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系列6册天文之书+生物学之书+数学之书+心理学之书+物理之书+工程学之书

里程碑系列6册天文之书+生物学之书+数学之书+心理学之书+物理之书+工程学之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科普读物
  • STEM教育
  • 儿童科学
  • 启蒙认知
  • 学科知识
  • 里程碑系列
  • 天文
  • 生物学
  • 数学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0775384
商品编码:1101136145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里程碑系列自天文之书、数学之书后再出续作,探索心理学发展历史上 250 个令人着迷的里程碑事件。世界上zui 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美国心理协会主席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作序并鼎力推荐

“《心理学之书》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情境,帮助我们去理解人性的各个侧面。”
——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中的理论与发现是人类zui 令人着迷的现象之一,我们对自己永远保有好奇心。《心理学之书》的目标是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朋友及所处的世界。”

——韦德·E.皮克伦

《物理之书》

***强、科普界全能鬼才皮科夫力作。四色全彩精印!
一本图文并茂的物理百科/一卷博古通今的物理历史
一组趣味横生的物理故事/一个条理分明的物理数据库
关于物理世界里*重要、*有趣的故事尽在其中!
对我而言,不论是思想的极限、宇宙的运行,还是人类身处、以之为家的浩瀚时空,都可以用物理来发掘当中永无止境的惊奇奥秘。
——克利福德皮科夫
丰富条目:250个物理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录。
编年百科:条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物理发展演变。相关条目交叉索引,知识脉络立体化。
浓缩文字:每篇700字左右,快速阅读、吸收重要物理观念和大师理论。
精美插图:每个条目均搭配精选全彩图片,帮助记忆,刺激想象力。
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图片精美、收藏度高,是科普爱好者必备的*理想的物理百科。
大爆炸(公元前137亿年)、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公元1543年)、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公元1609年)、伽俐略落体加速度(公元1638年)、气压计(公元1643年)、笛卡儿动量守恒(公元1644年)、波以耳的气体定律(公元1662年)、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公元1687年)、富兰克林的风筝(公元1752年)、黑洞(公元1783年)、奥伯斯悖论(公元1823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公元1905年)、热力学第三定律(公元1905年)、超导(公元1911年)、原子核(公元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公元1913年)、薛定谔方程式(公元1926年)、中子(公元1932年)、平行宇宙(公元1956年)、激光(公元1960年)、巴克球(公元1985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公元1990年)、霍金的星际迷航(公元1993年)、宇宙的终结(公元100万亿年)……共250则。 


内容简介


《数学之美》
人类什么时候在绳子上打下第1个结?
为什么第1位女数学家会死于非命?
有可能把一个球体的内部翻转出来吗?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到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作者皮寇弗为我们展示了数学发展史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背后的魔力与神奇,包括人类曾经思索过的古怪的问题,从公元前一亿五千万年到新的前沿突破。
数学已经渗入每一个科学领域,并且在生物学、物理、化学、经济、社会学和工程等方面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我们可以用数学说明夕阳色彩分布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说明人类的大脑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比原子还小的量子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描绘遥不可及的银河系。
在现实世界运用的知名计算公式和数学定理背后隐藏着数学家们一生的传奇故事。跟随皮寇弗踏上这趟数学之旅,探索数学历史上重要的250个里程碑事件,从蚂蚁计数到第1把算盘,从发现电脑创造的碎形到寻找新的维度空间。在这趟旅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等伟大的思想家,以及近代数学巨擘马丁·加德纳、泰格马克等等。



