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自身在曆史上也是分分閤閤,法國大革命,一戰,二戰,後麵歐盟的成立,導緻不同時期,由不同的政權對河流進行控製,因而也有相應的改造。
評分好
評分用導師的話來說,這本書就是典型的環境史著作。在作者的角度,萊茵河不同於呂西安·費弗爾筆下的“通道、紐帶”,而是一個實在的生態係統、生物體的存在。正是從這一角度,我們可以看到人與萊茵河的互動。當然,人類活動的痕跡透著一股“規訓自然的味道”!不過,這本書的包裝和陰印刷真是太一般瞭~~~
評分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變革更是如此,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消耗大量的煤炭資源,而魯爾工業區則開挖瞭大量的煤礦,洗煤産生的廢水自然流入瞭河中。另外,19-20世紀化學工業的發展,也使得河岸兩邊誕生瞭世界級的化工企業,巴斯夫,拜耳等等。化工企業用水、排放的廢水中,熱汙染、重金屬、鹽類以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對河流的生態係統給予沉重的打擊。
評分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變革更是如此,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消耗大量的煤炭資源,而魯爾工業區則開挖瞭大量的煤礦,洗煤産生的廢水自然流入瞭河中。另外,19-20世紀化學工業的發展,也使得河岸兩邊誕生瞭世界級的化工企業,巴斯夫,拜耳等等。化工企業用水、排放的廢水中,熱汙染、重金屬、鹽類以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對河流的生態係統給予沉重的打擊。
評分美麗的萊茵河.它是他們國傢和人民的驕傲.
評分另外,萊茵河作為西歐許多國傢的母親河,對這些國傢的發展有重大作用。反觀國內,珠江、長江、海河、淮河,涉及的流域人口眾多,至目前又何嘗不是重復發展國傢走過的路瞭。
評分道路是何等明瞭,但我們依然重蹈覆轍,為什麼?我們該如何去破解?希望可以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評分作者為我們展現瞭一條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萊茵河。它追溯瞭1815-2000年萊茵河的生命軌跡,重點關注瞭河流轉變為衰退的生物棲息地的原因和過程,以及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試圖恢復其原狀的努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