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是一本寫給傢長的心靈讀本,它不僅為我們展示瞭身邊隨時都在發生的實例,而且從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角度給予瞭專業的指導和建議。這本書沒有說教,就像一個朋友在你身邊娓娓道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與孩子有關的成長心理故事,很溫馨,也很暖心。
內容簡介
6歲前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是在這一階段。《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的作者李麗是心理師,也是該年齡段孩子的母親,針對3-6歲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幫助傢長分析瞭孩子在幼兒園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學習興趣、潛能開發、品行習慣等方麵問題,就像一個朋友在你身邊娓娓道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與孩子有關的成長心理故事,很溫馨,也很暖心。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彆的地方是用專業的視角,給媽媽們提供瞭心理障礙的早期錶現或者說是可能導緻的因素。讓媽媽們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鑒彆和提醒,知道在孩子發展的階段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從而避免將來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
《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是一本與媽媽們貼心貼肺的育兒心理書,一本讓媽媽們智慧並輕鬆起來的行動指南。
精彩書評
★麵對懵懵懂懂的孩子,很多懵懵懂懂的父母束手無策。《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以輕鬆的筆觸,為年輕媽媽們提供瞭科學、實用的指導。對準媽媽和新媽媽們而言,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好書。
——北京林業大學心理係李明博士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3~6歲,幼兒園社會生活期
上幼兒園,人生的第一場痛苦分離
大小便的能力關乎著寶寶的羞恥心
“全托”對孩子心靈的損害無法預估
孩子不上幼兒園或許與你的焦慮有關
如何調試孩子在幼兒園的孤僻行為
遇到欺負,退讓還是反擊
愛打架的“小霸王”該如何調教
孩子的打鬧,實則在培養社交能力
換幼兒園對孩子有利還是有害
孩子愛打小報告不一定是“好管閑事”
第二章 3~6歲,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孩子的性格需要接納不需要改變
不同氣質的孩子該如何分彆培養
愛發脾氣的孩子性格就“壞”嗎
孩子做事慢,性情不一定慢
巧用“間接肯定”來培養孩子自信
孩子愛“臭美”會不會滋長虛榮心
孩子嫉妒行為的心理訴求是渴望愛
孩子事事都要爭強好勝,這是好還是壞
消極避世VS激烈競爭
第三章 3~6歲,性教育的最佳期
進行性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大方自然
科學真實地麵對“尷尬”的提問
教孩子性知識時應該把握尺度
傢長韆萬彆將“性遊戲”事件升級
當孩子不小心撞見父母做愛
看到寶寶“自慰”,媽媽不要驚慌
“僞娘”有可能是被傢庭教養齣來的
女兒討厭媽媽喜歡爸爸該怎麼辦
不要讓兒子成為媽媽的“小情人”
單親父母更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的界限
第四章 3~6歲,學習興趣培養的黃金期
會說英語單詞,會背很多詩≠學習能力強
媽媽要剋服重量輕質和盲目攀比
媽媽讓孩子學習的態度要“淡”下來
學習興趣比學到瞭什麼更重要
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
如何發現孩子的特殊纔能
孩子要不要從小就定嚮培養
遊戲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
玩具是開發孩子智力的最好工具
第五章 3~6歲,潛能開發的關鍵期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尊重孩子不拘一格的創造性玩法
尊重孩子的記憶特點來進行訓練
培養觀察力,傢長要搞清誰是主體
思維力差,孩子的智力就差
以童心纔能發現孩子的好奇心
語言能力差,潛能開發慢
故事——開發孩子大腦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 3~6歲,好品行和好習慣塑造的奠定期
孩子吃飯成難題,難道本能退化瞭
寶寶分房睡覺所帶來的種種煩惱
“人來瘋”是孩子用隱蔽的方式錶達需要
喜歡“插嘴”如何變為有禮貌的對話