《天文之书》
我们的月亮从哪里来?
有没有围绕其他恒星的类地球行星?
什么是光污染?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到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让我们跟随行星学会主席吉姆·贝尔一览250个有趣的宇宙现象和天文学成就。伴随着古怪和费解的奇异事物,例如史前巨石阵和黑洞,从恐龙的灭绝到土星光环的发现,从哈雷彗星到太阳耀发、液体燃料火箭,从伴侣1号到旅行者号的旅程,从麦哲伦号雷达测绘金星到好奇号火星车于2012年8月着陆火星,这本书的时间线覆盖了多个方面的主题。那些对天文学和空间探索具有重要影响的卓越而无畏的科学家们,包括托勒密、阿里亚哈塔、哥白尼、伽利略、卡西尼、霍金和卡尔?萨根等等也是本书的主角。
本书采用编年体结构,每个条目包含一篇简要的文字和漂亮的彩色图片。在“注释与延伸阅读”部分列出每个条目下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资源。
“天文学和空间探索的漫长历史充满着对一些巨大而深刻问题的回答,”吉姆·贝尔这样看待我们自己,“我们如此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时代,我们可以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吉姆·贝尔博士,现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及康奈尔大学天文系兼职教授。作为行星学会主席,在自然科学和空间探索领域,他是一位活跃、多产的公众讲述者,赢得2011年美国天文学会颁发的卡尔·萨根奖。吉姆·贝尔现身大量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包括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秀》和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新闻时刻》,以及《探索》、《国家地理》和《历史》等有线频道的众多节目。吉姆·贝尔另著有《来自火星的明信片》、《火星3D》和《月球3D》等作品,参与美国宇航局自动化探索任务如近地小行星交会任务、火星探路者号、火星勇气号、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以及月球勘测轨道器。为了表彰他的贡献,主带小行星8146号命名为吉姆·贝尔星。


《心理学之书》
谁是历史上 的神经病患者?
什么是鸡尾酒会效应?
哪种药物在投入市场三年内,
就成为精神科医生开具处方药中的*一位?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到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作者韦德?E.皮克伦探讨了心理学发展历史上250个令人着迷的里程碑事件,从史前期到21世纪。从古老而奇特的孟乔森综合征、到“人面失认症”,各个条目涵盖广泛的主题,诸如体液说、荣格心理学、脑成像技术、A型人格与接触治疗等等。同时,这些里程碑所涉及到的 人物也是本书的特色,包括托马斯·威利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伊万·巴甫洛夫、马克思·韦特海默、凯伦·霍尼、亚伯拉罕·马斯洛、罗伯特·怀特、菲利普·津巴多等等。
本书采用编年体结构,每个条目包含一篇简要的文字和精美的彩色插图。在“注释与延伸阅读”部分列出每个条目下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资源。
韦德·E.皮克伦(WadeE.Pickren),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科学史博士,当前任伊萨卡学院卓越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兼任《心理学史》期刊主编。1998—2012年,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管历史研究事务方面的主管,刚卸任美国心理协会普通心理学分会主席一职。此外,他还曾担任威利-布莱克威尔百科*书心理学史分册的总编辑和美国心理协会心理学史分会主席。他与许多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交往甚密,是纽约科学院、喀戎:社会与行为科学史国际协会、美国东部心理协会、心理科学协会等学术机构的成员。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世界上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与美国公共电视网合作,设计并导演了26集《探索心理学》节目。他还出版了50多本书与400多篇文章或书籍章节,包括《害羞》(Shyness)、《路西法效应》(TheLuciferEffect)、《时间治疗》(TheTimeCure)与《时间悖论》(TheTimeParadox),等等。他是斯坦福名誉退休教授,在耶鲁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以开展“斯坦福监狱实验”而著称。该实验强调学生在情境与系统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跨越善恶之间的红线。当前,津巴多任教于帕洛阿尔托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博士项目,并时常在*世界范围内做讲座。

《物理之书》

时间旅行是可能的吗?人类第 yi 次瞥见月球的另一面是何时?我们有可能真的生活在电影《黑客帝国》的情节中吗?
全能科普鬼才皮科夫在本书中邀请读者们与他一同进行一趟时空旅行,从数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数百万亿年之后宇宙的终结及量子复活。跟着皮科夫的这趟旅程,我们将一同穿梭物理史上250个重大成就!物理是关于万事万物基本道理的科学,从这门学问中可以窥见宇宙事物真相的条理。除此之外,他还讨论了一些难解的物理发现,比如1965年的超级球,这个题目不只牵涉到工程学和应用物理,还带动了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理解。他也讨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沙漏、保温瓶、风筝、听诊器等,并解释其中的物理概念,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上受到注意的时间点。
皮科夫在书中讨论的物理主题还包括暗能量、平行宇宙、多普勒效应、土星环的引力等,也关注了古往今来的科学家们,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理查德费曼和霍金等物理大师。



