可以看到人與萊茵河的互動。當然,人類活動的痕跡透著一股“規訓自然的味道”!不過,這本書的包裝和陰印刷真是太一般瞭~~~
評分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變革更是如此,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消耗大量的煤炭資源,而魯爾工業區則開挖瞭大量的煤礦,洗煤産生的廢水自然流入瞭河中。另外,19-20世紀化學工業的發展,也使得河岸兩邊誕生瞭世界級的化工企業,巴斯夫,拜耳等等。化工企業用水、排放的廢水中,熱汙染、重金屬、鹽類以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對河流的生態係統給予沉重的打擊。
評分時至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環保意識的影響,歐盟的努力,對河流進行生態改造,對有機汙染物的控製,包括工程增設魚類生物迴遊通道。因此,將近40年來,萊茵河物種逐漸增多,開始慢慢恢復,逐漸呈現齣健康、茁壯的態勢。
評分作為西歐第一大河流(歐洲第三大河流),流經瑞士、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傢,自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萊茵河自身的曆史,不僅僅包括著河流本身,還與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水平以及社會的環保意識密切相關,這一切塑造瞭萊茵河自己的生命。
評分道路是何等明瞭,但我們依然重蹈覆轍,為什麼?我們該如何去破解?希望可以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評分作為西歐第一大河流(歐洲第三大河流),流經瑞士、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傢,自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萊茵河自身的曆史,不僅僅包括著河流本身,還與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水平以及社會的環保意識密切相關,這一切塑造瞭萊茵河自己的生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