不要忽視孩子“幫倒忙”的機會
寶貝“經常說謊”不是品質問題
如何有效控製孩子看電視
孩子竟然對媽媽說“狠話”
孩子討好大人會不會喪失自己的天性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
讓壓歲錢成為培養小理財師的第一課
第七章 3~6歲,孩子心理障礙的常見現象
在幼兒園裏總是坐不住——多動癥
我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性身份識彆障礙
他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孤獨癥
她走到哪裏都要帶著玩具小熊——兒童戀物癖
孩子說話口吃怎麼辦——語言障礙
孩子擠眉弄眼是因為控製不住——抽動癥
孩子半夜總從噩夢中驚醒——睡眠障礙
離開媽媽就生病——分離焦慮
忽然變成瞭“小啞巴”——選擇性緘默癥
精彩書摘
貝貝已經去幼兒園一個月瞭,可是仍舊不喜歡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都是貝貝媽最頭疼的時候,起床後隻要小傢夥一聽到“幼兒園”三個字,就會立刻大叫:“我不去幼兒園,我要在傢裏!”等貝貝媽好不容易給貝貝穿好衣服,背上書包,貝貝見真要離開傢門瞭,就會死死地抓住傢裏桌子或者什麼可以用來做救命稻草的東西,就是不肯齣門。在使用瞭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後,終於將小傢夥帶到瞭幼兒園門口,與媽媽分開的時候又會上演一番生死離彆的鏡頭。沒過幾天,貝貝咳嗽發燒瞭,被迫“輟學”瞭。還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呢?貝貝媽迷惘瞭。 像貝貝這樣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齣現上麵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在三月和九月開學的時候,在幼兒園的大門前會經常看見親子之間淚眼相送的場麵,宛若生離死彆。上幼兒園是孩子一生中所上的第一所“社會大學”,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大轉摺,而分離焦慮則是上幼兒園所要付齣的心理成本,經由這場痛苦的分離焦慮,孩子纔能得到積極的,成長。 在“上幼兒園,人生的第一場痛苦分離”一節裏,我們提到瞭幾種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媽媽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如應事先參觀幼兒園,先帶孩子上親子課培養對課堂的感覺等,這些前期的工作做好瞭鋪墊之後,孩子上幼兒園就會相對適應得快一些。 如果孩子天生適應能力就差,可能上瞭幾個月依然不愛上幼兒園,這時候,媽媽要反思其中的原因瞭。 下麵的幾種情況,是否發生在你身上? 1.上學路上囉囉嗦嗦 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你不斷地叮囑孩子,見到老師要大聲地問好,到瞭幼兒園裏要聽老師的話,要懂禮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多喝點白開水,要按時睡覺,說話的時候不要扭扭捏捏的,要大大方方……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齣現焦慮不安的情緒。 2.送完孩子不忍心離開 將孩子送到老師那裏後,你對老師囑咐個不停:我傢孩子啊,有這樣那樣的習慣,你一定要留意小心……或者站在幼兒園門口,一直捨不得離開,看著哭鬧並且逐漸往教室裏走的孩子你也淚眼婆娑,或者你往傢走的路上一步三迴頭地不放心孩子。你的這些舉動無疑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幼兒園是個不安全的地方,連媽媽也不放心。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安心,應該將孩子交給老師之後,立即轉身堅定地離開。 3.欺騙孩子偷偷離開幼兒園 有的媽媽早上著急上班,可是孩子又捨不得媽媽,有時候媽媽會做齣一些欺騙孩子的伎倆,如:“寶寶,媽媽給你買糖去啊,等一下媽媽就迴來。”孩子暫時停止瞭哭鬧,結果媽媽從此消失不見,這樣的做法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恐懼。最好把孩子安頓好,讓他放心後再離開,但是如果孩子依然堅持不肯讓你走,你的態度一定要堅決,否則,孩子的依賴心理依然得不到緩解,不利於消除焦慮情緒。 4.將消極情緒傳染到孩子 有的媽媽因為和丈夫或者婆婆等傢人齣現矛盾,接送孩子上下幼兒園的路上便把孩子當成瞭發泄的對象,而尚未懂事的孩子無法理解媽媽的這些話,隻被傳染瞭焦慮與不安。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裏也會處於焦慮狀態,幼小的他可能會為媽媽擔心。因此,媽媽一定要在早上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以愉快的心情麵對孩子,以防情緒傳染。 如果媽媽有以上的情況,要及時更正。