媒体推荐

“《心理学之书》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情境,帮助我们去理解人性的各个侧面。” ——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中的理论与发现是人类令人着迷的现象之一,我们对自己永远保有好奇心。《心理学之书》的目标是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朋友及所处的世界。”
——韦德·E.皮克伦


《物理之书》

皮科夫缜密思维所构成的王国,已超yue一般人所认知的现实世界。
──《纽约时报》
皮科夫是当今世上
zui 富有原创性与想象力的作者之一。
──《趣味数学期刊》
我无法想象有哪一个人的心灵不会因为阅读皮科夫的著作而更加丰富。
──《2001:太空漫游》作者、科幻大师亚瑟克拉克
富勒曾经是想象力的代名词,如今,克拉克取而代之。不过,皮科夫的表现则显然更胜前人。
──《连线》




作者简介


韦德·E.皮克伦(Wade E. Pickren),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科学史博士,当前任伊萨卡学院卓越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兼任《心理学史》期刊主编。1998—2012年,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管历史研究事务方面的主管,zui近刚卸任美国心理协会普通心理学分会主席一职。此外,他还曾担任威利- 布莱克威尔百科全书心理学史分册的总编辑和美国心理协会心理学史分会主席。他与许多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交往甚密,是纽约科学院、喀戎:社会与行为科学史国际协会、美国东部心理协会、心理科学协会等学术机构的成员。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世界上zui 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与美国公共电视网合作,设计并导演了26集《探索心理学》节目。他还出版了50多本书与400多篇文章或书籍章节,包括《害羞》(Shyness)、《路西法效应》(The Lucifer Effect)、《时间治疗》(The Time Cure)与《时间悖论》(The Time Paradox),等等。他是斯坦福名誉退休教授,在耶鲁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以开展“斯坦福监狱实验”而著称。该实验强调学生在情境与系统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跨越善恶之间的红线。当前,津巴多任教于帕洛阿尔托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博士项目,并时常在全世界范围内做讲座。



目录


序言
绪论
001 约公元前10000年/萨满教
002 约公元前6500年/环锯术
003 约公元前5000年/手相术
004 约公元前700年/星座心理学
005 约公元前528年/佛陀的四圣谛
006 约公元前500年/儒家心理学
007 约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008 约公元前350年/阿斯克勒庇俄斯与治疗的艺术
009 约公元前200年/薄伽梵歌
010 约160年/体液说
011 约900年/身体与灵魂的家园
0121025年/医典
0131357年/疯人院
0141489年/达·芬奇的神经科学
0151506年/术语“心理学”
0161517年/新教徒的自我
0171538年/论灵魂与死
0181580年/蒙田随笔
0191621年/忧郁的解剖
0201637年/身心二元论
0211651年/利维坦
0221664年/脑解剖学
0231690年/白板说
0241719年/家信与小说
0251747年/人是机器
0261759年/道德情操论
0271762年/卢梭的自然儿童
0281766年/催眠术
0291775年/面相学
0301781年/康德:心理学是科学吗?
0311788年/道德疗法
0321801年/阿韦龙野人维克多
0331811年/贝尔—马戎弟定律
0341832年/美国的颅相学
0351834年/zui小可觉差
0361835年/悖德狂(精神变态)
0371838年/孟乔森综合征
0381840年/幼儿园
0391843年/机器能思考吗?
0401848年/奇特的盖奇案例
0411851年/循环性精神病
0421859年/心灵治疗
0431859年/物种起源
0441861年/脑机能定位说
0451866年/唐氏综合征
0461867年/人面失认症
0471867年/感觉生理学
0481871年/联觉
0491872年/幻肢痛
0501874年/天性vs教养
0511874年/实验心理学
0521877年/婴儿传记
0531879年/心理时间测量
0541880年/欧安娜
0551885年/抽动污语综合征
0561885年/多重人格障碍
0571886年/歇斯底里症
0581886年/催眠实验
0591886年/性心理障碍
0601890年/心理学原理
0611890年/心理测验
0621892年/美国心理学会
0631896年/机能主义心理学
0641897年/俄狄浦斯情结
0651898年/托雷斯海峡考察队
0661898年/迷箱
0671899年/佩尔曼记忆训练法
0681899年/精神分析
0691900年/梦的解析
0701902年/证言心理学
0711903年/心理技术学
0721903年/经典条件反射
0731904年/青春期
0741904年/文化依存症候群
0751905年/性心理发展
0761905年/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0771906年/伊曼纽尔运动
0781907年/出生次序
0791907年/自卑情结
0801907年/儿童之家
0811908年/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0821908年/精神分裂症
0831909年/猿类与语言
0841911年/音乐心理掌
0851912年/格式塔心理掌
0861912年/实验性神经症
0871912年/优生学与智力

