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朋园,郑丽榕<纪录>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04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9082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九州书系:口述历史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3
字数:8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被称为“云南王”,主政云南18年,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周恩来在龙云去世时,曾明确指出,龙云一生有三大功绩:抗日、反蒋、联共。《“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是龙云之子龙绳武先生的口述纪录,讲述龙云由地方军阀到抗日功臣,再到“民主斗士”的曲折一生,揭开龙云与蒋介石之间矛盾的由来。内容涉及面广,其中对民国前后的云南社会文化状况、政局演变、时事人物交往等诸多方面的讲述,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一份研究民国时期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弁言
一、谈云南风土
(一)云南地理
(二)中国文化在云南
(三)彝族制度与习俗
(四)昭通点滴

二、家世
三、早年教育
四、在云南讲武堂
(一)云南讲武堂
(二)禁足风波
(三)决定赴法国留学
(四)对唐继尧的印象

五、留学法国
(一)提前入学
(二)圣西尔陆军学校
(三)法国军事教育特征
(四)暑期返国首度面蒋
(五)回法旅程
(六)学开单人飞机
(七)闯祸海防海关
(八)英法与云南

六、昆明时期
(一)正式厕身部伍
(二)相亲波折
(三)严家诰与邱开基
(四)平服“盘匪”之乱
(五)战鼓声中完成终身大事

七、抗战时期
(一)西南联大
(二)蒋委员长多次召见

八、抗战胜利后的回忆
(一)戒烟经验谈
(二)将官训练班班附
(三)行宪后第一次中央选举
(四)谒蒋情形
(五)国共和谈
(六)赴港前的疑虑

九、流寓香港
(一)特字号党证及其他
(二)父亲来香港
(三)回大陆筹返云南
……

十、在台湾
十一、谈我的父亲龙云
十二、云南的鸦片问题
十三、答问
附录龙夫人胡淑贞女士访问纪录
后记

精彩书摘

  老三绳曾云南讲武堂毕业,后来陈诚将军送他到南京陆军大学,因此认识侍从室俞济时等。毕业后回昆明,不务正业,成天票戏,并和黑社会往来,生活紊乱。他曾翻车,脸上受伤,并留下痕迹。中共占领云南后,他留在昭通,但是因为他的地方势力强,许多人逃难时只要报上:“我是三少爷的某某人”就可以顺利逃出。他和“土共”也一直有往来,但是后来中共却说他想打游击攻击解放军,因此用迫击炮突击他家,全家妻小、佣人都无一幸免,他自己也被害。只有一个小佣人躲在天花板中,事后逃出,向老太爷报告,而由老太爷向国务院告发这件事。他有一个庶出的孩子由绮罗香养育,因为没有放在昭通,所以幸免于难,后来这个孩子被老四绳文带到美国去。他的小名是“保福”。
  绳文是西南联大的学生,抗战末期,美国的拉提摩尔及罗斯福总统代表“居礼”路经昆明,来拜访我老太爷时看到绳文,因此带他到美国去念书。当时民用航空飞机不通,他们乘坐军用飞机赴美。因此他到美国后,和美国民主党相当接近。后来绳文自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在大陆变色后,他申请美国永久居留,移民局不准。到后来大鸣大放时期,我老太爷批评中共,认为美国可引以为友,而苏联则对中国不友善。那时候美国人很高兴,有一个美国学生,人在香港,还特地由当地写了一封信来感谢我。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已收到,包装完好!点赞!

评分

&ldquo;云南王&rdquo;龙云之子口述历史从广义上讲,口述历史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法。人类对历史的记录,在语言出现以前,只能是物传,从遗物看历史。语言发明以后,增加了言传,从口耳相传中获得历史知识。文字发明以后,增加了文传,以文字记录历史。录音、录影设备发明以后,记载历史的工具又增加了音传、像传。也就是说,从物传&mdash;言传&mdash;文传&mdash;音传&mdash;像传,人类记载历史的手段不断演进。

评分

书是一套,散着买,没什么突出的。

评分

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买

评分

凑单买的,还不错,慢慢看,从历史人物角度还原历史

评分

口述历史是当前历史学科的热点,这书质量高

评分

图书不错,是全新正版塑封的,送货也很效率,好评!

评分

  体操先生为余之同族伯圭先生,乃鸿声里人,游学于上海。后始闻其乃当时之革命党人。一日,揽余手,问余:闻汝能读三国演义,然否。余答然。伯圭师谓:此等书可勿再读。此书一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此乃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故有此态。若如今欧洲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我们此后正该学他们。余此后读书,伯圭师此数言常在心中。东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此一问题围困住近一百年来之全中国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问题内。而年方十龄,伯圭师即耳提面令,揭示此一问题,如巨雷轰顶,使余全心震撼。从此七十四年来,脑中所疑,心中所计,全属此一问题。余之用心,亦全在此一问题上。余之毕生从事学问,实皆伯圭师此一番话有以启之。

评分

书籍不错,值得了解。已习惯在京东购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