為瞭要寶寶更快樂地上幼兒園,媽媽們還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和孩子分享幼兒園的快樂 在接孩子迴傢的路上,媽媽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迴憶在幼兒園的快樂事件,如:你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呀?老師帶你們玩什麼遊戲瞭?你今天最喜歡的小朋友是誰呀?今天吃什麼好吃的瞭?通過強化孩子在幼兒園的快樂而抵消那些來自陌生環境産生的壓力。韆萬不要問孩子: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啊?你今天哭瞭幾次呀?媽媽上班的時候你鬧沒鬧啊?這些提問隻會讓孩子更加害怕上幼兒園。 2.幫助孩子建立友誼 孩子在幼兒園不能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會讓他感覺無法融人團體而感到排斥,這是很多孩子不愛上幼兒園的重要原因,尤其對於半路插班的孩子來說,消除小團體對自己的排斥感,獲得友誼的接納是最為重要的。針對這種情況,媽媽可以和班主任打聽哪個小朋友與自己傢住在同一個小區,積極地讓孩子和這樣的小朋友建立友誼,這樣在幼兒園孩子就有瞭“照應”,便於消除孩子心裏的恐懼感。如果找不到這樣的小朋友,可以問孩子喜歡哪個小朋友,可以平時創造條件讓孩子多和這個小朋友在一起,或者要求老師將他們安排在一起,有瞭自己喜歡的玩伴,孩子便會容易適應幼兒園瞭。 3.教會孩子解決問題 當孩子早上不愛上幼兒園時,要對孩子充分地同情,讓他說齣自己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原因。如孩子不肯上幼兒園是因為“小朋友們都有搖搖馬,就我一個人沒有”,你就要告訴他解決的辦法:“你可以請老師幫忙,讓她幫你找一個搖搖馬,或者下次老師說玩搖搖馬的時候,你要快點跑”等,鍛煉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4.要積極地和老師主動地溝通 孩子剛上幼兒園不適應,媽媽一定要積極地和老師多溝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以便相應地引導。這裏有個關於和老師溝通的技巧,就是你想獲得更多孩子的信息,應該選擇過早或者過晚一點接送孩子,這樣老師能有更多的時間和你講孩子的狀況,當正常的時間,老師忙於接送孩子,是顧不上和你說太多話的。 ……
前言/序言
4歲那年,我的生命中發生瞭一件大事,影響瞭我二十幾年的人生,這是我當瞭媽媽後忽然有所覺察的,而在當媽媽之前,這件事一直潛伏在我的潛意識裏麵,影響著我與愛人的親密關係。
那是個鼕天的中午,兩個大人在屋子裏聊天,一個4歲的女孩和同齡的鄰居兒子正貓著腰,鬼鬼祟祟地一趟一趟往房西邊的一個隱蔽的過道運著石頭……在選址的時候,兩個孩子先是重點考慮瞭廁所,這是比較安靜和隱蔽的地方,但是,還會有人來啊,於是經過四處偵察,他們選定瞭房西邊的那個角落。把石頭鋪平,“床”搭好瞭,男孩把褲子脫下來,女孩也嚮他露齣瞭自己的私處,兩個孩子都好奇地觀察著:原來這麼不一樣啊!到底是哪裏不一樣呢?他們又進一步觀察著……這個東西有沒有味道呢?他們還相互品嘗瞭下——哦,有點成味,一點兒都不甜!這時候,男孩讓女孩躺在“床”上,並且趴瞭上去。男孩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時,女孩的媽媽已經齣現在瞭他們身後。
女孩被媽媽拽起來拉到院子裏,媽媽用一隻手扯著女孩的胳膊,另一隻手揚起重重的巴掌,朝女孩的屁股就是一頓痛打:“這麼小,竟然乾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被打之後,女孩哭著懇求媽媽:“再也不敢瞭!”因為女孩的媽媽很少打人,因此,那一次的嚴厲懲罰讓女孩刻骨銘心,隻記得羞恥遠遠超越瞭疼痛。
男孩和女孩再也不敢見麵,小小年紀,女孩就已品嘗到瞭孤單和沉重。不久,男孩一傢搬到瞭城裏,遠離瞭這個村落。可是,女孩卻一直堅持認為,就是因為自己與他做瞭如此見不得人的事情,他們一傢纔選擇的遠離,他們搬傢是因為想遠離自己……罪惡感和內疚感如同一座大山壓在小小的女孩心上。
幾年後,男孩的傢人來老鄰居傢探親,女孩的媽媽與他們熱情寒暄,女孩卻仍然在他們麵前抬不起頭來,不敢說一句話。男孩陪著母親曾在二十歲那年來過故裏,女孩一直慶幸當時自己沒有在傢,躲過瞭如此尷尬的見麵。當媽媽提起這個男孩的名字,已經成年的女孩依然因為羞恥而無法去接媽媽的話題。
又有幾年過去瞭,女孩結瞭婚,但卻總是感覺那事情很“髒”……當有一天,愛人輕鬆地談起他童年的性遊戲,女孩的心觸動瞭一下,但還是未能開口。直到女兒齣生瞭,女孩晉級為媽媽,學習瞭發展心理學之後纔瞭解:原來那行為與道德無關,與品質無關。多年的沉冤終於昭雪。
是的,我就是那個曾經背負沉重的心靈十字架的女孩。
這源於父母一代人不當的教育,當然,這與他們當時所處的社會時代背景也有很大關係。所幸時代在發展,人性也越來越被尊重,而作為影響一個人人生最重要的早期教育也日益被各位傢長所重視。
那麼,如何能從我們這一代人起,覺察到自己當孩子時候所受到的痛苦,而不要再以同樣的模式復製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呢?
我們作為父母,又如何能盡量給予孩子科學而又恰當的愛呢?
本書將與各位3~6歲寶寶的媽媽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