《物理之书》
简介/物理的范围
本书的架构与目的
登场
公元前137亿年/大爆炸
公元前30亿年/黑钻石
公元前20亿年/史前的核子反应炉
发现
公元前30000年/标枪投射器
公元前20000年/回力镖
公元前3000年/日晷
公元前2500年/桁架
公元前1850年/拱
公元前1000年/奥尔梅克罗盘
公元前341年/弩
公元前250年/巴格达电池
公元前250年/虹吸管
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浮力原理
公元前250年/阿基米德螺旋泵
公元前240年/测量地球的埃拉托斯特尼
公元前230年/滑轮
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的燃烧镜
公元前125年/安提基特拉机械
公元50年/希罗的喷射引擎
公元50年/齿轮
公元78年/圣艾尔摩之火
公元1132年/火炮
公元1150年/永动机
公元1200年/投石机
公元1304年/彩虹
公元1338年/沙漏
公元1543年/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
公元1596年/宇宙的奥秘
公元1600年/论磁石
公元1608年/望远镜
公元1609年/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公元1610年/发现土星环
公元1611年/开普勒六角形雪花
公元1620年/摩擦发光
公元1621年/菲涅尔折射定律
公元1621年/北极光
公元1638年/落体加速度
公元1643年/气压计
公元1644年/动量守恒
公元1660年/胡克的弹性定律
公元1660年/冯格里克的静电起电机
公元1662年/波义耳气体定律
公元1665年/微物图志
公元1669年/阿蒙顿摩擦力
公元1672年/测量太阳系
公元1672年/牛顿的棱镜
公元1673年/等时降落坡道
公元1687年/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7年/牛顿——伟大的启迪者



精彩文摘
数学之美与效用
慧黠的观察者看过数学家所从事的工作后,大概会认为他们是一群狂热流派奉献者,宇宙的神秘钥匙的追寻者。
─戴维斯(Philip Davis )与贺须(Reuben Hersh ),《数学经验谈》( The Mathematical Experience ) 一书作者
数学已经渗入每一个需要费尽心思的科学领域,并且在生物学、物理、化学、经济、社会学跟工程等方面取得无法替代的角色。我们可以用数学说明夕阳色彩分布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说明人类的大脑结构。数学帮助我们打造超音速飞机跟云霄飞车,模拟地球天然资源流转的方式,进入次原子的量子世界探索,甚至让我们得以想象遥远的银河系。数学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
在本书中,我希望运用少量数学公式提供一点数学品位,而鼓励读者发挥想象力。对大多数读者而言,这本书所谈论的应该不只是能满足好奇心却缺乏实用价值的单元,根据美国教育部实际调查的结果显示,能够顺利完成高中数学课程的学生升上大学后不论选读哪一个专业,都能够展现出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
数学的实用性让我们可以建造宇宙飞船,探索所处宇宙的几何结构。数字也可能是我们跟有智能的外星生物间所采用的一种沟通手段 。有些物理学家认为掌握更高空间维度和拓朴学(topology ,探索形状与彼此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或许有一天当现在这个宇宙处于在极热或极冷的末日之际 ,我们就能逃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安身立命 。
数学史上不乏许多人同步有重大发现的例子 ,就以这本书里面的莫比乌斯带(The Mobius Strip)为例 。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August Mobius)和当时另一位德国数学家利斯廷(Johann Benedict Listing ) 同时在公元 1858 年各自发现莫比乌斯带 (一个只有单面,神奇的扭曲物体)。这种同步发现的现象就跟英国博学多闻的牛顿 (Isaac Newton )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各自同时发现微积分的例子相似 。这些例子让我不禁怀疑科学领域为何经常有不同人,在相同时间,独立发现同一件事情的情况?其他例子还包括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 )和华莱士(Alfred Wallace )都在相同时间各别提出演化论的观点,匈牙利数学家鲍耶 (János Bolyai )和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Nikolai Lobachevsky )似乎也是在同一时间各别提出双曲几何的想法 。
有可能解释同步重大发现的理由,是因为人类在那些时间点对于即将诞生的发现 ,已经累积足够的知识,这些想法自然也就瓜熟蒂落地被提出来;可能两位科学家都受到当代其他研究人员同一篇先导研究论文的影响 。另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解释,会从较深层的观点说明这种巧合。奥地利生物学家卡梅纳(Paul Kammerer )曾表示:“或许我们可以说,尽管打散 、重组的过程在现实世界繁华的表面下与宇宙无垠的千变万化中不断重复发生,但是物以类聚的现象也会同时在这些过程中产生”;卡梅纳把现实世界的重大事件比喻成海洋波涛的顶端,彼此间看起来各自孤立,毫无瓜葛,不过根据他充满争议性的理论,我们其实只看到上层的波浪,却没注意到海面下可能存在某种同步机制,诡谲地把世上各种重大事件串在一起,才显现出这种一波又一波的风潮。
易法拉(Georges Ifrah)在 《数目溯源》 (The Universal History of Numbers)一书中谈论马雅数学时,顺便论及了这种同步情况 :
我们因此又再一次地见证到,散居在广大时空环境的下互不认识的人……也会有非常类 似甚至是一模一样想法。……有些例子的解释;是因为他们接触了另一群不一样的人并受到 对方的影响,……真正的有效解释是因为前面提过的深层文化融合:智人(Homo sapiens)这种生物的智力具有共通性,把世界各个角落统整串连的潜力非常可观。
古代的希腊人深深受到数目字的吸引。在这个不停变动世界的艰困年代,会不会只有数目字才是wei一恒常不变的?对于源自一门古希腊学派、毕达哥拉斯理念的追随者而言,数目字是具体不变、和缓永恒的—比所有朋友更值得信赖,却不像阿波罗或宙斯般让人无法亲近。
本书中有很多条目都跟整数有关 ,聪颖的数学家艾狄胥(Paul Erdos)醉心于数论——有关于整数课题—的研究,他经常能轻易使用整数提出问题,尽管问题的陈述很简单,但是每一题却都是出了名的难解。艾狄胥认为如果有任何数学问题提出后经过一个世纪依然无解的话,那一定是个跟数论有关的问题。
有很多宇宙万物可以用整数表达之,譬如用整数描述菊花花瓣构成的方式、兔子的繁衍、行星的轨道、音乐的合弦,以及周期表元素间的关系。德国代数学家暨数论大师克罗内克(Leopold Kronecker)曾经说过 :“只有整数来自于上帝 ,其他都是人造的 。”这句话也暗示整数是一切数学的主要根源 。



《物理之书》
物理的范围
随着知识之岛逐渐成长,与自然的谜题接触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当主流理论被推翻时,我们曾一度确信的东西遭到舍弃,知识重新以不同的方式触摸这些谜题。这些新发现的谜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渺小与不安,但这就是真理的代价。而充满创意的科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将会在这条海岸线上络绎不绝。
——W.马克理查德森(W. Mark Richardson),
《一个怀疑论者的好奇心》(A skeptic’s sense of wonder),《科学》(Science)
美国物理学会(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是当今
zui 重要的物理学家专业组织之一,这个学会是在1899年,由36名聚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所成立的,学会的目标是促进并推广物理学的知识。该学会在宗旨中提到:
物理学对于了解环绕着我们的世界、我们之内的世界以及我们感知以外的世界,都非常重要。它是
zui 基本,也 zui 重要的科学。物理学里的相对论与弦论等概念挑战了我们的想象力,它还引导了计算机与激光等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伟大发现。物理学的研究范围涵括了 zui 大的星系到 zui 小的次原子粒子。除此之外,物理学还是其他许多学科,例如化学、海洋学、地震学以及天文学的基础。
的确,今天物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又远又广,包含了各种酷炫的主题以及基本定理,以了解自然、宇宙以及组成真实世界
zui 细微的结构。物理学家探讨多重维度、平行宇宙以及联结不同时空的虫洞存在的可能性。就如美国物理学会所说的,物理学家的发现经常会催生新的科技,甚至改变哲学以及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举例来说,对许多科学家而言,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意味着物质宇宙并非以决定论者所说的形式存在,而是一个由各种可能性所形成的神秘组合。我们对电磁学的了解催生了无线电、电视与计算机的发明。我们对热力学的了解则催生了汽车的发明。
从这本书中,你将会发现物理学的范围无法以年代来区分,更难以划定界线。我采用了一个较宽广的视角,把工程与应用物理,以及我们对天体了解的进展都纳了进来,有些主题甚至还带有哲学的意涵。尽管这样的范围很广,但是大多数物理领域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科学家非常仰赖数学工具来了解、实验并预测自然世界。
爱因斯坦曾说,世界上
zui 难以理解的事就是,这世界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我们似乎活在一个可以用简洁的数学公式与物理定律来近似地描述的宇宙中。然而除了这些自然定律之外,物理学家还钻研一些人类所曾思考过的 zui 深奥难解的概念,例如相对论、弦论以及宇宙大爆炸论。量子力学让我们瞥见一个如此古怪又违反直觉的世界,让我们对空间、时间、信息以及因果产生疑问。然而,姑且不论量子力学的那些神秘指涉,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在激光、晶体管、微芯片以及核磁共振造影等各种各样的领域与科技上。
这本书的内容也把提出那些伟大物理概念的“人”纳入其中。物理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石,几个世纪以来它吸引了无数的人们投身其中。牛顿(Isaac Newton)、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居里夫人(Marie Curie)、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费曼(Richard Feynman),这些史上
zui 伟大而迷人的心灵,都曾将自己奉献给物理学的进展。他们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
物理学也是科学中
zui 困难的学科之一。物理学对宇宙的描述永无止境地成长,而我们的思考与语言技巧却有极限。每天都有新的物理被发现,因此我们也需要新的方式来思考与理解物理。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曾担心人类或许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原子;但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iel Bohr)则在1920年代初期乐观地回应:“我想我们还是可以办得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必须学习‘了解’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借由计算机来分析超yue我们直觉的事物。事实上,以计算机所进行的实验已经让物理学家得以提出在计算机普及以前无法企及的理论与洞见。
现在有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许多像是一层层的洋葱或是奶昔里的泡泡一样平行存在的宇宙。在某些平行宇宙理论里,我们或许可以侦测到从邻近宇宙“泄漏”过来的重力,侦测到这些宇宙。举例来说,来自遥远星球的光可能会因为几厘米外、位于平行宇宙中的不可见天体而产生扭曲。整个多重宇宙的概念并不像它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异想天开。根据美国研究者戴维劳布(David Raub)在1998年对72名顶jian物理学家所做的问卷显示,有58%的科学家,包括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都相信某种形式的多重宇宙。
《物理之书》的内容涵括了理论、具备卓越实用性的发现到奇特难解的主题。在其他介绍物理的书籍里,你可能看不到介绍完1964年的次原子粒子上帝粒子(God Particle)后,下一篇出现的会是1965年风靡了整个美国,拥有绝jia弹跳力的超级球(Super Ball)。我们还会介绍有朝一日可能会撕裂星系,并造成可怕的宇宙大撕裂,进而终结宇宙的神秘暗能量(dark energy);以及开启了量子力学的黑体辐射定律(blackbody radiation law)。我们将一同沉思涉及与外星生命接触的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探索一座在非洲发现已经运作了20亿年的史前核子反应炉。我们将会讨论到创造出史上
zui 深的黑——比汽车的黑色烤漆还要黑上100倍——的竞赛。这种“终ji的黑”未来可能可以用来更有效率地从太阳获取能量或是设计极度灵敏的光学仪器。
本书里的每一篇都很简短,这种形式可以方便读者很快地切入一项主题,而省略冗长的说明。想知道人类
zui 早是在什么时候看到月球的远侧?从《月球的黑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就可以获得简短的介绍。什么是古老的巴格达电池(Baghdad batteries)之谜?什么又是黑钻石(black diamonds)?这本书里将会提到这些与其他令人好奇的主题。我们将会怀疑真实是否其实只是人为的建构。当我们越来越了解宇宙,而且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模仿复杂的世界时,即使是严肃的科学家也开始质疑真实的本质究竟为何。会不会我们其实都活在计算机所模仿出来的世界里?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